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纤维产业发展

纤维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5 04:59:34

① 国外甲壳素行业的发展是怎样的

日本甲壳胺纤维的发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已实现了甲壳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并将其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内衣、袜晶。1980年,日本的吴羽公司发明了以甲壳素为基料的纤维成型技术。日本三菱人丝公司首先试制了甲壳胺纤维,该公司试制的纤维采用了不同的溶剂,获得的纤维的物理指标差异比较大。在德国,Rudolstad,的图林根纺织塑料研究院(TTTTK)研究制得了用于纺织工业的甲壳胺纤维,该纤维的特性是强度高。将脱乙酰甲壳质混人Alcem纤维中还会提高该纤维材料的强度。而韩国企业于1999年采用97%—100%脱乙酰度的甲壳胺进行了工业化湿法纺丝生产,年产量已达到54吨。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但对甲壳素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甲壳质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对甲壳素纤维的制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十几年来对甲壳素/甲壳胺纤维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0年,我国采用湿法纺丝生产甲壳胺纤维的年生产能力为180吨。
目前,所有生产甲壳素/甲壳胺纤维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成本太高,如日本等国家的高级医疗用甲壳胺纤维制品,大多按1000美元/kg以上的价格销售;国内甲壳胺纤维(脱乙酰度80%-100%)的售价为1000—2000元/kg。但甲壳素/甲壳胺纤维抗菌、防臭、穿着舒适、天然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符合新世纪绿色纺织晶的发展趋势。摘自 http://www.jiakesu.com/news/2011315154821.htm参考 http://www.jiakesu.com/

② 芳纶的行业发展报告

《2012年全球及来中国芳纶纤维产源业深度研究报告》是芳纶纤维领域专业和全面的深度研究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芳纶纤维的定义、分类、产值及应用等数据,然后介绍了芳纶纤维的产业链结构、市场现状和趋势以及当前的政策等,并介绍了芳纶纤维的产品参数、制造工艺、成本分析、设备物料和技术趋势等,然后分全球和中国两个方面介绍了2009-2013年芳纶纤维的产能、产量、企业市场份额等,并介绍2009-2013年芳纶纤维企业的产能产量利用率、中国占全球的比例以及全球、中国的供需关系、缺口、成本、价格、利润率、进出口消费量等。接着详述了全球主要的16家芳纶纤维的企业的公司全称、网站、公司性质、主要股东、成立时间、管理团队及背景、产品或者服务、客户或者产品应用、历史或者市场地位、扩大计划和各个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价格、利润率等详细数据,最后以投资建设3000吨差别化间位芳纶工程项目投资为例子作可行性分析。
在所有品牌的芳纶纤维中,性能最稳定还是杜邦的凯芙拉纤维,对质量有严格要求的产品领域一般都用杜邦芳纶纤维。杜邦自己很少直接销售其产品,都通过代理或者经销商销售。

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

(1)经济现象:中国服装中小企业与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大型跨国连锁零售商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中国服装中小企业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工作,生产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大型跨国连锁零售商所获取。(6分)
建议:①加强服装自主设计,开发自主品牌; ②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6分)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存在的问题是支流。 ③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内部矛盾是源泉,外部矛盾是条件,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着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同时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等。(10分)
(3)①国务院必须认真履行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国务院公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10分)

④ 无碱玻璃纤维的现状及前景

玻璃纤维是非常好的金属材料替代材料,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玻璃纤维成为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由于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玻璃纤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玻纤生产消费大国主要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人均玻纤消费量较高。欧洲仍然是玻璃纤维消费的最大地区,用量占全球总用量的35%。
中国玻璃纤维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动力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拉动。国际市场的扩大,既有总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来自国际企业前期因利润率较低退出行业后,给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留下的发展空间;而国内市场的增长,则是来自下游消费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玻璃纤维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
2006年,全国累计生产玻璃纤维纱116.07万吨,同比增长22.18%。其中:池窑产量89.12万吨,占生产总量的76.79%。玻璃纤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2005年同期增长2.8个百分点,库存量减少。2006年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高达237.44亿元,同比增长30.84%。企业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实现利润水平又创新高。2006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5.66亿元,同比增长39.65%;实现利税总额36.85亿元,同比增长43.53%。2006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出口创汇11.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51亿美元,累计出口玻璃纤维及制品79.01万吨,同比增长38.9%。
2007年1-11月,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624,52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07%;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565,83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2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541,0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08%。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玻纤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当前呈现供大于求的时期,有条件有必要加快开发应用玻纤行业的下游产品,以顺应当前国策。重视国内对玻纤纱需求,扩大内需,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发展。
长远来看,中东、亚太基础设施的加强和改造,对玻纤需求增加了很大的数量,随着全球在玻纤改性塑料、运动器材、航空航天等方面对玻纤的需求不断增长,玻纤行业前景仍然乐观。另外玻纤的应用领域又扩展到风电市场,这可能是玻纤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能源危机促使各国寻求新能源,风能成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在风电领域也开始加大力度投资。到2020年,国内在风力发电领域将投资3500亿元,其中,20%(即700亿元)左右的领域需要使用玻纤(如风机叶片等方面)。这对中国玻纤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⑤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布局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效益第一的企业精神。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和资本结构,开拓创新,提高管理质量,公司毛纺业务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已形成了羊绒粗纺180吨,精纺、半精纺100吨,羊绒制品30万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力。
中纺投资全资子公司包头中纺山羊王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注册资本38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羊绒及各种成份的羊绒混纺系列纺织制品。公司拥有从日本、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各类先进的羊绒生产设备,已形成从染色、纺纱、织造到后整理的 一条龙生产线 ,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体系,拥有世界一流的测试手段。2006年包头中纺山羊王实业有限公司与香港思宏(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中纺思宏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发挥包头山羊王生产管理和思宏公司国际营销网络的优势,大大增强了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山羊王”牌产品成为羊绒行业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士、韩国、尼泊尔、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步伐,致力于特种纤维及其制品、差别化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年产高强PE纤维500吨、高强PE纤维制品200吨、涤纶单丝6000吨、锦纶单丝6000吨、涤纶、锦纶差别化纤维复丝3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注册资本8000万元,主营高技术特种纤维及下游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国家和企业有能力进行生产的高科技功能性纤维品种,是当今国际力学性能最好的纤维品种之一,在航空航天、防弹防护、海洋工程、远洋渔业和体育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年的努力,公司特种纤维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年产高强PE纤维500吨,高强PE纤维制品200吨的产能,高强PE纤维单线产量、性能、品质处于国内前列,产品60%用于出口。公司将逐步建成高强PE纤维产业基地,特种纤维及其制品将成为中纺投资的核心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华燕化纤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注册资本1.32亿元,其基础项目为国内首创、填补空白的锦纶6单丝生产线。公司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在生产技术、管理机制、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提高公司化纤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化纤业务的拳头品牌建设,加强公司化纤单丝的生产能力。已形成涤纶单丝6000吨/年,锦纶单丝6000吨/年,涤纶、锦纶复丝3万吨/年的差别化纤维生产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锦纶、涤纶单丝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在行业内享有盛誉。公司始终坚持以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差别化纤维产品为先导,已逐步建立起以单丝为主导产品方向、以其他品种差别化纤维为补充,占地约15公顷的差别化纤维产业化生产研发基地。 中纺投资经过多年的培养,已形成一支以国内各名牌高校毕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化工新材料研发队伍,拥有一只有着多年研发、生产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队伍,已形成热塑性弹性体3000吨/年产能,产品质量在国内享有盛誉,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中纺投资在上海建有国内一流的新型合成材料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专注于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和生产,已成功研发、生产出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热塑性橡胶弹性体(TPR)、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弹性体(TPV)。根据客户的不同使用要求,产品已形成齐全的牌号系列,并取得了三项国家专利,注册有“弹龙”商标。形成热塑性弹性体3000吨/年产能,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流体输送、电子电气、电线电缆、光缆、五金工具手柄、体育用品、家具以及其它潜在的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热塑性弹性体业务将成为中纺投资新的效益增长点。 公司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为纺织工业提供 纺织原料的解决方案是公司的业务战略定位。公司已逐步形成了毛纺、棉纺、服务贸易业务格局,年销售各类毛纺、棉纺、新型纤维素纤维及其它化纤产品及原料18000吨,拥有强有力的生产研发队伍为广大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遍及世界各地的市场销售网络,公司与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南非、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业务关系。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中纺物产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注册资本2000 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纺织原料及精、粗纺纱线和棉纺纱线的进出口、保税贸易及物流、分拨业务。 公司物流业务定位于纺织原料专业物流提供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设立有管理规范严格、设施一流的中纺保税库以及宝山泰和路中纺仓库,拥有专业的团队、多年的行业经验及先进的管理体系,可提供进出口代理、口岸通关、保税分拨、进出口代理、国内仓储、物流配送、远程查询、仓单抵押、税款代交等一条龙服务。
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纺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注册资本 500 万元人民币,主营棉花、羊毛、化纤等纺织原料的进出口代理、通关、保税分拨、国内仓储、配送等专业的物流公司。下辖外高桥保税区中纺保税库、宝山泰和路中纺仓库及专业货运、报关代理公司,在江苏江阴、浙江嘉兴、山东泰山、广东南海、天津等设有分拨中心。

⑥ 哪些行业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产业化生产发展潜力大啊

要说那些行业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产业化生产发展潜力大,我在防静电行业待过一段时间据我所知防静电布椅和防静电服装、医药行业、防护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⑦ 人造纤维的行业发展

化纤行业的发来展主要受上游原材料源和下游纺织行业的影响,从上游原料供应看,我国合成纤维的原料进口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下降。这为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光明。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经达到约900亿美元。纺织行业的发展为化纤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且我国在不断研究开发化学纤维在其他非纺织品的应用。
近几年我国化学纤维出口数量增大,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化学纤维进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出口数量不断增大。化纤长丝2004年和2005年分别实现贸易顺差1358百万美元和2119百万美元,化纤短纤2004年和2005年分别实现贸易顺差为134百万美元和1133百万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健康的。

⑧ 碳纤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前景不错,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碳纤维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外碳纤维产业差距大,国内碳纤维企业面临较大困境。我国企业无论从企业总产能还是单线产能都与国外相差很大,国内碳纤维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够、产业链不完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制备成本以及应用范围都与国外有不少差距。由于国外碳纤维企业在制备工艺和生产设备方面领先我国较多,他们对我国低价倾销国内能够量产的T300 和T700,致使国内碳纤维企业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出现了倒挂,从而亏损严重。我国碳纤维企业多达30 多家,产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一时难以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国内目前碳纤维产能超过2 万吨,但多为低质量重复建设,单线产能小,“十三五”期间又规划了1.5 万吨左右的产能,而2015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在1.5 万吨左右,国外企业占据了80%的市场,2020 年,国内碳纤维的市场空间为2~3 万吨,所以国内碳纤维产能面临过剩,单线产能小、产品质量低的碳纤维企业会面临关停,能够布局全产业链、单线产能上千吨的碳纤维生产龙头会受到投资者青睐;碳纤维设备的制造产业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产业在盈利能力上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产业乐观很多,国产碳纤维设备已逐渐能满足碳纤维生产的需求。
受益于国内对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的较多需求,碳纤维设备会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更早实现进口替代,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航天军工以及汽车等工业领域都体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价格在降低,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⑨ 羧甲基纤维素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产业洞察网做的怎么样

羧甲基纤维素可作为絮凝剂、螯合剂、乳化剂、增稠剂、保水剂、上浆剂、成膜材料等,宝鸡彩虹科技CMC还广泛应用于电子、农药、皮革、塑料、印刷、陶瓷、日用化工等领域,而且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还在不断地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纤维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