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坛洛镇的产业发展
生态资源丰富坛洛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植被俱佳,全镇森林覆 盖率达45%,最低处私梨坪海拔400米,最高处凉风垭海拔1124米,相对高差达724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植物品种繁多,登临凉风垭极目远眺,但见薄雾轻绕、屋影错落,青山常绿,黑溪河、仓头坝、鱼泉河穿镇而过,恬静中透出几分灵秀,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是都市人休闲放松的天然氧吧。 坛洛镇药材资源丰富,其中野生药材就有柴胡、银花、麦冬、细辛、半夏、木爪、百合、鸡血藤、霍香、薄荷等品种,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益母草、白芷、杜仲、黄柏、枝子等品种。同时,石墙高岭土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清代制陶业曾一度兴旺,陶瓷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养殖业坛洛镇农民凭借方便的交通和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生猪养殖渐成规模,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6家,100头以上的有家28家,50头以上的有56家,石墙瘦肉型生猪远销西南各地。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划,到12年,每年可出栏优质瘦肉猪42000头以上,良种母猪存栏量达2000头以上。
蛋鸡养殖发展趋势良好。广西康健养鸡场今年规模可达10000只,在近几年内规模将扩大到40000只。鸡鸭养殖在石墙还没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贰』 对乡镇村产业发展有什么想法
乡镇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一点浅显的想法与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一级,就要立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促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一要着力完善镇村组织。坚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着重发挥好党员固定活动日“引导教育党员,参与事务决策,监督事务落实”的作用,建强组织阵地,强化班子建设,将农村致富能人、乡土拔尖人才引导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突出服务主题,从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务过程中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全力做好政务服务、农民教育等多项工作,建立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机关工作运行新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利用党委学习会议、村组会议等平台,开展“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加强对农村有劳动能力党员的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结合帮扶行动,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已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
『叁』 乡镇如何做好产业兴旺
提出了构建农业三个体系、完善支持保护制度、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个体系就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其实,我感觉这三个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涵了乡村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所以,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还是提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好。乡村主要是以发展第一产业的农业为主,但也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为农业需要的装备制造业的第二产业,更要发展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为全民服务的第三产业。
『肆』 阜余镇的产业发展
江苏省射阳县阜余镇四着并举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培训为抓手,打造一支懂专业技术、会分析研究市场规律的食用菌生产队伍。阜余镇以食用菌协会牵头,请专家讲课,让搞食用菌生产得益者作现身说法。2008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560名新手接受培训,印发食用菌生产资料10000多份。二是以拓展市场为重点,广开食用菌生产门路。镇委派26名食用菌生产经纪人,通过考察论证,摸准食用菌销售行情,使食用菌的销售从射阳发展到盐城,从苏南发展到江南,食用菌生产队伍60%在苏、浙、沪、粤稳扎稳打,还有一批食用菌生产弄潮人西进河南、陕西、甘肃,同时也有人北上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据统计,2008年阜余镇食用菌生产已发展到全国的15个省市(区)。三是以市场为风向标,提升食用菌的科技含量。以生产无公害食用菌为追求,实行科学配料,不断提升上市食用菌的品质。在品种上,由原来单一的平菇,发展到金针菇、香菇、鸡腿菇等8个品种,其中有6个品种的小包装贴上注册商标打进所在地超市。四是扩大食用菌生产队伍,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通过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邻,一邻带一亲,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方式,扩大食用菌生产的队伍,镇村主动帮助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对象户解决启动资金、土地流转、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
『伍』 严田镇的产业发展
严田镇产业深厚,烟叶大镇。该镇以稳固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着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油菜、西瓜、李子、人工灵芝等种植规模逐步形成。尤其是以烟叶为龙头的新型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2013年该镇烤烟种植面积达13000余亩,以烤烟产业为龙头的新型农业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全镇种植面积已由2007年的690亩发展到2012年的7174亩,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特产西瓜、生姜、李子、花生、玉米、烤烟、香菇、木耳等,其中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多次被上级评为“金花走廊”乡镇,西瓜、葡萄种植基地也正逐步形成。并于2008年引进井冈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以园林绿化为依托,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的树木花草以数量多、品种奇、名目珍而闻名。2011年又竭力引进了万亩武功神茶种植项目落户严田。此外,还积极发展水产、畜牧、大棚蔬菜等产业,全镇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的多元化格局。
严田环境优越,服务到位。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吸引一批特色企业落户。先后引进建成井冈园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武功山景观石有限公司、中小水力发电站7座、木板加工厂4家、粮食加工厂5家、机砖厂4家、电子厂2家、料石厂1家。县公安、交警、国税、地税、工商、农业银行、信用银行等部门均在镇上设立分局、支行。镇建有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生服务、司法等岗位14个,着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镇域水利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有中小水力发电站7座。镇办企业有日设计供水量800吨的自来水厂,镇区内引进了木板加工厂4家、粮食加工厂5家、机砖厂4家、电子厂2家、料石厂1家。
『陆』 马圩镇的产业发展
水果生产是该镇的特色支柱经济,皇妃贡柑、沙糖桔是主打品种。贡柑又名皇帝柑,果色金黄,清甜香蜜,爽口化渣。皇妃牌贡柑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2000年被中国水果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并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深受消费者好评,畅销省内外。全镇已经发展皇妃牌贡柑5万亩,形成规模化生产,辐射带动农户4850户,年产量达12万吨,产值3.6亿元。同时,培育和壮大镇内特色产业企业—广东省德庆县马圩贡柑水果基地有限公司。完善了镇内工业园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筹建贡柑水果专业市场,专业镇的建成将为该镇的特色产业—贡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该镇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马圩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以各项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广泛吸引外商办实业。木雕工艺、桂皮加工、竹制工艺等已形成支柱产业,德峰家俱公司作为我镇的龙头企业,2006年扩大生产后,年产销量不断扩大,全年预计该厂销售额达3200多万元;我镇引进多个柑桔加工企业,仙罗果业、肇成果业等果品加工企业为我镇柑桔销售提供优质的选果、打蜡、包装服务,大大地促进了我镇柑桔产业化进程。
如今,马圩镇委、镇府正高瞻远瞩,大刀阔斧加速马圩经济的发展,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发展“三高”农业。
我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不懈的努力,全镇粮食面积逐年调减,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比例不断增加。在种植业方面,利用马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柑桔种植,我镇贡柑2.7万多亩,逐步形成了以合石迳、龙迳桥、百洲冲、更心河四大基地为主的柑桔种植示范基地,大幅增加柑桔种植面积,成为“中国贡柑第一镇”,大大促进了我镇柑桔产业的发展;此外,荔枝、龙眼、黄皮、蜜柚等水果种植面积也大幅增加,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我镇在狠抓以皇妃贡柑为特色龙头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现我镇共发展种植“短、平、快”项目面积2000多亩,猪、牛、鸡、鸭等禽畜40多万只(头),涌现了一批种养大户。
工业:我镇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制订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措施,筑巢引凤,做好规划布局,推进镇工业园的建设。同时大力加强“双引进”力度,通过以商招商、以地招商、以项目招商、以情招商的办法,广泛引进外地资金到我镇开发项目。一是我镇为了推动柑桔产业化进程,促进柑桔产业的发展,积极做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了4条日加工量达50吨的集贡柑分级、打蜡、包装于一体的生产线,引进各地大客商80多人,建设大小加工场45个,进一步拓宽了贡柑、沙糖桔的销售渠道,解决当地劳工2000多人。二是有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乡镇企业马圩藤竹木制品厂和同样拥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德丰家具公司,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德峰家俱公司作为我镇的龙头企业,2006年继续增容增资扩大生产,2007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创税收365万元。
『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写
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引导农业商业化,加速我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2011-2020年全镇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全镇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龙威、阳光等面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坚持多思路、多渠道培养发展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通过产业布局的引导调整,实现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谐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主要指标:至2020年,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40%,全镇粮食稳定增产,全镇农产品商品率达提高,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其中粮食、畜禽、蔬菜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0%、30%、20%;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占比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二、产业总体布局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
1、商贸流通业:我镇是河南进入河北的南大门,漳河生态园区规划建设高速路入口,我镇借此可在两小时内到达郑州、石家庄,同时经此可转兰青线到达山西、陕西,向东可到山东。经讲岳线往东可达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发达,可借107国道、京广线、京珠高速、中华路、讲岳线为依托,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在讲武城车站至漳河生态园区之间形成仓储物流企业群。
2、文化旅游业:我镇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刘庄兰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态园三国影视城为依托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3、面粉加工业:讲武城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在我镇辖区内有龙威面业、阳光面业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面粉均在10万吨以上。另有许多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可引导这些企业拉长产业加工链,向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值。
4、畜牧养殖业:目前讲武城镇辖区内有养猪场十多个,养牛场3个,养鸡场十多个,主要是高录、大冢营、朝冠、西陈、北白道几个村。努力促使我镇养殖企业扩规上档。
5、粮食种植业:我镇是农业大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村庄。我镇要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6蔬菜种植业:我镇紧邻古邺蔬菜批发市场,种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录、小寨、东、西陈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规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争取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建成省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7、生态旅游业:又指观光农业,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结合漳河生态园得相关规划,在我镇民有北干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镇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镇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捌』 宝丰镇的产业发展
宝丰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商贸市场功能齐备,是鄂渝陕边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以集镇道路、城镇供排水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专业市场、居民小区、工业园区为标志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建有500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宝丰宣传文化中心。形成了街面硬化、镇容亮化、道路绿化、路灯配套的“二纵三横”的城镇道路格局。初步建成占地500亩的工业园区,形成了四大专业市场。镇区内建有5600平方米,投资650万元,集小商品批发和家具展销于一体的宝丰西门市场;建有18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的塑钢蓬架式农贸市场;即将建成1.1万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的珠宝大市场和投资2800万元的集镇人饮安全宝丰万吨自来水厂。形成了施洋路小商品经营、桂香路农副产品交易、北大街绿松石展销建筑建材营销4条专营街道。各类大小门店1650个,超市1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常年有浙江、四川、河南、江西、重庆、西藏、新疆、上海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在宝丰经商办企业,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 宝丰镇发展成果鼓舞人心,发展前景灿烂辉煌。到2005年底,实现宝丰镇农村社会总产值3.2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1亿元,民营企业总产值2.22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近2亿元,财政收入47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4元。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等荣誉,2002—2005年,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红旗单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十五”时期,宝丰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经过宝丰镇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共同奋斗,创造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奠定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十一五”时期,宝丰作为全县三大经济板块之一,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将抢抓先机,乘势前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富民、工业强镇”的发展之路,全力抓好“服务水电开发、工业发展、绿色小康村建设、城镇建设、培植市场主体、创建文明村镇”六大工作重点,着力培植珠宝饰品、新型建材、生态绿茶、女娲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产业,全力构筑县域经济增长极,奋力构建商贸中心镇、工业重点镇、生态旅游镇、女娲文化镇、绿色小康镇。力争到2010年,宝丰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努力建成竹山工业强镇和鄂渝陕边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