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d打印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3D打印被《经抄济学人》杂志评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优势和前景可想而知。
3D打印是一个特庞大的课题,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原理上讲,3D打印就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塑料的。
单看这个定义,只要找到合适的材料,配以数学模型,一台3D打印机在理论上就能取代整个制造业,也即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制造的领域,比如模具、工业设计、航空航天、医药、建筑、衣服加工等等,而且这个“等等”至少包括20个以上的名词。
所以,未来对天朝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望采纳!!!
❷ 对推进3d打印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哪些建议
3D打印技术基于"设计即生产"的基本理念,通过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体验与参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任我型3d打印,了解更多关于3d打印方面的消息。
❸ 3d打印发展前景应用领域,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3D打印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0.69亿美元,此后三年保持在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22.04亿美元。2013年全球3D产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增速达到81.49%,市场规模达40亿美元。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占据了3D打印市场的主导,尤其是美国占据了全球近40%的比重。
国内3D打印技术起步晚。但是自3D概念一出,立即受到了热捧,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日趋升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2013年翻了一番达到20亿元。但是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3D打印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3D打印应用仍主要停留在科研阶段,并未实现在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
对于正处于培育推广阶段的中国3D产业而言,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扶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多省市成立了地方3D打印产业联盟,并在相关政策中提及要重点发展3D产业。教育部也正在制订方案,让3D打印机走进学校。
但是3D打印产业一直以来都缺乏全国性的产业宏观规划和引导,没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此次《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与落实,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将成为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重要力量,进一步引爆中国的3D打印市场。
按照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预测,2014年中国的3D打印产值有望达到40亿元到50亿元的规模,至2016年时将扩大到100亿元人民币,达到2012年(10亿元人民币)的10倍,从而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存在的问题就是在3D行业这块没有大企业,没有领头羊,但行业整体情形是好的,而且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扶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❹ 3d打印机的国家政策
2月28日,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内(2015-2016年)》;
美国建立国容家增材制造创新学会,支持3D打印技术全面发展;
德国的工业4.0计划;
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主要工业国家都推出了3D打印的相关政策与扶持计划;
更多请关注中科大阿巴赛3D教育。
❺ 2019年3D打印行业有哪些发展突出的企业
国外品牌占主导
近几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分这块大蛋糕,纷纷进入该领域,目前中国所有3D打印相关企业中,约有46.9%是2016年以后进入3D打印市场的。当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多为国外品牌。
在工业4.0的大背景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预计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3D打印产业产值将达289亿美元。我国作为全球3D打印产业的大力推动者,将在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展望未来,大到飞机、汽车,小到玩具、义齿,3D打印的产品类型将越来越多样,这些产品将以精美的外观设计和较为齐全的功能,带给人们全新的视听感受。在个性化定制方面,3D打印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❻ 产业形势严峻:3D打印如何才能赚钱
D打印技术如今越来越火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技术面前,我们该如何融入内进去赚取钱容财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如何用3D打印技术赚钱
End
免责声明:
❼ 将3d打印应用于精密铸造将带来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找铸件订单,请登录:铸件订单网
相对于传统的铸件生产方式来说,3D打印具有能耗小,污染低,效率高等特点,而且对一些传统铸造方法难度较高的铸件,3D打印也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3D打印技术将让铸造行业突破传统瓶颈,并注入新的发展希望。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虽然可以称得上是铸造业大国,但在高端、精密铸件生产方面仍与国际先进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每年有一半多高端铸件要靠进口。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某企业带来了四款3D打印机,PIRP-1500(一代)、PIRP-2000A(二代)以及PIRP-4000等;实现最大可打印直径是4米的铸件,适合大幅面水电、火电等项目。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3D打印设备用材基本分金属用材和非金属用材两种,该企业属于非金属用材,以矿砂为打印模具材料,已经获得五项国家发明专利。当初为解决技术问题,该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采取了在国际上拥有邻先地位的激光烧结法技术。至今,全球仅有两家企业拥有此类设备,另一家为德国企业。但两个公司也各有特点,在砂子覆膜方法的基础上,我国企业采取的是激光切割,成本、效率优势明显;德国公司则使用胶粘铸型、再浇铸,对砂子、胶要求高。3D打印,大大的解放了设计师的思想自由,实现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突破。
目前,此次该企业展出的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铸造和文化产业。尤其对于铸造业来说,3D打印可为传统铸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解决关键部件和复杂造型的快速制造难题,包括复杂型腔、曲面、薄壁铸造成型工艺等。
在发展推广上,该企业采取搭建中心与平台的模式,进行3D打印技术合作,目的是推进PIRP 激光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铸造工艺快速融合,由于非金属打印与原标准一样,只是工艺改变,下游企业很容易接受,希望到2020年能建成20个平台,推动企业和整个铸造行业的发展。
❽ 国家对3d打印创业有何政策
打印机几乎是我们办公中不能或缺的文印设备,3D打印机无疑是当代搜索引擎中的最热词,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其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学的结合。与传统上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的减材制造方法相反,3D打印的过程好比用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
近几年,3D打印机在国内都保持着极高的曝光度,目前桌面级3D打印机已非常普及,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除了各自在打印尺寸上大做文章外,更多打印功能的选择,更多商业模式的开发,都成为3D打印企业的实力展现。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3D打印机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发3D打印技术,目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与企业已经在3D打印设备和材料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2012年10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2013年,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南京、潍坊、珠海)相继成立。 2013年,3D打印入选国家863计划,国家提供4000万元作为研究基金来支持3D打印核心技术的发展,北京投入了15亿元支持3D打印技术。在地方政府层面,3D打印产业更是遍地开花,成为各地政府追捧热点,包括南京、武汉、珠海、青岛、成都、长沙等地都筹建了3D打印产业园,并在资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
2015年2月,业内认为,中国3D打印行业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天——工信部、发改委及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首次将增材制造(即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3D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计划。其中也对我国3D打印的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离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工程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当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正是3D打印给包括材料供应、智能制造在内的相关行业带来的重大机遇。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3D打印将深刻影响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引领制造业从标准化和精益化生产步入定制化生产。最新相关打印机行业政策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条形码打印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3D打印技术正在突破自身的束缚,这其中包括市场、材料、工艺、成本等等,正在努力地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在未来,3D打印机将会以低成本、高品质、实用性强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