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医药产业发展未来的价值是什么
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发掘古代密方验方和临床应用的添加方。(做成浓缩的丸剂,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医药走出国门,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让世界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医药,这就是价值,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如青蒿素)
⑵ 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中医药行业海外日趋流行
近年来,疗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医药在海外日趋流行。明星效应的推动也帮助中医药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但是,中医药的海外推广并不尽如人意。如今英国中医药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沉淀期”。尽管在争取英国医保体制认可上屡屡碰壁,业界仍在为推动英国中医立法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
海外传播效果颇丰
中医起初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服务,随后传播给了华人圈子附近的外国人。如今,中医药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效果最好,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有所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行业发展阻碍分析
尽管海外传播取得喜人成果,但中医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在医学实践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除韩日以外,中医并未进入当地医疗体系的主流,大都停留在“个体户式”的诊所模式。在中医接受度较高的荷兰,中医有4000多人,却开有1500多家中医诊所,每间诊所受训的中医人员亦不过3人,中医在立法、标准制定、教学体系、职业系统和社会声誉方面都不乐观。
立法限制人才缺乏
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困境,与立法监管方面的缺陷具有密切关系,英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之前,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诊疗方法在英国发展迅速,其对于部分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赢得了英国主流媒体关注和社会认可。然而,英国政府对中医药治疗的零监管也使低水平的中医诊所混入市场,中医诊疗整体水准出现滑坡。90年代末爆发的“中药致癌”事件大大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11年《欧盟传统草药制品法令》正式实施,占据中药市场份额达60%的中成药被禁止出售。目前西方国家对中草药进口的限制仍然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海外中医药人才缺乏
海外中医药人才的缺失也是影响中医药长足发展的因素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后备人才不足成为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在英国行医的中医药医生来自中国,年龄较大,在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方面有一定局限,影响其行医效果。在英国的中医诊所良莠不齐,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服务不佳的诊所被市场淘汰也符合正常市场规律。
完善产业加强监管
如今,中医药的海外传播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部委和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扶持文件多达50份,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称,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支持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促进国际中医药规范管理。目前,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中医药的国际化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各国推进。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未来,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应致力于人才供应链、产业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的搭建。中医药在海外的推广需要构建相关的政策、市场、科研、教育等全体系专业人才结构;同时搭建贯穿产地种植、生产加工、运输物流、零售服务终端的产业供应链;利用人参、红豆杉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中草药产品,结合创新金融投资模式,借由金融渠道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⑶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这是多年来专刺激属全球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材过度开发还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国外医药公司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⑷ 未来中医如何发展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悉,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其中,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团队的重大创新突破不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义,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前景十分广阔。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即中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因此,中医药的产业链也是从上游的动物养殖、矿物采集、中药材种植,经过一次列的采收和粗加工后,我们的中药材材料便流入中药材专业市场或药材批发市场,由仓储、物流、贸易等来到中成药企业和中药饮片企业;后进入我们的下游医院、药房、超市等,从而到达消费者手中。
未来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1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658亿元,同比增长13.3%。2014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预测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011-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1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3.3%)
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研究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疟疾防治的进展,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来说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未来,中医药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将加深,对于业内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意义。总体来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入如下:
1、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总体健康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普遍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动医疗保健市场的需求。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政策助力,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而根据《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8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事实上,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3、“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成未来发展热点
随着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变化,医改攻坚带来的医疗服务格局调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潮流的涌现发展,必将为医疗服务提升优化释放出巨大空间。
目前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几种模式:中药材电商、在线问诊、O2O送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管理、中医媒体、中医教育及智能化设备等。从投资数量上看,中医O2O、在线问诊、中医连锁获投数量最多。未来随着5G的快速发展,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可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⑸ 如何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应清楚是哪类行业所在的企业,其次要有正确认识: 节能是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⑹ 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倡导研习国学之风的大环境日益加深。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开始表现出对医药行业的迫切需要。我觉得中医在未来会得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势必会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⑺ 我国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如何
作为具有原创科技特点的产业领域,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制造工业产值已近万亿规模。
肖伟为此表示忧心:“作为中医药的原创国,中成药如果不能以药品形式堂堂正正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主流市场,中药国际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中药产业也只能处于全球天然药物产业链的低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距离迈向全球药品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距离。”
⑻ 谈谈您对中医药行业的认识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回顾我国医药行业近五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医药行业共实现利润279.55亿元,同比增长9.25%。在主要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实现利润96.65亿元,同比增长15.69%;化学品原料药工业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10.95%;医疗器械工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49.01%;生物制药工业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4.22%;中成药工业实现利润74.39亿元,同比增长11.37%。 2005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全年呈现持续加快的增长走势,并创下“十五”期间医药行业的最高增幅。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在工业总产值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化学原料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3个分行业呈现快速增势,同比增速分别为36.60%、33.18%和27.76%,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2006年1-5月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最高的达到了4473237千元,企业资产总计最高的达到了10263812千元,利润总额最高的达到了345829千元,2006年1-5月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最高的达到了19715人。2006年,医药流通领域的盈利空间随着药品分类管理、药品价格透明化和药品降价等政策的陆续推出而进一步压缩。目前,中国的医药商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更惨烈的激战还在后头。经过竞争,医药商业完全有进一步集中的可能。相信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开放,大的医药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医药商业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大幅下跌。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本报告共分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医药行业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接着对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的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经济数据,随后,报告对OTC药品市场、我国农村医药市场和我国主要地区医药行业的发展做了介绍,并对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医药流通、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做了透析,最后对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医药行业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还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做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医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医药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经历了2006年政策性“寒流”后,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销售毛利率同比也有所提高,这为上半年医药企业业绩的增长开了个好头。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全局性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开,供给医疗服务的资金量将持续增加,这必将带来药品需求的提高,医药行业的经济状况也会逐步“回暖”。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研发实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虽然今年一季度部分医药企业的投资收益对其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很大,但这部分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行业未来发展尚存隐忧。 投资收益助推业绩增长 与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形成对照的是,今年1至3月份,作为医药行业经济状况晴雨表的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明显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5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营业利润91.12亿元,同比增长13.4%,行业毛利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2.63亿元,同比增长5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68亿元,同比增长也达59.9%。 在医药各子行业中,表现最好的是中药饮片业和化学制剂业。尤其是化学制剂业,去年受行业政策的影响最大,今年初出现强劲反弹,利润同比增长了30.49%,销售毛利率也快速增长。 助推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大增。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一项总计达8.9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占今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总净利润的39.65%。 有分析人士认为,医药行业正逐步走出去年的“低谷”。虽然今年的政策和监管更趋严厉,但优质医药公司已率先开始复,中报业绩预期良好。随着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优质公司市场份额扩大的趋势将更为显著。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恢复的迹象,许多化学原料药价格上涨,为相关子行业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抗生素系列原料药和维生素系列原料药是最主要的两类原料药产品,而近一年来国内这两大类产品中都出现了一些价格大幅上涨的品种。 普药与医药商业将受惠“医改” 业内人士认为,医改是今年影响医药经济起伏的主要因素,根据目前医改的一些动向可以确定,普药生产企业与医药流通行业将受益较大。目前,国家已经确定基础用药将定点生产,大型普药生产企业的效益改善将逐步显现。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45.36亿元,未来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往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将逐步被纳入医保范围,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增加,这些都将加大医疗服务的消费量。据此,有专家指出,未来4年,按人均新增50元药品消费额计算,全国9亿农民将新增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而这一增量将主要集中在普药领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孙雅娜认为,在药品使用成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普药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受医改政策的利好影响会逐步显现。对于大型普药生产企业而言,其产品价格经过多年的市场和政策调整,已经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医药流通业目前也正在加速市场整合,“它们将在中国农村和社区医疗的建设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⑼ 啥叫“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您好,这来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源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⑽ 当前中医药行业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深加工。而不是让日韩国家、从咱们国家低价进口原料深加工完,再高价卖给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