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机遇与挑战同在来吧,源据《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突破10亿,这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创立于2014年,在2015年初步发展。到2016年,国内共享单车用户数达到1800万户,预计未来几年用户数仍将大幅增长。
今年各地政府也陆陆续续开始出台征集意见稿要管共享自行车了,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政府规范和指导下,共享单车或将经历一次大的波动,优胜劣汰,整个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序。
⑵ 接下来共享单车企业要比拼什么
ofo、摩拜单车、小鸣单车、优拜单车、骑呗、小蓝单车、哈罗单车……这些仅是共享单车市场参与者的一部分,在长长的名单中如何脱颖而出?精细化运营和调度能力将成竞争的趋势和关键。
精细化运营一面是考验铺车情况、车辆成本、使用频次、折损率等指标,另一面,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运营平台在数据积累的维度跟量上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
他认为,政府其实可以把配套的服务,转移给相关平台去运作。就像网约车也被纳入到了公共服务的范畴内,本身就是公共资源的一种“让步”,现在共享单车也是相同的情况。
“我认为民间的共享单车平台,与政府现有的公益单车平台有机结合,会是比较好的发展模式。”腾讯研究院网络空间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孝荣则曾对记者称,单车共享本质上是个公共服务项目,高度依赖政府资源和输血。现实的做法可能是通过“政府+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探索新路。
⑶ 共享单车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共享单车品牌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号称行业第一,而摩拜单车则是月活跃用户量这个维度上的第一,其月活跃用户量已达到313.5万人。数据掐架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事实上,伴随着共享单车概念的持续火热,该行业已经涌现出了20多家创业企业。
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应用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遇冷,共享单车却在资本寒冬中逆势走红,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这说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乃至网约车的发展,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说,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这一细分领域的优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目前困扰共享单车的主要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在硬件造价成本过高、用户素质不高导致硬件损坏严重、被利益相关行业所打击、用户的使用体验欠佳等方面备受质疑,这些现状都推高了经营成本。而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还在不断加入,竞争激烈倒逼企业聚焦于通过烧钱抢占市场,更加重了舆论对于行业前途的担忧。
尽管上述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来看,大部分问题其实是可以优化、部分克服的。就盈利模式而言,目前阿里、腾讯、滴滴等产业资本对于共享单车都有投资,实际上间接说明了他们是不担心这个问题的。即便进行直接论证,共享单车的发展空间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看,共享单车有着坚实的盈利基础。共享经济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人们会从重视工具的所有权,到逐渐重视其使用权。其理论依据在于,对于一些被个人拥有的工具,当其在充分满足个人使用需求之后出现闲置,且共享的成本远远低于闲置成本,共享就比拥有更具经济价值。对于共享单车的入局者来说,移动互联网破除了单车共享的信息成本,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共享单车的规模化,智能硬件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理论上讲,只要每个用户所分摊的企业经营成本不高于个人拥有单车的成本,共享单车就具备实现盈利的基础。
就当下而言,虽然共享单车比普通自行车的造价更高、人为破坏等现实情况推高了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但在资本的支撑下,优秀的共享单车品牌在做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升级硬件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运营调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这正是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所在。
具体而言,共享单车在优化成本控制和开辟盈利点上都有文章可做。就成本控制而言,优化硬件制造以及扩大市场规模可以降低硬件制造的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例如,摩拜通过优化流程,其硬件制造成本已经从每辆单车3000元降低至1000元,小鸣单车的单车成本仅为400元,也得益于其在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规模其实也是在做用户培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素养、对单车接受度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共享单车企业必须重视运营的经验总结和优化,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的溢价能力,而不是因为扩大市场规模放大现存问题,从而推高其他方面的成本。
在挖掘盈利点方面,未来共享单车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比如,共享单车的硬件及App均具有一定的广告价值,App作为搭载服务多样化的潜在平台以及平台内沉淀的用户数据,长期来看也具有确定性的变现价值。此外,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硬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共享单车开辟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事实上,相比短期内的盈利难题,这些需要时间解答的问题,恰恰可能是投资者们更为关注的。
共享经济理论决定了共享单车具有确定性的利润空间,随着成本的优化和盈利点的挖掘,共享单车将逐步满足盈利条件。因此,从算大账、不算小账的角度看,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共享单车企业,只要规模化伴随着运营的持续优化和认可度的提升,一时的烧钱扩张也无可厚非。
⑷ 共享单车倒闭了几家
1、悟空单车
2017年6月13日,悟空单车的运营方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2、3Vbike单车
2017年6月21日,3Vbike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从2017年6月21日起停运,没有退押金的用户,尽快申请退款。
3、町町单车
2017年08月02日,运营町町单车的南京铁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公司与栖霞工商局失去联系,因此被栖霞区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
6、小蓝单车
2017年11月20日,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
扎紧监管篱笆,共享单车才能骑稳致远
最近小蓝单车、酷骑单车两家企业相继倒闭,导致大量押金不能退还用户。这对个人用户来说也许不算大钱,对企业来说却不算小钱,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更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共享单车满足了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这一创新事物,一方面要持包容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保护公众利益。
竞争是市场法则。行业调整洗牌,是发展的必然。然而,其中显露的押金监管问题不容忽视。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数量接近70家,累计投放的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消费者往往同时安装多个共享单车APP,以单个APP需要交一两百元押金计算,全行业累积的押金数额巨大。今后可能还会有企业出局,消费者的押金该如何保全
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
然而,不论是用户在酷骑公司总部排队退押金,还是如今小蓝用户申请退押金迟迟不能到账,都表明当前共享单车企业对用户押金的管理存在问题,专门账户内的资金流动尚未得到有效监管。
当务之急要明确押金该由谁来管并拿出应急处理方案。押金问题关系到共享单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政府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认真研究押金监管的方式方法,拿出具体措施,如执行负面清单制度等,共同把押金监管的篱笆扎紧,让共享单车越骑越稳。
⑸ 共享单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吗
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市场呈现多强竞争态势
共享单车市场呈现多强竞争态势
随着阿里、滴滴、美团等大型互联网集团在2018年上半年的深度介入,共享单车市场相比2017年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格局和运营模式两方面:
从市场格局上看,共享单车市场呈现多强竞争态势。2017年末,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淘汰整合基本结束,并形成了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两强竞争格局。而上半年,摩拜和小蓝单车分别被美团和滴滴收购,同时哈罗单车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系投资公司的高额增资。
至此,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多强竞争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由于现存的共享单车企业大多拥有资金充沛的集团对其进行支持,因此预期未来这一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2.45亿,占网民总体的30.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2432万。有30.6%的网民使用过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较2017年末分别增长11.0%.
从运营模式上看,共享单车企业重新恢复对业务营收的重视,同时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拓展企业营收来源,并开始提供免押金服务以规避风险。
首先,摩拜和ofo在春节期间通过取消月卡折扣的方式上调资费,重新将服务性营收作为业务重点。其次,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企业积极探索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等企业端服务模式,希望以此拓展营收来源,缓解运营压力。最后,滴滴、哈罗、摩拜在上半年陆续宣布启动免押金模式,并逐渐将这种模式从部分城市推广至全国。
⑹ 共享单车的前景会越来越差吗
从发展状况来看,共享单车曾经的资本新宠已经风光不再。截止到2018年12月,公布的共享单车融资事件寥寥无几。2018年3月, 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虽然再次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但小行车已经不是炙手可热,此次融资,或许是在行业由规模化增长转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企业存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2017年9月,发展较好的共享单车企业尚有10家,但到2018年9月,较有规模的企业仅剩7个,且市场规模大大缩小。ofo、摩拜的周活跃渗透率下降约75%。只有哈啰出行由于布局二三线城市,避开了正面竞争,逆势上扬。
截止2017年国内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入了2300万辆共享单车。而2018年,共享单车问题频出,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多家单车平台倒闭,还有大批共享单车平台面临倒闭危机,共享单车行业历经寒冬时刻。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⑺ 共享单车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
从好的方面来说,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问题,也就是最后一公里,但是也有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