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文化发展因素分析

产业文化发展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6 15:27:19

① 分析古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古代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远在夏、商、周王朝就已有着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就是铜(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或铜、锡、铅三种元素的合金.由于铜的冶炼和多种青铜制品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昭示了社会面貌质的飞跃,凝结了青铜时代,这时有了早期的城市,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文字和文化艺术.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8 08:16 三星堆古城的规模不仅在现存夏代至商代中叶中国范围内的城市遗址中名列前茅,也超过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Ur)、乌鲁克(Uruk)和公元前30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等古代早中期著名城市,且其城市整体规划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出高度繁荣、布局严整的古代王都气象,表现出成熟的城市形态和独特的文不支化内涵 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富有科学性的城市规划原则和建筑艺术对中国西南平原地带的都城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影响.
三星堆遗址地下遗存的丰富程度及完整程度为同期的人类古代都城遗址所罕见,以奇伟的青铜神树、青铜雕像群等为代表的青铜器群,以美仑美奂的玉璋、玉戈等为代表的玉石器群,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群,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成就,三星堆堪称一幅人类文明社会初期无比神奇诱人的历史画卷.
在林林总总的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三星堆青铜器以其鲜明的东方气派、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个性特显突出耀眼,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具有全人类、全方位的认识意义.三星堆青铜制品数量巨大,是世界考古史上一次性出土青铜制品最多的,而且其种类繁多,造型风格神秘诡谲,精绝雄奇,在艺术价值的取向上追求人神交融、庄严神圣的超现实意象,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融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于一炉的蜀人秘宝,充分彰显出其作为烛照古蜀国芸芸众生的生命空间之神器所具有的神性光辉.
不能不特别一提三星堆青铜雕像群.远古时期青铜造像的铸造及发现,在世界上也属稀有.古希腊的青铜像几乎荡然无存,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中也仅发现多是作为装饰品或饰件的小型铜人,并不形成独立的青铜文化体系.而中原地区文化传统是以尊、鼎、鬲、壶、爵、角、觯等青铜礼器为主,并无制作独立人像乃至大型神巫雕像的传统.文献所记秦始皇集天下之兵,命工匠铸十二金人,不但未得到考古证实,且时代已远远晚于三星堆时期.因而,当由数量众多的铜人头像、铜面具、全身青铜人像等构成的阵势雄浑的三星堆青铜雕像军阵在北纬30度的成都平原横空出世之际,怎不令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高大凛然的大立人像在其中卓然独立,堪称“领袖”人物,享有“东方巨人”之誉,它是当之无愧的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以往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体量和高度超过了古巴比伦祭师铜像,古埃及、古印度青铜雕像更难望其项背.
与西方古典艺术相比较,埃及法老神像、佩比铜像,乃至受希腊风格影响的塞浦路斯岛陶塑像,其造型理念都追求的是客观、写实,着力于个体性格的表现.而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制像手法则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通过模式化的神态营构整体精神氛围,以突出超然的神性为旨趣.以今天的艺术眼光来品评三星堆造像艺术,不能不让然叹服三星堆艺术的超前性.

②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的原因

因为相对日韩欧美等国家的动漫发展,中国动漫起步晚、发展也相对慢,而动漫既包括内动画又容包括漫画,涉及到纸媒、出版界、网络等各个领域。

动漫的最大受众是青少年,如果不大力发展本国动漫产业,长期进口他国产品,则这些受众很容易会被动漫出口国的文化所影响,长此以往,中国青少年会过分依赖他国文化,不利于在本国文化的大环境下健康成长。更要防备动漫出口国有意识的“文化殖民”策略,尤其是动漫强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国,曾出产的高质量动漫产品就不细数了。

③ 一.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二.怎样理

一: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版富了中华民族的权文化内容.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
二:魏晋文学“自觉”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没有魏晋文学的繁荣,就不会有唐代文学的兴盛.另外,魏晋文学在文体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许多文体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成熟,都跟这个时期有关,如永明体对律诗的影响促成了唐代律诗出现,又如骈体文是中国骈文发展史上的高峰.同时,魏晋文学对文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影响了文学观念的变化.

④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安徽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

安徽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是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需要。
(4)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扩大文化消费,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权益的需要

⑤ 影响语言发展变化因素有哪些试就文化因素做一下分析

根据《语言学概要》,语言发展变化的因素分为语言内部的各个因素内的相对变化和容外在语言条件的影响。
这个是我们中文系的语言课程给的理论答案。

具体说来不同语言因素受社会条件的影响程度不同,即对社会因素的变化敏感程度不同。比如语音的变化就比较明显,而语法的变化就相对缓慢。

不知道你是不是找这些理论资料?如果是,建议你看一下《语言学概论》第二章,说得比较详细。

还有,什么叫做就文化因素做分析?
是不是具体分析一下?

我姑且这样理解了。

打个比方说,语音的变化和语法的变化相对于社会环境的敏感性来比较。我们中国有七大方言区,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语调,但是整个汉语言的范畴内,大家用的都是一个语法系统。

我们想在的调式就是阴阳上去,但是古代比如唐朝,那时候的调式就有八种。受古代语言的影响,至今的闽南语湘语等都多于4种调式。但语法规则的变化却不是很大,我们仍然能够读懂大部分古籍的状况就得因于此。

希望你要的答案是这样的。

⑥ 从文化科技经济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 ,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 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4、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在管理体制上,根据规定我国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这样常常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在环保队伍建设上,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及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环保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行政村还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环保专管员,使得基层环保直接监管污染企业显得力不从心。

5、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中时有出现。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实践证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但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6、环保投融资体系未建立。环境投入是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量的投入,环境规划和环境目标就无法实现。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对污染控制基本上没有投入,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也非常有限。从80年代起中国环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如此,由于前期投入较少,中国污染治理投资存在大量的历史欠帐,中国积累的环境问题难以通过当期环保投资解决。在投资主体方面,长期以政府作为环境投资主体的局面,已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许多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决策的不科学、环境规划的不合理、环境管理的不到位,我国现有环保资金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1992年,在斯德歌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开启了世界各国共同保护环境的征程。在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实施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采取各种措施,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大量事实证明,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能源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污,将会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

2、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要让公众了解自身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督权,以便充分行使这些权利。其次要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发布及时公开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这是公众了解和监督环保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江阴市从2002年开始实行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张家港市的乡镇政府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化,让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此外,要注重发挥环保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发挥他们宣传环保、实施环保的职能。

⑦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新格局的原因。

题目只要求用经济生活分析.原因:现阶段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⑧ 具体分析文化繁荣受哪些因素制约

1、计划体制与市场方式的矛盾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从体制和制度因素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是在文化领域还没有打破计划体制的藩篱,市场的运作方式被计划之手严重束缚住了。多年来,我国也在文化领域进行改革但由于文化部门的制度改革和产业改革相对封闭,往往是在行业和部门内翻来覆去,自我修补,因此,很难走出开创性的大思路。同国内成熟的经济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总体决策、产业管理的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缺乏成熟的经济行业中所拥有的强大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相应地,同国内经济和高科技行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经济运作方式、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问题在西方各国以及日本、韩国都不构成问题,它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准入的门槛相对较低,一旦推出富于诱惑力的投资和发展战略,就会吸引一大批投资伙伴,并建立一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但在中国,由于文化长期以来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比较敏感,因此其开放的风险比经济领域要大,改革也就相对更谨慎。

2、政府过多介入文化产业的运作实际上是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过多介入问题其实与第一个问题有关。计划体制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以有形之手来推动甚至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创意产业是最需要发挥个人的独特创造性的。以融资为例,大量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要高度重视金融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资本运作对于产业增长的推动作用,尤其要通过各种因地制宜的有效手段,推动大批中小企业转轨,进入文化产业的创业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但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量的资金,而且风险比较高,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一般在初期承担不了高额的创意投入,有些企业尽管可以投入,但考虑到风险因素,也不愿意投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级阶段,必须有大量的政府投入,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好处的。尽管如此,政府投入文化产业的时间不应该太长,因为太长就会形成垄断,而且不公平,导致低效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太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是唯一的投入主体,而且政府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文化产业的资源。当然,这与我们长期过分看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轻视文化的服务和娱乐功能有关,这使得政府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规制十分严格,进入门槛很高,从而导致民间资本的进入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内,还无法公平地分享文化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很不充分,不像在物质生产领域,由于政府的规制并不严格,政府和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使得物质产业中的竞争非常充分,资源的配置相对合理和高效。

3、创意人才的缺乏创意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将内容通过产业化方式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的不足,也严重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除了要有好的政策和机制外,关键还在于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最缺两类人才:一是内容创意人才,
二是将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没有内容,创意免谈,所以首先要有内容创意人才。内容创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原创;第二是创新。但在有了内容创意后,还必须把内容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可能,将文化创意与科技有机而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目前,人才市场中,拥有创意的人才不少,可绝大多数都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些创意不切合实际。创意要面对市场,关键在于它必须拥有能将无形变有形的经理人。

⑨ 分析影响传统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满清对中国的愚昧统治造成了中国的倒退与落后。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到了17世纪当时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才2400吨。但是到了清,政府严禁采矿,冶金业从此衰落。明代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明末的对外贸易量是惊人的,美国的弗兰克,他在《白银资本》一书里,凭籍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估计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即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七千到一万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一万吨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的三亿二千万两白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而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对外贸易远远低于明代。
明朝的知识分子心胸是开放的,海上军事力量很强大,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引进一直抱着欢迎和学习的态度,“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李约瑟.明代的火器装备已经很先进了,明末军营营一级编制里除了1000人为骑射外,其余都是火器手。每一营(5000人)用霹雳炮3600杆,大连珠炮200杆,手把铳400杆,盏口160位。这是何等现代化的装备啊。随着明王朝的彻底灭亡,经过康雍乾三世之后。先进的火器武装技术被满清埋葬了,到鸦片战争时,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兵对火器已经陌生了。
二,五四运动把满清奴役中国的后果强加到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身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对的,但导致了太多的崇洋媚外!
三,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四,当今社会虚汉主义盛行,驴叫洋奴甚至部分少民对汉文化进行抹黑!

⑩ 运用文化与经济知识 分析我国 5g技术不断发展的原因

5G技术发展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除此以外就是我国的高度重视。

阅读全文

与产业文化发展因素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