1. 请问司法体制改革,检察院中的事业编怎么处理,事业编人员怎么发展谢谢。
法院检察院来改革中,事业编制人自员的处理方法:
由于法院检察人员分类管理规定只限于政法专项编制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应该是采取分流安置的处理方法:
1.一般是检查系统内部消化。
2.如果有可能,则就政府在所有事业单位内部统一调剂消化。
_PS: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第三大条规定;
第1小点意见:“推动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检察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统一管理制度。”
第3小点意见“探索实行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检察权相分离”。按照高检的这项改革意见,改革后的检察官任命由省级有权机关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实行员额制,那么部分现任检察官可能会被划为检察院的检察辅助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而出列检察官序列。
2. 求问浅谈检察机关如何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
检察机关如何更有效、更便捷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本人谈谈个人想法。 一、统一思想,树立主角意识,确立服务企业的主导地位 通过调研得知,企业发展环境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企业渴望得到法律帮助和服务,那么,由谁来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如何将各行各业的服务凝聚成合力?变无序服务为有序服务?由谁来担当服务企业的主导者?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决定他们承担不了此重任,司法机关中的其他部门也没有此职能,而检察权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担当此任更具优势。 二、以人为本,强化法制教育,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能力 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企业职务犯罪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企业中贪污、贿赂、侵占、挪用资金等职务犯罪的危害,宣传预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采取上法制课、开观摩庭、以案说法、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强化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企业“免疫力”,增强企业团队综合素质,使企业依法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三、利用检察建议,帮助建章立制,提高企业规范化水平 检察机关在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中,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的特点,围绕内部管理、监督制约、财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专题调研,深入剖析、举一反三,向企业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制定出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立足检察职能,严打犯罪,净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打击犯罪是检察机关的最基本职能,通过依法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的各类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打击发生在产业集聚区的盗窃、抢劫、侵占、挪用资金等各类刑事犯罪案件,要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快速审查处理,确保案件在检察环节不滞留,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治安环境。 (二)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营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检察机关要利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多渠道寻找和发现涉企立案监督线索,依法打击危害企业发展的流失犯罪,对该立案而未立案的,坚决依法提出纠正并跟踪监督,使检察职能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得到有效延伸。(唐河县检察院 刘海恩)
3. 检察院的事业编制有什么发展方向
检察院,不知道什么级别的,一般地方检察院的事业编只能是司法警察,可能高版级检察院有些权乱七八糟的事业部门。但是现在地方基本都给这部分事业人员参照了,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了。这个也能找人进,我是高度怀疑,不考试几乎是不可能进去的。
如果进了,发展我觉得很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其他基本都是公务员,你和他们不再一个竞争平台,你如何竞争?二是检察院以办案业务为主,以法律人才为主,你一个会计去都不是从事主要业务,发展自然就难。
4. 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前景如何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武汉大学爆出300名硕士生就业难的问题。法学,真的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专业好就业难的专业吗?我国正处于由行政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法学专业正经历着阵痛与新生,法学还是有那么一系列的就业热门方向,正在升温回暖。
律师:
依旧的黄金职业。律师这个词总会让人想起思维敏捷、风度翩翩等词语,与枯燥的公检法从业环境相比,一直是年轻的毕业生们的理想选择。律师也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十分看好。律师的收入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只有1万元左右。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法律顾问:
毕业生们的新选择。法律顾问是我国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法律咨询部门,但是这一部分不是一般本科生能够做到的,一般政府部门对咨询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至于薪水,外企中的法律服务人员年薪10万左右,要求精通英语或某国语言;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开价在年薪在5~7万左右,但是对于不同的大学和专业也有所不同,比如深圳华为集团和中兴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开价分别为年薪10万和8万;小型企业开价则在年薪2万左右。
单学科就业:
让优势发挥到最大。除了律师和法律顾问人员之外,由于法学概念上的广泛涵盖性,也存在着大量的单学科优势就业。一般此类职位对专业要求较高,人数较少,但薪水绝对高。
一
会计师、审计师等财会人员。三峡工程的审计风暴让人们意识到了审计师的威力,其实这类财会人员早已在我国展示着自己的专业优势。此类从业人员一般是经济法专业出身,民商法和行政法出身也是被允许的,但是要成为注册会计师则需要考试。这类人员由于精通我国商法、税法、经济法和审计法等的相关规定,被企业家们青睐。很多毕业生也喜欢独立创业,成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等。
二
证券业从业人员。证券业从业人员的待遇从目前来看虽然不能像2000年以前那么风光,但是高薪水的诱惑依然是毕业生们所看中的,一般可达到年薪8万左右。此类人员要求对商法与经济法的专业学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
环境评估方面从业人员。这是一类新的就业方向,是环境法的相关规定催生的一种职业。我国《环境影响评估法》要求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需要获取有环境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方可申报。此类从业人员要求娴熟的环境法专业知识,工资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是大中型发展城市,年薪10万以上,中小型城市也有8万左右。
四
新型商务律师。此类律师不同于一般律师。他们一般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主要针对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开展工作,比如代理追债、代理商务谈判等。此类律师可能身兼好几家企业的法律顾问或者外部董事,其薪水可想而知。年薪上百万亦有可能,但是专业知识的要求确实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还需要时间的磨炼。
五
职业侦探人员。法学涵盖的刑事侦察专业一直是法学的热门,但是现今出现的职业侦探从业人员,也说明了法学其实可以有很多条路可以变通,但首先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此类人员一般从业于某某调查公司,如上海need007调查公司等,年薪也很丰厚。
六
司法鉴定从业人员。司法鉴定人员是从法医学、刑事侦察学等专业中产生的。目前我国强调诉讼法律程序中的司法鉴定环节给这类就业开拓了市场。其实该类从业人员的薪水一直都很高,因为它的高技术含量和从业人员少的原因,导致了好的司法鉴定中心从业人员工作可以达到20万以上,但入行的门槛也比较高。
七
影视法律顾问从业人员。此类人员一般跟在影视大腕们的身边,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钱绝对是赚得不少。此类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我国影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各类专业知识必须都十分全面和详尽。目前,我国影视制品中的“法律弱智”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法律宣传工作,影视法律顾问这个职位也应运而生,他们担当着影片的法律问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的保障,也必须处理有关影片的制作、发行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薪水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标准,就要看你跟定了哪位导演或者制片人了。为此,很多法学院校开设了广电专业。
八
房地产咨询从业人员。房地产的火暴也带动了一些产业,由于房地产业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法律上的漏洞,房地产法专业的毕业生很受房地产商的青睐。当然也有很多毕业生设立或者加盟房地产咨询公司,为一般民众提供房地产合同书写等相关法律服务,当然后者的薪水是不能和前者比的,前者年薪可以达到15万左右,但是后者只能在5万左右徘徊。
九
政府强制监管部门。这类职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恰恰就是这些职业,不仅保障了国家的职能行使,也为自己谋得了安身之本,比如:进出口动物检疫局、烟草专卖局、监狱管理部门等。很多时候,此类单位招收职员的时候都会困惑:除了学政法的之外,我还能招谁?因为全国没有一个大学有相关对口专业的设置,或者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但是从业人员的工作则须根据学校的知名度和区域来划分了,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供职于深圳市进出口检疫局的可达到年薪25万左右的水平。
十
法制宣传人员。此类人员应该是边缘学科发展和适应我国现实法律宣传需要而产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央及各省市机关报纸以及专门的法制宣传报纸,如《法制日报》以及各大电视台法制栏目,如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至于此类人员的年薪层次各有不同,它涉及所在单位的级别、从事的事务以及个人的相关原因,但是年薪最低也不会低于5万,电视台整体上比报纸宣传工作的从业人员略高,不会低于年薪9万。
目前法学就业存在着困境,但是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 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或者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寒流过后一定会迎来法律专业的春暖花开。
5. 检察院法医的职业发展路径
要成为一名法医一般要求法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如果想进入检察院还需要通过公务员资格考试。此外,可以到医院就职或是到一些司法鉴定机构任职,也可以自己开办鉴定机构或是医疗机构。
6.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立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持严打态势不动摇,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对涉及侵害企业案件的办案力度及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力度,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而侵害企业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犯罪案件,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坚决堵住向企业乱张的“黑口”,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立足为企业维护合法的权益,加强诉讼监督不动摇,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延伸监督触角,强化监督措施,积极开展立案、侦查、审判等专项监督。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的涉及企业的案件和对涉及企业的案件处理不公的,坚决依法提出纠正,并跟踪到位。要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依法受理侵犯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坚决纠正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维护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平等地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 立足为企业营造正常有序的竞争氛围,强化预防工作不动摇,是检察机关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妨害企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对策;要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正常竞争;要结合办案,帮助企业发现和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检察建议,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立足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规范执法行为不动摇,是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表现。要在办案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对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的失误,要客观评价,正确对待,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理解,做到打击犯罪者,保护无辜者,支持改革者,挽救失误者。在办案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时机与方法,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立足为企业发展壮大排忧解难,坚持文明接访不动摇,是检察机关拓宽服务领域,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坚持检察长接访日、巡回接访和节假日接访等制度,注意倾听企业界的呼声,切实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真诚呵护企业发展壮大。要专人负责办理企业界的来信来访和举报、控告申诉案件,以文明言语和善对待来访人员,热情接待,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 立足为服务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建设不动摇,是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为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警的个人综合素质。要自觉接受人大、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护短、不包庇,从严查处检察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