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怎么看待吉利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说出来真的都是泪啊。一来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费模具费投入巨大,吉利几乎没现金付款的,都是专生命周期产量摊销属;二来吉利的付款政策极差,供应商先货后款往往要准备一年多的现金流,而且等来的往往不是现金,而且承兑汇票或者以车抵钱;三来,吉利动不动找个质量的理由给你扣款冲降价。你想不做还不行,货款,开发费,罚款,你不做完这个车型的量你根本别想出来。
⑵ 政府助力吉利紧急替换35家供应商 疫情下车企加速复产及时止损
经济观察网记者干群芳?由于全国各地因疫情延迟复工,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制造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也成为地方政府重点的扶助对象。2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吉利汽车春晓基地解决复工复产难题的做法。在宁波市政府的帮助下,吉利在宁波的156家供应商已全面复工,产能恢复已超过85%,节后生产的新车开始交付客户。
同大多省份一样,浙江省规定各类企业不得早于2月10日复工,而法定的复工日是1月31日。据了解,吉利汽车于2月10日正式开启复工,但生产基地的复产则相对延迟。“因全国个城市交通管制以及众多零部件供应商未复工等原因,即使吉利复工仍无法正常生产,恳请市政府予以支持、解决……”2月13日,吉利汽车向宁波市政府发出了一封求助信。
上述央视《新闻联播》中,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副总经理徐晓航介绍道,一辆整车包括上万个零部件,少了一个都不行,从2月初基地复工以来,配套供应商的复工进度不一,最多的时候七八百个品种、近4000个零部件都存在供应难题。例如给吉利配套生产轮罩内板的宁波市泰鸿机电,由于员工未能完全到岗而供不上货,延误一分钟将面临几千块的索赔损失。
收到吉利求助信后,宁波市经信、交通等多部门紧急召开了协调会。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表示,宁波市成立了9个服务小组分赴各地,把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全面梳理,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地帮扶。据了解,在帮扶行动开始后,宁波市宁海9家吉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天内全部复产,慈溪15家零部件供应企业在两天内恢复生产……
尽管本地供应商的复工问题有了保障,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外的很多配套企业复工时间难以掌控。一方面是城市之间物流运输受阻的问题,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信息显示,针对宁波市外有185家供应商无法将零部件运送至市内各吉利生产基地的物流运输问题,宁波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组建临时汽车运输服务群,为吉利汽车发出100多张通行证。
另一方面,部分省外供应商可能尚未复工复产。例如,光瑞汽车零部件配套吉利KX11侧围冲压件项目在2019年落户湖北,且吉利汽车在武汉也规划了生产基地。对于这种情况,宁波市政府帮助吉利进行供应商替换。据了解,2月15日,宁波市经信局梳理107家企业清单给吉利,均为曾给吉利配套或有意向给吉利配套的企业,后续又新提供多家备选企业。据了解,宁波市经信局一共梳理出350家当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名录,吉利从中选择了35家。
不过,这种切换供应商的行为却引发外界质疑。“给普通人看的,找新供应商没有那么快投产,正常最少也要8个月的。”一位汽车制造业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此外,某汽车投资公司人士在网络上评论称,“外行可能不懂,供应商更换,生产过程需要很多实验、调整和认证,不仅是主机厂和供应商两方的事”。经济观察网记者就替换供应商所需的周期询问吉利汽车,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
从1999年落地宁波至今,吉利汽车带动汽车产业成为该市的经济主脉。2016年,汽车制造业首次跃升为宁波第一大产业;2017年,宁波市595家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破2000亿元,占全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近一半。在宁波市,吉利汽车是最大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杭州湾、北仑、余姚均有生产基地。到2025年,宁波计划将汽车培育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公开信息显示,吉利汽车春晓基地位于宁波北仑区,开工建设于2011年,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整车工艺生产车间以及变速箱制造工厂,主要生产吉利博瑞、博越等车型,年产能达20万辆。吉利汽车在全国生产基地多达十余处,除了宁波春晓基地外,目前吉利整车成都、宝鸡、杭州大江东等基地也已经总装开线复工复产;动力制造公司义乌、宝鸡产能逐渐恢复。
2019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36.16万辆,同比下滑9.3%,并为2020年设下141万辆的销量目标。今年1月份,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滑24.6%和18%,吉利汽车1月份总销量(含领克品牌)约11.18万辆,同比下滑约29%。而2月受疫情影响时间更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前三周厂家批发销量同比下滑93%。
对车企而言,每延迟复工一天都意味巨额损失。例如,东风本田因停产日损失约5亿元,北京奔驰超4亿元,神龙汽车日减收3806万元。目前,除了湖北省汽车企业按政府要求不得早于3月11日复工,其他省市的车企基本全面开启复工,并积极整合零部件供应体系以恢复产能,而替代供应商则成为多家车企提及的方案。
“想替代供应商是很难的,如果是独家供应商断供了,基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替换。如果不是独家供应商断供也要分情况来看:同一款车型的某个零部件有两个供应商,替换起来没有问题;但如果是不同车型的同一个零部件,要想替换供应商还得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并不是很容易。”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抗击疫情,车企在行动:吉利汽车设立2亿专项基金,50辆MPV已出发
面对疫情,我们只能尽绵薄之力,不出门就是最大的贡献,而作为有实力有责任的车企就另当别论了。书福哥再次向我们证明,如何做一家有责任的车企,2019年整个汽车行业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普遍车企的销量呈现下滑趋势,就算吉利也免不了下滑。
这一次吉利如此给力,笔者很想说,下辆车就换吉利吧,支持下这个为国为民的品牌,也支持一下咱们的大国产品牌。经历这一次的疫情,中国的经济也将受到影响,尽管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中小企业、实体行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希望大家能坚持的挺过去,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能被一次疫情打倒,加油吧。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为什么吉利他的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分别设在不同的地方
现在汽车工业制造是一个相对完整但又不集中的产业链,集中整合优势资源来为产品服务才是可靠战略决策哦!
⑸ 快讯:吉利与戴姆勒正式成立smart合资公司 新车将更大、更强
1月8日最新消息,吉利与戴姆勒以50:50股比组建的smart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于当天正式成立。
除此之外,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或将变得更大了。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而此前smart主打的是微型车市场。这就意味着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的车身和空间都或将变得更大了。
吉利与戴姆勒打造的smart合资公司,将带来全面革新的动力以及将更大的车身,这样的合资新smart你是不是很期待?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私信我们,我们将竭诚为你解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沃尔沃与吉利合并计划暂时搁置
本报记者付鸿烈
根据路透社报道,沃尔沃汽车日前发布公告称,由于吉利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两者的合并计划已暂时搁置,拟将在今年秋季恢复合并谈判。与上述消息同时公布的,还有沃尔沃上半年的财务报表。
图源:吉利官方
10年前,吉利汽车的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约合125亿人民币)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100%股权。随后的10年中,吉利汽车与沃尔沃之间的技术合作日益加深,但股权上并无交集。
直至今年2月10日,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共同宣布,吉利汽车正与沃尔沃汽车管理层讨论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合并后的公司计划在中国香港和瑞典上市,双方预计年内完成资产重组。
而沃尔沃发言人却在7月21日称,两者的合并计划已暂时搁置。“既然吉利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双方就无法讨论两家公司的潜在合并。一旦吉利汽车终止或完成其与此有关的活动(科创版上市),双方有可能在今年秋季恢复谈判。”
而双方合并计划暂时搁置的原因,是源于6月17日的一则消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吉利汽车在深夜突然宣布,董事会批准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的规模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之15%。
而为吉利汽车回归A股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正是政策红利。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市值门槛放低至200亿元,并且规定,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可试点在科创板上市。
根据吉利汽车6月24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在科创板所募集的资金,预计40%会用于新车型产品的研发,15%会投向新能源、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前瞻性技术,15%会用于潜在的工厂或者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等境内标的的收购,30%会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据相关人士透露,由于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暂缓推进吉利沃尔沃合并计划,待吉利汽车A股上市完成后,再根据战略、业务和市场状况评估是否重启合并计划。
今年上半年,沃尔沃运营亏损为9.89亿瑞典克朗(1.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5.2亿瑞典克朗;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118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14%。销量方面,沃尔沃汽车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为至269962辆,同比下降20.8%。
沃尔沃汽车预计,随着汽车市场恢复正常,其业务将在下半年恢复。公司在中国的销量于第二季度就开始恢复增长,并弥补了第一季度的大部分损失,也因此上半年公司在中国总体销量下降仅为3.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吉利奔驰合资落地 国产smrt要来了
在全球经济放缓及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国内汽车市场迎来转折点。未来,汽车市场将以中长期低速增长为主,但中国汽车大国的地位没有被动摇,特别是在“新四化”浪潮下,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另外,从千人汽车保有量看,2018年中国为150辆,与日(616辆)、美(823辆)、韩(411辆)等发达经济体仍有很大差距,中国汽车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对外国车企巨头来说,充满了诱惑。
随着技术革新与产业创新的不断更迭,中国自主品牌日益崛起,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更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魅力”,这股力量让外国车企无法小觑。面对市场的严峻,昔日暗中较劲的对手不再只是竞争关系,而过去旧的合资模式,也逐渐改变。
近日,吉利与戴姆勒双双对外官宣: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并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根据此前的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新合资公司的成立成为中国汽车与跨国车企围绕“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合作新范本。
54亿元只为盘活一直销量不如意的smart,吉利这步棋是否能够再创拯救沃尔沃的辉煌?尽管smart是戴姆勒旗下极具个性的品牌,但是其在全球范围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已连续21年呈现亏损状态。2019年,该品牌全球销量只有11.6万辆,同比下降9.3%,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亏损近40亿欧元。再加上近年来欧洲微型车市场大幅缩水,戴姆勒急需合理的方案减轻自身亏损压力。另外,根据合资公司双方协议,smart新车型的工程研发将由吉利控股研发中心负责,而奔驰全球设计部门仅负责设计。这就意味着,smart国产后,戴姆勒不需要在其身上投入研发以及制造等费用。
这与“捷足先登”的宝马和长城成立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不一样。宝马与长城虽然也是各占50%股份,但双方合资是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合作。光束汽车除生产MINI电动车外,还将为长城汽车生产电动车产品。MINI的悠久历史和全球市场表现,都是smart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数据上来看,MINI品牌2019年全球销量高达34.6万辆。相较而言,smart是戴姆勒急于甩掉的不良资产,而MINI是宝马旗下畅销品牌。
2018年初,吉利以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戴姆勒9.69%具有投票权的股份,一举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当时戴姆勒的市值达到了910.6亿美元,而现在已跌至不足600亿美元,股价大幅缩水。如今吉利又盘下亏损的smart,是否真是“有钱任性”?
事实上,smart一直以来令人诟病的AMT变速箱以及不大舒适的驾驶感受,都是阻碍它发展的瓶颈。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便捷,这让smart在电气化转型上更为容易。尽管受目前政策规定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已急剧萎缩,但在城市出行服务领域,微型电动车仍有其优势。显然,吉利瞄准的是未来出行市场这块“大蛋糕”。
在吉利收购戴姆勒之后,双方已合作成立了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耀出行旗下车型包括奔驰S级轿车、E级轿车、V级豪华多功能车及迈巴赫轿车等。未来,smart电动车有望成为吉利旗下的共享出行车辆,从而与现有的板块结合起来,形成更完整的出行业务布局。
对此,《中国消费者报》原副总编辑李晓光认为,“吉利与奔驰的此次合作有可能极大地改变共享汽车的生态,在共享出行方面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此举与当年收购沃尔沃具有类似的重大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湖南省湘潭市九华经济区吉利汽车工业园发展前景怎么样
吉利汽车项目入驻:九华产业的兴起
2005年,吉利汽车项目入驻九华,2006年12月26日,吉利汽车在九内华成功下线容……预计,今年年底,吉利汽车三期30万台变速箱、30万台发动机以及20万台整车生产线竣工投产,吉利汽车项目今年预计实现产值60亿元,财税3亿元,湖南吉利汽车项目已经成为湘潭市第三大规模企业。如今,2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10多家汽车4S店,九华汽车产业链正具雏形。到2015年,九华汽车产业将达到500亿元的产值规模,形成集研发、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物流等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九华新型化工业产业,从“吉利”入驻而风生水起、兴旺发达。去年GDP突破100亿元大关。
⑼ 终于撑不住了 又一家老牌车企 被吉利汽车“收编”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起,吉利汽车集团将托管湖南省长丰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至此,摇摇欲坠的猎豹汽车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未来,猎豹汽车长沙工厂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吉利汽车集团官方表示,吉利汽车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后,将充分发挥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猎豹汽车整体竞争力,发挥1+1>2的效应,将其打造成为吉利中部区域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谁知道吉利、矢崎共组线束合资公司的详细情况,公司在哪里建设。
记者近日获悉确认,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和吉利经多轮友好会谈,成功达成在中国组建线束合资公司的协议,标志着吉利在供应链走向全球化的经营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在7月份,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社长矢崎信二及其专务董事、中国总代表铃木哲郎一行参观、访问了吉利总部。在当天的会谈中,吉利向矢崎社长一行介绍了吉利的发展历程、零部件制造基地布局、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与世界500强企业广泛合作等方面的情况。矢崎信二社长与吉利控股集团李书福董事长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饶有兴致的交流,在汽车未来发展方向及新能源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矢崎社长对吉利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由衷称赞,并表达了与吉利尽快达成合作的意愿,会谈后铃木哲郎还率队参观了吉利杭州湾基地。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线束企业之一,年销售额超过了200亿美元,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事业据点,在中国拥有10多家工厂。它在汽车、电子、新能源方面拥有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日方表示对此次战略合作寄予期望,矢崎公司将以此项合资项目为基础,在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
据了解,合资公司将投入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同时将打造成一个绿色节能环保的标杆工厂,并计划于2012年7月开始为吉利控股集团下属各品牌汽车配套所需的线束。根据规划2016年员工人数将达到3,500人,实现年营业收入10亿人民币。
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自2007年5月实施战略转型以来,特别是成功收购锰铜公司、DSI公司、沃尔沃轿车等世界著名企业后,吉利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吉利加快了高品质零部件产业链的建设步伐,通过组建“吉利汽车零部件平台”,着手深化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以此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模块化供货,以确保产品品质和成本的竞争力,在内外饰、底盘、电装,以及工装设备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合资合作关系,实现了吉利集团零部件的规划、研发、生产、管理的整体提升。
天津、烟台、汕头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天津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主要生产汽车线束,产品行销美国、日本,该公司目前拥有3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和3000余名员工及一家子公司。
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由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与美国北美矢崎公司共同出资兴办的独资经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3月,共投资2500万美元,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主要从事汽车线束部件及其模具的设计、制造、检测和售后服务。公司2002年员工人数2653人,现有员工3200人,2002年出口总额达到2.8亿人民币,出口创汇3350万美元,税收240万元,2003年预计出口总额将达到7亿人民币;厂房面积57000平方米,流水线达到40条(2002年),主要产品:汽车线束、汽车仪表、汽车线束部件及其模具的设计、制造、检测和售后服务,并销售公司上述所列自产成品,现主要客户为日本丰田、铃木公司。
汕头矢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1990年在汕头成立、投资总额仅280万美元,位于汕头经济特区经过;此后9次增资扩产,目前已在汕设立二家企业及二个分厂,累计投资总额843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已出口68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