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谁有中国文化产业现在的具体统计数据
都在下面了,自己整理吧,希望对你有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到2007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文化娱乐场所8217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137家,网吧13万多家,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783家。文化市场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络。
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其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7.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截至2007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❷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如何提高自己文化产业竞争力
开放经济条件下,应当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
❸ 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哪里去搜数据啊
可以问一下哪儿找到的吗,死活找不到,论文搞不出来要死
❹ 什么是文化竞争力 各国为什么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抄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文化竞争力对外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强势文化不但影响一个的文化与习俗,还能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例如唐朝对朝鲜,日本,越南的影响
对内体现在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上
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在他的公民的行为可以得到充分的再现
如果这里的人们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和这个社会能够和谐的生存和发展,使其本民族的文化氛围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那将必然大大提高其竞争力度,使其在在国际上都能有说话的分量。
❺ 中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是
2017年文化产业总值占中国GDP总值4.5%。
数据显示,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核算后,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同时认为,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按行业分,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1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872亿元,增长13.0%,占9.3%;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6024亿元,增长17.5%,占52.1%。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9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8%;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36.2%。
数据显示,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所涉及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7个类别中,2016年,增加值占比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增速居前三位的则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
❻ 如何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其实宣导很重要。
做好自己的品牌和公关传播。
这对任何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都是有帮助的。
❼ 解析: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告诉我们什么
竞争力分类的结果是:第一类地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第二类地区:山东、辽宁、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安徽、河北;其余为第三类地区。这条资讯发生在 福建省很遗憾没有跨入一类地区,但还是挤进第二类地区的前三名,名列全国第八。虽是海外研究机构给予的排名,但作为福建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者之一的笔者仍感到一丝欣慰。福建进入第二类区,是由四种数据构成的。第一种数据是“文化环境及实力”在全国排名居然位列第四,比综合排列靠前,它说明,福建发展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环境和实力比较优越,我想这其中还有两岸海峡这个文化环境的因素。两岸之间商贸经济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比大多数省份都强。同样,海峡两岸在未来的文化产业互动及合作上的文化环境也远比多数省份强,这为我省将来有可能晋升第一类地区打下了“环境与实力”的基础。第二种数据是“市场需求及创新”,在全国位列第六,也高于综合排名,反映了福建当地消费者对文化的消费力也比较强,而文化消费力是牵引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核心的引擎,创新能力排名较靠前,也说明福建省在集聚创意人力、文化产业人力方面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20多个省份相比还有值得骄傲的方面。而第三、第四数据:“关联产业及文化资源”、“政府支持和文化供给”方面都排在第15位、第20位,狠狠地将福建在全国的综合排名拉下到第二类地区。第三个数据表明,福建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在打造产业链方面还比较欠缺,意识不够强,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还属于浅层次的开发;第四数据表明,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还有更多的作为。
纵观2008年-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竞争排序,笔者认为数据还告诉我们: 一、福建的“文化环境及实力”能挤上全国老四的位子不简单,尤其“实力”,这是福建未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巨大潜力的要素。“实力”,我更多地理解为拥有较丰富的投资能力。大家知道,处于全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民间资本历来比较雄厚,可惜我国是民间投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的国度,股市熊市漫漫,楼市不得投资、投机,期贷风险太大,玩不起,民间资本要不在社会上放高利贷,要不躺在银行里,以至中国百姓的储蓄在全世界比例是最高峰的。当国家倡导繁荣文化产业时,东部地区省份的民间资本亲睐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无疑对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最大的福音。笔者以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资金、文化资源、科技、人才等要素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要素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生产力,而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资金,资金是形成最终生产力的粘合剂,没有它粘合,其他要素只是一盘散沙。有了资金,就能开发文化资源、吸引人才,购买技术设备,就能将各种生产要素聚合成现实的的生产力。 二、福建拥有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等极具传统地域的文化资源,但如果与中部省份河南,与西部陕西等省份相比,仍显得不够厚实。不过,这不影响福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排在河南、陕西前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各省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是独特性并不意味着独占性。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不会自然而然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大省不等于文化产业大省、强省。加上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具有共享性,你不开发,别人会开发。中国的民间人物花木兰,中国的传统功夫不是被美国人开发为电影和动画电影吗?因此,福建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要躺在“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矿藏上做美梦,有序地开掘当地文化资源,是提升福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❽ 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可参考的文献有哪些
你好,可供参考的文献列举如下,请参考,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蓝庆新;郑学党;;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2 张彬;杜晓燕;;美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王菲菲;赵书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07期
4 王征国;;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云晖;;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六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方忠;张华荣;;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阳;;The Study of the Rewriting Identity of“Otherness” in Cartoon Figure MuLan[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8 王琳;;文化创新:提升天津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途径[J];城市;2008年05期
9 易旭明;金冠军;;数字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创新动力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11期
10 姜鑫;迟越;;中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省际均衡状态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11 赵书华;王华强;;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4期
12 张斌;;国际文化贸易中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局限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3 解奥衍;张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文化产物贸易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14 王莉;;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❾ 如何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找到关于文化产业产值的数据
谢谢! ...你看看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栏目中有没有吧,或者到各地统计局的网站上找 ...
❿ 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看数据”
“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看它为行业提供了多少数据和标准规范,广义来说就是提供了多少知识给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
“上述技术都很好,但都不能替代产品设计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谭建荣提醒,中国制造业需要在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三个方面再做努力。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但行业存在如产品数据格式不统一、物联接入设备不能自主可控、标准化不统一、平台技术架构复杂、网络安全等发展瓶颈和挑战。
演讲中,谭建荣还就工业大数据的分类技术、建模技术、聚类技术、匹配技术等关键技术做了介绍。
“现在数据太多,真正有用信息被掩盖了,发现信息的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谈及分类技术,谭建荣说。他还就匹配技术介绍,工业大数据的关键还有优化、可视技术,数据需要可视化,否则就是一堆乱码。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