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加坡如何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经济,其产业结构与所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
3、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
4、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启示:借鉴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使生产力水平。
『贰』 美国的工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的工业发展的启示:
尽管美国实现工业化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间较短,但也花了约100年时间,这说明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走捷径一蹴而就。
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这一点对中国极具借鉴意义。
美国的工业化首先表现为人的专业化,劳动力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美国赶超英国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人权,重视人的成长,这无疑是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的主要奥秘。这一点启示在工业化过程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最积极的力量,绝不能“见物不见人”或“重物不重人”
美国的工业化表现为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这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生产要素和企业或产业都会在利益最大化法则的引导下,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或岗位,各种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优势而在工业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地方因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地。只要允许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那种期望人口、要素和企业或产业在各地均衡布局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各地竞争的结果是各自成为某方面的专业化区域。
美国的工业化是由市场化来保证的,其工业化过程也是市场不断发育、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国内产品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或国际产品市场的扩大),都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制度选择对美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述产业协调发展、人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市场化等都离不开制度的作用。正确的制度选择是美国工业化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或者说美国工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与其一系列制度选择分不开的,如美国选择了有利于工业化的土地制度、专利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教育人才制度等。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成功实现赶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美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等国起步晚,在工业化起步时期其国内的幼稚工业一度受到英国商品的沉重打击,但美国政府通过颁布《禁运令》和提高关税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纺织业等幼稚工业。即使在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后,仍然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高关税。可见,即使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和自由精神的美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仍然是采取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对内强调自由贸易,对外则强调贸易保护,目的是使本国利益最大化。
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美国政府发挥了较积极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而是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政策,促进工业化发展,如借助发行公债、直接投资公共工程、奖励和补贴某些产业、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等手段,以及通过设立中央银行、统一通货、设立存款准备金、买卖国库券、使用银行支票、发展投资银行等金融手段,促进工业化进程。这些都说明,虽然会有“政府失灵”,但在同样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适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对推进工业化十分必要。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发挥了过多的作用;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仍然在许多方面发挥了过多的作用,但也存在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因此,在今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既要部分退出和防止“政府失灵”,又要加强其在“市场失灵”领域的积极作用。
『叁』 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西方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肆』 要素禀赋理论对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一国生产和出口的应是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应是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缺乏要素生产的产品。 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仍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向。
『伍』 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有何启示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来源:免费论文网 2006-6-26 17:57:00
第三,当代世界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同样明显,国与国之间、国际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化,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既置身于本区域内部的分工中,又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结构变动既深受国际分工变动的,也影响周边其他国家的结构变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区域;而一个区域的结构变动又往往波及到全球其他区域。因而,从全球范围看,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间的相互依存、互动作用日益明显和深化。
2.产业结构的开放效应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度的开放是随着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的。产业结构的开放促使产业结构开放效应提高。
首先,一国开放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国际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越强。要开拓国际市场就需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促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使成熟的产业向国外扩散,延长了产业的生命周期;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加快了产业转换升级的进程。
其次,要素贡献来自资本、技术和信息三个方面。在当代经济开放和结构开放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从一个国家来看,外资的流入流出都伴随着产业的变动和发展,资金缺乏的国家通过利用外资,缓解本国资金的不足,加快经济的发展;资金富裕的国家通过资本输出不仅使成熟的产业向国外扩散,并以此突破他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国外销售市场,而且可以利用国外的各种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的流动是与技术的转让和引进相联系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通常伴随着技术转让,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改造现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并使出口行业的竞争优势强化,以达到促进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开放的经济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世界经济和市场的信息,对各国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各国产业结构开放度的提高意味着国际生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特别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进出品贸易发展又带动了新的需求,从而成为一国生产扩张的刺激因素。
对我国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作为世界产业结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正确地确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顺应世界潮流,明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从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看,顺应世界潮流,选准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时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一国经济保持长足增长的关键。日本抓住第一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抓住第一、第二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发展成为新兴化国家或地区,并不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美国在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主动权,发展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顶尖的位置,并出现了被经济学界称为“新经济”的现象。新世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方面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结合我国国情,针对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之间的矛盾,从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出发,确定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方向,并实施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结构调整策略;另一方面,要紧跟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顺应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外向化、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实行具有超前意识的跨越式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使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2.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结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我国作为发展家,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兴起,也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通过大力发展机软件等信息产业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以信息、知识为重要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与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普遍推广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和的信息化水平,使各产业改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各产业整体素质的的目。第三,通过实施产业战略性重组,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加大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投资开发力度,抢占各类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先机,加快我国由传统服务业向服务业的转化。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高起点,以加快高产业化发展为核心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巨大的牵引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技术进步缓慢,设备、工艺陈旧,因此,不仅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更要重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高科技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要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订完善的风险投资业的相关法规,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始终应是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集中力量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过程中,要加快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动态结构调整。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还可以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一部分,按新的运行机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4.产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从全球资源配置过程看,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须体现该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是一个产业体系完整但产业技术结构多层次的大国,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分工格局正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要争取主动、赢得市场,就必须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实施产业差别化策略,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一部分一般制造业将从发达国家中淘汰下来,我国应利用这一机遇,把一部分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以新技术武装起来,提高内在质量,形成新的制造业技术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占领世界市场。一些幼稚产业也要立足高起点,注意规模效益,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整体素质,成为能替代进口、增加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从具有的比较优势环节入手,逐步向核心技术领域推进。
5.产业结核调整要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努力提高产业结构的开放效应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在本国范围内封闭地进行,世界市场、外资的流入,都将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尽管我国有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同中小规模的国家相比),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和市场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国,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因此,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我国要更多地吸外资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适度开放,引进外国农业技术、资金,通过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加快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运输等服务业的外资引进,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引进”的同时应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企业将国内成熟的工业技术转移到海外,加大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力度。
『陆』 信阳毛尖产业发展对我国地区农产品发展的启示
1992年,信阳举办了首届中国信阳茶叶节。此后,信阳茶叶节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这已经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茶叶专家说:“最早在唐代,日本的遣唐使来到中国以后学习中国的文化,参加了浙江的径山茶宴,把学到的带回去,逐渐就形成了日本的茶道。茶道也是起源于中国,但是人家的传承比较好,薪火相传一直到现在,代传不衰,作为他们的文化名片之一了。
信阳毛尖看来是要走上高大上的路线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现状,原来不止是我们中国人爱喝茶,有些老外也爱喝咱中国的好茶叶,同时,希望中国一些好的东西,比如茶文化啦,可以传播到国外去,让他们知道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柒』 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其工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中国工业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进行动态式产业布局,即产业布局要适时进行阶段性版的调整。权
二是企业间的资本性重组应该是企业与各级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应该给子工业以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及支持。
三是技术进步是工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中国工业应在吸收外来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核心技术:同时,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换代要把握节拍与推广的范围。
四是产品成本的高低是一国工业能否有效抵制国外钢铁产品进口冲击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成本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五是适当的贸易保护是必须的,但贸易保护政策通常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中国应当灵活使用贸易保护政策支持中国工业的发展。
『捌』 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2)印度发展软件外内包产业的优容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早;
(3)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的好处是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2)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早;
(3)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