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文章

产业发展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06 07:37:53

① 求一篇关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文章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电脑的发展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1.3 计算机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一、计算机应用领域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测与控制
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数据处理)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即所谓无纸贸易。
4.计算机辅助系统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和物力。目前,此技术已经在电路、机械、土木建筑、服装等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与操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且还大大改善了制造人员的工作条件。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而大量的测试工作。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讲授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自动化系统,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从中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计算机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高、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目前正在研制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2.微型化
微型计算机已进入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小型仪器设备中,同时也作为工业控制过程的心脏,使仪器设备实现“智能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记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3.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家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一方面希望众多用户能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传递信息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己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银行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4.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一代计算机,将可以模拟人的感觉行为和思维过程的机理,进行“看”、“听”、“说”、“想”、“做”,具有逻辑推理、学习与证明的能力。

② 资源的产业发展六百字作文

最近一个时期,省委召开“十三五”规划建议研究起草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听取专家建议,凝聚各方智慧。

11月13日,在市县座谈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问题是产业,要研究如何着眼厚植优势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11月16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郭庚茂强调,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产业是直接的生产力。对我省来说,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的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是最现实的途径。

发展优势要“厚植”,目的很明确:提升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发展不仅仅要体现在速度和变化上,还要体现出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持续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怎么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新发展理念,加快从农业思维向工业思维转变,着眼于如何做好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省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11月1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引导中职院校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培育特色专业,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经济新常态下,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目前我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470余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次,这些人才不仅是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撑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我省职业教育布局的优化、办学水平的提升,也是厚植发展优势的应有之义,必将有力促进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11月18日,在2015河南省“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上,省长谢伏瞻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重点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业创新、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金融创新、便民服务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拓展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河南成为国内“互联网+”发展热点地区,加快打造网络经济大省。

站上“互联网+”的风口,产业发展“借风而行”。不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新业态,都大有文章可做。10月份我省出台文件推动各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此次大会又与多家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联手,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重要的经济大省,发展互联网经济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市场优势和坚实的网络基础支撑、产业基础支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坚持把推进“互联网+”行动作为引领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最为紧迫的战略举措,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开放与利用,大力引进优势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根深才能叶茂。厚植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⑧1

上一篇 下一篇

③ 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文章,采纳后重谢谢!!!

论科技成果产业化

2004-11-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ark
--------------------------------------------------------------------------------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一些良好的科技成果,由于找不到资金扶持而被困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一天天失去它的先进性,最终“过期作废”;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被众多投资者看好的科技项目,因为项目所有者提出了苛刻的合作条件,令投资者们个个“望而却步”,一次次地坐失良机。
产生这些现象,当前首要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外部环境问题,而是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科学的认识。掌握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规律,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就能较好地避免上述失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
1. 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一步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商品,我们把转化过程的这一阶段定义为商品化。人们常说的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就是这个含义。在商品化过程中:转化的对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是现实商品(不是样品);转化的条件主要是转化环境和技术条件(即工艺条件);转化成败的关键主要是克服科学技术上的难关,因而转化过程的操作者是以成果发明人为主角;转化成功的标志是诞生了可以进入市场的商品。
我们希望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的现实生产力,对社会进步产生尽可能大的推动,即追求转化的最大效益。换句话说,我们不仅希望科技成果能成功地转化为商品,而且更希望将商品经营成巨大的产业。这就是第二步了。
这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时追求最大转化效益的过程就叫做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相关的分过程,如开发、筹资、产、供、销、售后服务等等分过程,把对整个转化过程最大效益的追求,分解到每一个过程,成为追求每一个过程的最大效益,这就必定要求每一个过程面向社会选择质量、速度、成本的最优组合。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商品化并不是一回事。商品化可由单个企业来完成;而产业化过程如同是接力,因此必定由企业群来完成。商品化主要受制于成果的科学技术成熟程度;产业化主要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商品化注重的是是否转化为现实商品;产业化注重的是是否成为了巨大产业、获得了最大的效益。商品化中企业生产规模小、批量小,对社会影响小、推动力小;产业化中企业群经营规模大、批量大,对社会影响大,推动力大等等。
从上述可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商品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两者之间的过渡,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但反映在经营思想和经营业绩上,则是完全不同的。
2. 产业化过程的转化条件
转化速度取决于产业化过程的转化条件,因此,与科技成果先进性的作用一样,转化条件也决定着产业化的成败。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条件,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资金需求、转化的载体、转化的运作者(主角)及其智慧和能力即资本运作水平、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等。这些条件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地变化组合。如同一场接力赛。每一棒必需的条件组合,每一棒所面临的风险,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变化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一般说来,由商品化过程到产业化过程,资金的需求量由小到大,风险也随之由小到大。与风险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是经营业绩也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对科技产业的投资是诱人的风险投资。产业化过程中高科技企业,资金运作往往是几亿、几十亿,因此,产业化运作的失败,不管是由于无情的竞争,还是由于运作者的失误,带来的都可能是资本的巨大损失。而产业化运作的成功,赢得的则是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其次,在由商品化过程到产业化过程中,第一棒成败的关键,“科技成熟程度”占比例极大,而最后一棒时,成败的关键就转变为“资本运作水平”为主了。换言之,也就是由科技支撑为主逐步转移到资本支撑为主了。因此,第一棒的“运动员”,唱主角的,是成果发明者,是科技人员。最后一棒,要把产业“搞大”,此时的运动员,即唱主角的则是资本运作专家,是优秀的经营者和决策者。

④ 贵州产业发展作文600字

我的姑婆以前是教书的 ——老师,退休后就住到山上了,在山上养了许多鸡和种了许多枣。有黑鸡、黄鸡、花鸡、大的、小的……鸡都放在山上,让鸡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鸡是吃山上的野果、稻子。姑婆那里的鸡是土鸡,可好吃了。那里也有酸甜可口的枣子,有红枣和青枣,红枣甜甜的,青枣有酸味也有甜味。本来姑婆养的鸡和种的枣树都是自己家人和亲戚吃,现在在市场上卖,名叫“毛毛枣林鸡”。2007年鸡卖的不是很好,但姑婆还依然在卖,还是坚持养鸡。她在鸡的品种上选好的本鸡,这样鸡的味道就比以前的鸡好吃多了。终于通过姑婆不懈努力“毛毛枣林鸡”有了自己的市场。上海的一些酒店也来定购。现在姑婆懂了很多关于鸡的知识。看到姑婆的经历,让我知道:只要有恒心就会成功!

⑤ 关于工业发达的文章

您好 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采纳

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中国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60年演绎一个惊人的变迁: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

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历史: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民族工业景象惨淡。洋火、洋灰等这些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名称,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49年前的10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积累下来的固定资产只有可怜的100亿元。

从三年恢复,到“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在艰难中起步。而在此后的风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充当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工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有工业面貌一新,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个新的节点上回望历史,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有赖于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就像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所说:“工业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领域,也是国际竞争力提升最快的产业。”

惊人的跨越,锻造共和国经济的脊梁: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一个曾经连铁锅都要砸掉炼钢的国度,如今正在为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烦恼;一个曾经的“贫油国”,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个曾把轿车当作奢侈品的国家,如今正在为扩大消费而鼓励汽车下乡。

数据的对比,让我们自豪: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l2万吨,2008年接近1.9亿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1959年我国汽车产量只有1.6万辆,而2008年逼近千万辆大关。

“中国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许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说,目前我国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

60年磨砺创新利器:一个曾经技术落后的国家在坚忍不拔学习、引进与创造中超越自我、追赶潮流

危机,突破的前夜??一个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孕育。正在突破重围的中国工业,积蓄着新一轮起飞的力量。

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工业结出果实。去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DM双模电动车。面对金融危机带给全球汽车业的变革和冲击,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企业选择“弯道超车”,试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

事实上,中国工业从起步开始就蕴涵着自我创造的精神,尽管这条道路充满艰辛、荆棘遍布。人们不会忘记,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被人们亲切地描述为“用锤头砸出来的”。

无数的“第一”,书写着中国工业艰难创造的传奇: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1961年,中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当国门打开之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不计其数。生物、航天、信息、环保等新兴技术的突破,钢铁、纺织、煤炭等传统领域技术改造,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中国工业。

传统产业已不再是旧日的面貌。2009年8月的一天,记者在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10301工作面看到,综采队长孙健全正在发布指令:“机尾全部联动,采煤机送水,转载机准备启动……”他对记者说:“一个小时能产2000多吨啊!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制造的,我们现在是遥控操作的‘白领采煤工’呢!不光把技术卖给外国大公司,还到国外去帮助开矿。”

新兴产业在不断抢占领先位置。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服务,三流公司做产品。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TD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也是我国通信业百年史上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2009年1月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目前已覆盖全国38个城市。

而此时,在南方的无锡市,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科技人员们,正在对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全新技术领域传感网进行攻关。他们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开辟出“感知中国”的新天地。

我们并不讳言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但决不停止追赶与超越的步伐。这代表着中国工业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

在竞争中抓住难得的机遇,让信息化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年6月29日10时,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历经10年的信息产业部牌匾被撤下,并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静悄悄的更改标志着中国工业内涵的巨大变化。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正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新出路。

事实上,中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从世纪之初就已经起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时针拨回到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通信基础十分薄弱。“我刚上班的时候,连电话都没见过,想都想不到这辈子能开视频会议,你和我隔这么远能互相看见谈话,变化太大啦!”接受记者视频采访的银川市电信局退休老职工闫茂菊大妈说。

60年来,信息通信网络历经从电报网到电话网,从模拟网到数字网,从国内网到国际网,从语音网到信息网的一次次跨越。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架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多进入到工业生产领域。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港口机械、海上装备制造企业。走进厂区,新生产出的大型吊机一字排开。新研发的轨道吊格外抢眼,由于融入了信息技术,吊机实现无人驾驶。企业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将得到市场相关新闻:年中经济形势述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之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⑥ 产业发展与自然的发展英语作文

As you know ,there's no enough clean water for people.So many of them lose their lives because of water.In a lot of countries,people have to cut trees for living.So there's nothing to keep water from running away.Also we have polluted the land,the river and the air.So we have to face more and more floods and droughts .It's time that we must do something useful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We can plant trees and take good care of them.We can save the water and ask our parents to do so.We can't throw any litter onto the ground and we should collect them for recycling.

⑦ 描写工厂发展前景的文章

1、甲醇体系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能源危机日渐来临使得甲醇体系能源化工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炼焦行业大量放空的副产焦炉煤气转变为既是化工原料又是清洁燃料的甲醇,对炼焦企业来讲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经集成创新了大型化的焦炉气制甲醇新工艺,国内已建成两套此类装置。

2004年我国副产的焦炉煤气未经利用放空的达250亿立方米,这不仅浪费了稀缺的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目前我国甲醇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速已经超过甲醇的生产增速,同时随着甲醇燃料的推广,甲醇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焦炉煤气富含H2、CO,是生产甲醇的优质原料,利用焦炭生产中大量副产的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目前国内许多炼焦企业都打算做这方面的尝试。

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关键技术包括焦炉煤气转化为合成气,焦炉煤气、合成气的净化脱硫以及合成气制甲醇等。国内有林达化工、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西南化工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通过对这些单元技术的系统集成和优化,我国集成创新了大型化的焦炉气制甲醇新工艺。去年12月,世界首套焦炉煤气制甲醇8万吨装置在云南曲靖大为焦化公司投产,今年河北建滔焦化公司又有10万吨装置投用,采用的均是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开发的焦炉煤气加压纯氧部分氧化转化工艺。

专家同时指出,焦炉气制甲醇虽然已经有了整套技术,但在催化剂开发、工艺设计和大型反应器的制造上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攻关。同时,甲醇制丙烯和烯烃的技术开发还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只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完成了中试,随着今后几年国内大型甲醇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做好甲醇应用技术的开发工作。
2、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目前油价高烧不断,加上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而政策所铸起的高壁垒,也无疑为已经能够规模化投产煤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一条持续高速增长的道路。

煤化工行业指的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我们这里指的煤化工主要是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石油替代性能源的行业领域。

高油价和石油供应的不稳定性催生替代型能源发展

在供需关系、汇率、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在近几年持续走高,目前已经稳定的维持在70-80美元/桶之间。而且依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则很可能还要突破80美元大关,依照最乐观的估计,石油价格甚至可能达到100美元/桶以上。另外,国内储量有限,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已经达到44%?,石油来源主要是中东地区,运输渠道单一,这些都使得我国的石油进口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年来,我国尽量致力于发展新的进口渠道,比如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但是目前的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变,而且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某些隐患和问题可能将进一步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在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性能源,就成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煤化工替代性能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

煤炭储量丰富是我国发展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的现实基础

替代性能源包括煤制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然而,受制于成本、技术和诸如应用领域等其它现实性因素来说,煤化工(主要是煤制甲醇二甲醚)替代性能源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应用领域来说,我国主要的耗能行业是交通领域,这里集中了大约40%左右的油品消耗量。而目前的其它替代性能源如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都不具备大规模替代交通领域油品消耗的潜力。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的角度上来说,煤制油和甲醇二甲醚就具备很好的车用油替代性,尤其是甲醇二甲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

其次,从现实条件来说,丰富的煤炭储量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当中,我国的煤炭储量占到大约15%?而石油储量才占到2.7%左右,这就造成了我国一次性能源中以煤为主的事实。而丰富的煤炭储量无疑为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来源。

产业政策和现实技术条件的成熟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

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在我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开,和政府层面没有积极主动的提出相关扶持性产业政策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近期这一情况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动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另外,发改委等在规划这一新兴行业发展的时候,也提出了规模化的要求,强调不能一哄而上,这就为已经进入的龙头型企业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煤制油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目前都已经具备了足够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条件。煤制油方面的运作范例如南非的sasol公司等,而国内的神华集团和兖煤集团等都在建设百万吨级以上的项目。而甲醇二甲醚项目相对而言则技术要求更低,兖州煤业和泸天化等上市公司等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炒作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的时机

虽然煤化工行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目前仍然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推动上市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实际效果并不见得很明显。比如在甲醇二甲醚生产上规模较大的兖州煤业,即使百万吨级的产能全部投产,也仅仅能够增加20%左右的销售额。所以,炒作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类股暂时仍然主要停留在预期和概念性阶段。我们认为,在油价快速上涨的时候,比如随着目前世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伊核危机可能出现的新变数),这类股票则最容易受到资金的追捧,这就可以作为我们把握时机的一个准则。在前一段时间内由于油价高涨,就曾经出现了替代性能源概念股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3、玉米等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玉米已成为一种具有极高工业价值的工业资源,可用来加工的产品有乙醇、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淀粉糖/醇、工业用变性淀粉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饲料、化工、日用化工以及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石油价格高涨和资源危机催生生物物质产业 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而且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利用数量巨大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转化和生产新型能源、新材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起步。如美国的卡吉尔公司已建成以玉米为原料的14万t/a聚乳酸(PLA)生产装置。用玉米代替丁烷生产丁二酸,不仅原料可以再生,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温室气体。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玉米生产发展
以吉林省为例,全省约有80%农民依靠种植玉米为生,全省玉米产量约为全国的1/7,但就地转化能力非常有限,2004年转化量仅为460万t,有1350万t玉米需要运往华东和华南等地区消费。进行就地转化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而且通过发展国内短缺的化工产品可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玉米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这一点在长春大成集团公司已得到证明。该公司现已形成180万t/a玉米综合加工能力, 年产24万t赖氨酸、70万t淀粉糖、10万t山梨醇和10万t谷氨酸等。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国际上第1套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二醇、丙二醇等多元醇项目,预计2006年将建成。
有利于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可再生的玉米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将减少石油消费,有利于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缓解石油供应压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2010年全国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5亿t左右。但是我国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将严重影响国家的能源安全。大力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产品,如燃料乙醇、多元醇、PLA等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石油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总之,发展玉米化工产业是一条农业和化工产业双赢的战略,将有利于农业和化工产业的共同健康发展。
国外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全球每年种植玉米超过1.3亿ha,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占40%以上)、我国(占20%左右)。2004年全球玉米产量达6.91亿t左右,同比增加7300万t,其中美国产量为2.9亿t,我国产量1.26亿t.
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玉米消费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4年全球玉米的消费量达6.78亿t,其中工业方面用量为9000万~9500万t.重点产品包括乙醇、有机酸、氨基酸、淀粉糖、变性淀粉、抗生素等。
乙醇 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生物质动力燃料。目前全球乙醇产能约3000万t/a,其中采用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发酵工艺占95%以上,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和消费国。受环保和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双重因素的影响,美国已通过立法大力发展燃料乙醇,2005年燃料乙醇的产量达到1260万t左右,预计2012年将达到2500万t.
巴西的乙醇产量在1985年已达到944万t,在全国的1290万辆汽车中约有370万辆使用纯乙醇燃料。但由于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巴西燃料乙醇发展遇到了阻力,目前巴西乙醇产能在1300万t/a,年产量在1000万t左右。
有机酸 目前以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和衣康酸等。其中柠檬酸的生产规模最大,全球年产量已接近140万t,70%产品用于食品(主要是饮料),预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柠檬酸的消费仍将以3%~5%的速度增加。乳酸是第二大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有机酸,目前全球年产量为30万t左右,约55%的产品用于食品工业,随着PLA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品应用的推广,乳酸具有无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氨基酸 除蛋氨酸和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基本上都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由于氨基酸具有光学特性,生物体能利用的一般为L型产品,而采用发酵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谷氨酸和赖氨酸是产量最大的两种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都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目前全球谷氨酸年产量已达200万t左右,赖氨酸年产量也接近80万t.谷氨酸主要用作调味品,用以改善食品的风味;赖氨酸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饲养成本。苏氨酸是近年来增长比较快的一种氨基酸,全球年消费量已达到3万t,也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主要用以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动物饲养对环境的影响。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利,更是饲养业所需的重要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大量使用氨基酸可以降低家禽对粮食和豆粕原料的消耗,因此未来氨基酸的消费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赖氨酸的消费量将超过100万t,苏氨酸的需求量将达10万t左右。
淀粉糖 用生物酶水解技术或化学水解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加工即可得到淀粉糖系列产品,包括果葡糖浆、麦芽糖、葡萄糖,以及山梨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产品。淀粉糖系列产品一般均具有甜度低、风味好、润性好、色泽美和保健性高等特性,主要被用作代替蔗糖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
目前全球淀粉糖的年产量接近2000万t,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果葡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淀粉糖消费国,年产量和消费量接近900万t.目前美国消耗的天然甜味剂55%以上来自玉米,仅果葡糖一项每年消费玉米接近1400万t.
葡萄糖是第二大淀粉糖,除可用于甜味剂外,还可作为医药工业的原料及用于维持生命,目前全球年消费量为600万t左右,约消费1000万t玉米。
山梨醇不仅可以食用,也是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此外,山梨醇还可以代替甘油用于日化、食品和烟草等工业。目前全球山梨醇的年消费量为90万t(按70%含量计),约消费150万t玉米。
蔗糖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而且生产成本也略高于淀粉糖。因此,未来全球淀粉糖的消费将继续增长,预计年增长率为3%~5%.
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对原淀粉进行化学或物理加工,使原淀粉的性能大大改进,从而适应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的需要。目前全球变性淀粉的年产量在600万t左右,造纸和食品加工是其两大主要用户,美国年消费量达300万t左右,其中60%左右用于造纸工业。
抗生素 采用发酵方法生产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其中青霉素产量最大,年产量接近4万t.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发酵法生产的抗生素产品在不断增加。
其他 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还有酶制剂、农药、黄原胶等,这些产品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发展重点
生物加工皆在使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工业化学品。玉米作为目前生物加工最好的再生资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玉米化工利用开发的重点是:以玉米淀粉糖为原料,采用发酵工艺生产 3-羟基丙酸,进一步发展丙烯酸和丙二醇;同样以发酵方法生产丁二酸,进而发展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等产品,为工程塑料和特种纤维氨纶提供原料;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加氢裂解工艺生产多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用于发展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等产品。
国内产业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生物化工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至今已形成了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如维生素C、青霉素、柠檬酸、生物农药等等,特别是维生素C和柠檬酸占到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对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每年用于工业方面的玉米量在2000万t左右,其中用量较大的产品有淀粉糖(约450万t),乙醇(约1200万t),味精(约320万t)。此外,柠檬酸、赖氨酸、酶制剂、抗生素等也消费大量的玉米。
淀粉糖 与美国不同,我国淀粉糖中葡萄糖所占比例较大,国外食品工业大量使用的果葡糖需求在逐步扩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乙醇 随着3套大型燃料乙醇装置的建成投产,目前国内乙醇的生产能力已超过600万t/a,年产量约为400万t,主要消费领域是白酒、医药以及化工等。燃料乙醇的推广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随着燃料乙醇逐步推广,国内乙醇的产量将继续增加。
味精 由于饮食习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已超过120万t,除少量出口外,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赖氨酸 随着大成和丰原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赖氨酸生产近年发展较快,年产量已突破10万t,不仅减少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而且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的出口量达到了22954t,其中大成公司的出口量为15000t.
柠檬酸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年产量已超过50万t,2004年出口量接近45万t,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对全球柠檬酸的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C 2004年全国维生素C的产量达到7.4万t左右,其中80%以上产品供应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酶制剂 酶制剂为生物催化剂,国内现有产能超过40万t/a,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酶种有20多种,产品以糖化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3大类为主,此外还有果胶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碱性脂肪酶、木聚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植酸酶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酶制剂产品主要应用于酿酒、淀粉、粉糖、洗涤剂、纺织、皮革、饲料等行业,对这些行业改革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得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变性淀粉 我国变性淀粉工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已初具规模,年产量已接近50万t,产品主要应用于造纸、食品、饲料和纺织及印染工业。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变性淀粉工业仍比较落后,产品品种数量少、企业生产规模小、一些特殊用途产品仍须进口。
保持传统优势 拓展应用领域
根据国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需求及技术的开发情况,未来我国玉米工业利用的重点是:
(1)继续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柠檬酸、赖氨酸等传统产品
柠檬酸是目前国内出口量最大的精细化学品,在世界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与国外相比,我国柠檬酸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无磷洗涤剂中的应用基本为零。在保持国际市场的地位同时,未来我国柠檬酸的消费量将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柠檬酸的生产需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赖氨酸生产发展迅猛,产品不仅大量地取代了进口,而且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预计随着国内饲料生产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出口数量也会扩大,因此赖氨酸的生产规模仍需扩大。
(2)扩大淀粉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是重要的食品原料,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仍以蔗糖为主,年消费量约1000万t.近年来,淀粉糖的数量虽有增加,但占食糖的比重仍较低,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作为饮料的甜味剂,淀粉糖更具竞争优势。
(3)适度发展燃料乙醇
我国现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的数量随国内消费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确保能源安全,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制定了能源战略,其中燃料乙醇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120万t/a玉米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但根据国内玉米的供应趋势以及其经济性,发展玉米燃料乙醇要适度,更重要的是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如我国自行培育的具有高抗逆性和可全国种植的甜高粱,每公顷能产燃料乙醇6t,比玉米高3t.
(4)进一步扩大变性淀粉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变性淀粉可以代替许多化工产品应用于纺织、造纸、涂料、印染等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变性淀粉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仍比较有限,预计2010年全国变性淀粉的需求量为120万~150万t,2015年将达到200万t.
(5)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生态塑料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和石油资源的短缺,生态塑料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美国已有工业规模的PLA生产装置。在日本世博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也出现了生态塑料的身影,生态塑料离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国内的科研单位已在生态塑料开发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设了100t/a PLA生产装置。目前影响PLA市场推广的关键因素是原料乳酸的成本,随着乳酸生产工艺的进一步优化,PLA将逐步取代石油化工路线生产的传统塑料,
此外,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态塑料。目前我国PHA的研发基本与国外保持同步,现已开发了PHB、PHBV和PHBHHX等3种PHA材料生产技术,在发酵水平和提取工艺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同行,有望比PLA更早实现工业化生产。
(6)替代石油生产化工醇、有机酸等产品
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机构在玉米工业转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其中玉米化工醇技术已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1,3-丙二醇的技术在进一步优化中。此外,琥珀酸、苹果酸等的生产技术也在开发中,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7)加强玉米的综合利用,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充分利用玉米中的各种成分将有助于各种衍生产品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建设大型玉米加工和转化基地是我国玉米加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8)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
玉米的加工既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和深化,又是工业加工的上游产业。目前国外已开发出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几十类、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每一类品种都可以形成产业链条,每一链条牵引着一个大产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玉米工业的综合利用率不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玉米工业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玉米化工产业的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玉米化工产业建设的始终,对玉米的各种成分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尽量深化其加工深度,提高玉米资源的附加值。其次,以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潜力为出发点,确立玉米化工转化的产品方案;为减少环境影响,项目的建设应采用高新技术,本着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原则确立项目的技术方案。
根据国内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玉米化工产业的现状,在不影响全国玉米供应的状况下,“十一五”期间应新增1000万t/a玉米转化能力,重点发展合成纤维、生态塑料、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学品。

⑧ 如何带动发展农村产业致富论文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⑨ 描述中国第二产业发展现状作文200字

中国的未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你漫步在城市的马路上或乡村的大道上,一种新式的房屋将映入你的眼帘:屋顶像珊瑚一样红艳,窗棂像翡翠一样碧绿,墙壁像象牙一样光滑.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光艳夺目的房屋再也找不到砖瓦、石头和土块,好像月宫里的琼楼玉宇移到了人间.
这么漂亮的房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它们是用各种各样的塑料,轻质、高强度的钢丝,玻璃纤维和轻金属建造的.而房屋的主体结构材料则是用“新世纪混凝土”轧制成的.“新世纪混凝土的强度比钢材还要坚硬,重量却比木材还要轻.
未来的房屋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砖一瓦砌起来的,而是在房屋工厂里加工制造的.房屋工厂依照住宅大楼的设计要求,用“新世纪混凝土”飞快地轧制成一间间的房子,由传送装置把它们送到车间外的空运码头,再由建筑专用飞机把它们运送到建筑地点.在施工的现场上,你再也看不到像现在这样繁忙的景象:堆积如山的材料,众多的施工人员,令人头晕目眩的噪音.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整个施工现场是那样的宁静,只有几名施工人员或者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轻松,就像小朋友们搭立体积木一样轻巧简便.施工速度也快得惊人,转眼之间,一座大楼就会平地而起.即使建造一大片现代化的住宅新村,也比现在建造一幢小楼不知要快多少倍呢.
现在,就让我们参观一下未来的房屋吧.
楼房的表面是用一种特制的塑料做的,色彩比琉璃瓦还要漂亮,它的颜色和性能即使经过成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冰冻也不会改变.
在北风呼啸,寒气袭人的隆冬,你走进房屋,便会立即感到温暖如春.而当烈日当空、热浪炙人的盛夏,你走进房屋,又会感到凉快极了.原来在屋顶和墙壁的中间,都填有一种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有数不清的孔隙,能够很好地保温和隔热,并且具有极好的隔音作用.只要你把门窗关上,屋子里便顿时鸦雀无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太理想了.
你再仔细观看屋里的桌、椅、床、柜,这些家具是那样的轻巧,漂亮.它们都是用各种塑料和金属做的,还能折叠起来装进壁橱里,不占地方.窗上装的是机玻璃,不仅能经得住飞沙走石的袭击,即使用铁棍敲也敲不碎.地板是用特制塑料和人造橡胶制成的,既美观又富有弹性,走在上面,你会感到柔软而舒适.
在未来的房屋里,你找不到一根管线.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只要一按电门,天花板和四周的墙壁就会泛起一片柔和明亮的光芒,宛如白昼一样.原来在天花板和墙壁里都装有发光板.如果你想看电视,只要转动电钮,光滑的墙面上就会出现巨大的立体电视,就像看戏一样逼真.
在住宅的上空有一个硕大无比“玻璃”罩子.这个罩子是用巨型光能平板做成的.罩子透光好,热稳定性强,可以遮风蔽雨、隔热防寒.将来,这样的住宅不仅出现在陆地上,出现在烟波浩渺的海面和神秘莫测的海底,而且还出现在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高空.让我们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勤奋学习,努力探索吧!

⑩ 利用古人发展产业议论文

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