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制药技术的图书信息
“现代生物技术丛书”是化学工业出版社重点策划、隆重推出的一套精品图书,已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该套书由我国著名生物技术专家焦瑞身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各相关领域科研、教学、产业一线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本全面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图书。本书以当代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和进展开篇,包括基因组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手性合成、组合生物合成、生物芯片等高新技术;之后按照生物制药的方法分为微生物制药、新型发酵技术制药、生物转化、转基因制药、抗体工程制药、细胞培养、海洋生物制药等章进行药物生产的详细介绍;最后对分离纯化和分子育种两项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集中阐述。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集中反映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研究趋势,对于生物药制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是很好的技术资料和借鉴。其对各种制药方法的介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相关专业学生和相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深入生物制药领域的好参考 第一章 当代生物制药技术的方法与进展
第一节 药物筛选模型改进、高通量筛选与虚拟筛选
第二节 从微生物、海洋中开拓药物的新来源
第三节 组合生物合成与表面展示技术
第四节 生物芯片技术
第五节 微生物基因组
第六节 生物手性合成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微生物制药
第一节 微生物药物
第二节 核酸、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
第三节 药用氨基酸
第四节 微生物产生的其他药用产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发酵技术制药
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技术制药的基础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技术
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罐与参数检测
第四节 原位发酵和连续发酵
第五节 微生物发酵制药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物转化与药物合成
第一节 微生物(酶)转化与手性合成
第二节 甾体药物的生物转化
第三节 生物转化与单一构型氨基酸的制备
第四节 D型泛酸盐的生物转化
第五节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转化
第六节 氧化葡萄糖酸菌与维生素C和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米格列醇的生的转化
第七节 生物转化与R-(+)硫辛酸的制备
第八节 其他一些重要品种的生物转化
第九节 新生物转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转基因制药
第一节 转基因动物制药
第二节 植物医药基因工程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抗体工程制药
第一节 抗体分子和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
第五节 抗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六节 工程抗体的中试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第一节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第二节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第三节 昆虫细胞培养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海洋生物制药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及药物的开发
第二节 海洋动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及药物的开发
第三节 海洋毒素研究及其应用
第四节 海洋药物研究现状及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对策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生物制药的分离纯化技术
第一节 细胞及组织的破碎
第二节 沉淀
第三节 溶剂萃取
第四节 色谱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制药工业微生物的分子育种技术
第一节 传统突变筛选技术
第二节 基因克隆
第三节 组合生物合成
第四节 定向进化
第五节 展望
参考文献
中西文名词对照
2.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物宝库是海洋生物药物的最早成功开发实例是什么/
海洋来生物制药就是利用海自洋生物的丰富资源,提取海洋生物活性高分子,生产药品、保健品的一个专业。前景一片光明,药品和保健品是人生活离不开的东西,相比陆地,海洋中的物种我们知道的还很少,而且海洋生物制药品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非常高,比如螺旋藻,鱼油,甲克素,几丁质等等。而生物制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利用发酵产生生物制剂的一种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国内制药行业还是以化学制药为主,发展很不成熟,对学历要求较高!海洋生物制药大于生物制药前途
3. 什么是海洋生物药物的最早成功开发实例
海洋生抄物制药就是利用海洋生物的丰富资源,提取海洋生物活性高分子,生产药品、保健品的一个专业。前景一片光明,药品和保健品是人生活离不开的东西,相比陆地,海洋中的物种我们知道的还很少,而且海洋生物制药品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非常高,比如螺旋藻,鱼油,甲克素,几丁质等等。而生物制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利用发酵产生生物制剂的一种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国内制药行业还是以化学制药为主,发展很不成熟,对学历要求较高!海洋生物制药大于生物制药前途
4. 常见的海洋天然药物有哪些其活性是什么
一、 海洋药物的发展概况
当前世界上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研究正方兴未艾,走在这一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共体的成员国。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和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海洋药物研究资金已增加到全部研究资金的11% 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Japanese Marine Biotechnology Institute)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Japan Marine Scienceand Technology Center)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Marine Sciencesand Technology,简称MAST)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
海洋天然药物的筛选,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筛选抗肿瘤物质,70年代以后扩大到抗病毒、免疫抑制、强心、抗炎等物质的筛选,80年代以抗菌、抗霉菌为多。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至90年代,海洋生物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研究学科,为海洋药物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主要以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病等研究为主。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20%左右的海洋提取物或化合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活性,在已发现的这些化合物中,不仅包括了陆地生物中已存在的各种化学结构类型,并且还存在很多特殊化学结构类型,它们的特异化学结构是陆生天然活性物质所无法比拟的,成为研制开发新药的基础。
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作药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建国以来,我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向海洋要药”的提案及后来提出的“开发海洋湖沼资源,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的战略设想以来,我国对海洋药用资源的研究已具有一定基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5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多烯康,烟酸甘露醇;另有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
二、 海洋药物的研究应用
1、抗菌药物
与海洋生物共存的微生物是一座丰富的抗菌宝库,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分离得到脂肪酸类、丙烯酸类、苯酚类、吲哚类等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已开发了系列头孢菌素等海洋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
已分离得到萜类、核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杂环类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市场上已有珍宁注射液、珍珠贝壳层酸性提取物等产品上市。
3、抗肿瘤药物
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将来自于海洋,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一直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10%具抗肿瘤活性,包括核苷酸类、酰胺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等已形成药物。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 A(B,C)、刺参多糖钾注射液等药物。目前,只有10个海洋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更多的处于临床前研究。浙江省舟山市用乌贼加工时丢弃的墨囊制成 “海墨止血片”,对消化道等各种出血有效,尤其对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效佳,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但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发现乌贼墨具有抗肿瘤作用,国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大量研究,已获重大进展,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免疫方面。
4、抗心血管药物
已研究出多种可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萜类、多糖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肽类和核苷类等物质,均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作用。有50多种海洋 生物毒素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降压作用,现对河豚毒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较多。此外,螺旋藻类对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5、消化系统药物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海星皂苷和总皂苷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优于甲氰咪胍。壳聚糖衍生物对胃溃疡的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已进入临床试验。国内药厂配合中药制成的海洋胃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6、消炎镇痛药物
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最引人注目的活性成分是Manoalide,它是磷酸酯酶A2抑制剂,在二十多年前已被作为典型的抗炎剂在临床应用。
7、泌尿系统药物
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防血栓、抗肿瘤及改善微循环、抑制白细胞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脏、肾血管病,特别对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脏对肌酐的清除率作用尤为明显。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及尿毒症,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8、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药物的开发方向主要侧重于非食用资源,其种类多、资源丰富,据调查有软体动物10余万种、腔肠动物1.1万余种、海绵动物1万余种、棘皮动物六千余种、尾索动物两千余种。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特效药物,其活性成分提取后剩余部分的蛋白质与多糖等,有的可作为食品及添加剂,有的可作为饲料进行再开发,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与食用资源相抗争。
9、传统海洋中成药和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天然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有计划地开发海洋传统养殖业,扩大养殖品种,增加药源,制成海洋中成药系列产品,促进销售,同时带动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开发研究重点应是海洋药用资源与中药资源的优势结合,对确有疗效的民间单方、验方、秘方进行发掘整理,配以海洋药源,加强科学组方,制成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如将古方藿香正气水配以海洋药源制成软胶囊的产值超亿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年来配伍海洋中药材治疗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报道倍增,其中常见配伍的海洋中药材有海藻、昆布、牡蛎、石决明、乌贼骨、瓦楞子、紫菜、海参、干贝、海龙、海马、珍珠母、鲨鱼肝油、鲨鱼软骨等,应很好规划,合理开发。
10、功能食品
利用海洋生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加工,制成风味独特、保健功能显著的海洋功能食品是当前一大热点,从而拓宽了海洋药物的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些活性物质包括甲壳素及其衍生物、鱼油保健品、海藻保健品、浓缩水解蛋白、牛磺酸、维生素、磷脂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矿物元素等。
三、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
(一),海洋抗癌药物研究。海洋抗癌药物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科学家预言,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将来自海洋。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10%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每年有1500个海洋产物被分离出来,1%具有抗癌活性,目前至少已有10个以上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扩大海洋生物的活性筛选,继续寻找高效的抗癌化合物,直接用于临床或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将成为海洋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海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目前已研究出多种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现已有多种制剂用于临床。50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河豚毒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较多。此外,还有藻酸酯钠类、螺旋藻类,后者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 三),海洋抗菌、抗病毒药物研究。与海洋动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是一种丰富的抗菌资源,日本学者发现约27%的海洋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
(四),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研究。如多棘海盘车中分离的海星皂甙及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的总皂甙均能治疗胃溃疡,后者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强于甲氰咪胍,壳聚糖的羧甲基衍生物,商品名为“胃可安”胶囊,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已进入临床研究。大连中药厂配合中药制成“海洋胃药”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较好效果。
(五),海洋消炎镇痛药物研究。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最引人注目的活性成分是manoalide,它是磷酸酯酶A2抑制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它已被作为一个典型的抗炎剂在临床试用。
(六),海洋泌尿系统药物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水溶性多糖聚,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防血栓、改善微循环、解毒、抑制白细胞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脏、肾血管病,特别对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赃对肌酐的清除率尤为明显,在国内外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挽救尿毒症患者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商品名为“肾海康”。
(七),海洋免役调节作用药物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是免疫调节剂的重要来源。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角叉藻聚糖,是来自大型海藻的硫酸化多糖的一大类成分,被广泛用于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和细胞应答的修饰剂。
(八),其他海洋药物研究。其他如神经系统药物、抗过敏药物等研究亦取得较大成果。海洋是新种属微生物的生存繁衍地,从众多的新种属微生物中,可以培养出一系列高效的抗菌药物,如来源于多种链霉菌的Teleocidin即为一种强抗菌药物。海洋毒素是海洋生物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多数海洋毒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由于许多高毒性的毒素是以针对生物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高特异性作用为基础,因此,这些毒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发现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重要导向化合物和线索,也可作为寻找新农药的基础。现已发现的海洋毒素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聚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溶血糖脂类、记忆丧失性氨基酸 贝毒、酯溶性酚类和含磷化合设物。
(九),海洋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如何利用海洋生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加工,制成风味独特和保健功效显著的海洋功能食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开发研究领域。
其中包括牛磺酸、鱼油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甲壳素和壳聚糖、活性多糖、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元素等。海洋功能食品发展趋势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不同人群,运用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方法,尽可能保留海洋生物的天然特点和营养成分,研究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功能、高效益的海洋功能食品新品种。
四、国外海洋药物研究概况
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海洋药物具有生物多样性,往往含有结构奇特、新颖的化学物质,具有药理特异性、高活性和多样性。迄今,人们已发现的浅海、近海和岛礁附近的海洋生物达22门类1822属3018种。
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1)海藻,如昆布、海人草、石花菜、螺旋藻、羊栖菜、鼠尾藻等;(2)软体动物,如牡蛎、珍珠、章鱼、石决明、蛤蜊等; (3)节肢动物,如龙虾、对虾、寄居蟹等;(4)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星、海燕等;(5)脊索动物,如海马、海龙、海鳗、带鱼等;(6)腔肠动物, 如珊瑚、海蜇、海浮石等;(7)微生物,海绵、海鞘、苔藓虫、微藻、细菌、真菌等。热带和温带海洋生物是研究的重点,其中以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最为充分。
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涉及的海洋生物逐渐向远海、深海、极地、高温、高寒、高压等常规设备和条件难以获得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资源方面扩展。目前,已从各种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200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新发现的化合物以平均每4年增加50%的速度递增。海洋天然产物结构涵盖大多数的主要结构类型,包括糖、多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皂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萜类、大环内酯类、核苷类等。筛选目标主要是用于治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等)及其他疑难病症。
近年来,国外出现大量涉及药物、食品、功能食品、化妆品、酶制剂、生物工具药方面的海洋天然产物专利产品。海洋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作用主要包括中枢神经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等,许多化合物具有新药开发潜力。国际上已投入应用的经典海洋药物有头孢霉素、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这些也是最早开发成功的现代海洋药物,现正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开发成功的典型药物是来源于印度-太平洋竽螺的镇痛药物 Ziconotide,其前体化合物是竽螺的肽类毒素ω-contoxin,是一种可通过合成获得的药源,该药于2000年6月获得美国FDA证书,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有约20种海洋天然产物或其结构类似物正在临床研究阶段,多为抗癌药物。更多的化合物则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5. 深海生物在海洋生物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海洋动物生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食物来源。海洋生态链以小型浮游生物为基础才建立起来的。深海中几乎没有小型浮游生物,因而建立起生态链极为困难。但这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在深海中,有许多像雪花一样的物体在飘落下沉,其中有矿物结晶,也有许多是上层海洋生物死亡后的碎屑,这些碎屑都可以作为深海生物的营养来源和生存基础。其次,深海中也有一些独立于上层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如海底火山附近,以深海自养型微生物和管状蠕虫为基础的深海局部生态系统,其中以耐高温的蠕虫和虾、蟹类为主。一旦有深海海底火山喷发,这样的生态系统很快就能建立起来。而一旦海底火山停止喷发,这类小型局部生态系统也会随之解体。
二是深海水压。这个应该不成问题,只要深海动物体内压力与外界水压相平衡就可以了。生存于深海的海洋动物都能够适应深海水压,它们的体内压力与外界水压是平稳的。当然,它们也只能在深海高水压的地方生存,到不了浅海。这也是浅海动物到不了深海,而深海动物也到为了浅海的原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深海鱼类在打捞出水后,其内脏会从口中翻出体外,就是因为外界水压突然下降,而体内压力过高,内脏就被内部压力压出体外了。也因此,深海动物在打捞出水后,极少有活的。
6. 海洋中药的未来论文
……未来新药研究与创新将向六大模式方向转变:一、创制新颖的分子结构类型“NCE”— —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二、创制“ME-TOO”新药——模仿性新药研制开发;三、已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延伸性新药研究开发;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五、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发展制剂新产品;六、应用现代新技术对老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重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基础和源泉。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然而,目前对海洋生物中活性成分的发现还仅仅处在开始阶段,经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海洋生物还不到总数的1%,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有待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等低等的海洋生物。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而且含量极低,建立快速、微量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多靶点的生物筛选技术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优化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大量活性天然成分,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新药的研究开发,但有的活性成分存在着活性较低或毒性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将这些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如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活性更高、毒性更小的新的化学成分。 3、解决药源问题 不少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含量低,原料采集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寻找经济的、人工的、对环境无破坏的药源已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紧迫课题。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全合成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有不少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实现了全合成,如草苔虫内酯1和海鞘素B均已成功地进行了全合成,由于不少成分结构非常复杂,要进行全合成,难度大、成本高,不易形成产业化。采用人工养殖或模拟天然条件进行室内繁殖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已成功进行了草苔虫实验室繁殖研究。运用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基因科隆表达也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许多科学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研究,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为生物资源开发展现广阔的前景。 (二)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有待深入开发的生物资源,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化合物的多样性。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海洋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1、海洋微生物资源 海洋微生物种类高达100万种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也是陆生微生物无法比拟的。但能人工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只有几千种,不到总数的1%;目前为止,以分离代谢产物为目的而被分离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就更少。由于微生物可以经发酵工程大量获得发酵产物,药源得到保障。此外,海洋共生微生物有可能是其宿主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真正产生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海洋罕见的生物资源 生长在深海、极地以及人迹罕至的海岛上的海洋动植物,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和功能基因。在水深6000米以下的海底,曾发现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大型海洋蠕虫。在水温90摄氏度的海水中仍有细菌存活。对这些生物的研究将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3、海洋生物基因资源 海洋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是由单个基因或基因组编码、调控和表达获得的。获得这些基因预示可获得这些化合物。开展海洋药用基因资源的研究对研究开发新的海洋药物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海洋动植物基因资源:活性物质的功能基因,如活性肽、活性蛋白等。 (2)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海洋环境微生物基因及海洋共生微生物基因。 4、海洋天然产物资源 海洋天然产物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对已获得的上万种海洋天然产物进行多靶点和新模型的筛选,发现新的活性。 (2)对已获得的海洋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 (3)采用组合化学或生物合成技术,衍生更多的新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出新的活性成分。 5、海洋中药资源 海洋中药是我国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间长期用药经验的总结。历代本草中经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的海洋药物有110多种,是寻找先导化合物和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从海洋中药中开发新药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周期短等特点。 (三)构建新的生物筛选技术 (1)以酶、受体作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 (2)以蛋白质组学为基础,借助核磁共振、质谱、基因数据库、高柱端识别等技术,全面揭示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四)开展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 海洋化学生态学是结合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探讨海洋生物化学防御机制、追踪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源头及其生态学作用,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化学本质。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中活性化学物质在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化学防御机制、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物链关系等,从生态的宏观角度探讨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目前,在海洋药物的开发研究领域走在前列的是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在我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 仅以科研经费的投入便可看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千多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健康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增长幅度已达11%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向产业化发展,世界海洋生物总产值1969年为130亿美元,1982年为3400亿美元,1992年为6700亿美元,2000年约达1.5万亿美元。 我国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曾陇梅等学者对我国南海的珊瑚类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1985年发现具有双十四元环的新型四萜。上世纪90年代以后,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获得了迅猛发展,对我国海洋中的海绵、珊瑚、棘皮类动物、草苔虫、海藻及海洋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迄今已研究的海洋生物估计约有500多种,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约50余件,并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得新药证书或进入临床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海洋多糖、海洋微生物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成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四大特点。随着海洋药物的快速发展,许多省市和的重点院校均成立了相应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每年均召开各种类型的海洋药物学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以及各省市的重点基金都逐年加大了对海洋药物的资助。有的院校建立了海洋药物专业,培养海洋药物的专业人才。现已在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较系统的海洋药物发展体系。海洋药物的研究事业正方兴未艾,这使得这类研究在我国的药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6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角鲨烯、多烯康、烟酸甘露醇等;另有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扭曲肉芝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和膜海鞘素等药物,但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评价。此外,尚有多个拟申报一类新药的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如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911”、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D-聚甘酯”和“916”等,国家二类新药治疗肾衰药物“肾海康”等。 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的9个重点领域是: 1、海洋抗癌药物研究 海洋抗癌药物研究在海洋药物研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科学家预言,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将来自海洋。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10%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每年有1500个海洋产物被分离出来,1%具有抗癌活性。目前至少已有10个以上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扩大海洋生物的活性筛选,继续寻找高效的抗癌化合物,直接用于临床或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成分,将成为海洋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2、海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 目前已研究出多种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现已有多种制剂用于临床。50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河豚毒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较多。此外,还有藻酸酯钠类、螺旋藻类,后者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3、海洋抗菌、抗病毒药物研究 与海洋动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是一种丰富的抗菌资源,日本学者发现约27%的海洋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 4、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研究。如多棘海盘车中分离的海星皂甙及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的总皂甙均能治疗胃溃疡,后者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强于甲氰咪胍,壳聚糖的羧甲基衍生物,商品名为“胃可安”胶囊,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已进入临床研究。大连中药厂配合中药制成“海洋胃药”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较好效果。 5、海洋消炎镇痛药物研究。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最引人注目的活性成分是manoalide,它是磷酸酯酶A2抑制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它已被作为一个典型的抗炎剂在临床试用。 6、海洋泌尿系统药物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水溶性多糖聚,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防血栓、改善微循环、解毒、抑制白细胞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脏、肾血管病,特别对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赃对肌酐的清除率尤为明显,在国内外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挽救尿毒症患者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商品名为“肾海康”。 7、海洋免役调节作用药物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是免疫调节剂的重要来源。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角叉藻聚糖,是来自大型海藻的硫酸化多糖的一大类成分,被广泛用于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和细胞应答的修饰剂。 8、其他海洋药物研究。其他如神经系统药物、抗过敏药物等研究亦取得较大成果。海洋是新种属微生物的生存繁衍地,从众多的新种属微生物中,可以培养出一系列高效的抗菌药物,如来源于多种链霉菌的Teleocidin即为一种强抗菌药物。海洋毒素是海洋生物研究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多数海洋毒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由于许多高毒性的毒素是以针对生物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高特异性作用为基础,因此,这些毒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发现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重要导向化合物和线索,也可作为寻找新农药的基础。现已发现的海洋毒素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聚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溶血糖脂类、记忆丧失性氨基酸贝毒、酯溶性酚类和含磷化合设物。 9、海洋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 功能食品被誉为“21世纪食品”,代表了当代食品发展的新潮流。功能食品的生理调节功能是因为它含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性物质,这种生物活性物质是陆生生物不可比较的。如何利用海洋生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加工,制成风味独特和保健功效显著的海洋功能食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开发研究领域。其中包括牛磺酸、鱼油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甲壳素和壳聚糖、活性多糖、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元素等 海洋功能食品发展趋势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不同人群,运用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方法,尽可能保留海洋生物的天然特点和营养成分,研究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功能、高效益的海洋功能食品新品种。 2004年世界医药行业风雨历程默克全球回收万络 辉瑞西乐葆心梗风险被证实 9月30日,美国制药厂家默克宣布,从全球市场上撤回其生产的重磅炸弹药——COX-2抑制剂万络(罗非昔布)。默克作出这一决定是基于一项研究发现,万络会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两个月之后,12月17日上午,辉瑞公布了一项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与安慰剂对照相比,使用400毫克和800毫克剂量的西乐葆能使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提高2.5%,该研究所由此暂停了这项研究。然而辉瑞并没有召回西乐葆的打算。 点评:自默克回收万络之后,COX-2抑制剂市场未来的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全球目前大约有200万人在使用万络,自该药于1999年在一片赞扬声中进入市场以来,服用该药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8400万。2003年世界销售额达25.5亿美元。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由此将经历FDA更为严格的审查,其中包括诺华的Prexige(lumiracoxib)和默克另一个产品Arcoxia(etoricoxib)。FDA很有可能在批准这些产品上市之前,要求它们进行持续18个月的关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新产品上市无疑将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如何填补万络留下的25亿美元市场空缺,让人难以琢磨。如果万络继续领跑市场,2004~2010年COX-2抑制剂(主要是西乐葆、万络、莫比可、Bextra、Dynastat、Arcoxia和Prexige)市场复合增长率可达到2.8%,2010年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亿美元。如今,重新预测的结果使这一数字缩水至70.56亿美元,而且2004年至20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也变成-0.4%。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原先使用万络的病人将告别COX-2抑制剂产品,Bextra的价格上涨幅度将变小,新的COX-2抑制剂上市步伐也变缓。 对于西乐葆而言,心肌梗死风险被证实的这一消息可谓当头一棒,即使目前的仅有数据能表明西乐葆的心脏病问题并不象万络那样严重,其风险也可能更低,但这一切似乎足以能宣判西乐葆的死刑。 布什连任有利于制药业 11月3日,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有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共和党的政策对于大型制药厂较为友善,布什的连任将对其有利。消息传出后,Amex生化科技股指上升2.8%,纳斯达克生物技术股指上升2.6%。纽约股市最终收盘时,从基本面来看,主要医药股仅达到温和的上涨。惠氏制药开盘即上升6.7%,收盘时涨幅回落到3.7%;辉瑞开盘上涨5.6%,收盘时回落了3个百分点;先灵葆雅开盘上涨4.4%,收盘时涨幅回落到2.2%;默克、强生、雅培到收盘时上涨幅度分别为4%、2.4%和3%。 点评:对于制药业和像投资辉瑞制药等这类公司的投资者们来说,布什成功连任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因为如果是克里当总统的话,那么制药业面临的将是更加严格的价格限制。为此,消费者协会警告说,布什连任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可是坏消息。制药业的行业分析专家认为,布什连任以及共和党在国会力量的加强使得政府对处方药的限制不会立即出台,制药业仍遵循自由市场的体系。不过,布什政府会在任内加大便宜药品的进口,但只会从加拿大进口。当然,从加拿大进口药品不会影响美国的制药业,因为从加拿大进口的药品数量不会超过美国药品销售数量的10%,而且布什于2003年12月签署的《医疗现代化法案》禁止从加拿大进口的药品价格打折。而对于医保业,各行各业都把医保费用的狂涨视为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但布什政府所提出的建议是要减少公司和个人医保开支的增涨。今年,每个雇主平均得为美国的一个四口之家增加近7300美元的医保费用,平均为单身之家增加3137美元的医保费用,相关的保险费上涨幅度也是两位数。布什政府会推动对业主和他们职员有利的医保法案,希望让国会给低收入家庭1000美元的直接医保补助。这将让不少的公司和个人获益。 赛诺菲收购安万特 4月26日,赛诺菲圣德拉堡大药厂最终以高出1月份初次出价约14%(每股约69欧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安万特制药,总收购金额达到550亿欧元。历时3个多月的收购大战告终,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诞生。 新掌门人弗朗索克•德埃克(赛诺菲圣德拉堡现任CEO)为新公司的明天绘制了一幅美丽的发展蓝图:鉴于两公司在心血管和肿瘤领域的优势,仅此两个板块就将在2008年为新公司创造出370亿美元的销售额。预测新公司在2008年将以46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超过葛兰素史克,成为仅次于辉瑞的世界第二大制药公司。………………
7. 从未来就业角度来看,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物这两个研究方向哪个前景好些
药物研究比较有前途 毕竟生物制品是相对低端的产业,现在很多人都想做海洋活性物,但是知识有限 发展比较慢、所以还是很有前途的
8. 哪些海洋生物的药物用途
我国应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仅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药用海洋生物就达90多种。
1、在中药中被称为石绝明的名贵中药,其实就是鲍鱼的外壳。具有疗肝、肺风热、清除内胀的功效。此外,鲍鱼肉不仅鲜美,还可以补肝肾、益经明目、开胃营养。
2、珍珠。海水珍珠具有美容和药用价值,有镇静安神、清肝明目、解毒生津的功效。
3、海带。它是海藻的一种,我国海带资源丰富,种养殖技术先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海洋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地从海带中提取出褐藻、多糖硫酸酯,并制成海洋西药,主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症和中早期慢性肾衰节疾病,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还率先展开了海带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地把乙肝疫苗基因导入海带,使口服海带,可以达到免疫乙肝的目的。
4、鲨鱼。鲨鱼的软骨中有一种抑制因子,它能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深海环境中栖息的巨型鲨,它的肝脏中还有一种叫角沙硒的生化物质,用它做成的药物,除了治疗癌症以外,对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海洋药物之所以对人类许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主要是因为海洋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作用,远比陆生生物复杂和广泛,许多海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远比陆生生物活性强。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很特殊的,它的生活方式是特殊的,很多海洋生物是实行固有形态的生活,它在生活过程中间,为了适应生存竞争,必须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防御机制,产生一些活性物质,这样它们就能够在特殊的海洋环境里生存。
到目前为止,在海洋生物中已经被发现了上千种具有重要生理机能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在我国近海也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700多种。
9. 哪些海洋生物有药物用途
中国知网www.cnki.net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本文就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综述如下。1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海藻多糖、海带多糖、珠蚌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或免疫增强作用。海带 ...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1 薛静波,刘希英,张鸿芬.海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王琪琳,王海仁 文献来自: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较重要的药用资源 ,同时经过化学修饰 (如硫酸化、乙酰化 ) ,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多糖药物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王琪琳$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卫剑文,彭立胜,钟肖芬,杨文利,吴文言,徐安龙 文献来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海洋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产业化铺平道路。综上所述,开展以药用海洋生物为切入点的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既是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
刘学谦 文献来自: 家庭医学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其鱼鳍加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刘学谦!研究员<正> 茫茫海洋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男女老少皆宜,容易消化吸收,有效的增进人体健康。现将几种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的药用分述如?...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
秦思昌 文献来自: 解放军健康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掘和利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是造福人类的伟业。下面介绍一些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海藻类海洋中生长着1万多种海藻,海藻中含有藻胶、氨基酸、维生素、甘露醇、无机盐等重要的医药成分?...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秦思昌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
王琪琳 文献来自: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2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2.1 具有整肠和解毒作用 人们通过对多种乳酸菌细胞壁中多糖组分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表明,它们能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合成水平 ...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王琪琳$聊城大学生物系!山东 聊城 252059海洋生物;;多糖;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
林文翰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年 CAJ下载
借鉴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从 药用海洋生物中筛选克隆得到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并阐明药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运用基因工程技 术对认为确切有效地药用基因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生化提取方法的产品产量小、纯 ...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林文翰$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甘露醇的药用研究进展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药用;;生物活性甘露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既可用作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司玫,展翔天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海洋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从海洋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前景广阔。现简述2 1世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1] 翁心华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马程琳,邹记兴 文献来自: 海洋湖沼通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及工业价值。因此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王斌 ,1996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清潮 ,1996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1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海洋生物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海洋生物的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