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发展第三产业有什么意义
第三产业的兴旺抄发袭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中国发展到什么时候第三产业可以占到总生产值的主体
可以占到总
C. 如何认识第三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心是后移的。产业结构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征,其演变重心大致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恰好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依各国经验,一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因此,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其产值地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且产出占GDP的比重也没有明显扩大。
经研究发现,我国于80年代曾有效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第三产业、餐饮业的份额也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整体偏低。
3、第三产业地位偏低的深层原因。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偏低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这使得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以后,随着对第三产业领域控制的放松,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类型的资本及劳动力大量涌入第三产业产业,其中尤以个体第三产业为甚。这种变化在推动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第三产业企业细小化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程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三产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另外,第三产业活动本身的特点,如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过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等,也在客观上对那些资本量小、资产专用性较弱的投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并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因而,自然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结果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的第三产业企业中,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细小化、分散化的趋势。
最后,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产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方便经济地购买。因此,第三产业产出只有与其它产出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决定了第三产业产出的增长要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产业的增长。
综上,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商品流通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产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障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缓冲和协调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主体就是独立承担流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产业组织。他们是对最终交易价格最有发言权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价格趋于协调的衔接作用。
同时,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占主要地位,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出售产品和获得资源。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以需定产,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谁越接近于消费者,谁就越能正确了解消费者,越能捕捉准确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产业对生产、消费起到能动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同时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闲暇,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2、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经济改革中,中国社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失业问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便尤为重要。
必须强调的是,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的作用和能力是有边界的。首先,过多地吸纳低素质劳动力对第三产业发展不利。第二,一定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也是受当时的社会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制约的。在制度体制尚未健全的经济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无限扩张容易导致第三产业流通秩序严重混乱,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同时,应加强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并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对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推动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是第三产业贸易。在当时,生产规模的扩张极大地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是第三产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第三产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
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第三产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产业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环节,最终产品的价格也是在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各类要素市场能否清晰无误地反应和折射需求并有效定价,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否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性。因此,没有发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产业体系和中介组织,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D.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第三次产业)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主要是:(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分为15个门类即自F类到T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的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第三产业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可以认为是现代物流业)
51 铁路运输业
52 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 水上运输业
55 航空运输业
56 管道运输业
57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58 仓储业
59 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61 计算机服务业
62 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63 批发业
65 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66 住宿业
67 餐饮业
J 金融业
68 银行业
69 证券业
70 保险业
71 其他金融活动
K 房地产业
72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 租赁业
74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 研究与试验发展
76 专业技术服务业
77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 地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 水利管理业
80 环境管理业
81 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 居民服务业
83 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 教育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 卫生
86 社会保障业
87 社会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 新闻出版业
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
90 文化艺术业
91 体育
92 娱乐业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 中国共产党机关
94 国家机构
95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97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98 国际组织
E. 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啊
第二产业:市场化与开放程度提高正向效应大大超出预期
(一)“入世”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
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产业
。“入世”后,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前八个月,我国加工
贸易出口达1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贸易一跃而成为出口主导方
式。今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国家一些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其中,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机电行业出口增长最为明显,1—9月份,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
8%,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入世”以来我国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密
集型的轻工、纺织、消费类电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即使是技术
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低端产品的需求为主,
同时还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
的行业(如国防军工)外,基本上放开了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时的承诺和当初人们的预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入世”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越是外
商直接投资多的行业,“入世”后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中国与WTO成员实现
了“双赢”。
第三产业: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关注经济效应走向
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入世
”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
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
开大门。
(1)银行业————“入世”后,我国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由去年“入世”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进
一步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明显
改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已有4
5家营业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
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
预计“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
;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
“入世”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3左右,需要关注对我国银行业
的冲击。
(2)保险业———“入世”以来,已有34家外资保险经营机构获准在我国营
业,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
表处。据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经营特点,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寿险份额的同
时,占据中国目前的保险空白点。目前我国的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
工程保险等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很小,这些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可供外资运
作的空间很大,要关注外资保险在这些领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实行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金融意识相对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的开拓。三是争取快速挤进再保险市场。
(3)证券业————从目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看,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第二步是开放并购转
让市场,使外资通过国有股、法人股的收购间接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第三步是在条件
成熟时,通过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
放A股市场。
“入世”后,外资证券类公司的竞争主要是巩固传统的中资企业境外上市业务;
全方位介入B股业务;争夺财务顾问等A股一级市场的辅助性业务;通过中外合资证
券公司、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
A股二级市场业务。
(4)零售业————总体来看,“入世”前后我国分销领域没有明显变化,目
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大约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5%,对整个中国消
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中国开放分销领域后,没有出现外资大量进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场普遍不
景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我国现行的国
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已经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诺,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后才逐步实施,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近几年我国呈买方市场
状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流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新的零售企业包括外商零售企
业在进入时大都比较谨慎。
(5)电信业————“入世”第一年,中国履行电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开
放了14个城市的增值服务和移动服务,并对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条件、外商资质、
网络互联、资源使用、网际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中国电信业的渐进式开放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业的格局,因此外资进入中国
电信服务业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目前无论是在面向商业用户提供
的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管理查询、在线数据处理、一站式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还是
在面向居民用户的宽带网络服务、社区局域网、在线点播、远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我国企业都才刚刚起步,市场整体上处于拓荒时期。而根据有关承诺,外资进入这些
领域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50%,因此外资在这些增值电信服务市场上将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而在基础电信或移动电信领域,由于对外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单独
建网的可行性很小。
F.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何意义
1、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为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中国发展第三产业扩展阅读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中国的实际,分为流通、服务两大部门,计四个层次: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总的来说分布不尽合理,发展滞后,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说来,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在建设中必须彻底改变忽视第三产业产值的倾向,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