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摸清区域内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发专展底数,认属真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项目所在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重点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及年度发展目标,熟读当地政策;然后再根据多年规划经验进行去编制
⑵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哪些上市车企利好
4月复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制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为此,《规划》提出培育国际大企业集团,打造民族品牌,到2020年中国品牌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提升,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
这对目前上市汽车公司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对类似吉利汽车(HK.00175)、长城汽车(SH.601633)、长安汽车(SZ.00625)等达到百万量级的自主品牌而言,更可能被推向“风口”。因为目前其他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外资品牌占其销量绝对比例的现实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它们短期内在核心技术方面也难有起色。
此外,《规划》明确了着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诸如:科力远(SH.600478)、比亚迪(SZ.002594)等以混动和电动车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也构成长期利好。
⑶ 我国汽车产业应如何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才能更好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
1、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未来市场竞争或将加剧
2019年8月30日至9月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顶级盛会,该论坛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15届。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论坛上,“下降”“压力”“严冬”“寒流”“煎熬”成为汽车业内专家口中的关键词。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严峻形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在连续28年保持增长,连续10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的形势下,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与2017年相比,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论坛上介绍。
今年汽车市场的形势依然堪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凯表示,2019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93.3万辆和1413.2万辆,同比下降13.5%和11.4%,市场仍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预计8月的数据仍不乐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则预计,今年汽车行业可能出现7.5%左右的负增长。
2011-2019年前7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分析,除了行业一般性数据下降以外,还有3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汽车企业的利润在下降、库存在增加;
二是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有的经销商已经出现严重资金问题;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面临较大挑战。
“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不小,并且未来可能还会加剧。” 徐留平说。
2、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或经历4—5年的调整期
对于面临的挑战,徐留平表示,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形势。
“汽车产业是强周期的行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在连续28年的增长后遇到挑战,但是对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来说,从来都没有如此长周期、一成不变的增长。”徐留平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回调,是汽车产业本身规律使然。
张夕勇总结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代已告结束,正在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在该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几个特征:进入发展的成熟期,竞争趋于白热化;进入全面开放期,价格下压仍将继续,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进入增长的波动期,调整之下风险加大;进入技术的突破期,新技术整装待发。
“从国外企业的发展来看,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销量首次负增长到销量恢复用了4—5年的时间,而且逐步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张夕勇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也将经历4—5年的平台期,调整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和风险都会明显增大。
3、以技术创新应对严冬时刻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调整,可能不仅是个拐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历经100多年的汽车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扩展新内涵,创造新技术,构建新生态,建立新格局。电动化、智能化正在并将进一步深刻改变汽车传统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产业链和价值链、消费和使用模式,再造‘改变世界的机器’。”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在会上表示。
徐留平坚信,中国汽车产业的容量是全球最大的,它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迎来可以预期的光明前景。同时,由技术革命所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也为中国汽车厂家乃至全球汽车厂家迎来一个换道、变道的发展新机遇。
如何迎接汽车产业的严冬时刻?与会专家们给出的多个建议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
徐留平提出,最好的“棉被”就是专注: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去专注,聚焦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张夕勇认为,品质性能、驾驶操控、设计美学等等,每一个打动消费者的特征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身,打造产品新动能,关键还是技术提升。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⑷ 国家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你觉得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在现在时代的发展,汽车作为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家庭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都会为自己购买一台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所以就导致汽车市场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各家车商为了抢夺市场和让自己的产品具有独特性,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环境考虑,新能源汽车也逐渐步入我们的视野。新能源汽车与普通的汽油汽车不同的是更加节能,对环境污染更小。所以说现在国家非常提倡我们购买新能源的汽车,也对各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有一定的扶持。那我就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跟大家阐述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何。
中国的石油资源比较缺乏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用车国家之一,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大的。
⑸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内电动化转型。坚持统筹容兼顾,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坚持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并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⑹ 关于《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外媒和跨国车企有什么话要说
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内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容简称《规划》),旨在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为此,《规划》提出培育国际大企业集团,打造民族品牌,到2020年中国品牌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提升,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这对目前上市汽车公司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对类似吉利汽车(HK.00175)、长城汽车(SH.601633)、长安汽车(SZ.00625)等达到百万量级的自主品牌而言,更可能被推向“风口”。因为目前其他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外资品牌占其销量绝对比例的现实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它们短期内在核心技术方面也难有起色。此外,《规划》明确了着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诸如:科力远(SH.600478)、比亚迪(SZ.002594)等以混动和电动车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也构成长期利好。
⑺ 如何理解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产销突破28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产销量超过50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全球占比均超过5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部分企业主动布局,具备辅助驾驶功能和网联化特征的汽车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这两个方向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