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万达文化产业现有的商业模式

万达文化产业现有的商业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1 08:05:23

㈠ 万达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万达在商业地产的杀手锏核心就是订单式地产,万达凭借订单式迅速在全国滚动开疆扩土。一时之间,订单式地产风起云涌,邯郸学步者众。但最后几乎全都铩羽而归,也包括万达。订单地就是地产商和品牌商家签订联合拓展协议,是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模式。万达走到哪里,这些品牌(最初全是跨国品牌)跟到哪里开店。像后来华润系、凯德系、中粮系、深国投系都有订单地产的影子。也就是所谓的成熟商业地产模式的滚动复制。
这种模式在早期可谓是必胜的大绝杀。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背后的问题愈演愈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招商愈来愈难。商业的同质化日趋加重,很多品牌在最后直接表示不再跟风了。因为他们不能做到或承受一个城市有自己的十几二十几家店,这在商业辐射上和品牌经营上是行不通的。但是这些品牌属于物业租售去化率小的品牌,换句话说,这些品牌吃不了多少面积。在商业地产中真正快速去化商业的是主力店,是影院、百货、旗舰店、专业店这些巨无霸商户。主力店在拓展的时候,拓展成本高,所以态度比较审慎,考察周期长。在万达神速迈步的影子中,他们是不会跟着跑的。
但是万达也有自己的过河梯,万达相继成立了院线、百货、Ktv这些去化度极高的吃货。为了弥补在家电行业的软肋,2005年6月万达与国美签订了排他协议,联手拓展家电线下市场。
以售养租的秘密
万达高速扩张的最大的瓶颈应该就是资金瓶颈,购物中心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迅速拓展的风险也太大。万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建筑商垫资、销售回款、租金收入和新物业中长期抵押贷款等。
综合体中,住宅和写字楼部分快速去化带来的资金流。一方面是环节现金流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提高回报率。这一切都建立在万达最初的品牌成功上。现如今万达俨然已经是资本帝国。拥有自己的信托产品和私募渠道。钱似乎并不是问题了?
18个月造城的神话?
从拿地,到开业,18个月的凭空造城都有哪些因素的促成呢?
政府,不看政府脸色的企业一定做不好生意(中国语录)。政府需要什么?换句话说,当政者需要什么?政绩、可观的财政收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自行脑补)。所以我们看万达模式都满足哪些条件。
a) 项目大,拿地转让费可观。
b) 提供大批的就业岗位,这是真的,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最少要解决数以万计的人就业问题。注意,我没夸张。
c) 城市基建的快速更新和商业的繁荣。(插播一个秘闻:在四线城市,如果招商招来沃尔玛、家乐福等,政府返还转让的50%左右。我记得某个项目传闻是1.2亿。)
d) 有个万达,城市又多了一张名片。虽然可乐,这确实真的。城市形象真的。。。。君不见亮化工程全国推广吗?
e) 从长远收益来看,大体量的项目会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和成熟。比如说,万达边上那块地,原来最初值200W/亩.但是万达开业后,政府说,现在不是这个价了。值500W了。同时商业的发展长期带来的税收和复利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f) 这一切全都要在任期内完成,这一句话就是所有的秘密。

㈡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文化产业

2012年6月18日,北京市政府与大连万达集团共同宣布,在北京市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已经注册在北京及其他地区的文化企业资源重新整合,在京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全力打造统一的万达文化品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后,2012年文化产业收入将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企业。到2016年,万达文化产业收入预计将突破400亿元,跻身全球文化产业企业前20名。中国最大的文化航母已经起航。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涉及电影放映制作、大型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连锁文化娱乐、报刊传媒、中国字画收藏等6个行业,2012年预计收入超过200亿元,2016年拟达400亿元,届时将成为世界级文化企业;趣游将投资20亿元,建“轻游戏产业孵化基地”,打造中国最大的网页游戏运营平台。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今天共同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揭牌
占有全球近10%的电影院线市场份额、注册资本50亿元、总资产高达310亿元的中国最大文化企业——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12月1日宣告成立。无论是注册资本还是资产,万达都远远超过国内其他文化企业。它预计2012年收入有220亿元人民币,为中国之最,并可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40名行列。
王健林表示,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报告,在世界文化企业排名中,万达文化产业集团2012年收入可进入世界前40名;计划2016年收入达400亿元,进入世界前20名;2020年收入达800亿元,进入世界前10名。
新成立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之所以能有如此骄人的业绩前景,关键在于它旗下共有11家公司,是“势力范围”覆盖9个行业的“文化航母”——万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拥有亚洲最大的万达院线和美国AMC影院公司,开业影城495家,电影屏幕6000块,占有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此外,它还拥有影视制作公司、影视产业园区、演艺公司、中国最大的连锁量贩KTV娱乐企业、《大众电影》杂志、财经类周刊《华夏时报》等。甚至有资料显示,20多年来,万达美术馆已收藏中国近现代百位一流大师的千幅馆藏级作品,市值超100亿元,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对外交流活动。
北京市通州区区长岳鹏透露,万达将在北京东部的通州区建设世界一流的主题公园——万达文化旅游城,拓展时尚文化旅游业。
王健林表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落户北京,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密不可分。万达集团决心在做大做强实业、十年内成为全球一流跨国企业的同时,把文化产业作为集团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传奇影业董事会主席兼CEO托马斯-图尔将留任,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并且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万达的成功发展中。

㈢ 万达集团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它敢于创新吗

它的商业模复式就是 商业地产制相关行业的整合,比如高级酒店、KTV、电影院、餐饮、百货等等,现在又再搞旅游开发,体量很大,长白山滑雪场、武汉中央文化商务区、云南西双版纳等等。
创新是它迅速发展的动力,老板王健林,胆子大。
目前万达这种模式被好多效仿,但是明显跟万达有差距,一拥而上的结果是会死一大批。
我不是万达的托

㈣ 万达是怎么一种商业模式啊

商业最基本的模型就是——人群。

万达将一群人聚拢到一起,人们买房子他挣钱,人们买商铺他挣钱,人们购物他挣钱,为人们提供服务他挣钱,总之就是把人聚在一起,形成商业闭环,每一环节都有利润。

㈤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有哪些特点和内在规律

可以参考《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书评
朱嘉

由国内文化产业著名专家陈少峰、张立波著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的基础教材,是北京大学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产学研结合的集大成之作。
从政府管理模式到园区建设模式,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从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产业变动的趋势与商机,从文化产业通盘分析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具体商业模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都给予了深入系统的回答。
该书以研究文化如何驱动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探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为核心,着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场的特性、产品特性、顾客特点、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如何选择和改进商业模式等内容。特别是作者总结和提炼了60种文化产业领域内通用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提出了文化产业主要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选择问题,是国内文化产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有无路径可寻?有何经验借鉴?企业商业模式如何设计与执行?等等问题,是众多有志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士遇到的普遍难题。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涵盖范围之广、跨学科研究难度之大,没有深厚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基础,是很容易纸上谈兵的。而国内文化产业现有著作多见于文化及文化产业一般意义上的概论、概说,甚至有些著作并无系统清晰的文化产业本质把握,更谈不上理论创新。
作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陈少峰、张立波教授根据多年文化产业研究及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文化及文化产业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实践案例,对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做了通盘的梳理,该书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精品教材。同时,两位专家多年来也长期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对于哲学、工商管理、文化及文化产业均有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两位专家及其著作得以接地气的基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是续陈少峰《文化产业读本》之后,文化产业又一代表著作,是了解国内文化产业特性及如何运作文化产业的必备书籍。当然,读者可再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十年》(陈少峰、朱嘉著)一书,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横纵系统把握,可以预期其文化产业理论水平的质变飞跃。
提问者评价
谢谢

㈥ 万达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万达表面抄上看是做地产,袭但是之前的地产企业,主要是买房子,卖配套,卖地段的,而万达则是造城市的,通过制造新的城市坐标,实现地产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成就新的城市热区。万达的所有项目,都是既有住宅、写字楼、影院,也有酒店、商业广场等等,构成了新的城市经营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化模式,最大限度挖掘了地产项目的价值,增加了项目的吸引力和项目的盈利能力。而即便难以短期内销售的项目,通过转租自用,收入也是不错的。2014年仅仅做出租,就收入104亿元。

㈦ 万达集团的商业模式,在地产行业有哪些领先

万达主要以房地产为主,辅助酒店,文化,百货四大支撑点,房地产就是建房子,在卖出去,或者租出去

㈧ 万达的成功商业营运模式与实践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更多的了解到万达的商业模式

《商业地产学万达》序言

商业地产学万达,做人要学王健林!
王健林先生是行伍出身,万达集团是王健林先生一手缔造的中国著名房地产企业。研究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路径,我们就会明白——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
什么是静如处子?什么是动如脱兔?
什么是组织执行力?什么是企业文化?
……
一直以来,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面,在全国它不断地攻城掠地,一条条城市主干道上的“一座万达广场,一座城市中心”广告提示着这家企业的全国性存在。另一方面,人们又一直无法想像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在18个月的时间里建造一座当地开发商8年都无法建成的大型购物中心,并且能够保证这座购物中心能从拿地开始的18个月内建成开业,实现商场的可持续运营并走向成功。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它们在运作着一种怎样的、可怕的商业模式?
对此,我却在更大程度上把它理解成一场战争。

一位孤独的将军,带领着一群并不特别的士兵。在群雄割据、诸候混战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里,指着一条并不宽广的道路。将军说:“往这个方向走,我们会走到天堂”,但是,将军的话在当时并没有激起很大的反响,诸候们表情漠然,不为所动。然后,将军带领着他的士兵们开始了孤独的长征,一路披荆斩棘,开路搭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此间,很多原来的诸候们早已功成名就,加官晋爵,但将军仍在征途,身心疲惫。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将军的这一个决定,却是一个被16年的时间证明的正确的决定。因为当中国房地产从最初的混沌状态发展到今日竞争白热化、利益边缘化的时候,将军的一路征伐却享受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大成果,而一条原本并不宽广的道路,却随着时势的发展被证明是中国房地产真正的黄金大道!
这个将军就是王健林先生。
他所带的团队就是万达集团。
他所指着的道路就是商业地产。
所以,我们要——商业地产学万达,做人要学王健林!

何以打造百年企业?

在中国,无数多的企业提出了打造百年企业的口号,但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在痴人说梦话。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文化去实现这样的愿景。他们唯一有的,就是看上去有很多钱。钱多就代表着能打造百年企业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短时间里巨量的财富聚集同样可以在短时间里灰飞烟灭,因为在短时间里巨量的财富聚集证明你是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是带有偶然性的,没有人可以成为永远的机会主义赢家,永远的赢家只能依靠企业的实力和文化。

万达和万科可以进行一番对比,因为万达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头羊,而万科是中国住宅地产的领头羊。万达的创始人是王健林,万科的创始人是王石。
王石是中国房地产业曝光度最高的名人,这与万科住宅地产销售量多年排名中国第一有关。但是,在性格上分析,我却认为王石像一位行吟的诗人。他睿智机敏,开明豁达,知人善用,但是最终他却只是今天万科的一个符号,一个形象代言人。如果从中国古代人物性格分析,王石具有的是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情怀,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座右铭,时而指点江山,时而纵情山野,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他的个性印记。
但是,王健林却是一位军人,他没有王石洒脱,他执行的是目标、任务和达成胜利的使命。因此,从性格上分析,王健林富有远见、个性坚忍,并且始终保持着队伍的控制力和领导力,直至获得胜利。王健林就是一位将军,从容淡定,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使命和襟怀开创了中国房地产的全新格局,让人钦佩!

对比王健林和王石,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上,我认为王健林更值得学习。
万达集团也提出了“百年企业”的口号,相对于国内众多提出“百年企业”口号的企业来说,我觉得万达集团的“百年企业”目标更加可信,或者更有实现的可能,原因就在于:
万达集团是一个有梦想和有使命感的企业。历史以来,金钱的多少并不可以造就基业长青的企业,但是梦想和使命感可以造就基业长青的企业;
万达集团是一个具有战略目标和良好执行能力的企业。大多数的企业一直过于追求短期的经营目标,而忽视了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万达集团过往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他们能够在战略目标和执行能力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所谓百年企业,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已,“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若志不强毅,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对于现实当中的中国企业,太多的企业把短期的逐利视为唯一的目标,而我认为,评价一个百年企业,评价一个优秀企业家,其最高标准应当是使命达成——企业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目标的实现比赚到了多少钱其实更为重要。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商业地产学万达!

中国人民一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中国出现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学以致用。
那么,我们学习万达的经验是为了什么?
虽然本书是一相深入地分析万达的发展路径、商业模式的书,但是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我认为本书并不完全是一本专业书藉,也是一本励志书藉,它所激励的对象是当代企业家或想成为企业家的群体。万达的商业地产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达到一个目标,你应当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然后要坚定地去做。不管这条路上有多少崎岖坎坷,你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即使在这条路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不要感到孤单,不要感到害怕,因为只要你的选择是对的,即使你无人陪伴,也可以抵达胜利的彼岸。
国外的励志书藉太多了,但它们的成长方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万达就在你身边,王健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偶像。他不仅是一位商人,一位企业家,同时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他真正是一个励志型的偶像。
学习万达,学习王健林——这样一种现象的产生同时能让我们从华丽、短视的企业发展方式中产生反思,认识到何谓企业发展之本?
江南春、喻颖正……他们是企业家吗?不可否认,他们从企业的上市、套现中赚到了不少钱,但是他们的企业呢,他们的企业文化呢,他们的心中还有梦想么,他们的脑海中还有火花么?如果心中已无火花、激情和梦想,那我认为他们的企业家角色事实上已经“死了”,在这种层面上来理解,我不认为他们是企业家,我认为他们只是生意人。
所谓生意人,就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就像卖菜的,2元一斤批发来的菜,4元一斤卖出去,卖完了,赚到钱,交易完成,然后就可以回家了。回到家以后,他们还是菜农。
但企业家应当是有梦想、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就像是万达的发展轨迹对中国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过往已经成功,并且仍将持续发展下去。王健林不仅要赚钱,而且要让梦想延续,让这家企业的发展能散发出更大的光芒,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留下他们的印记和贡献。
而这,就是我认为生意人和企业家的区别。
学习万达,学习王健林,事实上是本书想完成的一种励志导向,这也许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并不被很多人所认可,但是,我认为接受我的这种观点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以上观点,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段宏斌

㈨ “万达商业模式”的魔力在哪里 有什么借鉴的意义所在如何理解

万达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为行业内所认同,但借鉴者较少,显示出万达在竞争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门槛。完全按照万达的模式,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发展,具有相当的难度。

不过,对比万达商业模式的学习者——宝龙地产,可以发现万达的商业模式具备可执行性以及复制性。宝龙地产将万达商业模式的精髓,根据自身条件的适用性调整之后,在三四线城市同样取得了竞争优势、市场认可和政府支持。
从万达自身的运营状况看,也验证了万达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行性。万达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第一代产品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而放弃“现金流滚资产”的部分第二代产品,则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优化后的第三代产品,使万达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进入了顺畅的“通路”,成效斐然。

借鉴性 1:商业地产领域“现金流滚资产”的可行性
借鉴性2:“土地、资金、资源体系”前置对竞争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借鉴性 3:万达项目商业价值挖掘不足的可弥补性,是商业地产新竞争力可关注的领域
借鉴性4:万达在商业地产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形态、产品组合、商业资源体系、商业经营等,经营细节的可借鉴性
借鉴性 5:商业地产开发体系经营、管理制度化建设;创新思维;知识沉淀对企业发展的实质促进作用

以上内容节选自图书《商业地产学万达》 更多详情请Q我。

㈩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是什么有没有规律

可以参考《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书评
朱嘉

由国内文化产业著名专家陈少峰、张立波著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的基础教材,是北京大学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产学研结合的集大成之作。
从政府管理模式到园区建设模式,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从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产业变动的趋势与商机,从文化产业通盘分析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具体商业模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都给予了深入系统的回答。
该书以研究文化如何驱动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探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为核心,着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场的特性、产品特性、顾客特点、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如何选择和改进商业模式等内容。特别是作者总结和提炼了60种文化产业领域内通用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提出了文化产业主要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选择问题,是国内文化产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有无路径可寻?有何经验借鉴?企业商业模式如何设计与执行?等等问题,是众多有志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士遇到的普遍难题。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涵盖范围之广、跨学科研究难度之大,没有深厚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基础,是很容易纸上谈兵的。而国内文化产业现有著作多见于文化及文化产业一般意义上的概论、概说,甚至有些著作并无系统清晰的文化产业本质把握,更谈不上理论创新。
作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陈少峰、张立波教授根据多年文化产业研究及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文化及文化产业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实践案例,对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做了通盘的梳理,该书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精品教材。同时,两位专家多年来也长期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对于哲学、工商管理、文化及文化产业均有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两位专家及其著作得以接地气的基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是续陈少峰《文化产业读本》之后,文化产业又一代表著作,是了解国内文化产业特性及如何运作文化产业的必备书籍。当然,读者可再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十年》(陈少峰、朱嘉著)一书,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横纵系统把握,可以预期其文化产业理论水平的质变飞跃。

阅读全文

与万达文化产业现有的商业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