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河北省应如何发展三次产业

河北省应如何发展三次产业

发布时间:2020-12-04 23:09:36

Ⅰ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对三地经济分量的影响分析论文该如何写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多种形式的经济区(圈)正快速地发展,主要有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经济区及东北经济区等。对每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优化,绝不能仅从某个地区考虑而建立门类齐全的经济结构,应从全国整体出发,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去形成适合各地特点的优势产业。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东北老工业基地位于东北亚的腹地,现已形成了以汽车、钢铁、石化、重型机械、医药、电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工业行业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技人才优势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加入WTO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内历史机遇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产业功能被定位于装备制造业及现代农业,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制造业近年发展很快,这些区域必将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比较激烈的竞争。本文将通过仔细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明确其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未来竞争中实现振兴提供借鉴。

一、 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有效、高效,从而使创造价值的能力达到最大化,所以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竞争力也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之一。按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统性原则,在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建立如下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1.产业结构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的各类产业的构成和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等关系的总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会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和特征。产业结构水平是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状况的指标,笔者主要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所以反映产业结构水平的具体指标包括三次产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和比较优势系数(注:比较优势系数R=(某地区某产业增加值/全国某产业增加值)/(某地区GDP/全国GDP),R>1,表明具有比较优势,R<1,则不具有比较优势。)

2.产业结构高级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演变,大致遵循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演变的逐渐高级化的规律。而且当区域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动力产业,所以通过三次产业比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东北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等指标可以表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

3.产业结构效益

份额—偏离分量是评价产业结构效益的指标,以一定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区域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而将这一假定份额同区域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偏离主要是结构素质因素和区位素质因素形成的,当结构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较差);当区位偏离分量为正(负),说明区域产业区位素质较好(较差),产业本身竞争力较强(较弱)。

4.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本文讨论产业结构竞争力是基于产业功能定位的视角,所以当某一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于某一或几个产业时,其产业结构是否具有竞争力还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力包括承担分工职能的产业的规模、对本区域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与相邻区域的产业合作互补的空间及对环境的影响状况等方面,评价这几方面的具体指标分别为优势产业专业化系数、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之比、优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优势产业环境影响指数。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1.产业结构水平

2005年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产业结构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包括沪、苏、浙)的对应数据比较,除第一产业规模略大外,第二、三产业的规模都远低于长三角地区,说明长三角地区无论在总体经济实力还是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实力上都远远高于东北地区,这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2.产业结构高级化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并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12.9∶51.5∶35.6变为2005年的12.5∶49.5∶38。从表3东北地区2005年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关指标数据中,可见东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也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说明东北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将无法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

据统计,东北地区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为38.7亿美元、28.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1.9%和1.3%,特别是其机电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巨大,逆差额达到19.5亿美元,其出口额占全国2.2%,而进口额占全国3.2%。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据统计,2004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108.1亿元,长三角为334.0亿元;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员16.9万人,长三角为44.8万人。

3.产业结构效益

根据份额—偏离分析方法计算,按照全国“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8161亿元,但实际仅增加7387亿元,偏离774亿元,其中产业结构出现正偏离68亿元,产业竞争力出现负偏离842亿元。这说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总体上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占较大比重,但各产业竞争力比较弱。

4.产业结构分工优势

(1)专业化系数。专业化系数Z=(g1/g2)÷(Q1/Q2),g1、g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本文为东北地区)及更高层次区域(本文为全国)同产业的净产值,Q1、Q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更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Z≥1说明研究产业在研究区域专门化程度高。通过计算工业部门专业化系数可知东北地区形成专业化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3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6),医药制造业(1.2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8),农副食品加工业(1.15),煤炭采选和洗选业(1.12)。这12个专业化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65.9%,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占28.8%。而与东北地区相比,长三角第二产业相对分散,除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其他几大行业的比重都低于10%,前五个行业所占的总比重也仅为40%。

(2)优势(加工)产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比。此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优势产业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越高将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越大的带动作用。以辽宁为例,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与原材料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为52.9%,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区域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并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所以带动作用较大。东北的优势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矿山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等,大多具有产业链长、分工程度高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潜在发展空间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配套的垂直型产业集群,将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式中,i、j代表两个区域,xn代表某产业所占比重,S越大说明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越趋同,

Ⅱ 近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

①政府抄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的龙头,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发展科学、教育等文化事业,以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③政府应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管理和引导,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Ⅲ 河北省针对第一、二、三产业采取的政策有哪些

北方石家庄北方学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高考的真实写照。尽管教育产业化大量扩招,但是真材实料的好学校毕竟也那么少。几百万的考生,显然拼挤那么一根独木桥。每年都会有大量考生落马下桥。这个时候,对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没有时间舔舐伤口。石家庄北方学校。又面临着新的选择--复读还是在无数招生通知中选择一所民办大学或者成教? 石家庄北方学校 复读吧,怕重蹈覆辙,而且孩子的心理负担也相当重。民办大学或者成教,现在国家办的正牌子本科出来找工作都难,花了那么多钱读个歪学校,出来却找不到工作,白白荒废了光阴。前不久,重庆有上万名农村考生放弃高考。“大学出来之后只能当蓝领。”不少考生抱怨说。那为什么还要读个本科呢?要命的是,蓝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像汽车维修这种技术工种,企业都愿意招聘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石家庄北方学校本科生不仅专业不对口,而且四年来只学了一些课本知识,动手能力差。石家庄北方学校 因此,新兴的职业教育变成一些落榜生的选择。职业教育正是针对蓝领的培训教育。由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这决定了我国技术型的蓝领岗位需求远远大于白领这种知识型服务工种的岗位需求。石家庄北方学校 并且随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一些产业的技术工种需求会越来越扩大。石家庄北方学校 以汽车维修为例,依据标准普尔发布的数据,预计中国汽车销售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已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基地。而国家现又采取“汽车下乡”政策来刺激汽车消费。这意味着,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的需求日益扩大。石家庄北方学校 而汽车从用途上讲分工用、农用、家用,从产地来讲有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区别。因此,要进入汽车维修这一行,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否则面对密密麻麻的线路,抓瞎了。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确是前景光明。但是,得看准了。正因为职业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难免有人瞅着赚钱的机会招摇撞骗,鱼目混珠。因此选择好的学校非常关键。如何分辨学校好坏呢?石家庄北方学校以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为例来说。首先,看学校办校时间。为什么那些大品牌都喜欢标识自己历史悠久?因为他们经历了时间的残酷淘汰。石家庄北方学校 市场竞争激烈,像北方汽修这样能在这个市场上立足14年不倒的,那证明这个学校的确有过人之处,经得起考验。否则,早就关门大吉。石家庄北方学校 第二,看学校办校规模。像北方汽修这种资金雄厚、实力强的学校才可在全国布点,北方汽修在河北、四川、广东、江西、山东、广西、江苏、河南、辽宁、陕西、安徽、湖南等省的一线城市共开设了13所学校。石家庄北方学校 第三,看学校教育质量。主要是专业设置是否全面、教师素质是否高等。这决定了学生入校后能否学到真材实料的东西,全面掌握汽车维修的技术。北方汽修开设了汽车美容、汽车电工、汽车电喷、汽车机修、高档机修、汽车电子、汽车电脑、汽车业务管理等专业,专职教师团队达3000余人。石家庄北方学校 第四,看学校业内口碑。这一点主要是看从学校出来的学员们就业情况怎样,他们对学校的看法如何。不管怎样,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最有说服力。像北方汽修的毕业学员很多人找到的工作不错,因技术全面业务过硬获得嘉奖。他们对北方汽修都很感激。石家庄北方学校 现在社会发展了,高考未必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如果高考失利,相信孩子是最难受的。家长应主动抚慰好孩子,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天性为孩子选择一条出路。根据形势的发展,像北方汽修这样的职业教育学校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条好出路

Ⅳ 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 对策是什么

转播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做强传统支柱产业
河北省传统支柱产业是河北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传统产业中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这三个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发挥优势,推动河北钢铁产业结构升级,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强。继续改造纺织业,使其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证质量上取胜、技术上先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率先淘汰原有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直接利用高新技术来支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发展。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从河北省来看,目前基本上属于资源型经济,原材料工业和初级产品较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因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是建设现代化河北的必然选择。河北省环绕京津两大城市,京津有很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机构,这是河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优势。由于目前缺少与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接的产业平台,许多技术在河北省尚且落不了户。因此,要利用京津加快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必须搭建与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接的平台,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条件,抓紧谋划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三)重视港口经济
首先,应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港口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曹妃甸深水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和京唐港四大港的建设,发展成河北省的港口群,以使港口功能互补,发挥港口优势。此外还要加大港口功能综合开发力度,如大力发展仓储、船舶修理、境内外加工工业、外轮供油基地、海上物流中心以利于港口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此要积极推进曹妃甸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和黄骅港临港产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产业群,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第三,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中心区,发展沿海经济开放的产业体系。将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区作为全省的经济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开放的产业体系,以很好地完成衔接港口与内陆经济的任务。加快港口城市中心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并强化其产业基地与产业组织中心的功能。
第四,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河北省内陆区域,应积极构建与港口经济相呼应的产业集群,发挥河北省沿海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Ⅳ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如何推进

据报道,日前中国领导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融入和服务,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才能真正受益。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2+4+46”个平台,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承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Ⅵ 如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角度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高层次的合作磋商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近年来,京津冀高层领导虽进行了双边互访和多边协商,但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正式的高层协调机制,未能就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战略性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磋商并达成共识,未能在寻求有关各方利益结合点及合作切入点上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缺乏整体合作的理念和合力。长期以来,北京功能定位是服务全国,这就必然使得北京不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区域发展当中,可以说首都意识要远远强于京津冀区位意识,这与上海更强调长三角中心形成强烈对比。
国家己经明确环渤海地区要率先发展,位于环渤海中心区域的京津冀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方的合作不仅对各自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环渤海率先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三方对如何共同争取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如何在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中树立环渤海区域形象等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专注度不够,共荣共赢、统筹规划的整体合作理念尚未形成,因而合作的合力不足。三方政府间共同关心、利益一致的大的合作步伐缓慢。

第三,目前,三地在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服务市场等多个层面都还不够统一;不规范竞争、各自为政的问题还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合理化,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培育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合作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在合作中的推动作用。

第四,市场机制为主,辅以政府宏观调控的合作机制有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配置资源是一个基本方向,但目前京津冀区域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还比较小。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决定了企业包袱重,调整难度大,活力不足,有跨地区扩张欲望和辐射能力的企业比较少;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政府对企业控制能力强、行政干预多,企业进行跨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受到制约,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用并不充分。所以,各城市政府之间沟通协调十分必要。应该成立由中央政府主持指导下的三省市高层协调机构,协调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与配置以及各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破解产业同构难题

北京和天津作为该地区两个特大型中心城市,由于联合观念的缺乏、行政地位的对峙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壁垒和特定时期形成的财政、投资、金融体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争做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工业主导产业趋同现象,难以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聚集。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资源难以在该地区范围内的合理流动,限制了市场机制下对周边地区辐射效应的产生。

从北京市情况看,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从1995年开始由“二三一”型结构转变为“三二一”型结构,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达到产业结构高级阶段的地区之一,消费型城市特点较明显。其形成原因,一是由于其城市经济的特殊性质,土地大都被用于报酬率较高的工业及商业用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据较小的比重。二是其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越来越对经济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出现了明显的产业服务业化。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三、二、一”产业格局稳固。到2005年,第三产业占到比重超过60%。北京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水平,但总体来说,实力不强,影响到北京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带动。

从长期趋势看,天津市第二产业在GDP比重是逐步下降的,经济结构也开始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转变。目前,天津市已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装置性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以汽车、造船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物流、中介服务、金融、房地产为主的新型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业。
虽然发展阶段小有差异,北京和天津两个龙头城市产业趋同现象依旧明显。

一是两地都已形成包括传统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在内的自成体系的工业。多年来,北京、天津两地各自为战,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结构趋同加重,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及河北周边各市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区域整体竞争能力。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虽然已经形成了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但新兴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地方财政和人员就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因而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差异性还没有完全展开。

二是行业发展排行在两地高度相似。在两市的工业总产值行业排序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均是两市工业生产总值中前几位的行业。

三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地位雷同。即使在目前两地政府高度重视两市协调发展,不断调整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的情况下,京津产业合作格局也没有全面启动。以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例,这里分布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6大园区,是京津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所在。但从各开发区所开发的现有产品类别、品种和发展规划上看,大都集中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几个大方向上,造成带内产业结构趋同。

由于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各地抢项目、拉资金的恶性竞争将不可避免,从而大大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和综合竞争实力。

Ⅶ 河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新兴产业 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 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效益型农业和 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 3 大资源型产业 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 50%左右,新兴产业规模明显 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2010 年低于全国 8.7 个百分点, 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2.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 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环首都 4 市尽管在承接北 京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承接的项目大多属于传统产业, 而真正利用首都技术、人才等优势催生的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多。 3.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在中国 企业 500 强中,我省只有 17 家,其中,我省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0 亿元的企业仅 2 家,超 100 亿元企业只有 36 家。从主营业收入超 百亿元的 36 家企业行业分布看,有 22 家属于钢铁、石化和煤炭等 能源、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 4 家。 4.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普通产品多、高附加 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5.从增长方式看, 主要是” 两拼一靠” (拼资源、 拼环境、 靠投资) , 粗放发展。 6.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 低。 “十五”“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共占全社会 、 固定资产投资的 40.3%、44.2%。工业投资中, “十一五”时期原材 料工业投资占比达 36.8%,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占比达 31.7%,而 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过 30%,高技术产业占比一 直在 20%以下。 7.从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看, “三脱节、一片黑”的特征明 显。港口与产业脱节、港口与城市脱节、港口与腹地脱节。

Ⅷ 河北省工业概览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内等七大主导产容业长足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省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Ⅸ 河南经济发达还是河北经济发达

河北发达

河北属于京津翼发展区,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河北用来分解北京的非城市功能,带动河北经济发展,新成立的雄安特区更为河北发展贡献了大量GDP。

河南我国的战略要地,是农业大省,其农业面积产量达全国之最,为全国供应着粮食,主要发展第一经济,第二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省GDP较河北较低。

(9)河北省应如何发展三次产业扩展阅读

河南GDP增长:

2018年,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9.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4.83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731.65亿元,同比增长9.2%。

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0%,高于第二产业4.4个百分点[4]。人均生产总值50152元,增长7.2%。

河北GDP增长:

2018年,河北省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46.6:44.2,调整为9.3:44.5:46.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772元,比上年增长6.0%。

2018年,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

医疗保健上涨7.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

参考资料链接:网络——中国省竞争力排名

Ⅹ 河北唐山经济和工业怎么样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 ,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
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城市。 唐山市是我国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海运中心之一和东北亚重要城市,著名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大城市,被誉为北方深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由于 1976 年地震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唐山处于边恢复边建设的时期。1986 年恢复建设完成后,唐山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988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第一个翻番; 1994 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1996 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 50 强。 农业农村经全面发展,果菜、乳业、瘦肉型猪、板栗、花生、水产品六大龙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 70%。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上,我市探索和推广了6种模式,一是集成建设的“六个一”(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模式,二是异地搬迁集约建设模式,三是就地改造整体新建模式,四是产业带动功能分区模式,五是城郊村改造建设模式,六是村企共建合作共赢模式。唐山推行城乡等值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在富裕,干净,文明,安全,方便的唐山农村。
工业已形成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物流 10 大支柱产业,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个高新技术产业群体高速发展。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唐山现有开滦、唐钢、冀东水泥、机车车辆、三友碱业、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高科技骨干优势企业。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7.89亿元,增长15.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19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6817美元),比上年增长13.0%。非农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9.5:59.4:31.1。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5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92.94亿元,增长14.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2%。其中进口额42.56亿美元,出口额49.43亿美元,分别增长79.7%和75.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36亿美元,增长30.2%。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0.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旅游总收入47.98亿元,增长34.4%。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29万人次,增长5.7%,旅游外汇收入1654.75万美元,下降0.5%;接待国内游客956.66万人次,增长25.7%,国内旅游收入46.85亿元,增长35.7%。
全年全部财政收入4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66亿元,增长23.0%。
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2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625元,比上年增长13.7%。
年末全市总人口729.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5万人,其中市区305.53万人,增加1.93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85.02万人,比上年减少3.41万人;非农业人口244.39万人,比上年增加8.16万人;男性人口370.26万人,女性人口359.1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09∶100。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7‰,比上年下降0.15个千分点;死亡率6.31‰,比上年提高1.5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06‰,比上年下降1.68个千分点。

与河北省应如何发展三次产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