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画变成产业链 绘画一点意思都没有
苏州博物馆现当代艺术厅正在举办“静物——陈丹青艺术展1998-2014”。此次画展将展出是陈丹青 “静物”主题系列油画作品60余件。1997年开始,以《西藏组画》著名的陈丹青便开始画各种画册,西欧的油画经典,中国的山水画,书法与春宫画册,都能入画,有时他将山水画册与春宫画并置,比如一本摊开的文征明边上摆着日本春宫图,有时候他画魏晋书帖,有时候画委拉斯盖兹的宫娥,黑白的,简笔的……陈丹青自述:“这里没有一件我的作品,但每块画布签着我的名字。” 布面油画《四马图》, 101*76cm,1999年。陈丹青画画册,是把各种画册摆放在一起,在自己的画布上,以油画的形式再现出来,因此他说,“这里没有一件我的作品。”
春宫画混搭文人画,“我有点强奸画册的意思”
澎湃新闻:为什么选择画画册,展览作品的时间1998年开始是有什么契机吗?
陈丹青:我从1997年开始画书,展出的都是1998年到现在画的一些书,画册。因为太无聊,只能画画书,你只能注意哪些画册我没有画,我不喜欢画新画册,崭新的画册也可以画,但是没有旧的好,旧旧的画起来更有感觉。
澎湃新闻:你选择画印刷品,算不算一种文本的转译?
陈丹青:我不认为这是文本的转译,我一点都不改变画面。但也可以说是转译,从印刷品变成画,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比如安迪·沃霍尔,里希特,太多画家都是在转译作品,把印刷品图像用自己的方法转译。我只是传统的写生,把这本画册画出来,我自以为是一点都没有改变,我所做的只是选择,把这本和那本放在一起,其他就是毫无意见地画,也有混搭,仔细看里面还是有暧昧的强制性的混搭,比如我把春宫画和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放在一起,因为文人画里的老者在回家之后还是要和普通人一样,文人画里还是让人有个色情的想象。其实我有点在强奸画册的意思,但是如果我这样强奸画册的话,每个人都在强奸画册,每个人从抽屉里拿出画册来的时候不会很尊重这个时代,正在看文艺复兴忽然看了后现代,之间毫无关联,时间已经越过了几百年,其实是很粗暴地在选择,但是印刷品其实就是这个作用,让人想看啥就看啥,不想看啥就不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