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的区别急!!!!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文化产业是为满足社会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产业。这种产业,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里面,文化生活的文化含量,应当说是人们生活质量很重要的要素,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目的,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的业态包括:
1.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2.文化艺术业;3.文物保护业;4.广播电影、电视业;5.文化娱乐业;6.体育;7.摄影及扩印业;8.园林业(包括公园、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9.广告业。
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
产业是面向市场的,市场是一个消费的场所,而产业则是提供消费品的行业
『贰』 文化产业包括些什么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文化产业是为满足社会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产业。这种产业,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里面,文化生活的文化含量,应当说是人们生活质量很重要的要素,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目的,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的业态包括:
1.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2.文化艺术业;3.文物保护业;4.广播电影、电视业;5.文化娱乐业;6.体育;7.摄影及扩印业;8.园林业(包括公园、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9.广告业。
『叁』 请教大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哪一个好或者各有什么特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隶属于艺术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院拥有一支由海内外文化产业知名学者领衔,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研究队伍。人才教育涵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涉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娱乐产业发展与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等多个方向。 P注:主修不同无法判断,个人认为是后者
『肆』 什么是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伍』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第一批名单
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文化部于2004年11月10日命名,共42家,命名文件为《文化部关于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文产发[2004]43号)。
名单如下:
1、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中录同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北京市长安文化娱乐中心
4、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5、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6、北京麦乐迪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
7、天津市西青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8、河北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公司
9、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
10、辽宁锦州辽西文化古玩商城
11、辽宁民间艺术团
12、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
13、哈尔滨马迭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上海张江创意产业基地
15、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16、上海大剧院总公司
17、上海瑞安集团
18、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
19、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浙江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1、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
22、宁波市新彩虹娱乐有限公司
23、安徽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
24、山东爱书人音像(集团)有限公司
25、湖北省民间艺术团
26、湖南红太阳娱乐有限公司
27、岳阳汇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8、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
29、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30、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
31、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
32、深圳大芬油画村
33、桂林广维文华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34、桂林愚自乐园
35、四川自贡中国彩灯文化发展园区
36、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
37、四川建川实业集团
38、四川广元市女皇文化园
39、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40、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
41、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总公司
42、西宁新奇工艺装饰有限公司
『陆』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基本概况
2002年6月,国家文化部与北京大学在研究所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版研究基地。2005年12月,权研究所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评为“北京大学文科优秀研究机构”。2006年10月,北京大学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为推动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研究院院长和基地主任由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化产业研究专家、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担任。
『柒』 有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吗
华师的历史复系很好,这个专制业开设也是考虑到历史要适应现实。进一步说,好好学是有前途的。优秀生可以保研可以出国,有成功范例,学校的实力很强,最差能当个中学历史老师,有个饭碗。实在不爱好可以调剂专业。再者,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块很重视,中国是文化大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比如说端午申遗问题等。专业今后前景很好,看问题要看大的发展趋势,不能为一时利益局限。还有要看自己兴趣,如果你不喜欢历史,可以进校后立即转专业
『捌』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了解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读本
十年风雨兼程,中国文化产业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一书【1】的作者【2】盘点了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全方位诠释和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使读者不仅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历程,更能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有深刻认识。
鉴于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使得多数人对它都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本书在前言中首先对文化产业的某些学理基础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释,使读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本质特性。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两章,作者主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国家层面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相关情况;
人力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学科建设”一章着重介绍了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首的教育学术机构十年来的努力及其成果;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改革实践领域最重要的阵地和平台,作者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鉴于篇幅,在“区域发展”一章中,只针对每一发展模式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或省,着重加以说明;
“产业集群”一章中的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者根据园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若干分类,其发展程度也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企业风云”一章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开创性的、第一次对中国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和梳理,总结出了25个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以飨读者;
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对中国文化对外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外竞争”一章,分析了十年来中国文化出口及文化软实力的成长过程及值得借鉴的方法;
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度,以陈少峰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思想结晶,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但这些思想多散见于著述、报告、文章、调研、会议中,作者把它们总结出来,呈现给读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书印刷出版之时,正逢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较之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产业格局、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未来趋势与商机便显得尤为重要,“走向未来”一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作者总结了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记,不仅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更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记录着历史。
纵观本书,其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实为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第一书。本书不是文化产业的历史教科书,而更是一种总结和特点分析的专论,或者说,它是作者眼中呈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热点、经验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正在实践着的文化产业人士,阅读本书,都会对中国文化产业有全方位认识,有助于本职工作,希望此书能作为从事文化产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或可资借鉴的读本。
【1】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
【2】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1980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著述包括《中国伦理学史》、《伦理学的意蕴》、《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学而优则商》、《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文化产业读本》、《正义的公平》等专著。
朱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助理。
『玖』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
道略的研究人员已经为20多家文化管理部门和50多家文化企业提供过规划和咨询服务,承回担了北京大部分区县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项目,树立了文化产业规划领域的领军形象。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成长过程中合作机构: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在华版权贸易促进研究项目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全国民营演艺机构调研与政策设计(10省调研)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区文化阵地研究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市场专题调研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艺术品市场研究与政策建议
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残疾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文化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密云县: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十二五”规划
北京市怀柔区:百老汇音乐剧在怀柔区演出的文化市场研究
重庆市大渡口:文化大渡口“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版权局:涉外版权机构的调查与监管项目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版权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拾』 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20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10年黄金发展期的开篇之年,也是各地政府和城市有关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份。基于陈少峰教授多年来参与制定各项规划和策划的经验,北大三方文化咨询网近日就“如何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采访了陈少峰教授,现谨就其中关键事项和重点要素整理如下,以供各界参考。
1,文化产业规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重点项目和细化方法。
2,结合我国发展文化产业重视产业园建设的特点,规划中应当对如何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园,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产业园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与对策提案。
3,规划中的每个文化产业园区应当重视企业集聚,重视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出1-2个今后的上市公司,以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升。
4,在文化产业的具体产业选择上应当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应当包括)“数字文化产业”、“3D技术与3G技术”、新媒体发展、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文化旅游与活动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个文化品牌等。
5,建设若干个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项目,如中国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艺术产业基地、3D技术与影视动漫基地、网络文化产业基地、茶道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品牌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
6,规划中应当注重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本地其它相关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的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7,注重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产业高集聚度的产业链建设,如创意、策划、企业集聚、产品研发、产业配套、营销、出口、广告、品牌授权、对外连锁经营、文化旅游、夜间娱乐、人才培训和本地产业升级等产业链的打造。
8,避免硬件式思维、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缺少财政收入从而需要财政长期补贴、个人艺术家为主、重点不突出、企业发展无力等的做法和项目,实现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