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兰州新区的发展趋向如何。建成时间又是多少年呢
我个人认为,就工业而言,兰州新区还是很有前途的。
污染严重的工业从城区搬出,是大势所趋。重工业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往西部转移,也是大势所趋。
根据兰州新区官网公告, 2011—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2016—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2021—2030年,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㈡ 兰州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带动老城区发展吗
新区哪怕建设得很好,现在的人口还是太少了,而兰州市区到新区的交通却是致命的缺陷,还是不够便捷和迅速,所以我觉得新区的发展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㈢ 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主导产业及形成条件分析
兰州是一个狭长的工业型的城市,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现在产业发展受到了城市空间不足的制约,设立兰州新区在距兰州老城不到60公里的一个有800平方公里的平原建设这个新区,对于改善兰州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兰州市的城市服务能力,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能力非常有利。二是对我们甘肃这样一个区位优势,具有通道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周边地区能够实现合作发展,提升跨区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对西开放的平台。三是有利于甘肃的结构调整。我们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过去由于在兰州市地理位置和空间的限制,承接产业转移这方面受到了一些制约,有了这样的兰州新区,对于东中部地区利用甘肃资源丰富,利用甘肃的区位优势,利用甘肃的政策优势,把一些产业转移到甘肃来,这为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四是我们自身的探索,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走出一个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发展的路子。这是在甘肃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10年5月,国务院下达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就提出“要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在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当时《若干意见》下发之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们成立了兰州新区的管委会。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这两年重点是抓了规划,整个新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邀请有实力、资质水平高的一些规划单位,经过充分的论证,制定了总体规划、城市的建设性详规,还有一些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
二是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这两年兰州新区中心核心区覆盖80平方公里的一些主干道都已经建成,包括一些其他的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这些管网的建设已经完成,应该说为入区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在政策上,省政府专门为兰州新区制定了支持兰州新区发展的意见,里面有各个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已经在老城区的中央和省属企业搬迁到兰州新区,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还在兰州新区设立了一级财政体制,为兰州新区加快自身发展都创造了条件。
四是在生态建设方面,兰州新区已经围绕着在北面建立一个生态屏障,在中心城区已经形成500亩的水面,规划要形成近三千亩的水面,现在绿化植树已经是4万多亩。这两年兰州新区的进展是顺利的。 为了落实好国务院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一次8月20号文件下发之后,省委省政府及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我们感到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确实是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化做我们强大的动力,尤其是要以创新的精神,举全省之力,做开放的强音,来促产业的进步,要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推进兰州新区的建设,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当中要突出重点,有序不乱的向前推进。特别是要坚持在干中探索、干中来完善我们的政策,在干中实现大的突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兰州新区要建成一个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率集约、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一个新区。
下一步工作我们从十个方面进行部署,现在各个方面正在抓紧做好这十个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一是优化各类规划,刚才说2010年5月份国务院的文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就提出加快兰州新区的发展,当时成立管委会,这两年来的规划虽然已经有了规划,但是按照国务院新的四大战略定位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规划,同时把总体规划优化完善以后,把建设性的详规和其他的子规划都进行具体的完善。二是政策举措要具体化,主要是把其他省市新区建设的好经验学到手,同时对国家支持甘肃发展一系列政策进行梳理整合,落实好。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兰州新区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四是规划和产业布局,兰州新区产业布局最大特点是要把国家批准我们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省示范区在这儿体现。在产业园区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五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当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新区一定要把好产业政策关,不是说承接东中部的产业转移,什么产业都可以进来,一定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把好关,同时投资强度关和环境保护关。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走出去”、“引进来”,各方面引进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六是建立投融资体系,破解资金瓶颈。七是创新用人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八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区功能非常完善。九是生态绿化工程,尤其是构筑兰州的北部生态屏障。十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营造凸显抢滩效应。现在媒体帮我们前一段的报道,已经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考察投资,我们想借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营造更好的有实力的企业、有战略眼光的这些企业来兰州新区考察的环境,共同打造我们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东中西部的示范区。
㈣ 兰州新区文旅项目是如何成为开发热点的
据报道,近年来兰州新区搭载经济“高铁” 的文旅项目已经成为了开专发的热点。
专家表示,兰州新区现在各种特色的文旅项目接踵而至,在带动新区商业发展和聚集人气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多方位展示了兰州新区,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新区、了解新区、力争兰州新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城市。
希望每个地方的经济都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
㈤ 兰州新区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区位优势方面。秦王川盆地位于兰州、白银两市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在秦王川盆地建设兰州新区,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兰白核心经济区”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兰州乃至全省对外交流与合作。
土地资源方面。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空间开阔、地势平坦,非常适宜发展非农产业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时,该区域内和周边地区低海拔荒山丘陵的较多,可以通过移山造地和未利用地开发,为生态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有500平方千米的面积可供开发。
水利资源方面。秦王川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入秦工程提灌的优质水。按照引大入秦工程的设计能力,年引水量共有4.43亿方,目前,实际利用的不到2亿方,还有2亿多方尚未利用。并且已经建成了石门沟和尖山庙两座过千立方米的水库,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兰州新区未来的建设需求。加之引大入秦水的灌溉,补给了秦王川地区的地下水,使地下水在海拔相对较低地段回灌至地面,在盆地南部已形成23平方千米的湿地资源。
交通方面。新区既有兰州中川机场,也有国道312线、109线、省道201线以及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与之相连,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三四线、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以及兰州老城区通往中川的快速通道,将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与老城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同时,随着中川机场改扩建工程和航空口岸建设,中川机场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机场,吞吐能力和门户地位将大幅度提升,并与公路、铁路等形成四通八达、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出行将更加方便,对外经济联系将更加便捷。
产业布局方面。秦王川盆地自引大入秦工程发挥效益以来,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生产基地,使兰州新区在空间上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心发展区(其中包括产业聚集区、综合服务区、空港保税加工物流区)、生态休闲商住区和荒山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4个区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也相继落户兰州新区。
㈥ 重庆两江新区和兰州新区产业功能相同吗
应该不相信了,两江新区并不是工业产业区了,两江新区是重庆的试点城市了,而兰州新区产业应该是以工业为主了,所以它们是不相同的,性质上就是不同的。
㈦ 兰州新区现在发展怎么样
9月份跟朋友去那边 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 啥都没有 吃饭还得去旁边的中川镇
㈧ 兰州新区哪七大产业集群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七个产业是:一是装备制造业。二是石化工业。三是生物制药。四是高新技术。五是新能源。六是信息技术。七是物流。
这来自于中国日报社记者对省长刘伟平的采访。
㈨ 兰州新区现状如何
一个城市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这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地方的发展,不懂得人,请勿喷,我看好新区,加油
㈩ 兰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那个方面,兰州新区会不会带动兰州发展,未来有什么政策红利,请各位前辈大胆直言
兰州,作为一个工兵发展区,在大环境下很难有所作为,不过在当地的崛起还是可以的,兰州不能作为经济区,却是很好的后方保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