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带动收入持续增长

产业发展带动收入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20-12-09 22:45:41

Ⅰ 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 收入和 而且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是的,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 收入和税收,而且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Ⅱ 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是哪些每年给日本带来多少收入

战后以来,日本不仅每10年制定一次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这一时
期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定不同
的支柱产业,以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在战后最初10年的经济复兴时期,提高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最优
先课题,为此,日本不仅把在当时对其他产业起基础作用的煤炭开采
作为支柱产业,同时还将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作为第二支柱产
业,并制定“煤炭钢铁超重点计划”,通过“倾斜生产方式”投入大
量资金。当煤炭生产力基本接近战前水平之后,又着力发展钢铁生产。
当时,作为钢铁产品原料的生铁是由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两家钢铁公
司垄断的,这两家公司若拒绝供应生铁,其他钢铁公司就无法维持生
产,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日本
通产省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增加外汇配额等方式积极支持川崎
制铁公司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在千叶县建立了超大
规模的钢铁厂,从而大大提高了日本钢铁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
1961年,钢铁成为日本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到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
达到1亿2000万吨,超过了美国,仅次于当时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钢
铁生产大国。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钢铁工业发挥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进入70年代,正当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
时,日本又提出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当时有人认为,尽
管日本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赶超世界钢铁大国的目标,但在汽车领域,
无论如何努力也赶不上欧美国家,从而对发展汽车产业采取消极态度。
但通产省认为,汽车工业作为高度综合性产业,具有带动其他产业向
高层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巨大波及效果,也是反映日本工业水平的一
面镜子,从而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为此,日本派遣大
批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此后不久,日本
汽车迅速扩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产业取
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正当日本汽车宛如倾盆大雨袭击欧美市场时,家用电气作为日本
新一代支柱产业又冲出日本,冲向了世界。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
速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产业迅速扩大。1997年日本信息
产业生产总值达111.1万亿日元,其附加值也达47万亿日元,超过了
传统产业建筑业。目前,因特网利用人数已达1700万,企业之间通过
因特网进行的电子商务总额1998年已达86000亿日元。信息化技术的进
展,因特网的普及和通信服务的日益多样化,不仅将改变日本的产业
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必将
增强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信息
产业作为新的战略产业在日本日益受到重视。

日本支柱产业的发掘和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日本政府
不仅根据时代和国民需求的变化提出确立新支柱产业的设想,并设立
包括产业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消费者代表在内的“审议会”进行充
分研究和讨论,以吸收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国民的意向,在此基础
上形成法案或政策。此外,日本政府不仅通过“行政指导”直接对企
业进行干预,确保支柱产业顺利发展,还按不同行业设立行会组织,
行会组织既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桥梁,也在行业内部进
行协调,并就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状况、技术开发等进行调查和
指导。

Ⅲ 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

1、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就必须大力发展各镇(区)的主导产业,争创农业名牌产品,加大原产地产品的保护力度,增强农业内涵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率;加强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和促进市、镇两级财政向“三农”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五项工程”建设和水利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流通、环境等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建立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加快三产的发展思路,推进城乡产业联动,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二三产业对一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特色产业为核心,加快产业聚集,做强做大镇区经济,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发展旅游、商贸和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空间,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4、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实行城乡统一失业登记,完善就业服务制度;扶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要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创造城乡平等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5、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加快城乡科普、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困难群众住房等社会救助体系。

6、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征地补偿费使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建立健全营运管理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农村投资渠道;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服务作用。

7、拓宽镇村建设思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划未来的城镇发展,结合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民居住小区作为解决农民住房需求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力度抓好城镇建设,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民居住地向中心镇、镇中心区和中心村转移,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城镇化水平。

8、加强组织领导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管理和监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农村平安和谐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制订落实有效的配套措施,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如果不够,还有 http://hi..com/runningstone/blog/item/0eef506060753346eaf8f871.html

Ⅳ 如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需求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推进需求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这使得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不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充分发挥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功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近年来,我国通过家电下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等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促进经济增长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促进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落差”,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不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突破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城镇化改革等战略举措,调整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推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劳动者只有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实现公平,才能激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追求更高的效率,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近年来,我国通过税收制度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保障和扶贫标准、提高养老金比例等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缓和社会矛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条件。试题分析:知识范围为经济常识。此题为开放式,论述题,学生要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如同一个小论文,一定要有政治论文的语言和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高分①从调整需求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我国经济发展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外需)拉动明显,但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够;通过调整需求结构,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②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三大产业调整的道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③从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通过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生产力,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④从调整城乡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制约经济持续发展,通过推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⑤从调整分配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是差距适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收入分配公平可以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⑥从调整贸易结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口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我国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Ⅳ 餐饮行业如何与时俱进 紧跟经济发展趋势

餐饮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四化”迎来发展机遇时期
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国家城镇化率的提高及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与消费升级所带动。餐饮业发展速度位于合理区间,餐饮收入总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比重持续提升,并且,餐饮市场对整个消费市场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消费市场增长1.2%。餐饮行业稳增长、促消费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
其中中国餐饮服务市场具体可分为中式餐饮、西式餐饮及
其他餐饮。中式餐饮是中国餐饮服务市场最大组成部分,2017年市场份额达80.5%,总收入由2013年的2184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192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9%。
中国餐饮收入分析及预测
在国家城镇化率提升及中国人口
的消费升级带动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为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2016年,全国餐饮收入为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为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预计到2018年我国餐饮收入将达到43926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42%,2022年将达到65310亿元。
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分析及预测
2014年,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为1916.2亿元,同比增长9%;2015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为2210.5亿元,同比增长2.4%;2016年,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为2181.7亿元。预测到2018年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3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61%,2022年将达到2850亿元。
中式餐饮市场份额分析
中式餐饮市场可进一步分为中式正餐餐厅(如火锅、四川菜及粤菜)、中式快餐餐厅及其他(如中式烧烤及街头食品)。在所有中式菜品中,火锅在中国中式餐饮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按2017年收入计,其市场份额为13.7%,受益于1)火锅温暖及令人舒心的特性使其适合在亲友相聚的社交聚会中享用;2)火锅容易定制,顾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调整食材、汤底、蘸料等;3)火锅是中式菜品中较为健康的选择,因为
食材在顾客餐桌上新鲜烹调,火锅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在中国,火锅主要分为川式、粤式及蒙式。按2017年收入计,以麻辣口味闻名的川式火锅约占中国火锅餐饮市场的64.2%,
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也是海底捞经营的火锅类型。
火锅餐厅市场总收入高速增长
由于广受欢迎及中国餐饮服务市场整体增长带动
下,我国火锅餐厅市场总收入由2013年2813亿元增长至2017年43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6%。中国火锅餐厅数目由2013年约40.6万家增至2017年约60.1家。火锅餐饮因受益于其受欢迎程度及其可扩张性与高度标准化的独特业务模式,预期在2022年收入增加至7077亿元,餐厅数量增加至89.6万家。
我国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仍然是“四高一低”,即成本高,食品安全、消费投诉率高,媒体曝光风险高,经营收入难增长,获利能力低。近年来餐饮业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原来平均利润率不足5%的餐饮业更是雪上加霜。就人工成本来说,随着各省市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趋势将不可逆转。加之房租的持续上涨将挤压行业效益的提升,使餐饮业扩张面临一定约束。
食品安全
餐饮行业处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领域,餐饮服务行业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质量控制的某个环节出现疏忽,影响食品安全,公司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对餐饮行业的品牌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1、政策支持
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在餐饮服务方面,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对消毒餐具、饮具进行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应当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消毒后的餐具、饮具应当在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
2、“四化”发展机遇期
“四化”分别是: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餐饮业空间集聚化发展创造战略机遇;
跨界产业融合驱使餐饮行业解放思想,开门合作;
居高不下的餐饮业用工成本与科技进步推动餐饮服务智能化加速;
消费者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需求提升催生餐饮品类定制化发展。
3、发展方向明朗
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集团化、连锁化和现代化迈进;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成为餐饮竞争的分水岭,品牌成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科学化、营养化成为餐饮业的重要指向标。
在市场方面,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步城市化,原有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逐步增强,由于人口众多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市场。
4、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打造餐饮业“互联网+”消费体系是结合信用体系建设、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建设等传统办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
随着餐饮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餐饮业新模式激发出消费者新需求;中式正餐向着“店铺小型化、菜品精致化”的路径转型提升,休闲餐饮发展空间持续扩大,餐饮品牌入驻电商促进营销已经成为潮流。在“互联网+”的不断发酵中,关注O2O、餐饮外卖等线上经营与实体经营的协调发展。
“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加快替代和颠覆传统的产业,但也将是传统产业的助推器,通过共同做大“用户”价值,无疑对餐饮行业是一种助推,也是在共享经济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Ⅵ 我国旅游产业中,旅游收入达到多少时可提供1个就业岗位或者说旅游收入与就业岗位的直接转换系数是多少

这个不好说,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一个行业可以带动40到50个行业的发展。所内以,旅游业每容创造1元钱收入,会间接创造10元左右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旅游业增加1个就业岗位,会间接带动10个左右的人就业。因为,旅游活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带动建筑、娱乐、住宿、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Ⅶ 在目前大的背景下怎样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新世纪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期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寻求治本之策。
从现象上看,农民增收迟缓主要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所造成。从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来看,目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三低”。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据统计,目前吉林省第二产业比重只占39.2%,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农产品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大部分县(市)还是第—产业在起支撑作用,一些粮食主产县(市)农民收入60%以上还来源于粮食。全省真正称得上“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作为原料出售,得不到更高的附加值,第三产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农民就业空间狭窄。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林场、矿山和国营农场的人员,在户籍统计上为城市人口,但许多人仍然从事农业,并没有真正实现区域和产业转移,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乡村型的。“九五”期间,全国因城镇化水平提高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而吉林省只有1.4个百分点。由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也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有序扩展和升级。
三是农民的非农化程度低。农民要想富裕必须提高非农化。我国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转移步履艰难。从根本上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决定了我国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比先行工业化国家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二三产业不发达,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狭窄。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只有30%左右,加之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和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致使大量农民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经历以下三个重要转变。
一是农村经济将由农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一般来说,工业化的过程突出表现为农业内部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最明显特征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农产品加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民收入来源的主体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农村经济逐步由农业主导型转向工业主导型。从吉林省的情况看,这种转变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出现了德大、黄龙、皓月、大成等一大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大型加工企业,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是以农村为依托的县城和小城镇迅速崛起,一些农村开始向城镇转变。近年来,我们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省里重点抓长春、吉林两市,发挥大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九五”期间,全省城镇建设投入资金达72.54亿元,累计城镇住宅竣工面积826.36万平方米,为农民进城镇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是一部分农民向市民转变。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吉林省有25%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仅从事市场流通业的农民经纪人就达5万多人。有的农民由农村转向小城镇,大批农民跨地域流动。2001年全省就有160万人进城务工经商,据对2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外出打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达3000元左右,劳务收入已成为新时期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滞缓的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再像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样通过农村改革的单项突破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使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得到持续快速增长。
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从粮食主产区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出路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农民易于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多,饲料来源广,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空间很大,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将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县城和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三是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应通过制定、完善相应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安家落户,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重点是突出工业拉动。粮食主产区在走向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上,应立足本地实际,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农产品加工业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要着力做好粮食加工转化这篇大文章,通过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拉动产业结构整体跃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实施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经营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这不仅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制约农业的市场化进程。特别是入世后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系统完备的经济组织,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很难抵御外来的冲击。因此,加速组织创新是全局性的重要任务。从各地的实践看,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其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各地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结构调整的步子就大。其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可以从种养生产中受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其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地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可以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就是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核心是抓好大型项目建设。没有带户功能较强的项目拉动,产业化经营就很难实现突破。当前,应重点引导扶持公司加农户形式、专业生产协会形式、科技园区带动形式等多种新型产业化经济组织。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配套政策。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寻求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实现农民减负增收。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放活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二是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对农民进城应公平对待,正确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不能采取歧视性限制政策。三是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四是提高农民自我积累能力。目前,我国农民的自我积累能力很低,农业自我积累的机制还不健全,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特别是农民根本无力承担一些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保护农民,帮助农民提高自我积累能力。

Ⅷ 帮忙翻译成英语:1、大量国内外游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带动经济产业发展。

1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and increase national revenue, spu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ry
2 Indicate that the capacity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3 Olympic economy is not China's 1.3 billion people can be assigned to each of the money, if, if we have to simply sit in the calculation of how much cash each can be recorded, I think we still need to continue the discussion? We want to talk about the Olympic economy,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instry, the sports instry, the information in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ry, the cultural instry, the tourism instry and all of the Olympic Games related services. This inside of each instry, have filled with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d not simply how many billion of funds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instrial structure in place, the economy should be a virtuous circl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takeoff .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economy as a catalyst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not too much
4 As we all know, South Korea held a successful Olympic Games,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andscape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been good improvement Since then embarked on a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from the Olympic Games starting in the role? Of course, can not be used to quantify how many billion dollars. Nevertheless, we should not forget, is to destroy the agent can reverse the "catalyst", warning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 to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less successful "catalyst" this monster to death heading for a split? Therefore we can say that the rise and fall of a country from hosting the games is not to decide, but the success of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this country to the timely help or icing on the cake, the Olympics will be held unsuccessful play for the country or drastic negative effect Baoxinjiuhuo
5 Beijing Olympic Games on our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is a goad and test, the report because he participated in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is incomplete, and the majority are foreigners, of course, many of them are friends, but also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have different views of friends, but certainly there are fault-finding in the unfriendly people. These people not in the party's culture grew up under, and their views will be reported is a new, and some we can not think of the views of all fantasies, this is not a good thing? In any event,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on China'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to conct a serious review. She no roots than any random accusations withou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ore than any feebly to the reality of making irresponsible remarks
6 This is the intangible capital: now, because the reasons for the Olympic Games, you do not need to do any publicity, the world'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China (in the eyes of most foreigners, Beijing = China), they will not care whether you willing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he attention your every move, this is the effect of money can not buy
7 Raise the country's profile and let the world know China
8 China's sports system embodi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untry, to be held in the loc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best results
9 By the Olympic opportunity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10 Pull up the economic growth

Ⅸ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

前瞻网摘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经营效益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均获得较好的发展。随着国内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需求稳步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其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向全社会推介了10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涵盖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个休闲农业精品经营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其市场前景看好。
1、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2、经营效益良好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8-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递增。仅2009年,乡村旅游行业就带来了80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
到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速为11%。
3、发展潜力较大
(1)低端劳动力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刘易斯拐点过后,低收入劳动群体劳动报酬快速上升,创造了较大的低收入阶层旅游消费需求。从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月收入”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以后不到两年时间内,农民工外出务工月收入已经从1340元上升至1991元,涨幅高达48.6%。
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基础。东部沿海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过2000元的月收入水平已经足以启动居民首次旅游消费。结合行业近年增长持续超预期的现象,前瞻金融事业部推测,中低收入群体旅游消费过去两三年间悄然启动,中国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动力。
参考《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带动收入持续增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