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做过关于铜膏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吗
目前,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铜膏行业普遍处于较先进水平,世界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同时,国外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外国公司相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发达国家的制造成本是一个劣势。随着中国铜膏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份额将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逐步提高。
预计铜膏的全球市场将从2018年的136.02百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36.77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83%。铜膏市场是集中市场; 2017年十大制造商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高端产品主要来自日本。
铜浆主要用于印刷电子,光伏产业,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然而,今天对太阳能的需求正在增长,作为可耗尽资源的替代品,以及解决和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成本必须降低,以实现更广泛的太阳能采用及其自我维持的增长。制造商目前使用银(Ag)浆料在太阳能电池表面上形成电线和电极。含有90%以上银颗粒的银浆占这些电池材料成本的大约10%至30%。然而,白银的高成本及其不稳定的价格对于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利的。
恒州博智发表Global Copper Paste Market Research Report 2018该报告提供了铜膏行业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QYResearch研究中心
⑵ 铜加工行业在国内的趋势怎样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铜材产量取得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067.10万吨,同比增长10.80%;2011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110.60万吨,同比增长18.60%;2012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168.00万吨,同比增长11.00%;2013年1-6月,铜加工材产量为684.87万吨,同比增长达21.77%。2012年,我国共有铜加工企业1300余家,其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大型企业有十余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左右。我国铜加工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加工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处于较低水平,行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我国铜加工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制冷设备、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等。据前瞻不完全统计,电线电缆用铜量占国内铜消费量的60%以上,是铜的需求大户。随着“十二五”时期电力投资的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海洋产业等的不断推进,我国铜加工产品的需求将得到较好的拉动。铜陵有色的高导铜材项目为行业内企业树立了典型,行业内企业需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抓住较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实现创收。
如有不明之处请追问,回答满意请采纳 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谢谢
⑶ 金融危机对铜产业的影响
2010年上半年,常用有色金属价格总体还是呈现震荡下行走势,6月中旬在美元高位回调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有所反弹,而三季度有色金属价格在6月反弹的基础上持续回升。据湖南省有色金属监测中心的监测,三季度有色金属价格不断攀升,已收回二季度的跌幅,并高位运行,尤其是稀贵金属价格,今年以来总体持续上涨。展望后市,金融属性占优,将助推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上涨。 一、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2010年上半年,常用有色金属价格总体还是呈现震荡下行走势,6月中旬在美元高位回调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有所反弹,而三季度有色金属价格在6月反弹的基础上持续回升,逐步收回二季度的跌幅,并高位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稀贵金属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据湖南省有色金属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有色金属价格不断攀升。一是常用有色金属持续反弹。9月末,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锡精矿的价格分别为4.6万元/吨、1.43万元/吨、1.08万元/吨、14.8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31.4%、9.3%、17.4%、47.3%,但和6月末相比分别上涨7%、6.9%、9.6%、6.5%。二是稀有金属价格总体大幅上涨。其中钨精矿、锑、铋价格分别达到8.8万元/吨、7.7万元/吨、12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33.3%、98.2%、39.5%,分别比6月份末增长6.7%、22.9%、9.1%;钼精矿价格同比下降13.1%,比6月末回落4.8%。三是贵金属价格屡创新高。白银、黄金价格持续攀升,9月末价格分别达到4600元/千克、281.5元/克.同比分别增长27.1%、29.7%,比6月末增长8.1%、9.6%。 二、金融属性助推有色金属价格走强 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运行形势较好,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受到来自国内外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其中由供需主导的商品属性处于平稳状态,由流动性主导的金融属性成为影响金届价格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一)宏观经济好于预期,市场需求继续改善。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PMI在经历了3个月的连续回落之后,8月份比7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回升到51.7,9月份升至53.8,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升幅超过4%,表明生产情况趋于好转;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加快0.5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升,占全球金属消费增量近一半份额的中国需求,对价格的负面影响已有所弱化,从上游产量来看,铜铝等十种金属产量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继续改善。监测显示,三季度企业对产品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情况判断的指数分别为21.2和30.3,比上季分别增加15.2和6.1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比上季增加3个百分点。8月末33户监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77.4%,增幅较上季度下降7.7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各行业平均水平提高42.9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233.4亿元,同比增长75.9%。累计存货87.5亿元,同比增长32.4%,增幅较二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同时,美、欧、日等国家的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对金属的需求逐步回暖,金属库存明显下降,对金属价格上涨构成支撑。 (二)重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维持宽松。三季度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有色金属的影响总体偏弱,由流动性主导的金融属性成为对有色金属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当前,在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博弈中,主要经济体均表现出了扶助经济的势头:美日重新开始经济刺激政策,重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的水平不变,并称一旦需要,将提供额外的宽松政策以支撑经济、提高通胀率;欧洲在经历债务危机之后,注入大量资金紧急救市,其效果在欧元区逐步得到反映;中国方面,8月的M1同比增速为21.9%.M2同比增速为19.2%,M1在连续3月低于预期之后,首次出现超预期的现象,反映了经济的见底企稳带来流动性创造的恢复。可见当前市场上流动性依然充裕,由流动性导致的通胀预期加强,金融性购买需求膨胀,大量资金流向相对保值的黄金。铜等有色金属大宗商品,导致有色金属价格出现持续上涨。 (三)人民币持续升值助推金属价格。自6月19日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尤其是9月份以来,央行连续调高人民币中间价,9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93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达到1.64%。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大量的热钱涌入,进而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其影响传导到金属市场上来,会推动金属价格大幅上涨。据粗略测算,就中国的边际需求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而言,人民币每升值1%,商品价格则上升5%左右,根据测算,二次汇改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累计增长8.2%。全省有色金属监测数据显示,9月底铅精矿、锌精矿、锡精矿、铜精矿、白银价格较汇改前分别增长11.9%、12%、7.3%、7%、9.1%。 (四)美元大幅贬值支撑有色金属价格。美国经济复苏疲弱,下半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弱,近期美联储重申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表示不排除推出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指数大幅回落。9月底美元指数78.81,和6月末相比下降了8.5%。美元持续下跌,二季度强势美元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压制局面得到扭转,投资资金撤离美元转而投资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资产替代效应强化两者之间的背离关系,并对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构成支撑。尤其是美元走弱,市场出于避险需要,购买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促使稀贵金属强势上涨,监测显示,三季度白银、黄金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1%、9.6%。 三、应关注影响有色金属金融属性的几个问题 (一)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值得关注。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1-8月份,CPI同比上涨2.8%,比1-7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CPI连续两个月超过3%,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同时,8月份当月我国PPI同比上涨4.3%,虽然涨幅比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但环比上涨0.4%。近期物价走高主要由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增强,进而影响流动性的变化和投资者的取向,并引起有色金属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收到挤压。监测显示,企业对本季及下季原材料购进价格判断指数分别比上季上升了15.2和36.4个百分点,对本季及下季企业盈利情况判断指数分别比上季下降了9.1和3个百分点。 (二)我国房地产后续政策取向值得关注。今年4月份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方位调控,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时隔百日,从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成交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远不及市场预期,从而引发了“二次调控”的强烈需求。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是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为我国28%的铜、33%的铝和49%的锌消费均是由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政策变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色金属需求,并带动价格波动。同时,房地产政策变动会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间接影响有色金属市场行情。 (三)全球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8月份众多宏观经济指标均表明全球经济复苏有所放缓,这将是基本金属价格上涨面临的最大风险,全球经济缺乏新的、较好的经济增长点。就美国而言,道指整体呈振荡下跌的走势,原油走弱,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目前也面临复苏进程趋缓,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的局面,利率调整及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预期增强。而近来复苏相对较好的欧元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欧元贬值从而推动了其出口的强劲增长,其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依然较为缺乏。在美国复苏遭遇困难,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欧元区的复苏势必也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总体上看全球经济目前已经暂别了“齐头并进”的阶段,正处于“此消彼长”的时期,而这种状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并对基本金属的真实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四、有色金属价格展望及相关建议 (一)价格展望。从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来看,全球经济笼罩在增速放缓的现实当中,供需主导的有色金属商品属性处于平稳状态,宏观基本面的影响偏弱,金融属性占优。一是美日等国继续采取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流动性;二是低利率与其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元指数带来较大压力,以及出于美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美元指数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三是我国将继续推进汇改,在外界的压力下,人民币依然存在升值空间;四是我国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有色金属产能;五是我国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对稀有金属市场需求。因此,有色金属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是,当前基本面方面并未有足够的利好支撑,国内需求很难大幅增长,加上经济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其中受通胀预期影响,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房地产的二次调控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震荡挺理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有色金属市场的主旋律。综上,我们认为,四季度有色金属价格有望呈现十高位震荡向上的格局。监测数据显示,监测企业对下季产品销售价格水平预测的指数为51.5,比上季上升36.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价格上涨持乐观态度。 (二)对有色金属企业的相关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走势及调控政策的变动,及时掌握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所引起的有色金属需求的变化,重点关注由需求引起的商品属性和由美元、流动性及房地产引起的金融属性之间的博弈,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控制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节能减排,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三是继续加强产能调整,强化环境监管,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产能过剩,积极寻求战略重组,通过兼并、联合、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有色金属企业竞争力。四是金融机构对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实施技术改造的有色金属企业和项目应该优先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⑷ 单晶铜的行业前景
集成电路时信息产品的发展基础,信息产品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的动力。伴随着集成电路制造业和封装业的兴起,必然将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上游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半导体封装的四大基础材料之一的键合金丝,多年来虽然是芯片与框架之间的内引线,是集成电路封装的专用材料,但是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封装业正快速的向体积小,高性能,高密集,多芯片方向推进,从而对集成电路封装引线材料的要求特细(¢0.016mm),而超细的键合金丝在键合工艺中已不能胜任窄间距、长距离键合技术指标的要求。在超细间距球形键合工艺中,由于封装引脚数的增多,引脚间距的减小,超细的键合金丝在键合过程中常常造成键合引线的摆动、键合断裂和踏丝现象;对器件包封密度的强度也越来越差;成弧能力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从而加大了操作难度。另外,近几年来,黄金市值一路飚升,十年时间黄金价格增长了200%多,给使用键合金丝的厂家,增加了沉重的原材料成本,同事也加大了生产及流动成本,生产厂商的毛利润由20%降到了6%,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缓慢,制约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及规模发展。由此表明,传统的键合金丝根据自身的特点已经达到了其能力极限,再也不能满足细线径、高强度、低弧度、长弧形、并保持良好导电性的要求。因此,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产业的发展,键合金丝无论从质量上、数量上和成本上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低弧度超细金丝,大部份主要依赖于进口,占总进口量的45%以上。所以国家在新的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把提高新型电子器件创新技术和工艺研发水平纳入国家专项实施重点规划项目来抓,大力开发高科技、高尖端、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新材料。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基础与核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集成电路和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间距尺寸已走过了0.18µm、0.13µm、0.10µm 的路程,直至当今的0.07µm生产水平。其集成度也达到数千万只晶体管至数亿只晶体管,布线层数由几层发展至10层,布线总长度可高达1.4Km。这样一来,硅芯片上原由铝布线实现多层互连,由于铝的高电阻率制约,显然难以得到发挥。所以在芯片特征间距尺寸达到0.18µm或更小时,根据研究我们采用了电阻率低、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俱佳,以及价格低廉的单晶铜丝进行了多次的键合试验,结果解决了多层布线多年要解决的难题。同样情况,由于芯片输入已高达数千输入引脚的大量增加,使原来的金、铝键合丝的数量及长度也大大增加,致使引线电感、电阻很高,从而也难以适应高频高速性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采取了性价比都优于金丝的单晶铜(ф0.018mm)进行了引线键合,值得可贺的是键合后结果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从此改变了传统键合金丝的市场垄断,实现了单晶铜丝键合引线在中国集成电路微电子封装产业系统中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节省货币金属黄金消耗,增加了中国黄金战略储备具有一定重大的意义。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过对单晶铜布线及其引线键合的多年研发工艺,技术已日渐成熟,近几年少数高校及科研院所(如哈工大)和该公司一样未雨绸缪,开展了对单晶铜引线可靠性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近几年来,根据国内外集成电路封装业大踏步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率先研发生产出单晶铜键合丝,其直径规格最小为ф0.016mm,可达到或超过传统键合金丝引线ф0.025mm和缉拿和硅铝丝ф0.040mm质量水平。为促进技术成果尽快向产业化转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一直期待着能早日为集成电路封装业高尖端技术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别令我们高兴的是,这种期待与渴望,在“2007年中国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研讨会”上,我们公司的单晶铜键合引线新产品被行业协会的专家“发现”,并立即得到大会主席及封装分会理事长毕克允教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从此我们将在分会的领导下,将这一新兴的单晶铜键合丝新产品尽早做强做大,走在全国的前列并瞄准国际市场,以满足即将到来的单晶铜键合引线的大量需求。
为此,我们起草了“高技术、高附加值、国家重点推广项目——IC封装单晶铜键合引线项目分析书”,帮助相关投资者对该项目进行实地市场了解、分析,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解析。
⑸ 铜矿产业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 中国精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在铜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表示,许多铜矿企业未来业绩前景将受到不利冲击,有可能会被迫选择减产。多家海外投行还预计,目前价格远远不是铜价的底部,一些对冲基金开始加大做空铜的力度。
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交割的期铜价格大幅下跌5.74%至每吨5522美元,刷新自2009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2.35%。
跌势仍未结束
多家投行指出,由于对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下跌拖累等因素共同作用,铜价跌势或仍未结束。
世界银行13日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低于6月预测的3.4%;2016年全球GDP增长将达到3.3%,低于6月预测的3.5%;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3.2%。全球经济持续放缓预期对工业金属价格构成压力。
高盛集团指出,一季度LME铜库存增加的预期将继续打压价格,铜价仍有严重下行的风险,预计中国相关需求仍将持续疲软。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研究部负责人里维斯表示,铜的空头仓位已升至数年来高位。铜依然是大宗商品类别中其最倾向于做空的品种。
减产将不可避免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铜价自去年7月以来已跌超近30%,已促使许多生产商大举缩减今年的勘探计划。如果铜价继续走软,大多数铜生产商可能需要严格控制资本支出,推出包括减产以及减少投资等措施。
当铜价处于每吨5000美元时,矿企会感到难忍的“切肤之痛”,那时全球将有四分之一铜生产商的现金流将受到严重影响,矿企将会明显减产。
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大矿业巨头日前也表示,铜市场目前仍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从2018年起供应才会趋紧,供需缺口将扩大。野村分析师帕特里克?琼斯表示,对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大型矿企而言,鉴于铁矿石及煤炭等领域的投资似乎告一段落,铜矿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铜价持续下滑,加之铜矿项目的复杂性和高昂成本意味着大型矿企可能被迫减少铜产量。
分析人士指出,大型的多元化矿企都拥有规模可观的铜业务,目前即使排除铜价下滑因素,它们也面临各种难题。例如,随着必和必拓开采的矿石品位降低,世界产量第一的智利埃斯孔迪达铜矿在2016年将出现产量下降。力拓在美国犹他州的宾厄姆峡谷铜矿今年将因修复性工作而减产,力拓运营的另一座铜矿奥尤陶勒盖则由于纠纷,使得预期中的地下开采阶段全面推迟。
而获取开采许可非常费力以及矿场建设费用则更成为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力拓等矿企为此已经放弃了一些项目,尽管这些项目涉及的铜资源十分可观。
⑹ 中国铜产业有哪些
1.江西铜业
2.云南铜业
3.铜陵有色
等等.......其他只是小家伙!这些是主要的!!
⑺ 中国铜消费重点领域是中国铜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铜工业的重点企业有哪些
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汽车行业,而在这四个行业中,以电力行业用铜量为最大。
中国铜工业的重点企业: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中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也较高。
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而在产量方面,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2006年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7%。在消费方面,2000年前在铜消费市场唱主角的是西方欧美国家,但在2000年后铜消费市场的主角换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
虽然铜的使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近50年铜工业才得到发展。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铜工业取得辉煌成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铜工业生产体系,步入世界上重要铜生产国行列。2008年前三季度,铜产量继续增长,铜原料进口继续增加,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向矿山转移,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高速运行,推动国内铜市场快速发展。国内铜消费继续升温,新增资源强劲增长,出口贸易呈现下降,市场供求关系宽松,压力增大。受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及美国次级债、世界经济预期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呈现高位宽幅振荡。
2007年铜消费在2006年的基础上稳步回升,铜市消费需求量增加。国内消费稳定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的火暴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1-8月铜消费达到330万吨,同比增长3.2%。2008年1-9月铜表观消费累计增长4.61%,远低于2007年同期的37.57%,增速放缓明显。从国内铜市场总体供求关系来看,尽管国内消费增速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是大大低于同期新增资源的增长幅度。因此,整体市场是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
空调和电力是中国两大铜消费领域,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内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从铜的微观消费层面来看,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汽车行业,而在这四个行业中,以电力行业用铜量为最大。
在“十一五”后期,城市及农村电网改造仍将使电力电缆较为快速增长,在未来两年,输变电设备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改造、城乡电网进一步改造等仍将给中国的铜消费带来相当大的潜力。
未来中国铜工业将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加快重组步伐,建立大型铜业集团;加速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高原料自给率;铜加工业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中国投资资讯网 2009-2012年中国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