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第一产业发展的原因

第一产业发展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08 10:29:32

A. 分析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地理分布现状。并分析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

不知道你是不是中学生,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学地理中并不需要掌握精确的数字,只要从分布趋势上了解一下即可,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规律。简单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比例越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一二产业比例偏高。所以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对比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其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比例最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二产业比例高于东部地区。如果涉及到了小尺度的具体区域,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无法用一两句话概述了。

下面的内容可能能够提供一些基本思路,但如果要写分析报告,那么恐怕需要精确的数字,这可以在网上查询,应该不难。
三个经济带的划分及经济差异
(1)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带(暂未包括港澳台)
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
西部(新、甘、青、藏、宁、陕、川、渝、贵、云)
(2)经济差异: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产生三个经济带经济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气候地貌:东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中西部多干旱及高寒区,海拔较高;
(2)地理区位:东部面向海洋,开放性及交通条件好;中西部距海远,比较闭塞。
二、社会和经济原因:
(1)产业结构:东部第二、三产业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及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
(2)民族心理: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历史基础:我国近代及解放前夕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及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广大内陆地区极少;
(4)开放政策:我国改革开放从沿海起步,最初5个经济特区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均在东部沿海
东部经济带的特点和发展
位于沿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最高。
1.优势:
(1)主要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洋水产区均在本区
(2)交通便利,集中了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拥有全部海岸线
(3)集中了我国几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高等院校及科学家、工程师数量众多
(6)城市分布最密集
2.存在问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江大河下游的洪水
3.发展方向:
(1)对内发展技术、人才、信息,对外发展对外经贸和金融,建设海洋开发基地,参与国际竞争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加强传统工业改造,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密集产业及高档消费品工业

中、西部经济带的特点和发展
1.优势:
(1)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丰富
(2)是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产区
(3)有色金属工业及重工业发达(哈尔滨、武汉、太原、包头、大同、郑州、洛阳、长沙、株洲)
(4)沿边贸易优势较大
2.存在问题:经济水平低,基础落后,运输能力差,生态环境问题较多
3.发展方向:
(1)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建筑材料)
(2)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及草原,防沙治沙
(3)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沿边贸易及旅游业
(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淡水渔业),西北发展绿洲农业及草原牧区建设)
西部大开发
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加强东西部间的经济联合和经济互补

B. 第三产业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内会进步的容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常识经济篇。

C. 第一产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

第一产业中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是下降。
农业现在的价值相对来说已经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

D.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何意义

1、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为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第一产业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中国的实际,分为流通、服务两大部门,计四个层次: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总的来说分布不尽合理,发展滞后,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说来,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在建设中必须彻底改变忽视第三产业产值的倾向,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一种产业来兴办。

E.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非均衡发展,制度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追求短期的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一些地方通过降低税收、扭曲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吸引外资。对外资长期给予优惠待遇,造成内外资待遇的不平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纷纷仿效,结果导致产业结构雷同,相同制造业供给过剩,效率下降。同时各地为了保证本地区粗放的经济增长,排斥优势互补,没有形成差异性分工,也间接地影响到服务业要素的流动和分工聚集。

其次,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民工转为城市人口还存在种种障碍,这对服务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很多制造业都集聚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这些企业大多还处于由自己包办各项中间服务活动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人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在劳动就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还存在着市场交易活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得企业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即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还是无法有效地促进中间服务业的外部化。与此同时,国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业,一方面缺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体制创新存在种种问题,再加上区域性限制而致的广大服务对象的缺乏,结果长期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

第三,我国在很多服务业领域实行垄断性经营。在我国,很多服务业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电、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由于这些部门垄断难以打破,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还比较低下。

第四,我国服务业在对外开放方面滞后。我国服务业在入世前就对外资存在严格的限制,入世承诺中才逐渐放宽原有的限制,但是国内服务企业与国外服务企业大规模的竞争还没有到来。

第五,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和公共服务领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部门,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的改革相对滞后,发展远远适应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近年来,虽然这些部门也逐渐采取某些市场化的改革,引入了激励机制,但垄断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市场导向的垄断部门对服务产品的提供效率往往会来得更低。

总之,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打破垄断,加大经济开放的程度,在服务产品生产和供应领域引入全面竞争。在这里,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更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挑起重担,把它看成是一种国家战略。因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手中抢过现代服务业,才能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F.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第三产业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01教育PPT的资源库有这个问题的回答,可选择PPT背景的软件。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比重逐渐加大,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增长的源泉。人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将大幅度上升。同时,第三产业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其范围在不断扩大,增加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部门。原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G. 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H. 第一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增值,没有第一产业就没有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给第二产业生产资料] 把第一产业看做供应商

I. 产业发展方向答题答第一产业之类的还是什么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阅读全文

与第一产业发展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