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利铜矿的输出条件是什么
智利铜矿丰富的原因-位于板块碰撞带,多岩浆活动。
智利北部农业分布特点:呈点状和带状(沿河)分布
原因:该地主要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河谷地带和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安第斯山山麓容易形成绿洲农业。
❷ 日本在智利和秘鲁投资铜矿石的开采对智利和秘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带来资金技术,增大当地就业。扩大资源开发。资源枯竭时需要当地及时经济转型。
❸ 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伊基克秋分日 (2)背斜山谷或谷地乙 (3)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秘鲁寒流 (4)北部为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 ,温度高湿度小;南部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潮湿,湿度大。中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温度湿度相对适宜。(下划线为得分点,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5)参与国际开发合作;技术创新;提升本国的冶炼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铜矿对本国经济的辐射能力(或将铜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每点2分,答对4点给8分)。 ❹ 智利铜矿分布在具体哪些地方,是否受这次大地震的影响
世界最主要产铜国智利昨天发生里氏8.8级地震,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有长期合作的中国五矿相关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大地震对智利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破坏,其铜矿生产和运输势必受到影响,估计国内外期货市场开市后将产生震荡。 ❺ 智利铜矿丰富的原因和智利北部农业分布特点 1、智利铜矿丰富的地质原因: 智利的铜矿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这里有一条斑岩铜矿化带,而在南部地区,铜矿资源分布不多。 斑岩铜矿属于品位较低而储量大的矿床类型,其产量目前占世界铜产量50%以上,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它主要是由于陆地上的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而成,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它周围的岩石发生蚀变,铜矿体一般就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一般而言,这种类型的铜矿床主要分布于板块碰撞带或挤压断裂带,比如我国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带(我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绵延2400多公里),斑岩铜矿就特别发育。智利的情况也类似,因为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恰恰是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 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智力处于板块的碰撞地带。纳斯卡板块指的是南极洲板块中的小版块,而南美洲板块是美洲版块中的板块。 2、智利北部农业分布特点:呈点状和带状(沿河)分布 。 原因:该地主要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河谷地带和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安第斯山山麓容易形成绿洲农业。 (5)分析智利发展铜矿产业的有利条件扩展阅读: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延展性等物理化学特性。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仅次于银,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由于铜具有优良性能,所以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电气行业、机械制造、交通、建筑等方面。 铜在电气和电子行业这一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电线、通讯电缆和其他成品如电动机、发电机转子及电子仪器、仪表等,这部分用量约占工业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 ❻ 智利为什么铜矿资源和渔业资源那么丰富 铜矿为什么丰富我不知道,但是渔业丰富是因为在该国的沿海有秘鲁寒流从此经过,使海水上泛,带起底部的营养物质,使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❼ 智利科亚瓦西铜矿床 1.地质背景 图7-6 智利北部的科亚瓦西和克夫拉达布兰卡相对位置图 (引自R.H.Sillitoe,1995) 图中标出了罗萨里奥和乌希纳斑岩铜系统的低电阻率的位置,以及乌希纳发现孔的位置 智利北部的科亚瓦西(Collahuasi)矿床位于克夫拉达布兰卡铜矿床以东8km,高程超出后者500m之多(图7-6)。矿区内包含有罗萨里奥和乌希纳两个斑岩铜钼矿床,还产有高硫化铜银(罗萨里奥-波德罗萨)和铜金(拉格兰德)矿脉以及低硫化富锰的银矿脉。这些矿床也是智利北部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铜矿带的组成部分,矿床以侵位于二叠—三叠纪安山岩质和流纹岩质火山岩内的两个相互分开的斑岩岩株为中心产出。 成矿后断裂错断了罗萨里奥斑岩铜矿系统,其浅部发生位移的部分可能表现为拉格兰德铜金脉系和伴生的石英-明矾石蚀变。薄层的中新世山麓砾石覆盖着罗萨里奥和乌希纳两个斑岩系统的部分地段,罗萨里奥矿床以西5km处的同一套地层中产有温金蒂帕异地氧化物铜矿化(图7-6)。乌希纳的局部薄砾石层上覆70m厚的晚中新世火山灰流凝灰岩,这套凝灰岩基本上掩盖了位于富集带直接上方的所有淋滤铁帽。 罗萨里奥矿床至少含有10亿t矿石,平均含1%铜和0.025%钼(所采用的边界品位为0.45%铜),大部分为浅成带原生矿,但也包括一小部分(3%)氧化矿和再生富集矿。反之,乌希纳矿床为一富集矿体,其辉铜矿带含有1.58亿t矿石,平均含1.66%铜。辉铜矿带以下至少还有4亿t含铜品位0.81%的矿石,所采用的边界品位为0.6%铜。温金蒂帕异地矿床的未侵蚀部分按智利的标准属于小型矿床,含有大约700万t平均铜品位1.9%的矿石,尽管矿区内的总氧化矿资源为5300万t,铜的平均品位为1.3%。据报道,科亚瓦西矿区的总资源量(边界品位采用0.4%铜)为31亿t,平均含铜品位为0.82%。 2.勘查与发现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印加人曾将科亚瓦西矿区作为铜的来源进行开采。据估计,英国和法国的公司以手工采选的方法生产了33万t铜矿石,含铜25%、银180×10-6、金2×10-6,这些矿石采自波德罗萨和拉格兰德两地富含斑铜矿的高硫化矿脉。20世纪早期,科亚瓦西矿区是智利首位的铜生产地。 智利安纳康达勘查公司的一位地质人员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指出了科亚瓦西矿区的含铜潜力,但该公司出于几种理由未投入工作,其中包括土地租用方面的复杂情况。这一问题于1978年得到解决;同年,多尼亚伊内斯勘查公司(属于苏必利尔石油-福尔孔布里奇集团)一并获取了科亚瓦西各矿权地。该公司当时正在勘查相邻的克夫拉达布兰卡矿床,而且很熟悉安纳康达公司此前的工作成果。 多尼亚伊内斯勘查公司通过在1978~1979年期间开展的地质工作,认识到以罗萨里奥矿床为中心的蚀变带以及乌希纳矿化系统出露的边缘部分具备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对罗萨里奥蚀变带的地表地质工作因薄层岩屑堆积以及中新世砾石层的覆盖而难以进行,但在为数众多的老采坑和采矿废石堆中观察到的岩石已证明是有启示性的。罗萨里奥蚀变带斑岩型铜矿特征的确定,得益于对石英斑岩、黑云母化安山岩、A和B细脉以及富辉铜矿的含黄铁矿D细脉等样品的确认。通过进入老硐观察也见到了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细脉组合。对乌希纳出露的淋滤铁帽的研究采用了与在克夫拉达布兰卡所用者相同的那些技术。 1979年年中,在罗萨里奥开始实施一项包括60多个钻孔的钻探计划。第一个钻孔打到了64m辉铜矿富集带,含1.98%铜和0.014%钼;辉铜矿下面是浅成带原生矿化,其品位向下增至含铜>1%。通过钻探查明了罗萨里奥矿床的边缘地段,包括叠加的高品位罗萨里奥矿脉(前人开采的波德罗萨矿脉的延续部分),并且大致圈出了矿体的富集部分和规模大得多的浅成带原生矿部分。对温金蒂帕异地铜矿床的钻探也见了矿。然而,打在乌希纳矿化系统出露部分的4个岩心钻孔并未打到任何有价值的辉铜矿富集带,其中有一个钻孔未能打到硫化物的顶部。1984年,美孚石油公司决定处置苏必利尔石油公司的矿业资产,致使多尼亚伊内斯勘查公司在科亚瓦西矿区的勘查计划过早终止。 1985年,为了进一步勘查科亚瓦西矿区,谢夫龙(Chevron)、壳牌和福尔孔布里奇三大公司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称为科亚瓦西矿业公司(Compania Min era Dona Ines de Collahuasi)。直到1990年,这些合作伙伴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对富含斑铜矿的罗萨里奥矿脉进行地表和地下钻探,因为该矿的品位高,可以在铜价低迷的时期提供经济潜力。然而,罗萨里奥矿脉的资源量不够大且场地条件差,加之铜价上涨,使注意力又重新转向罗萨里奥斑岩型铜矿床和科亚瓦西矿区的其他部分,包括乌希纳斑岩系统。 科亚瓦西矿业公司对罗萨里奥斑岩型铜矿床的圈定钻探与对科亚瓦西矿区其他部分的地质评价工作相配合,出于地质评价的目的,特别倚重的方法是卫星图像解译和物探工作。综合的LANDSAT-SPOT图像解译有助于评价罗萨里奥和乌希纳两个斑岩系统的范围,并因此帮助确定了1991年的航磁和激发极化法测区。共完成了大约150测线千米激发极化测量,采用300m偶极长度,探测深度600m。在罗萨里奥斑岩型铜矿系统上面圈出了一个圆形的激发极化异常,以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为特征;一个类似的异常涵盖了乌希纳淋滤铁帽的出露部分以及东面3km处被成矿后熔结凝灰岩掩盖的地段(图7-6)。小于10Ω·m的电阻率与斑岩型铜矿化吻合。乌希纳的激发极化异常与一个具有环形磁力高的圆形磁异常一致,该环形磁力高是黄铁矿晕的反映。 另有几个钻孔在乌希纳出露的淋滤铁帽下面打到了弱矿化,在那时已查明其与一个明显的极化率异常吻合。乌希纳发现钻孔(图7-6)打到了超过100m的辉铜矿富集带,平均含铜>1%,该钻孔打在基岩露头最边部的矿化后熔结凝灰岩附近,因为该处显示出有利的淋滤铁帽绢云母化、赤铁矿化和脉体穿插特征。在当时,发现孔的位置尚处于激发极化测量的范围以外,激发极化测量完成后,所圈出的低电阻带被解释为细脉高强度发育的反映,这一结果对探明熔结凝灰岩覆盖下面的乌希纳矿化富集带的钻探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乌希纳圈定钻探计划完成之后,打了一口竖井对富集带进行冶金目的取样。目前的合作伙伴科亚瓦西矿业公司、福尔孔布里奇公司和Minorco公司计划建设一座露天矿和浮选厂,到1998年末开始从乌希纳的富集带中回收铜。而矿区内的氧化矿石,包括来自温金蒂帕异地矿床的氧化矿石,将在一座溶剂萃取电积(EX-EW)选厂内加工处理。矿区的长期前景将取决于罗萨里奥矿床的原生矿。 3.小结 虽然科亚瓦西矿区早在19世纪就是脉状铜矿石的主要产地,但斑岩型铜矿系统的存在直到1978年才被认识到。时隔14年之后,罗萨里奥和乌希纳这两个斑岩型铜矿床才被完全查明。地质解释,特别是对蚀变和淋滤铁帽的解释,对搞清构造复杂且部分被覆盖的科亚瓦西矿区的情况起了重要作用,并导致了两个矿床发现孔的布设。在勘查历史中,相对晚期开展的对整个矿区的激发极化测量,圈出了与两个斑岩型铜矿系统一致的极化率和电阻率异常,而且,隐伏的乌希纳矿床上方的异常已证明对选定钻探孔位十分有用。 ❽ 8·5智利圣何塞铜矿坍塌事故的回顾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一处名为圣何塞的铜金矿发生塌方事故,导致在井下作业的32名智利籍矿工和1名玻利维亚籍矿工陷于700米深的地下。随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截至2010年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被困矿工在经过长达69天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迎来了获救的一天。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米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救援工作成功迈出第一步,救生舱接下来将继续放入井下,营救其余32名被困矿工。期间智利被困矿工求生欲望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人类奇迹。 事件概况 发生时间:2010年8月5日 地点:圣何塞铜矿 被困人数:33名井下作业人员被困(32名智利籍、1名玻利维亚籍) 被困地点:位于地面以下700米处 救援进展:全部获救 回顾 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大约700米处,生死未卜。 8月22日智利首次确认全体矿工幸存。这些矿工把一张纸拴在一个先前深入地下庇护所的探杆上,将寻求救援的消息传给抢救人员。 8月23日33名被困井下超过2个星期的矿工首次获得地面救援人员输送的饮用水。矿井救援专家通过一条很长的细管将混合了水和药品的胶囊送到井下。 8月24日被困将近3个星期的矿工首次同救援人员通话。救援人员通过钻孔接通电话线,被困矿工通过电话说他们健康状况良好,但是说他们有胃痉挛,因为被困十几天当中,每48小时每个矿工只能吃两汤匙金枪鱼,一口牛奶和半块饼干维持生命。 8月25日智利官员向33名被困矿工们告知了实情,即他们可能还要在井下待上长达数月时间才能获救。智利官员称,被困矿工听到这个消息后情绪稳定,但是接下来数月内,他们有可能会出现“沮丧、痛苦和压抑”的感觉。 8月26日33名矿工通过送入地底的高科技摄录机,首次向地面展示矿底的情况,并高唱国歌,大呼:“矿工万岁!”同时,当局在告知被困矿工可能要到圣诞节才能重出生天后,准备向他们送去抗抑郁药。 8月28日为尽快救出被困矿工,智利政府计划钻探第二条救援通道,这样可以将救援时间由之前估计的4个月缩短到2个月。 8月31日一支美国宇航局派出的专家小组抵达了智利,准备协助救援被困矿工。由于被困地下的这些矿工所面临的情况与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的情况类似,因此美国宇航局决定派员协助。 9月1日智利政府开始向被困矿工提供牛肉、米饭和水果等伙食。这是自确认全体矿工幸存以来,首次向其提供固体类的热饭热菜。 9月7日被困矿工在井下收看到了一场足球比赛直播。地面人员将一个小型电视接收器送到井下,并接通地下的电视电缆。一切进展的非常顺利,矿工们实现了在地下700米收看直播的梦想。 9月12日受困矿工生活又多了一点调剂,经过不断请求,当局首次批准他们在井下吸烟。同时,矿工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健身训练,为获救做好准备。他们还通过各种方法,如录像、录音、唱歌、玩牌和电子游戏来打发等待救援的难熬时间。 9月14日被困矿工艾瑞?泰科纳(Ariel Ticona)的妻子伊丽莎白?塞戈维亚顺利产下一名4公斤重的女婴。泰科纳从地下传来一张纸条,希望给孩子起名为埃斯佩朗莎?伊丽莎白(Esperanza Elizabeth)。在西班牙语中,埃斯佩朗莎代表着“希望”。 9月16日智利负责营救的工程师宣布,被困矿工营救计划提前,他们有望11月初升井获救。 9月17日救援人员打通一条救援通道,朝救出33名受困矿工迈出重要一步。技术人员接下来将实施通道加宽作业,使用一个救生舱把矿工从地下700米深处逐一送上地面。 9月18日被困矿工跳起民族舞蹈,高唱国歌,庆祝智利独立200周年。他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独立日的庆典活动。智利总统皮涅拉在独立日庆祝致词中,赞扬了矿工们百折不挠的勇气,表达了智利政府早日救出矿工的决心和意愿。 9月19日智利总统皮涅拉搭乘军用直升机,前往被困矿工所在的北部沙漠矿坑,视察救灾,并与这些受困地下40多天的矿工视讯对谈,为他们信心喊话。 9月25日为营救被困矿工而特别设计制作的救生舱被运至矿场。救生舱大概有一人大小,可以将井下矿工一个接一个的运送出洞。这个子弹形的救生舱还备有氧气瓶、逃生装置和通讯设备等。 9月28日救援人员称,重型挖掘机工作进展迅速,已共计挖通300余米的隧道,距离完成挖掘工作还剩300米。这一消息传出,救援现场一片欢腾。 10月6日漆成鲜亮红色的中国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重型起重机部分零件,被6辆卡车组成的车队送往智利矿难救援现场,准备参与33名被困矿工的最后救援工作,现场欢呼、掌声不断。 10月7日智利政府宣布,计划B即第二口井已经完成大半,距离通道打通只剩下90米的距离。如果没有意外,救援通道将于9日打通,进入救援的最后一个程序。智利海军一名指挥官说,已经根据每名受困矿工身体和精神状态情况,初步确定了升井先后顺序。 10月8日众多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欲见证这场“马拉松式”救援的胜利。预计,本周末将有1000多名记者涌向智利北部这座偏远的矿场。智利政府官员称,在接下来24小时内,救援通道将通达矿工被困处,第一批矿工有望在下周初被拉上地面。 10月9日智利矿难救援人员表示,营救被困矿工的救援通道已打通至地下625米,通道即将完全打通。智利卫生部长杰米?马纳里克(Jaime Manalich)在矿场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矿工救出井洞的行动将于下周二(12日)启动。10月13日智利33名矿工今天午夜开始升井 创矿难生还世界纪录 10月1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矿获救的33名矿工中的31人已经出院。这是科皮亚波医院的院长内乌曼宣布的。 ❾ 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床 1.地质背景 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位于智利北部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东南160km处的塞罗科罗拉多(红山)地区,是智利北部一个世界级、隐伏的、较高品位的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三大铜矿床,于1981年3月发现。 埃斯康迪达铜矿床容矿岩石为老第三纪的安山岩。它位于从闪长岩到二长岩组分的复合岩株的中心,与南北和北西走向的断裂控制有关。从区域上看,矿床位于南北向断裂系统与北西向断裂系统交汇部位的热液蚀变带南部。矿床以一个相当平缓的颜色异常为特征,这种异常是由强烈的长石蚀变带向外部的绿磐岩化过渡所致。表层以绢云母蚀变、高级泥质蚀变和硅化作用为主,表明斑岩型铜矿系统相对浅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晚期硫化物脉的出现(部分含硫砷铜矿)正好支持这种论点。在深部常见钾硅酸盐蚀变,但是,沿蚀变带西部边界出露的安山质火山岩中也可见钾硅酸盐蚀变。 铜矿化与第三纪中期的闪长斑岩—二长斑岩有关,它们侵入到第三纪早期的安山岩中。主要斑岩有三种:埃斯康迪达斑岩、大科罗拉多斑岩和流纹岩斑岩。埃斯康迪达斑岩由二长岩相和闪长岩相组成;大科罗拉多斑岩在岩相上与埃斯康迪达斑岩类似;流纹岩斑岩由几个穹窿状的侵入体组成。对铜矿化来说最重要的是埃斯康迪达斑岩,它呈南北拉长形状,面积1200×700m2。 埃斯康迪达矿床约4.5km长,2.5km宽,深度超过600m(图7-7)。矿床包括一个主要的高品位辉铜矿富集带,其面积为4.5×1km2,厚度为20~500m。最好的硫化物富集受北西向地堑构造控制,位于最高品位的矿胎之上。硫化物富集产生的铜品位为2%~5%。矿床下部为次生富集带,厚50~500m。在富集带中,辉铜矿和铜蓝交代了原生的黄铜矿和斑铜矿。这种经富集的矿石中,辉铜矿和铜蓝含量占总硫化物含量的10%以上,是经济意义最大的矿石类型。 图7-7 智利埃斯康迪达矿床表生辉铜矿层的地质剖面示意图(6号钻孔为发现孔) (引自F.J.Ortiz等,1985;J.D.Lowell,1991) 1981年4月,对埃斯康迪达地区的矿石储量初步估算为2.3亿t,铜的平均品位为1.5%,即含铜345万t。据1995年的资料,埃斯康迪达富集矿的地质资源量为17.6亿t,铜品位平均1.59%,其中可开采量为6.62亿t(铜品位为2.12%)。深成的铜含量可能小于0.5%,但是,在品位至少为0.8% Cu的地方出现了黄铜矿 斑铜矿矿化。1997年,又在该矿床开采区以北5km处发现埃斯康迪达北矿床,铜储量1295万t,平均铜品位0.88%。埃斯康迪达铜矿于1990年投产,几经扩建,其铜年产量已超过100万t,成为世界生产量最大的铜矿山。 2.勘查与发现 埃斯康迪达地区过去一直是各矿业公司和个体地质人员进行地质找矿的远景区。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塞罗帕斯科公司的地质人员就对该地区进行过调查。埃斯康迪达铜矿床的发现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78年10月,美国斑岩型铜矿专家J.D.洛厄尔向犹他国际公司提出斥资450万美元执行一个名为阿塔卡马(Atacama)铜矿勘查项目的建议,以便在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北部卡拉马和印加—德奥罗两个城市之间的地区勘查隐伏的斑岩铜矿床。该项目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①该区沿西部断裂(呈南北向延伸至少600km,宽5~30km)的成矿带内集中了一些大的斑岩型铜矿和许多热液蚀变带;②该区至少有50%的面积被冲积物和(或)成矿后的火山岩覆盖,对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来说是有潜力的;③该区岩石覆盖厚度较薄,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反循环钻勘探;④成矿前的岩石露头很多,足以进行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取样,寻找同心带状硅酸盐蚀变晕和矿化晕;⑤当时在智利北部尚未进行过以较大间距的钻孔支持的勘查项目(草根勘查)。结果,犹他国际公司和格蒂石油公司制定了一项联合风险勘查项目,由J.D.洛厄尔担任项目负责人。 1978年12月开始了阿塔卡马项目的第一期工作,主要是研究前人的文献资料,并在所选择的大部分地区进行踏勘飞行,选出5个有意义的可进行更详细调查的地区。 在1979年执行计划的第一年中,对卡拉马和印加-德奥罗之间的狭长地带进行了区域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取样和粗略的地质观察。取样工作是沿着穿过探区的三条北北东向纵向剖面,采集河流沉积物样品,取样间距为lkm。同时对从各个方向穿越该带的干涸水道和主要沟壑也进行了取样。共采集约1400个样品,从中发现了约30个异常带,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异常值为:Cu>80×10-6,Zn>100×l0-6,Mo>10×l0-6。 1980年又采集670个样品,对异常进行了重新检查,发现30个异常中只有10个对阿塔卡马项目有意义,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异常是位于埃斯康迪达和萨尔迪瓦尔之间的“P”区域异常(图7-3),因为它的Cu、Mo、Zn异常值高,而且与出露的成矿前岩石显示出的热液蚀变和淋滤帽关系密切。在“P”异常区采集的约50个河流沉积物样品,显示出以下异常区:Mo异常,Mo值为(12~22)×10-6;Cu异常,Cu值为(90~582)×10-6;Zn异常,Zn值为(105~325)×10-6。 根据上述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取样和淋滤帽研究,重点是埃斯康迪达的塞罗科罗拉多地区。在面积为1800×l300m2范围内,按100m间距的剖面每50m采1个样品,共采集313个样品,化验Cu和Mo。 Cu含量为(10~660)×10-6,勉强算作异常值。但在一个闪长岩岩墙附近,Cu含量达1%。约30%的样品Cu>100×l0-6,仅有90%的样品Cu>200×10-6。这些异常带多分布在埃斯康迪达远景区的塞罗科罗拉多地区。Mo 含量为(1~480)×10-6,有两个“风暴值”为0.3%。约有40%样品Mo含量中等(>20×10-6),13%样品为高异常值(>50×10-6)。Mo异常也位于塞罗科罗拉多有强烈硅化的岩石出露地段(图7-4)。 H.考特赖根据3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球化学样品研究了埃斯康迪达地区的淋滤帽。他认为:①在塞罗科罗拉多的露头上,黄铁矿是最多的先期硫化物矿物,而黄铜矿和辉铜矿比较少,多数样品中都含黄钾铁矾,说明硫化物应产在较浅的部位;②广大地区普遍硅化,石英细脉较少,具有明矾石等蚀变矿物,而且发现硫化物受热液淋滤作用的证据(有许多显示弱褐铁矿化的空洞),表明埃斯康迪达矿化位于斑岩型铜钼矿系统中的较高部位;③埃斯康迪达地区不存在重要的辉铜矿富集作用,只在局部地区可能有很薄的一层侧向延伸有限的辉铜矿;④较强的原生矿化作用可能发生在地表以下1000m深处,中等至高的钼值支持了这种可能性。H.考特赖建议打4个钻孔验证这个深部的原生矿目标。 在埃斯康迪达地区,几乎所有露头均难以见到铜矿化现象,只有在新鲜的厚层闪长斑岩岩墙的断裂中才见有外生铜矿物——硅孔雀石。在地表下20~30cm处可见到铜的硫酸盐矿物,呈孤立的斑点出现。在该区西南部偶尔可见到绿松石。 前面谈到的一些地质特征似乎令人失望。例如,淋滤帽的性质不大有利,淋滤帽中的褐铁矿和铜含量与其他富的斑岩型铜矿床的铁帽相比较低;从硅酸盐蚀变-矿化垂直分带的典型模式来看,埃斯康迪达矿化似乎处于上部层位。这一切令人怀疑该地区是否值得转入钻探阶段。J.D.洛厄尔不同意这些看法,认为H.考特赖对淋滤帽的解释是对阿塔卡马沙漠中部这样的极端干旱条件特有的异乎寻常的地表风化机制(超常淋滤)效应的片面解释。他指出,塞罗科罗拉多的淋滤帽中有一小部分褐铁矿的颜色和结构,具有与下伏的高品位表生辉铜矿层有关的淋滤帽的特征,说明在埃斯康迪达地区是有辉铜矿层的。而且,塞罗科罗拉多淋滤帽中的铜含量比一般观测到的铜含量少25%。他认为,在阿塔卡马沙漠中部普遍存在的异乎寻常的风化条件所形成的淋滤帽,与其他地区的淋滤帽相比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显然,处于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地区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上形成的淋滤帽的上部,即地表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石英发生了重新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褐铁矿从含硫化物的空洞中淋滤出去了(超常淋滤作用)。就埃斯康迪达地区而言,这种近地表作用可以使由辉铜矿产生的大多数赤铁矿淋滤帽的典型结构受到变化或破坏。然而,在淋滤帽中也有大量由辉铜矿形成的未受到改变的褐铁矿,说明该区的远景是令人鼓舞的。 因此,1981年1月决定对该区进行勘查,其依据是:(1)在河流沉积物中表现有Cu、Mo、Zn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而异常中心位于塞罗科罗拉多-萨尔迪瓦尔地区;(2)在埃斯康迪达地区周围有一些边缘的多金属矿床;(3)产出很大的、分带明显的硅酸盐蚀变相;(4)有浸染状辉铜矿形成的褐铁矿存在的确凿(但不明显)证据;(5)淋滤帽中的钼含量异乎寻常地高;(6)实施阿塔卡马项目的基本手段切实可行,即采用较便宜的、快速的钻机机组就可探明许多斑岩型铜矿目标,而每一个目标都有发现辉铜矿富集层的一些有利标志。 最初,埃斯康迪达地区的主要勘查目标是位于塞罗科罗拉多和塞罗萨尔迪瓦尔蚀变露头之间,即斑岩型铜矿床核心所在地的冲积物下面的表生辉铜矿层。为此,总共设计了5个钻孔,间距为1~1.2km,深度为152~182m。从1981年3月3日起,8天内打了5个垂直孔。这些钻孔在穿过12~76m的覆盖层后,打到了安山岩、微闪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长石斑岩,都显示出绿磐岩化和早期的绢英岩化蚀变。伴生矿物主要是稀少的褐铁矿和斑点状氧化铜,产在上部淋滤带中,Cu含量最高达0.25%。 由于上述成果,普查钻探证实了塞罗科罗拉多的淋滤帽,于是又设计了第二批4个大间距垂直钻孔,从1981年3月13日开始到3月21日结束为止,孔深303~457m,总进尺1376m。第一个钻孔(RDH6)位于塞罗科罗拉多北坡,打穿241m厚的强烈淋滤帽,穿过一层52m厚的富辉铜矿,平均铜品位 1.51%,往下又穿过另一层富集带,但铜品位只有 0.68%;第二个钻孔(RDH7),位于塞罗科罗拉多南部,先打到一层137m厚的淋滤帽,再打到73m厚的次生辉铜矿矿石层(铜品位0.68%),往下又打到55m厚更富的矿层(铜品位1.52%),下面是一层37m厚的表生硫化物矿层(铜品位0.68%);第三个钻孔(RDH8)打在褐铁矿标志十分明显的石英-绢云母蚀变带边缘,打穿22m厚的铜氧化物矿石(铜品位0.80%)和一层25m厚的铜硫化物矿石(铜品位0.67%);最后一个钻孔(RDH9)位于塞罗科罗拉多的中东部,它打穿了一层365m厚的强烈淋滤帽,见到了铜品位达1.3%的厚91m的硫化物矿石层。 3.小结 智利埃斯康迪达斑岩型铜矿的发现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思路和启示,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1)这个矿床并不是因为哪个地质学家做出了英明的具体预测,或只看准一个目标就打钻发现的,而是结合普查区的特点,制定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勘查计划,利用常规的勘查程序和勘查方法,包括踏勘性地质和地球化学调查,基础性的区域和局部地质调查和填图,仔细的野外观察,一步一步的筛选异常,最后钻探验证而发现的。没有使用特别昂贵的尖端技术,而是采用最一般的常规方法,在从提出计划到发现矿床总共不到两年半的时间(1978年10月~1981年3月)内,发现了这个世界级的隐伏矿床。 2)埃斯康迪达矿床是在已知成矿带内已知远景区内发现的。“就矿找矿”和在已知成矿区内开展矿产勘查仍是现代找矿的原则,并不过时。南美安第斯斑岩型铜矿带在智利境内长达500km,埃斯康迪达矿床就发现在已知大矿床丘基卡马塔和埃尔萨尔瓦多之间,也就是说,是在成矿带内两个大矿床之间的“空白区”,这种“薄弱地带”应给予重视。 3)智利斑岩型铜矿的产出环境与美国西南部斑岩型铜矿床有相似之处,勘查埃斯康迪达斑岩型铜矿的阿塔卡马项目负责人J.D.洛厄尔就是美国斑岩型铜矿专家。他不仅在智利北部勘查项目中采用了类似美国西南部已获成功的“覆盖区项目”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而且运用了类似美国西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即斑岩型铜矿系统特有的蚀变-矿化同心带状模式。在勘查工作上首先把斑岩型铜矿系统的外环作为勘查目标,用宽间距钻孔了解蚀变带和矿化带的几何形状,进而圈定可能含矿目标的范围。一旦圈定了矿化带的大致范围,再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确定勘查钻孔的位置,集中勘查矿化核部。这种对勘查斑岩型铜矿极其有效的“蚀变模式”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意义。 4)在勘查工作过程中,即便利用相当成熟的矿床模式,也必须依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扎实的基础观察,善于解决一些对勘查工作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殊的或关键性地质问题。 在埃斯康迪达矿床发现过程中,曾经见到一些与其他斑岩型铜矿不同的地质特征,特别是淋滤帽中的铜含量和褐铁矿含量与其他富矿的斑岩铜矿床的铁帽相比要低。如何解释这些似是而非、表面上的不利现象,就成为埃斯康迪达地区能否继续进行勘查的关键问题。富有经验的勘查人员根据以阿塔卡马沙漠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特有的超常淋滤作用,从理论上清楚地解释了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使该区淋滤帽性质与众不同,褐铁矿、铜含量较低的问题迎刃而解,再加上其他因素的综合分析,做出了正确的勘查方案和钻探计划,最终发现了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床。 ❿ 8·5智利圣何塞铜矿坍塌事故的后续发展 被困矿工成新“国家英雄” 与分析智利发展铜矿产业的有利条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