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学长学姐指教,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研究生专业要读几年应该如何准备实在感激不尽!
学习年限为两年.详细资料:
北京大学艺术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为了培养具有履行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帮助文化产业在职人员进一步提高文化理论水平,充实专业知识,适应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于2009年第三期举办艺术学专业文化产业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
2、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的人员,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
3、参加课程班学习并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须在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
二、培养方向及目标
文化产业方向:针对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而又人才匮乏的现状,结合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将艺术学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双向研修相结合,以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为目标。为文化行政及产业部门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管理专门知识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国内外文化产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复合型、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
三、报名方式及时间
可到北京大学资源东楼1206室咨询报名,额满为止。王老师
四、资格审查及确认
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将对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员按招生条件进行资格审查。报名人员须提交的材料:
①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
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③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④相关工作业绩及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⑤报名资格审查表。
⑥同底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5张。
注意:开学时必须携带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身份证原件以供复核。
2、报名人员应在报名截止日前,将报名材料及报名费交至(或寄至)北京大学资源东楼1206室.
五、业务考核及录取
1、考核方式:每位报名考生提交一篇字数在2000—3000字的论文,论文内容须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相关,题目自拟。
2、考核时间:考生必须在报名的同时提交考试论文,即论文必须和报名表同时交(寄)到北京大学资源东楼1206室。
3、以提交的论文为成绩,参考工作业绩和有关科研成果,择优录取。
4、将初步录取名单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文化产业方向必修课(10门,共30学分):
(1)美学专题 3学分
(2)艺术学专题 3学分
(3)艺术心理学研究 3学分
(4)文化产业战略与管理 3学分
(5)文化产业专题研究(上) 3学分
(6)文化产业专题研究(下) 3学分
(7)知识产权与文化艺术法规研究 3学分
(8)影视学专题 3学分
(9)艺术产业专题 3学分
(10) 文化艺术管理研究 3学分
七、教学方法及考试
1、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讲授提纲或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每半年时间讲授3-4门专业课。北京班每月末集中周五、六、日三天在北京大学校内授课。
2、考试方式:研究生院在统一规定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底和十一月初)组织题库式闭卷笔试。
3、开学时间为2009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学习年限及收费
1、学习年限为两年。
2、学费26000元,第一年入学时一次交清。学员注册缴费后如中途退学不再退费。学费只含上课费和正常组织的考试费,不包括申请学位人员进入论文阶段后的费用。
3、学习期间的食宿费用自理。
九、学员结业及证书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60分以上)即可结业。
2、结业学员名单和成绩报经研究生院审查核准后,颁发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盖章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十、申请学位及办法
1、申请学位按照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关于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规定办理。
2、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人员,可在报名时同时提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我院将按照在职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
3、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的课程考试(题库式闭卷笔试形式)即为学位课程考试,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为合格。
4、我院将为学员安排教师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
❷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战略合作
2007 年 11 月 23 日 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应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之邀进行主题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路》的演讲会,并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签署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演讲会之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等校领导与韩三平先生就中影制片情况和北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签字仪式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杨河 教授、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彭吉象 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教授,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史东明,副总经理喇培康,总经济师付国昌,著名作家、编剧、北大校友刘震云,以及中影其他各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双方本着合作自愿、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尊重知识、勇于实践的原则,确立长期稳定、双方共赢的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中影集团公司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可谓强强联手、意义深远。此次携手合作密切了大学与企业、育人与用人之间的关系,既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提升企业后备员工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为大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培训基地。双方在多领域展开的多层次合作,为共同开拓人才培养、新媒体应用、学术研究等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双方互补性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为探索当代中国电影业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签约仪式后, 杨河 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向中影集团董事长 韩三平 先生颁发了特约研究员的聘书,正式聘请 韩三平 先生为我院的研究员。
2011年4月13日下午2:00,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带队的“北京大学中国电影产业考察团”启程赴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参观考察,并就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建设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冯支越,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白志强,校团委书记吕晨飞,党办校办副主任余浚,校团委副书记路鹏,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雷,党办校办熊校良老师以及相关院系代表同学随行参加了访问。
欢迎会上,中影股份副总经理乐可锡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与现实。他谈到,中国电影产业在当今大背景下正逐步发展,中影集团抓住机遇,投资近20亿,建立了一个以影视前后期制作为核心,将影视拍摄、声音录制、数字制作,动漫、设备租赁、光盘生产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电影生产工厂——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这座有着“东方电影梦工厂”美誉的现代化基地将在未来发展成为中国的好莱坞。随后,他还介绍了中国农村电影现状及其年放映公益电影超过800万场的巨大商业潜力。
张彦副书记在随后的讲话中指出,中影集团公司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此次交流密切了大学与企业、育人与用人之间的关系,既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助其提升后备员工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为大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丰富的数据,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培训基地。双方在多领域展开的多层次合作,为共同开拓人才培养、新媒体应用、学术研究等工作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双方互补性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为探索当代中国电影业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❸ 北京哪些大学有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
北京大学 文化产业研究院
人民大学
传媒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❹ 有文化产业研究生吗
招文化产业硕士生单位不完全名单:
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回业管理方向)
北京大学文答化产业研究院文化产业方向研究生
中国社科院(文化创意产业与经营管理)
清华大学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与经营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浙江大学当代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实务在职研究生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硕士在职研修班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行政管理专业(文化管理方向)
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
北京电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天津音乐学院文化产业方向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多个专业方向
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方向)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江汉大学……
❺ 北京市研究文化创意的科研院所有哪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北京中民国育科技研究院
❻ 请教大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哪一个好或者各有什么特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隶属于艺术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院拥有一支由海内外文化产业知名学者领衔,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研究队伍。人才教育涵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涉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娱乐产业发展与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等多个方向。 P注:主修不同无法判断,个人认为是后者
❼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哪个好
北大的,北大有历史文化传统,因为文化产业本身更注重文化。
其实最好的是上海交大的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上海的文化产业研究是国内最早,也是实力最强的,有胡慧琳、李康化等老师。
❽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基本概况
2002年6月,国家文化部与北京大学在研究所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版研究基地。2005年12月,权研究所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评为“北京大学文科优秀研究机构”。2006年10月,北京大学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为推动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研究院院长和基地主任由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化产业研究专家、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担任。
❾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产业基金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国内主要的文化产业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年有专近属30家国内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担任研究院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基金理事会”理事单位,20余家文化产业知名企业成为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实习基地。研究院同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此外,研究院还积极研究和拓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有关单位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文化产业学院等。
❿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个什么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简介 一、成立背景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与经济已经密不可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趋势。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社会财富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地区聚集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崛起的,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形态,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迅猛发展,深度影响着诸多国家的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已成为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国家经济体系的中心走向了研究院。 2009年9月27日,为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振兴规划全文公布后,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落实规划的第一份指导性意见。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经济的强势。美国文化的强势输出,导致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交流上出现严重逆差,就是有力的实证。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将文化积淀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如何提高社会运用文化产业政策的能力、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管理,提炼出适合中国企业、组织的现代管理模式和理论;如何结合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如何寻找中西方文化产业的整合点和将其经验、模式和资本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对接等问题都是政府和企业关注但尚未解决的。 二、定位及使命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隶属于北京大学,属于专项研究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关系,经济、管理与产业互动关系及产业规划、管理培训、高等教育的专业机构。 研究院以服务中国产业发展为重心,以推动产业与现代管理发展为己任,在借鉴与引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的同时,充分利用与拓展研究院现有的资源平台,努力将研究院全力打造成国内最具权威性和成果集成的融产业研究、高端教育、咨询和规划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研究院主要研究、分析、解决以下三大问题:产业与政府管理促进关系研究、产业与现代管理作用关系研究、文化与文化产业转化关系研究。同时立足本土,推动中国产业与经济、政府管理互动,引导中国产业升级。 三、业务范围 1、学术研究 •专项研究:实现对产业的推动,既可以提供信息沟通、路径探索、技术服务以及学术支持,还可以为经济、资本、文化互动模式及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和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培养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专项高端人才。 2、管理培训 •面向政府和企业,针对地方主要领导和大型企业决策人开展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高端培训,促进政府及企业领导力更新、管理升级。 3、产业规划 •提供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充分整合利用我院及北京大学学术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承担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项目。 •开展高端产业项目的研发、孵化:依托北京大学优秀的科研环境以及信息与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自身前沿的行业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优质产业项目的生成与落地。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为根基,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调研和论证,提供深具可操作性的园区规划方案,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开发与建设。 4、项目咨询 •研究院以自身多年来对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领域的理论探索与案例实践,以及广泛深厚的社会资源,为企业及政府提供项目咨询服务。 5、学术发展 •出版:《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举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开展: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