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资本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2014年的文化产业并购将去年的产业热潮继续推高,据新生代文化产业交易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半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共发生约125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总交易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美元交易均已折算),通过对这一系列产融互动事件的剖析,可以让我们窥视到资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Who:究竟是谁在买“文化”?
从并购方的公司性质来看,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与BAT等互联网巨头为主;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仅有15起,这其中还包括腾讯、网络、360实施的4起并购;而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事件有18起,且以财团和大集团为主,其中阿里巴巴及马云通过个人或者基金发起的并购事件就占据了7起;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有5起,包括当代资产受让上市公司国旅联合(600358)17%的股份成为起控股股东、阿里并购文化中国(HK.01060)、马云和史玉柱的云溪投资入主华数传媒(000156)、印纪传媒(DMG)借壳高金食品(002143)、阿里巴巴及云峰基金战略性入股美股上市公司优酷土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宗国企重组,即上海文广的大改革,涉及到东方明珠和百视通两家上市公司。
从并购方所处行业来看,有超过1/3并购事件(45起)买方为非TMT行业,最近有句流行的玩笑话“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从中可看出文化产业并购事件的买方涵盖了包括汽车零部件、地产园林、餐饮酒店、工程机械、IT通信、家居建材、煤炭有色、纺织服装、仪表设备、新能源、金融投资等在内形形色色的行业,大部分可以归类为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征的传统低利润行业;另外2/3并购事件的买方中,出版传媒公司占据16起、影视动漫公司占据16起、游戏公司发起的并购占据9起、互联网公司发起的并购有18起、广告公司(基本上就是蓝色光标一家)完成6起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与跨文化领域的并购成为主流,单纯行业内整合的并购事件较少。
What:这个时间点什么样的文化企业更具市场价值?哪些文化领域更受青睐?
从被并购方或卖方所处行业来看,游戏相关公司占据了1/3(包括手游、网游等36起)、影视公司占20%(包括影视剧、电视节目、动漫等26起)、广告营销相关公司占15%(18起)、传媒与新媒体公司占11%(14起)、旅游相关公司占10%(12起)、彩票公司占5%(6起)。可以发现,具有题材性概念、有跃迁效应的文化领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不论是影视还是游戏,都具备市场高增长、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风险高但如果有稳定的发行渠道收益也有保证的特点,且这些领域均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与细分市场空白。另外,一些以往非常偏僻的行业也都开始进入了并购的视野,比如博彩、体育等。
从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属性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内容、媒介、产品、服务四大类,而上半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对内容公司的并购占到近6成(70起),还有近1/3为被并购主体为服务型公司,剩余的少数几个是媒介公司。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价值仍然是创意、内容与有创意的人才,轻资产文化公司的价值正在被资本市场所认可与接受,这种局面已经与两三年前发生本质性和普遍性的变化,非常令人鼓舞。
⑵ 并购潮退去 文化传媒行业能否春风依旧
,其中19家业绩同比正增长。从子行业来看,影视公司业绩继续领涨,而部分传统出版公司业绩出现下滑,转型压力较大。传媒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掀起了并购潮。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并购重组无疑是今年上半年文化传媒行业的关键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并购案多达30起。数量众多的并购重组行为预示着我国文化传媒将出现大变,文化传媒行业或逐渐从专业性经营向综合型经营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 经总结,有三类公司并购热情高涨:其一,原本就走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例如华谊兄弟(300027, 股吧);其二,亟需转型的企业,例如浙报传媒(600633, 股吧);其三,受到目前市场大势影响的企业,例如华策影视(300133, 股吧 )。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综合性传媒娱乐集团,并购重组并非新鲜之事,进行扩张是其一贯作风。但是今年上半年第二类公司和第三类公司并购案数量的直线上涨就值得进行仔细琢磨了。 在文化传媒行业中出版业正处于举步维艰的转型期,欲实现传统出版业务向数字出版业务的跨越需攻克技术难关。然而技术研发时间漫长,对于出版类上市公司而言研发时间已沦为奢侈品。股东往往唯短期利益是瞻,出版类上市公司被其催着往前赶,怎能有足够的精力在技术方面有所提升,在此情况下并购便成了企业增厚业绩的一条绝佳捷径。 然而,这本是出版类上市公司无奈之举的并购行为,却偏偏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几乎每逢出版类上市公司并购都成为了其股票的重大利好。浙报传媒收购边锋和浩方短短几天内出现三个涨停;凤凰传媒(601928, 中投顾问发布的《文化行业竞争情报分析及点评》中指出,文化传媒行业中并购潮如此汹涌,除了与企业的发展策略有关外,还与投资者的盲目操作有重要关系。投资者的盲目性是此次并购潮的催化剂。今年上半年并购的主力事实上是转型受阻寄望于其他业务发展的企业。难以想象,当此次并购潮退去时,文化传媒行业是否能够“春风依旧”。(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作者:和讯独家】【了解详情请点击:
⑶ 珠江钢琴集团刚刚发起了文化教育产业并购基金什么情况啊
珠江钢琴联手广发证券设立文化教育产业并购基金
2014年12月11日18:13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严政)珠江钢琴12月1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文化教育投资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出资1560万元与广州证券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证创投”)共同投资成立并购基金管理公司,并与广证创投、并购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文化教育产业并购基金,主要对文化艺术教育产业链优质标的进行股权投资和培育,推动珠江钢琴文化艺术教育业务的产业化发展。
据介绍,广证创投为广州证券全资子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具有出色的项目团队、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领域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具有完整的项目运作经验。
该并购基金名称暂拟定为“广证珠江文化教育壹号投资企业”,出资额为5000万元,广珠文化作为唯一普通合伙人认购广珠壹号50万元人民币的份额,文化教育投资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广珠壹号1500万元的份额,广证创投认购广珠壹号1500万元的份额,其余1950万元有限合伙出资将优先向珠江钢琴经销商及艺术教育机构定向募集。
公告称,广珠壹号将作为公司实施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发展的项目培育平台,专注于投资文化艺术教育产业链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互联网教育机构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等,致力于推进公司向综合文化企业的战略转型。
珠江钢琴表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对线上线下文化艺术教育行业的投资能力,提前锁定并购目标,并有效过滤标的项目前期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公司积极稳健地并购整合及外延式扩张,推动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化发展,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成长。
⑷ 2017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基金有哪些
多家传媒上市公司近期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同时,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文化产业基金,跨界布局文化产业。
中南传媒日前公告 ,拟与湖南潇湘资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泊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泊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该基金将主要对未上市企业投资;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主要投资与中南传媒经营业务有协同效应的领域,涵盖数字媒体产业链;出版发行产业链;影视、音乐、动漫等产业链以及文体教育、新媒体产业链等。
国旅联合拟与武汉楚天融智创投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国旅联合-楚天融智文化娱乐产业并购基金”,将围绕国旅联合的发展战略,针对文化演艺类公司、娱乐类公司、经纪演出及经纪业务类公司的投资与收购等。
珠江钢琴设立文化传媒产业并购基金,旨在搭建文化传媒产业整合平台,主要投资于文化传媒类相关项目,逐渐向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网络媒体渠道、广告传媒、娱乐营销策划、互动卫视节目、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延伸。
华媒控股则表示,拟与浙江浙商创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名为杭州华媒浙商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文化传媒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泛文化行业及与信息技术结合相关领域的内容、渠道和消费领域。
⑸ 2015文化产业并购报告出炉 哪些行业最"热闹
2013年,被认为是文化传媒业的“并购元年”,“并购”“重组”成了2013年文化传媒业的年度关键词。2014年和2015年的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延续了这种形势。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所属行业来看,影视行业并购总额最高,达507.78亿元;游戏行业据次,达到328.9亿元;旅游行业、体育行业、传媒行业位列第三、四、五位;动漫行业仅有3起,位列第六。从每起并购的平均金额来看,除去各行业未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旅游业以29.76亿元居首,影视亿18.81亿元位居第二,体育、游戏、动漫位居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以每起平均5.88亿元位居最后。
2015年全年文化企业并购166起
并购规模近15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五年时间里,国家出台多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涉及土地、税收、投融资等多个领域,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也再次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也获得长足发展,企业间兼并重组数量显著增加,行业整合优化,一些文化龙头企业逐渐浮出水面。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文化产业发生96起并购事件,并购金额500亿元;截止2014年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月份来看,四季度文化企业并购案例最多,达到65起;一季度共31起,二季度为39起,三季度为31起。
从并购金额来看,11月份并购金额达到一年的峰值——424.2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全额收购优酷土豆耗资46.7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月所有并购总额的71.4%。
影视、游戏并购火爆
体育、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据了解,2014年并购事件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与之相类似,2015年,影视、游戏等行业并购仍然火爆,体育、旅游等产业异军突起。
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影视行业发生31起并购行为,除4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高达507.78亿元,位居各行业第一;游戏行业发生并购行为21起,除2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达到328.9亿元,位列各行业第二;旅游行业发生11起并购事件,除3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为238.06亿元;体育行业发生13起并购,除了1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213.93亿元;动漫行业并购事件仅3件,1起未披露金额,其他两起并购金额为21.04亿元;传媒行业发生37起并购案例,除6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180.77亿元。
从单起并购平均金额来看,旅游行业以29.76亿元,位居第一;影视行业以18.81亿元位列第二;体育行业(17.83亿元)、游戏行业(17.73亿元)、动漫行业(10.52亿元)位列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平均每起并购案耗资5.83亿元,位列最后。
此外,今年国内文化企业加大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并购涉及体育、旅游、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共计19起,除两起并未透露金额外,并购金额高达337.37亿元(均按照12月30日汇率进行换算)。其中,体育行业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行业。据小文统计,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涉及体育行业的达到8起,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案例的61.5%,并购金额达到197.87亿元,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总额的92.5%;约占2015年所有海外并购案例的42.1%,体育行业海外并购金额约占所有海外并购金额的58.6%。
政策、市场带动行业并购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扩张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政策和市场的红利是加速行业并购的重要推手。
2015年,我国影视行业获得较大发展:电影方面,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未能突破300亿大关,而截至2015年9月2日,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已破296.39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票房;截止12月5日,电影票房已经超过400亿元规模。电视剧方面,现象级电视剧层出不穷,收视纪录屡屡被打破;各家卫视竞争激烈,推出独家综艺吸引观众目光;视频网站发力网络自制剧剧和网络综艺节目,与传统的电视台争夺用户,并加速试水收费模式,增加收入。
在此背景下,影视行业并购也风生水起,不仅大型影视公司兼并重组小型公司,延伸、完善整个产业链,例如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布局影视生态系统;还有很多非影视行业的公司跨界进入影视行业,欲分一杯羹,例如共达电声收购春天融和100%股权、乐华文化100%股权,开始涉足影视娱乐业。延续2014年的收购态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继续大举进入影视行业,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体育行业方面,2014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正式下发,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的发展目标。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 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下发,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并提出要“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足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开发足球附属产品、培育足球服务市场、探索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足球产业链,不断增加足球产业收益,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足球产业的格局。”这些政策红利,大大推动去年和今年体育产业的发展。今年,万达集团耗资10.5亿欧元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收购金额位列2015年体育行业各大并购案例之首。
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而在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仅为3563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63%。对于2016年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抢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机遇,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小文认为,明年体育行业还将迎来较大大发展;但体育行业毕竟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因此“入行门槛”较高,或许将来通过并购整合,会逐渐演变成几个行业巨头之间的斗争。
与体育产业类似,近两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正式下发,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的要求。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正式下发,提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等要求。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1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为了争夺中国出境游市场,很多国家实行对华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一些国内旅游企业看到其中商机,开始投资海外旅游资源,收购国外成熟的度假村、酒店等,并提供中文服务,以期凭借“老乡情谊”,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入住,并从中分一杯羹。2015年,便有豫园商城以9.47亿元收购日本滑雪场度假村、锦江国际集团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等新闻流出。小文认为,国家先后发布多条政策,放开上海自贸区、北京两地外资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业务,旅游行业的行业整合调整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