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家统计局:2019年汽车制造业增长1.8% 民用汽车保有量2.6亿辆
(文/彭科峰)2月28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专发展统计公报》属。根据这份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8%。
国家统计局指出,2019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71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99290亿吨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亿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亿吨,增长4.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107万标准箱,增长4.4%。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7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9%。旅客运输周转量35349亿人公里,增长3.3%。
这份统计公报还显示,201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6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增加1905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4644万辆,增加11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增加1112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汽车产业格局
2011年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机械手臂又开始运作了。日本的在易威奇的尼桑汽车的发动机工厂在三月份被地震打击了,5月17日恢复了运作。汽车公司的老总卡洛斯戈恩,和数百人一起聚会愉快的欢呼。尽管花费了巨大的努力来修复和重建,但是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是残废的。那也导致了全球的影响。
灾难几乎没有消弱属于日本的大汽车制造商的工厂。但是它毁坏了在日本东北部的关键的部件和原材料供应。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面临着30种部件的短缺。当然比刚刚地震后的缺乏500种零部件好了很多,但是它仅仅提供了一个部件的组装线其他都还在停滞状态。
丰田汽车按销售量计算今年已经被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超越了。德国的大众汽车也紧随其尾了。尼桑汽车在地震前是飞速前进的,但是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现在承认今年也许会失掉部分市场份额。
韩国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正从他们的竞争对手日本的灾难中获益。韩国的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分别增加了40%和57%。底特律的三个大的汽车制造商在前一个月增加了市场份额的3.2个百分点,曾经为诸如福特福克斯汽车和雪佛兰汽车提供一些汽车生产线。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在期间就失去了大量的4.5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对日本的汽车公司,地震没有造成更坏的影响。他们的国内市场也滑坡了。他们已经努力紧紧地抓住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由于汽油价格的腾飞,低消耗燃料的日本汽车公司将会正常地战胜他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汽车制造商没有生产,他们的顾客也买不了汽车。
由于部件的短缺造成了几款模型的发布被推迟了,例如丰田汽车的iQ微型车和普锐斯V等型号的汽车,还有本田的2012新思域和它的本田思威。根据行业网站的数据,由于日本汽车的短缺刺激了在美国的经销商增加了大约3,000美元的价格。
地震也对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产生了影响,因为它们有些需要从日本购买汽车配件。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和欧洲遭受了中断。克莱斯勒公司将会减少汽车的产量只生产100,000辆汽车。福特汽车公司告诉它的经销商停止一些流行颜色的订单,如"黑色无尾燕尾服"。但是总的来说,全球的容量远远超过需求量。今年大约7千万辆汽车和微型车将会销售掉,但是汽车制造商能够生产9千5百万辆汽车。这使得争取市场份额的竞争异常的激烈。
日本的汽车公司展示出了令人敬佩的团结。当汽车公司意识到八个工厂属于雷拉斯,它是汽车运行电子设备微处理器的关键的供应厂,遭受到了损害,他们派送了2,500名自己的工作人员来帮助它恢复。超过1,000多的厂在震后变得缓慢的恢复。即使正在恢复中,电能也是非常短缺的。强大的日元也损害了出口。日本加入区域自由贸易的会谈计划破灭了。
日本的汽车公司已经准备将它们的生产转移日本,延伸它们的风险,搬移到离顾客更近的地方。地震将会加速进程。丰田汽车的官方的目标是在国内组装45%的汽车,但是丰田汽车总裁亚克阿承认到:"我们不能在国内继续保持制造了。"尼桑汽车仅仅在国内生产25%的汽车,它已经将几款模型的生产转移到了美国。
地震给丰田汽车造成了12亿美元的损失,大多数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几个原因,尼桑汽车已经失去了很多。投资银行野村证券的一位分析家说道,自从它在中国和美国大量的增加产量,现在有了相当多的库存。它的供应链是更加全球化的,它鼓励供应商加大竞争,而不是依靠长期的稳定的与顾客的关系。于是当它的供应商错误的时候,其他公司就能轻而易举地占有市场了。尼桑公司能够给法国雷诺汽车提供供应商部分的股份,权益和一位董事长。
在易威奇的发动机工厂,戈恩先生问了尼桑公司是否增加日本的供应商在海外建立工厂来抗击进一步的破坏。他否决了这项提议。他说道,所有问题中真正重要的是孤立的供应商只有一个工厂应该有支援的计划。整个行业都希望他们那样做。
C. 汽车工业6+3格局
世界汽车业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3小(PSA、本田、宝马)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刚刚从计划走向社会主义市场,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之时,国外汽车巨头开始进军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他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份额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六大三小”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而且他们正带领着中国的汽车业,朝着“三加九”的大格局迈进,因为全球汽车工业总的竞争态势是大企业、大集团主宰和垄断市场,领导发展潮流,所以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正在克隆着这种竞争格局,逐步走向世界。 国外汽车进入中国路线图 现在中国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聚焦地,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中国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全球汽车巨头们都在众目睽睽的窥视着中国,研究其他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路线图和策略。 中国轿车工业真正规模化生产起步于19年前,是1985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迫切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气氛下,上汽大众的正式成立,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巨头的合资序幕。 当时国家政策的初衷是,中国发展轿车必须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想通过消化吸收,加速形成自我开发能力,最终达到摆脱技术依赖,创自己的品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我国汽车业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 1983年,上海汽车厂试装桑塔纳成功;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签字;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批量生产桑塔纳。 国内汽车专家认为,没有桑塔纳就没有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桑塔纳“实际上为新时期的中国汽车业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奠定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实际上,从1984年开始,全中国已陆续展开大规模的“合资运动”: 1984年1月,北汽与克莱斯勒合作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4年5月,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合作生产ST90系列微型车;1985年3月,广州标致项目开始运行等。但由于各种原因,除了桑塔纳,各地的汽车项目并不尽如人意,标致最终更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这时很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汽车业的热情都冷却了下来。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上海大众桑塔纳项目成功了,也带动其他巨头们,所以跨国巨头才会有今日投资中国的火爆激情。可以说是大众培育了中国的轿车市场,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造车理念和营销理念,有了它的成功,才有通用、本田、福特、日产、丰田等巨头的纷至沓来,也给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起航抛锚。 厘清几大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国外汽车巨头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是他们进入中国的唯一路线,也是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途径。 眼光决定地位 早在16年前,德国大众就到中国投资建厂,那是德国大众董事长汉思博士的远见。但是,能够长时间与中方合资合作伙伴一道,占有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恐怕汉思博士在签约时始料未及的。大众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不仅市场份额大,而且经营状况好。面对通用、本田、丰田等后来者的挑战,德国大众加快了两家企业的车型换代,奥迪A6、帕萨特掌声不断,波罗也已经推出。德国大众的在华策略可以概括为“放长线,钓大鱼”。 相比之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法国标致,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企业之一,可是他是最早的出局者。兴许有人说,广州标致项目,无论是技术转让、CKD件及零部件供应,还是合资公司的利润分成,都让法国人足足地赚了一大把,何谈失败?但法国标致在十年间做完十万辆汽车之后,就丢掉了在中国继续发展的机会,难道这不算是失败吗?另外,标致的不成功表现,殃及人们对法国公司的看法,新项目一拖再拖,难有进展,这也许就是最大的失败吧。 作为全球汽车巨头的福特汽车,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家族的决策者们就频频进出中国。但是进入中国汽车却迈步迟缓。20年过去了,不要说他已经输给德国大众这样第一拨抢滩登陆者,就连美国通用、广州本田、日本丰田这样的“迟到者”,看到中国的市场前景之后,于是急匆匆的与重庆长安合作,这被业界评定为福特汽车在华的无奈之举。 美国通用同样是在20年前,与中国谈第一批轿车生产项目,当中方报出年产3万辆的规模时,美国通用的代表以为翻译丢掉一个“0”,对如此之小的项目他们不已为然。因为通用每年产量都在600万辆到800万辆。有人说他们当时对年产3万辆的企业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他们把机会“让”给了欧洲人,使美国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机。 当时的确在很多国际巨头都对中国的汽车业不屑一顾的时候,德国大众却默默的开发中国的市场,最终确立了他们在华的市场地位。 “6+3”奠定中国汽车“3+9”格局 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诞生到2002年算起,中国销售汽车320多万辆,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 2002年以来,中外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车型方面。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上汽与通用之间的合作已逐渐向纵深发展,有的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后又进行资产重组,其运作规模之大、层次之深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史无前例。 2002年8月29日,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进行全面合作。在与丰田汽车合作之前,一汽集团已在国内完成完成了自己的布局。先前在2002年的6月14日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天津汽车)进行联合重组,后又于2002年8月22日同丰田在四川省的合资公司、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四川丰田)的中国母公司——四川旅行车厂闪电联姻。这一切都为一汽与丰田之间建立全面合作奠定基础。 2002年9月19日,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50年合作协议的签署,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双方将合资组建新的汽车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170亿元人民币,打破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记录。由于法国雷诺控股日产,因此日产就意味着雷诺,这也是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计划的真正含义。2002年10月25日,东风集团又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签订了新的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双方计划每年都将推出标致、雪铁龙两个品牌的新车型,到2004年,生产的车型越来越多。另外,东风汽车、江苏悦达和韩国起亚还签署“东风悦达起亚合资经营合同”,于2002年7月26日,“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3日,上汽集团斥资5970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10%的股份,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首次真正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汽车工业的重组和竞争中。11月18日,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三方投资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12月20日,上汽、通用与上海通用又联合收购山东原烟台车身有限公司,并将赛欧生产线移至山东。 伴随着上汽与通用、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的全面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已初步确定,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与世界跨国汽车公司“6+3”格局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在兼并重组中凸现了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9家独立厂商,为市场主体的中国汽车“3+9”格局。 “3+9”格局似乎有点向国外巨头垄断竞争的意思,可是在我国汽车业繁华的背后,事实是“3+9”就是跨国汽车巨头“6+3” 的身影(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公司,和相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3家公司),因为在中国“6+3”的合资公司控制了95%以上的市场,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一个已经很清楚的事实是,由跨国汽车巨头主导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早已经形成。 有数据统计,前6大跨国公司合计产销量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75%,再加上3家独立车厂,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市场总量的比例高达92%。因此,他们这些巨头们主宰和垄断着整个世界市场,领导着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潮流,中国的汽车工业格局也同样被他们引领着。 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和广州本田等9家独立厂商的“3+9”格局,似乎有带领中国的汽车企业做大做强, 世界汽车诞生百余年来,从初期成百上千家企业的自由竞争,到如今少数超大跨国企业的寡头竞争,这不是其他因素使然,而正是市场演化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市场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国际车业的兼并重组并未告终,而必将深刻影响国内车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同时,中国车业的兼并重组必须以国际车业为参照。正像为什么日本的“三大”——丰田、本田、日产都能进入世界汽车“6+3”的巨阵,而韩国形成的“独大”——现代也正以迅猛之势欲夺列强之位,这一切都是由他们自身的市场地位来决定的。2003年至2005年,是中国进入WTO后对汽车工业的最后3年保护期。只有通过市场行为自然形成若干支柱型大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使林林总总的汽车企业优胜劣汰,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健康成长并与国际接轨,在融入世界汽车产业大局的进程中取得于己有利的地位。 有人说中国的汽车业格局早已定型,因为“6+3”巨头逐渐奠定了中国汽车的 “3+9”格局,目前出台汽车主要是为了限制那些想进入汽车业的非汽车企业或中小汽车企业,着力打造我国汽车业的“3+9”寡头竞争格局、进行优胜劣汰,争取早日进入全球汽车巨头之列。
参考资料:http://www.bokee.net/forummole/view/ForumThread/view/10/7477.htm
D. 华为为什么要进入汽车行业
在华为眼中,威马汽车属于物联网行业,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场景。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就是通信业,妥妥的华为的主业啊。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E. 新能源汽车未来会如何发展想从事汽车行业从哪入局
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市场混乱,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呢?
可以肯定地说,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现阶段客户选择燃油车型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燃油价格下跌,不再是7元的高价格时代,每天的油钱不会花费太多;二是因为燃油汽车,发展史久远,价格较为经济实惠,几万块玩就可以买到,在普通家庭承受的范围内;三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存在缺陷,往往充满电却只能行驶燃油汽车一箱油的里程的一半,特别是天气寒冷,续航里程会大幅度缩短。
钣金喷漆:传统的喷漆技术经常会造成与原色不同色的情况,这些技术已经落后了,随着技术与材料的变革,新的钣金喷漆技术正在兴起,也只有到正规的院校才能学习到,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实践创新。也希望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员,找到正规的学习地点,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
F. 华为入局汽车产业,将会把汽车带向何方
华为研究的新能源动力系统是石墨烯电池,这种电池可以解决现在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续航问题。据相关人员透露,如果华为真的研究成功这种动力系统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将达到充电十分钟,行驶一千公里的续航。
所以华为强硬的发展技术应该会把汽车行业带到更加繁盛的局
十年循序渐进,核心技术和产品一个连着一个,有进取,也有节制;有野心,也有边界。
华为一如既往的用实力表明,搞汽车,华为是专业的。
面。
G. 国家统计局: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回暖
[汽车抄之家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最新消息,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6.4%,排名居首。
从企业规模来看,随着投资、消费需求的逐步恢复,石油、钢铁、汽车等行业利润快速修复,大型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自5月以来,汽车消费复苏态势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191万辆,同比增长7.3%,连续三个月保持8%左右的较高增速。(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编译/汽车之家阎明炜)
H. 20世纪80年代,韩国汽车工业如何异军突起,并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韩国汽车工业异军突起,并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主要还是注重于自主研发。20世纪70年代,对技术主要是进行吸收改进。韩国进行战略规划,要求每个公司选定一个车型开始开发完全国产化的汽车。也就是韩国政府提出汽车国产化政策时,到1976年,韩国主要汽车国产率达85%以上,汽车生产能力扩大,同时各汽车企业不遗余力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成功的是现代汽车公司,其主导产品为轿车和商用车,1974年引进日本三菱的发动机总成、变速箱和后桥生产技术,请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造型和车身,为现代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汽车进入自主开发阶段。这一阶段,韩国各汽车公司都把产品开发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开发出韩国自己的轿车,培训开发人员,大力开展与国外合作,投入大量开发资金,建立起强大的产品开发机构。1986年“现代”和“大宇”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都在4%左右,已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现代”约有2000多研发人员,“大字”约有500多研发人员。在生产装备和科研技术领域的高投入,促使现代、大宇、起亚三大汽车公司先后自主开发出多种车型,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各系统及各类零部件,这表明韩国的汽车工业已进入自主开发轿车阶段。
I. 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8.08万亿,利润有多低呢
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约占营业收入的84.38%。而利润仅占营业收入的6.29%。(一点汽车?马冬)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8.08万亿,同比下降1.8%,利润太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