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它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
此时,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但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电影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Ⅱ 电影史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发展和起源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美国当代电影状况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史(1896-1949)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5 02:51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参考资料:
Ⅲ 东方电影的公司发展历程
东方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影)为长和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电影业务品牌。成立于1991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电影娱乐事业,业务涵盖出品、制作、发行、及电影冲印等后期制作。在其2001年成功上市香港联交所主板后,公司在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上也踏上了新纪元。而随着中国内地市场急速发展,东方电影也积极制作并向内地引进了多部高质量电影,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片巨制。
如高志森执导的「家有囍事」(1992),当年创下逾四千八百万港元票房纪录,此片亦成为家庭喜剧之经典。除了经典之作,近年来东方电影也是牟足了劲,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由叶伟信执导的「叶问」系列电影:「叶问」(2008)、「叶问2:宗师传奇」(2010)票房口碑迎来双丰收,各类奖项亦纷至沓来;更使得中国的影视行业涌现出不少有关“叶问”的佳作。
东方电影在坚持发展高品质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拓宽业务,着手参与电影投资业务。其与星皓娱乐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拍摄的3D电影「大闹天宫」于2013年暑假档期推出、由甄子丹、周润发、郭富城等主演,在上映后也是得到了很高的票房成绩。
纵观东方电影的成长历史,正是整个电影发行行业的微观缩影。从低成本小制作开始做起,不断贯彻稳健中变革、变革中发展的战略,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Ⅳ 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历程
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专辑技巧,能够属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
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视制作使用的一直是价格极端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见到这些设备,更不用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的作品了。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的硬件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原先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价格也日益大众化。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扩大到电脑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
Ⅳ 影视音乐发展历史
影视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1
、
默片(无声)时期
第一位在电影中使用音乐的人是卢米埃兄弟。
1895
年
12
月
28
日在
巴黎的卡普辛大道餐厅,卢米埃兄弟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
当时卢米埃兄弟在放映的同时还邀请了钢琴家做现场的伴奏,所演奏曲
目均是通俗的小品音乐,因此这代表了电影与音乐第一次的交会。
(观看电影《雨中曲》中当时观众欣赏无声电影时的场景,因为没
有人物对白,剧情完全靠字幕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喜剧大师卓别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明星。
2
、
起飞时期
对于电影史来说,
1927
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影像与声音结合
的技术终于成熟,使得有声电影正式崛起,观众终于能在看电影时听到
演员们的声音了。由于故事情节已经能由说话声与对白交代清楚,从今
而后它就是情绪系统的重要领导者。从有声电影问世到上世纪三十年代
中期,基本上电影音乐家的作曲方式是以纯音乐的形态来构思,因此,
电影音乐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
3
、
专业化时期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一些音乐家对电影音乐
发生兴趣之后,开始为电影写作专门的乐曲,电影音乐才有了明显的特
性与进步。这个时期的电影音乐家以史坦纳为代表,史坦纳可以说是电
影音乐家的鼻祖。史坦纳首创米老鼠式的编曲方式,为早期的电影谱下
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乱世佳人》、《北非谍影》等;此外,恐怖大师
希区柯克与柏纳赫曼的《惊魂记》(
1960
年),全片以小提琴的弦乐音
响制造出凄栗惊骇的场面,也成为电影音乐的典范。
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
1
、
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
但听觉要素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
2
、
片断与整体的矛盾统一性
——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是分段陈述、
间
断出现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例外)。
3
、
音乐长度的制约性
——
电影音乐受电影蒙太奇的限制,
随剧情发
展而变化,因而每个音乐片断的时间长度,均受到严格限制(误差通常
不能超过半秒钟)。
4
、
音乐与科学技术的不可分离性
——
电影音乐要通过录音
(包括混
合录音、光学录音)、洗印、放映等技术处理,因而深受科学技术的制
约。
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
1
、
描绘作用
——
这是较为客观性的处理,
主要用音乐来渲染烘托画
面的情绪及气氛。
2
、抒情作用
——
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心理
变化,体现内心潜台词等。
3
、
剧作作用
——
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
成为影片结构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
包括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矛盾,
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
4
、背景气氛作用
——
音乐以特定音调、乐器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
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
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
5
、结构贯串作用
——
同样的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反复(或变化反复)
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整部电影完整、统一,
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串的感受。
Ⅵ 影视旅游的影视旅游的发展过程
影视旅游,国外将其称为film-inced tourism(或movie-inced tourism),即电影引致旅游,简称引致旅游。影视旅游的萌芽始于1955年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建成。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士尼将以往用于制作电影的各种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想象结合,把动画中的人物场景复制到各个游乐项目当中当中,运用舞台化的色彩、情节、主题暗示等制造出魔幻、刺激的氛围,使游客充分进入角色,创造出了一种宏大逼真的全新的游乐形态。同时,游乐园周边有综合全面的旅游设施,如旅馆、餐厅、购物中心等。迪士尼乐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由于迪士尼乐园部分融入了影视艺术,故称其为影视旅游的萌芽。而影视旅游的真正开端则始于1963年第一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建成。在好莱坞环球影城,人们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由于其大量运用了影视艺术并以之为吸引物,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影视旅游的正视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风起云涌。到现在为止,全球最著名的影视旅游产品除5个迪斯尼乐园、11个迪斯尼主题公园外,还有5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
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则始于1987年央视无锡影视城的建成。无锡影视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影视基地,当年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修缮疗养院的同时,附带建设了西游记艺术宫,放置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所用过的道具、服饰、设备等,以便日后再用。艺术宫对外开放,一时竟成了无锡城的一大旅游热点。当时一张门票1元钱,日收入最高竟达到万元,第二年便收回全部投资。不久,央视为拍摄《唐明皇》等电视剧相继建设了唐城、三国城。受热播电视剧的影响,大量游客纷纷前来影视基地游览,原本为影视创作而设计的场景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无锡名城的知名度,保持了影视文化和江南风情的结合,使得影视旅游得到了良好发展。无锡影视城的巨大成功,带动了全国各地影视城建设的高潮。广东中山、无锡太湖、宁夏镇北堡、浙江横店纷纷建立影视城,大大小小的影视城在全国迅速成遍地开花之势。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全国已有大大小小的各类主题公园2000余家。随着无锡影视基地的巨大成功,我国各地掀起了影视城建设的高潮。
中国十大影视城 名称 经典级别 地点 初步建成时间 长影世纪城 AAAA 吉林长春 2005 横店影视城 AAAAA 浙江东阳 1996 无锡影视城 AAAAA 江苏无锡 1987 上海影视乐园 AAA 上海松江 1998 镇北堡西部影城 AAAA 宁夏银川 1993 涿州影视城 AAA 河北涿州 1990 焦作影视城 AAAA 河南焦作 1995 象山影视城 AAAA 浙江宁波 2005 北普陀影视城 未知 北京 同里影视城 A 江苏吴江 历史文化古镇 注:2006年评选的十大影视城没有无锡影视城,而有中山影视城。
而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影视城当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和横店集团横店影视城。横店影视城在2012年实现了游客人数1117万的突破。然而,整个影视旅游行业却不甚乐观。2012年四五月间,国内各大媒体以“千座影视城八成亏损”为题对国内影视城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进行了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城有110多座,另有30多座影视城正在施工和招商之中,而规模更小的影视拍摄基地则遍布全国,数量接近千座。然而目前,除了横店影视城一枝独秀之外,其余大多数影视城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可以盈利。
Ⅶ 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同学是a师大的吧...
这是我找到的最接近的答案:
影视艺术出现和发展条件有: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②社会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19世纪末电影诞生;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二战后电影技术发展迅速。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1904年~1933年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美的发展;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
Ⅷ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历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百年中国电回影,疾风暴雨,世态风情,答光影变幻。凝聚中国电影人的智慧与创造,见证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现实与历史,奋斗与崛起,苦难与辉煌。
中国电影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的传统到市场经济的生产格局,从行业垄断的封闭型环境到开放竞争的国际化境遇,从单一的影片盈利模式到多元化的市场空间,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大道。
Ⅸ 中国电影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