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当前应重点发展什么产业,其发展方向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专语音识别和计算机属视觉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市场最成熟的两个领域。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年上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4.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36%)。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15.5亿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54亿元左右。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B. 5G未来会带来什么新产业
5G未来会带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有行业专家表示,与前几代网络通信不同的是,5G网络通信将会面临着更加低的延时和可靠性,让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实现数据的实时对接,打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环节,让用户数据在更加安全的背景之下,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而对于传统行业,5G网络将帮助传统产业的生产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在营销上进行数据化的升级,让产品可以更加直接面对用户,让用户提的体验的提升。
随着5G网络的不断普及开始,低延时的特性,让便携式的设备越来越方便,无论是手环,耳机还是手表,都能进行智能化,并且在AR领域,将迸发出更大的力量。更多便携式设备的应用将会出现,带来一个新的互联网生态。
C. 什么叫新农业产业
本报讯 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工程是今年全市50项重点工程(工作)和列入重点督查的27项工程之一。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工程现场推进会,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和副市长张耀钢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查看了溧阳、金坛、武进等地的“双百万亩”工程现场,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推进“双百万亩”工程,与加快常州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使工程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全市“双百万亩”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是: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10万亩,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3.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万亩;建成标准良田20万亩。目前,工程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1-4月,全市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6.5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8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65万亩;全市现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准良田面积近10万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邹宏国指出,我市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推进“双百万亩”工程,与加快常州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使之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邹宏国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力求在增强产业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各地要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模式。
二是要培育追求规模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力求在壮大农业组织上取得新突破。要培育职业农民,改造主体结构;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联合;壮大龙头企业,
D. 2017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如何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多措并举,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E. 未来十年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国内云计算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而在SaaS层面,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三、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四、人工智能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在人工智能领域内,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五、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关注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可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网络、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可侧重关注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重点关注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以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七、机器人
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十、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F. 什么是新产业 新业态 新商业模式
1、《新产业》是2006年7月1日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全国。
展望新愿景
解读新政策
①农业和农村政策
②农民负担与土地政策
2、《商业新业态》是197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程骅。
在城市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考察从农业社会的集贸市场到工业社会的百货商场再到后工业社会的“新业态”人们消费行为的历史变迁、商业空间的变革和人的消费需求的满足之间自觉形成的互动关系。
3、《新商业模式》是200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志新。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随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不断深入,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本书系统、全面分析了新商业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特点;根据大量企业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以价值创造为灵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
(6)新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由人民日报社和招商局集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新产业、新动能——2018中国新产业峰会”在深圳正式开幕。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牛一兵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人民日报社和招商局集团联手举办这个峰会,就是要为全国各行各业深入改革创新发展以及产学研合作搭建一个共建共商共享的平台,以此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G. 什么是环保型新产业
发展白色农业,开拓了农业生产的新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及其产生的巨大生物量,丰富和扩展了人类的食物保障。
白色农业彻底变革了传统农业的单一化生产模式。把已有万年历史的“土里刨食”的惟一生产模式,演变为多元化的生产模式。白色农业的工业化工厂生产,使得人们可以脱离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观念进行生产。
发展白色农业,由“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成为“三维结构”新农业,这是一种产业结构健全、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此外,白色农业是节土、节水型农业,能缓解传统农业“与人争地”、“与人争水”的矛盾。
发展白色农业,可实现“人畜分粮”的目标。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同时,白色农业的微生物饲料产业,又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就能保证21世纪16亿中国人能过上既吃饱、又吃好的富裕生活。
白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中心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这已成为国际共识。发展工业型白色农业,可以节省大量耕地,真正实现“两退两还”,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河还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微生物对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可变废为宝,消除环境污染;同时,白色农业生产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还可直接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水和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这又是国际上正在发展的一项环保型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