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游戏简史
由你我组成的过去就是历史,曾处在精彩时代并亲身参与创造的一点历史会另你感到很神奇么?电子游戏伴随着你也在成长,相比其它媒体形式,电子游戏是绝对的新生事物,正经历着20世纪初电影业几乎经历过的一切,相对的电影伴随着观众也在成长;而电子游戏对于中国来说同样是舶来品,描述中国电影史很难,但中国的这点电子游戏史说几句话就能概括一下,发展动力就是机种的更新换代,各路人马抱着各自的心态或目的不断的加入玩家队伍,不知你是何时来的? 什么时候去?
80年代末90年代初 FC、FC兼容机等敲响了全中国的门,一夜之间红白遍及千万家,新中国的一部分幸运公民有生以来头次体感到什么叫乐不思蜀;电子游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来了,观之形势一片大好,打着高科技、开智商的旗号风光的很………
90年代初 MD、SFC人笑着来了,并渐渐带着各自的拥有者战开了,几乎是一夜之间,什么集中营、机能之类的战让当时的小P孩充实了智慧,拉开了和家长一代的距离…………
90年代中 SS、PS华丽的战开了,一夜之间连小P孩都知道什么叫次世代了,看价格就知道是下辈子的意思……当99%的小P孩意识到自己只能等“下次”世代变大P孩再战时,刻骨铭心的残念了一回…………
90年代末 天下终于乱了;一夜间叫法都变了,游戏高科技变电子海洛因了;N64还没华丽就浮云了,PC也如愿终于半路杀开出来;托各位家长大人的福,这时该变大P孩的差不多都变干净了,由PS、SS两派各自领着早迫不及待的战开了;还没变成的就容易产生些心理障碍啥的,不过没两天就跳到由新一代小PP孩发掘的PC游戏新大陆上集体腐败去了,此股新势力一致对外(家长老师)美其名曰:让我们用华丽的高科技方法学习!(舒坦);共同对内(游戏机玩家)郑重宣布:PC游戏才最高级,咱这叫电子竞技………………(自豪)
21世纪初 国外PC刚想搞单机,TV一款游戏就卖千万;国内SS、PS玩家战下去,PC、TV玩家战起来,正战的一塌糊涂时,咱中国D产业终成正果啦,可巧第一世界又来信儿了:DC要来竞选,PS2跟着拆台;PC众刚想偷着乐,就开始被政府人民批斗,一年不到PC硬件升级的大限也过期了,内外交困之际,就毫无悬念的剑走偏锋,向着网游这堵南墙撞了下去………………
21世纪初至10年代中 DC跟着N64去了,SEGA却没抱住N记的腿倒过气儿来,全球战国世代被PS2一个隔儿就平了,国内的PS众欢欣鼓舞,本以为世界从此清静了;但没过两天N记这个财阀就人笑着携着史上黑字春风得意的卷土回来了,任fan笑了,PS众寒了,PC单机玩家湿了,非PC单机份子早改嫁了(嫁网游了)………N记正人笑着迫不及待的点燃“华丽到掉渣儿的机能”这颗核弹的时候,危软一屁股没坐住,也跟着点了颗氢弹…………PS众观后慌了,任fan惊了,SEGA铁杆…大脑仍空白中;只有PC单机份子不见了…泪奔中……,呜呼悲哉,当年青年俊杰的小PP孩以及心理障碍一代的组合在国内业界是何等威风滋润,如今被老大危软抛弃让人直面了一个可怕的现实问题:自始至终占全球游戏市场85%以上营业额的一直是游戏主机,然后轮到的是掌机,而自己至死不俞的PC单机文化在游戏产业全面超越电影业的伟大贡献当中一直属于没什么影儿的事儿……………………郁闷归郁闷,估计明儿早起来60%的单机份子就毫无悬念的随着网游众堕落下去了,30%的单机份子向着更光明的未来改嫁了,他们都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任fan、SONY众、Xbox铁杆人群中的中坚力量,还有10%的单机份子仍固守阵地,也只有它们可以被称为真·PC铁杆……
10年代中 以上史实截至如日中天般繁盛的PS2、NGC、XBOX世代,我们又一次处在360、PS3、革命围绕的次世代历史洪流之中,或许你也会在新时代书写着自己的轨迹,等到第3次次时代褪却我再为大家笑谈游戏、戏说历史。
B. 少林和武当谁厉害点~!
少林VS武当——武侠文化产业之宗师过招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佛家、道家的养性修身理论,并从道教的各种法术中撷取资源,加以文人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武侠小说中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的武学,并由此形成了激动人心的武侠文化。
1982年,电影《少林寺》热映,《少林寺》是中国武侠电影在中国大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亮相,它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影迷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的武侠电影带到了世界舞台,并开启了我国的武侠文化产业先河。在今天来看《少林寺》对我国武侠文化产业的影响贡献仍是无法复制和难以超越的。
在武侠影视的带动下,武侠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武侠图书的出版与武侠杂志的出版,武侠电影、电视剧、音乐,武侠动画、漫画,武侠网络游戏,武术学校和武侠旅游产业,均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仅金庸武侠小说的出版、传播,就已产生50余亿元的产值,金庸本人的品牌价值更是难以估量;武侠影视剧是我国类型影视剧的主流,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少林足球》、《功夫》,武侠影视剧的产值每年都有10余亿元;动画、漫画产业刚刚兴起,也是大有潜力;除此,武侠网络游戏更是增长迅速,形成每年100亿元以上的规模;武术学校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的产值数以亿计。现在看来,武侠产业全年的产值数以百亿,于是一个新名词“武侠文化产业”就应运而生了。
而千百年来,纵横江湖,素有江湖泰山北斗之称的北宗少林和南尊武当,更是当仁不让,它们一佛一道,一硬一软,或以禅入武、博大精深,或以道悟拳、深邃奥妙,成为中华武术外家拳、内家拳的代表,引领了我国武侠文化产业潮流。
一、少林、武当武侠文化产业之发展
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一片破败,全寺十几个和尚,9个是老人,靠28亩地过日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少林寺已形成“佛”、“寺”、“僧”、“慈”、“禅”、“武”、“艺”、“刊”共8个方面的品牌组合,麾下的产业包括禅露杂志社、少林影视公司、少林书画院、少林寺武僧团等。而且少林寺已于2007年4月组建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对嵩山风景区内的所有景点都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此外少林旅游集团还计划将包括索道、动感电影、宾馆(酒店)、旅游车队等项目打包上市。这一切都源于少林寺一系列高明的产业化运作。
在少林功夫风起云涌之时,近到家门口的“少林汽车、”“少林防盗门”、“少林火腿肠”、“少林墨水”、“少林胶水”,远到欧、美、日等国和地区打着“少林寺”旗号的五花八门的组织,蜂拥而起。为了保护“少林”品牌,少林寺于1997年成立了“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少林寺陆续推出“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系列少林食品。然而这些似乎并不是少林寺的专长,也与大众眼中的武术神话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于是少林寺又组建了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整体开发少林品牌,推进少林寺的禅、武、医文化,并在具体运用中进行技术指导,从此,少林寺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了舞台的最前端。
2004年,少林寺在网上公布了医药和武功秘笈,引发了武术界、医疗界和社会各界的大讨论,将大众的眼球凝聚在少林寺。
2005年10月,少林寺和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编排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亮相。随后,该剧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达成协议,《风中少林》赴美演出两年,约800场,演出收入预计达800万美元。这场浩荡的演出,作为一个产品的发掘,为少林寺的品牌再次增辉。同年,经少林寺授权,玩酷科技公司开发研制的3D网络游戏《少林传奇》正式运营。紧接着,与网络游戏同名的动画《少林传奇》上市,当年就已经在海外2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台湾、上海等地电视台进行了播放,收视率多次名列前茅。这在斩获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宣传了少林精神。
2006年3月底,少林寺联合深圳卫视共同发起的“中国功夫之星电视大赛”正式启动。这个形式酷似“超女”的电视选秀大赛,共设深圳、北京、郑州、沈阳、成都、上海6个国内分赛区,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6个国际分赛区。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德、武、艺”多项素质的考评,从参赛者中选出108名好汉。大赛选出的“功夫之星”将出演少林功夫史诗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之僧兵传奇》以及其他一系列以“中国功夫”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并且将在好莱坞制作的系列电影《新少林寺》中出演角色。同时,在比赛中又开展了“种子选手在少林寺闭关修炼”,“与少林寺18罗汉对决”等充满神秘感的活动,吸引了全球武术爱好者的注意力。
除了“中国功夫之星电视大赛”,2006年,关于少林寺激动人心的事件不断上演。来自美国联合武馆的500名美国少林俗家弟子在千年古刹少林寺山门前举行归山朝圣仪式;世界旅游小姐畅游少林寺,并与少林寺武僧比武,美女、和尚,这两大关键词让人无法不去关注;9月“少林论禅”在少林寺大禅堂隆重举行;由河南电视台与日本最大的民营电视机构富士电视台主办、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武林风•少林寺传说》赴日巡演出发仪式亦选择在少林寺门前隆重举行……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慕名前来少林寺,贴身保镖与少林武僧同台较技之后,普京自己也跃跃欲试,在多方劝阻无果之下将一个小和尚扛上肩头,少林寺因此风光无限。
2007年,少林寺再次制造媒体焦点。4月,斥资3.5亿元,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制作的禅乐大典《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正式全面公演,好评不断;5月,少林寺300年来第二次举行封坛受戒,经过28天的受戒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名佛教徒在少林寺度入佛门,成为正式的和尚。7月,少林寺武僧表演团奔赴日本演出。
2008年,少林寺依然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一部电视剧《少林寺传奇》让人们如痴如醉,不断刷新收视记录,被媒体誉为08收视冠军;同年11月,少林寺和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官员签订协议:少林寺托管官渡4所寺庙20年,托管期间就地培养云南的少林18罗汉,少林寺再次名扬四海……
高频率的曝光,赢得了高知名度,也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其中就有武术学校产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省登封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武术城。截至2005年以少林寺为核心在城区分布着大大小小83家武校,学员5万人。而这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塔沟武校,号称“天下第一武校”,有1.5万学员,诞生了215个全国冠军、95个国际冠军。蓬勃发展的武术产业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登封体育局曾做过统计,在登封的5万名学员基本上是外地人,仅他们拉动的消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由少林武僧教授功夫,一般要5年,学费和生活费等要视学员的年龄和情况而定。以10岁男孩为例,一年费用约为1.38万元。而海外学员的收费则要比本国学员高一倍,并配有专门翻译,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武校直接收入5亿元。
伴随着武校而来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武术表演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少林武术以寺院民间表演的形式,先后进入台湾、香港、日本、美国市场,迈出了少林武术演艺产业国际化的步伐。1995年,少林武术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并进行了西欧巡回演出;1996年,少林武术在英国皇家剧院演出。2000年以来,少林武术表演艺术化、产业化的成分越来越浓,武术演艺市场迅速扩大,逐步发展到东亚、东南亚、东欧、西欧、北美、澳洲等地,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表演区域的扩大,登封市武术演艺团体规模不断壮大,数量由2002年的23个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72个,增长3倍以上;2007年演出人员规模达到2800人,与2002年相比超出4倍。2005年,各类武术体(馆)校,为中外游客表演少林武术8000余场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创收700多万元。而2007年仅上半年,登封市所有演艺团体就已累计演出2500场,超过2005年全年的演出量,实现经济效益2300万元
少林的武侠文化不仅自身产生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少林功夫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根据门票统计资料显示,从1974到1978年少林游客总共20万左右。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次,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而少林景区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收入就高达1.2亿元一年。迅猛发展的武术产业,每年给登封创造的社会综合效益已达20亿元,武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已占10%左右。以武术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成为登封经济的支柱产业,收入占该市GDP的1/3。同时,少林武术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推介功能成为登封吸引外来投资的强力胶,通过举办历届少林武术节和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登封共引进资金50多亿元,引进项目300多个,经贸总成交额100多亿元。
少林寺紧扣其核心产品禅宗和武学,通过商业驱动文化,通过诸如舞剧、武僧巡演、功夫大赛、音乐大典等形式,把一个个产品做成了系列化的产业。
与《少林寺》相对应,几年后有了一部电影《武当》,遗憾的是《武当》却没有给武当派一个傲视同侪的机会。然而这并不妨碍同为名门大派的武当发展武侠产业。1987年武当就举办了首届武术擂台赛,影响巨大,来访者达21万人。后来武当山又举办了“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武当山武术擂台赛”、“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等武术赛事、研讨活动,武当武术一时名震江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仅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就有武校18家,学员近万人。然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武术馆校或倒闭,或搬走。至2007年十堰市仅有9家武校,在校学员不足2000人;规模最大的武校中,学员仅有400余人,最少的只有几个人。由此而产生的产业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操作团队与政府联合操控,武当产业化的道路并不顺利,1996年武当山文物部门擅自将遇真宫使用权租给“陈逵影视武术学校”,结果2003年一场大火毁了遇真宫。2002年武当山管理处与太和武馆签订了《武当山元和观租赁合同》,后来武当山复真观却被修成了三星级宾馆。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武当开始整合资源,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同时,也在现代化产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2003年组建了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出访东南亚、西欧各国,先后在香港举办的“武当武术”活动中作专场演出、在澳门庆回归三周年的《武当风》中作专场演出、在台湾的武当武术文化交流中作巡回演出,并参加了中国功夫之星启动仪式。
2004年,武当将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中的“武当青冥剑法”引入武当山表演;同时联合隆中景区,实行强强联手促销之路。
2005年,武当统一整顿武校收费,创造良好的武校教育环境;举办首届武当山赵堡太极联友大会;启用武当山旅游多媒体咨询系统;创作舞台剧《太极武当》;武当山道教武术音乐团前往我国台北参加两岸道教音乐会。
2006年投资8000万重修玉龙宫……这些在使武当武术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2007年,湖北省武当山全年游客人数突破百万人次,达102万人次。2009年第一季度武当山共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69%。尤其是在3月份的观音诞辰日、三月三等重大节日,武当山日均接待游客都在万人以上,3月游客人数也创武当山历年来单月最高。
2006年,武当特区还与加拿大武当文化国际总会签约,以武当功夫艺术团为班底,打造大型舞台剧《道行天下》,在赴加拿大演出后,继续到西欧巡回演出,这也使武当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与国际大旅游接轨的产业链条。
武当功夫艺术团在港表演(图片来源:大河网)
二、少林、武当武侠文化产业落差之原因探析
自古以来,“武当拳,少林腿”、“武当剑,少林棍”,少林、武当,一南一北,一柔一刚,称雄武林,然而21世纪以来,少林挟拳脚棍棒刚烈迅疾之威,笑傲江湖,将曾与之江湖地位相当的武当,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原因何在呢?
1.门派由来
少林寺是中外闻名的中华武术发源地,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而少林武术是我国最早的武术流派之一。相传少林武术为北齐的少林高僧跋陀的弟子僧稠所创,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少林寺僧几个世纪艰苦实践的经验结晶,世代相传,令人神往,诱人钦敬,驰名中外,也就慢慢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张三丰,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势”,这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张因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术。然而在为数众多的武侠小说、影视剧中,却有这样一种提法:张三丰本是少林弟子,因触犯寺规而被逐出师门,后在武当山创立武当派,于是就有了“武当武术源于少林”的说法。对于这些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它却给了大众一个潜在的意识:少林强于武当。
2.掌门人思想
“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在《禅露集》这样说。也正是少林寺的战略思想——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且与时俱进,也就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引下,才使少林寺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隋唐末期,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嘉靖,少林僧兵抗击倭寇;抗日战争,少林和尚参战抗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少林寺派出僧人救护队远赴四川灾区救援,主动承担入世和救世的责任;和平时期,少林寺方丈秉承了少林人主动入世的精神,将少林寺带入了“功夫经济”的大潮中,使少林寺从一处破败的小庙发展成了一个闻名全球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大寺院。
然而人们提到少林寺,第一印象就是少林功夫。释永信说:“这部电影《少林寺》就像为少林寺做了一个大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所代表的少林寺产品太单一,甚至是表面的。释永信并不甘心将武术仅停留在“术”上,他还提出了武术禅的概念,“我要把少林文化上升到‘学’的高度,像‘东方学'一样成为一门‘显学’”。为此,永信方丈和清华、北大、人大等几十所大学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这样,可以把少林寺文化得到很好的发掘和传播。
诚然,如果把少林寺看作为一个产品,如果仅仅停留在表象,将无法达到消费群的拓展。因此,需要打破常规框架,极大地发掘其内涵,形成少林武学、佛学文化的产业化。正是在这种运作理念的指引下,释永信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操作。1996年,在众多企业还不清楚互联网的时候,少林寺就建了网站。现在,释永信几乎拥有所有的现代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时尚手机(据说,他短信发得很好)。他说,“互联网快速发展,少林寺如果不能利用好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将会离世界越来越远。”
接着释永信又主持打造了中国第一家数字化寺院,全球招收少林弟子,网上公布少林绝学;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的演出及公众活动营销包括武僧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少林武术”、传统武术节的“少林归宗大典”、红十字会募捐、护生放生、少林基金会等;同时,少林寺还创办《禅露》杂志,并与各大院校联合,倡导与“红学”同等地位的“少林学”。少林寺开始慢慢走出单一的武术而走向多元产业化,于是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的电视片《新少林方丈》就被译为《新少林CEO》。
2003年,释永信又把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到了少林寺古老大殿藏经阁;2005年,少林寺网站推出“武林秘籍”、“少林药局”。2006年,释永信一次促成美国500个武术爱好者朝拜少林寺;2006年3月,促成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少林寺,2008年和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官员签订协议:少林寺托管官渡4所寺庙20年,托管期间就地培养云南的少林18罗汉。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释永信做到了。这些与时俱进的做法,一次又一次把少林寺带到世界舆论的前沿,少林寺品牌更是水涨船高。
此外,作为少林寺这一举世闻名的功夫圣地的方丈,释永信事实上扮演着多重角色。除了是少林寺15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外,他还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些职务可以使释永信更多地参与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自身品牌度,也可以借势推广少林品牌。
相比之下,武当就沉静了许多。武当道人一直惟恐山不高,惟恐山不深,武当掌门游玄德说,武当的活动向来本着“纯宗教、纯武术、纯学术”的宗旨,所以武当派几乎没有搞过商业化的活动,武当派功夫的传授仍本着“宁可失传、不可乱传”的原则。武当派掌门人游玄德道长曾坦承,他还不会上网。有趣的是,在2002年由武当发起,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在四川乐山进行的切磋中,一向沉静的武当掌门游玄德向外界公布说,武当派已经传承下了金针指和降龙十八转掌,这也许是武当面对商业化社会无奈的选择吧。
三、结语
于是不仅有人会问难道少林能一直遥遥领先,而千年武当就不能走出低迷,再展昔日武林领袖雄风?
其实,武当武侠文化产业的落后也有其特定的时代原因,太极拳产化业不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拳术体系与一流的拳术家,二是没有人在德、技、绩方面堪当“当代的太极的代表人物”。其实,比起少林拳,太极拳有很多优势之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更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但其在宣传上过于倾向太极拳的健体作用,大大忽视技击功能,尤其忽视太极散打,使太极拳成为太极操,引起社会大规模的误解。需知,龙首是“打”出来的,用武技比较,用武德较量,方能成就独占鳌头的影响。武当武术还缺乏具有“大家风范”的带头人,但这种人的出现,既不是努力出来的,也不是协调出来的,而是时代产生的。再者就是管理体制不顺,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不够,缺乏发展资金,宣传力度太小。
因此只有制定武当武术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邀请专业人员对武当武术精心包装,提高其表演性、实战能力,净化武术市场,扶持武术馆校,举办大型武术活动,才能推动武术产业化发展。
当然,推广武当文化及武功不是文章上那么简单,那需要有精明头脑的商人以及国家政府等等配合,但只要你深挖、开发它,发展成一个几百亿的大产业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期盼,武当在武术产业化的道路上,必有剑舞九天冠绝江湖之日。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少林或者武当的一枝独秀,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亦非少林或武当一家所能涵盖,更应该是围绕核心门派,带动相关门派,最终将整个武侠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摘自09年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蔡尚伟教授:《文化产业比较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C. 为什么小孩都喜欢看《魔道祖师》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说小孩都喜欢看《魔道祖师》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又如何能得出来为什么呢?就我所知,我周围的很多小孩子就都不喜欢看《魔道祖师》,那这些小孩子算不算是小孩子呢?
我猜测题主可能想问的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魔道祖师》,而这些人的年龄又比较小,也就是问为什么《魔道祖师》的读者年龄都这么小,(其实也不小了,二十岁左右)当然是因为这些网文,本身就是连载给学生们看的,给那些年轻人看的,所以读者年龄普遍不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各种小众的审美也许一时风头无两,但最终也会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
D. 网游排名是怎么样哪个最火
截至时间2020年2月3日,网游排名是:《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堡垒之夜》、《九阴真经》。最火的是《英雄联盟》。
1、《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简称LOL)是由美国拳头游戏(Riot Games)开发、中国大陆地区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英雄对战MOBA竞技网游。游戏里拥有数百个个性英雄,并拥有排位系统、符文系统等特色养成系统。
5、《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是蜗牛公司开发的一款大型MMORPG电脑客户端游戏,于2012年8月8日开启不删档公测。游戏以中国武侠文化为背景,表现出中国武侠的核心元素:内外兼修的神奇武功、秀美壮观的古代山河、有情有义的江湖外传、正邪英雄的武林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