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更甚是如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在农村的话,一般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的话是农村的根基,所以一般的种植业发展才能带动整个乡村的振兴。
❷ 怎样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我在东部发达地区调研中发现,农村曾经绿意盎然。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村里的很多树木被砍伐了,乡村绿色资源大量消失。未来我们的乡村应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进而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7月7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孔祥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迫切性。
与会专家指出,发展乡村绿色产业离不开“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着力增加绿色资源,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着力提高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只要找准林业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就能够形成支柱产业,就能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成现实。
“在产业发展中,要注重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好地分享林业发展成果。要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提高林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信息桥梁,让优质特色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孔祥智指出。
❸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
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才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❹ 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
1、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4、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乡村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❺ 乡村振兴应该坚持绿色发展吗
据报道,日前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乡村生态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未来乡村生态振兴要在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上下力气,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要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下功夫,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最终通过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完善制度,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
❻ 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成效如何
今年以来,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增强。我国农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7.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
在乡村振兴战略拉动下,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热土。1到5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844亿元,同比增长15.2%,分别高于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突出亮点。来源:央视网
❼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
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❽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做好绿色发展计划
乡村战略做好乡村绿化工作。应该多植树造林。开垦荒地。合理利用基本农田。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❾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以下四点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在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乡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乡村,比如陕西咸阳袁家村、山东临沂竹泉村等利用传统乡村资源,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力。
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4、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9)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人民网
❿ 乡村绿色发展有什么启示
青山绿水公园,花香果硕田园,返乡创业家园,休闲旅游乐园……记者近期在南方部分省区乡村采访发现,绿色发展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美丽家园。绿色发展已成乡村自信的新坐标。
绿色发展让乡村有了高颜值
立春时节,走进彝语为“侯珠”的贵州赫章县,在磅礴群山中,一棵棵高大翠绿的核桃树仿如哨兵一样,守护着这片大山的宁静和美丽。
平均海拔2000米的赫章县,是贵州离天空最近的地区,也是一个“连苞谷都不肯长,老鼠啃玉米还要跪起吃”的深度贫困县。
为求生存,靠山吃山的村民曾毁林开荒种玉米、“土法炼锌”找票子,那时,当地森林覆盖率一度降至20%以下,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7%,生态环境拉起了红色警报。
为改变“贫穷开荒、挖矿污染”的困局,从1998年开始,赫章人开始走上了退耕还林、弃矿种树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用20年时间,在水土流失区、采矿区、石漠化山区栽种了166万亩的核桃树,如今这些核桃树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的‘摇钱树’、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树’、新农村建设的‘风景树’,赫章乡村面貌为之一变。”赫章县常务副县长朱大庚说。
距赫章县600多公里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石龙坝镇,也曾因盛产煤炭,天空中曾飘着遮天蔽日的煤灰,而被煤灰附着的农作物,种下去没多久就死掉了。
“采煤最鼎盛时期,我们这些居住在矿区周边的群众,年初种一坡玉米,年底连个籽都收不到。”石龙坝镇德茂村村民李德友说,因采煤需要大量木材,当地矿山被剃成了“光头山”。
为转变发展方式,2009年开始,石龙坝镇关闭“黑小煤矿”,连续八年栽种了8.8万亩芒果,一大批“光头山”变成了“果子山”。“如今的石龙坝已是青山绿水公园、花香果硕田园的美丽家园。”石龙坝镇党委书记陈古周说。
绿色发展让老乡脱贫有了新依赖
清澈的小溪、白墙青瓦的民居、扎满篱笆的阡陌小道、扛着农具返家的农人……走进湖南省桂东县大洞村,优美恬静的生活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作为湖南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几个区县之一,桂东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封山育林,绝大部分森林成为生态公益林而禁止采伐。当地村民通过种植红豆杉等珍贵苗木和杜仲、厚朴等中药材,并依托秀丽山川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我们村穷得很,人均只有七分田,村民一年种植的水稻只够3个月口粮,剩下9个月靠借粮度日,几乎户户都是贫困户。”大洞村主任钟汉明说,依靠绿色发展,大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到4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边远与贫穷,曾是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的代名词。近年来“山顶种楠竹、山腰种猕猴桃、山下养鱼”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把这个曾经边远贫困的村寨,发展成全村70%的农户年收入超5万元的小康村。
“以前大荣村穷在没有致富产业。近年来村民通过售卖竹原料、种植猕猴桃和养殖冷水鱼,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4万元,全村38户16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荣村村支书唐永富说,该村未来要利用当地风景优美的优势,准备让更多村民从“种绿”脱贫向旅游致富转变。
绿色发展让乡村有了新价值坐标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贵州省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组村民伍新荣,说起绿色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变,顿时眉飞色舞。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孙兆霞认为,以前农村穷、农民苦、农村生活不方便,让许多农民产生了“农村没发展前途”的自卑和自疑,而通过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农村的绿色农产品与自然的亲近性特点凸显,而随着政府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乡村正在重新找回发展的自信和价值的依归。
富裕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