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如何构建文创“高精尖”产业结构
8月21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意见》出台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意见》立足首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共包括“总体要求”“优化构建高端产业体系”“组织实施产业促进行动”和“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内容,聚焦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凝聚力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协同联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文创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力求为北京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锚定方向、指明路径,推动文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市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回答了新时期北京应当发展什么样的文创产业,构建了由“两大主攻方向”和“九大重点领域环节”组成的文创“高精尖”内容体系。其中两大主攻方向分别指“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提出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
为全面激发北京文创产业发展动能,《意见》提出九大产业促进行动,从文化空间拓展、重点企业扶持、重大项目引导、文化消费提升、文化贸易促进、文化金融创新、文化品牌集成、服务平台共享以及文创人才兴业等方面,提出各类激励引导措施,为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② 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
根据腾讯研究院的统计,从2012年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金额呈现出了非常陡峭的增长趋势,转折点就是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以及硬件算力与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向文化领域深度渗透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文化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
另外,技术革新驱动文化产业革命性发展,从报纸到电视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至今进入AI时代,文化传播、文化管理与文化营销均深受影响。
③ 文化创意产业都包括什么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中国近几年在文化艺术市场蓬勃、公共展演场地加大建设(如国家大剧院、798艺术区)等,除在既有制造业的优势下寻找出路外,也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发展层次:
我国的文化产业其实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鉴于这些层次在产值、经济总量、发展步伐方面不一样,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以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这是较为初级或低级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简单、门槛低、入门方便,依托于本地资源,容易掌控,所需的初步资金不多。在整体的管理和操作形式上也处于较低层面,所以中国各地,尤其是西部、中部城市,总是先采取旅游,或者叫人文旅游的方式来发展文化产业。
第二个层次,目前我国在各地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国有的广电集团、电影集团、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出版集团、演出集团等等,在国家层面上有中演集团、中国电影公司、中国广电集团等等,还有其他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等
第三个层次,在东部一些地区,包括西部和中部的省份,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以高科技为支撑,以全球化为背景。它们要上市就是去纳斯达克、纽交所、伦敦交易所上市,是有全球背景的。
④ 文创产业怎么发展
剑走偏锋,创意至上。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
⑤ 中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有众多的传统文化,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流失,所以当前将文化和创意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内地,文化内容同质化严重,而此时结合现代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放在了文化创意产业上,他们都想要通过更前沿的科学技术,将文化商业化,并不断的传承下去。
其实不单单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只要转换一下思维,给大众呈现一个新鲜的事物,这就会让有猎奇心理的人为其买单,所以一个文化想要流传,还是需要大力去创新的,要敢于为传统文化动手术,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⑥ 文创产业发展前景趋势包括哪些
综合政策、市场需求、投资盈利率等因素,文创产品的投资热将专会长期存在。文化产业属是创新和科技含量较高的门类之一,这些也将成为文创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除此之外,文创衍生品、非遗产品等都要提高设计水平,同时加强外观性、便利性、实用性、舒适感等,提升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将会用更好的方式营销,结合互联网和大品牌做“文化电商”,同时注重产品营销,如在影视剧中植入文创产品或是与网红结合推出等。
当然,除了结合新技术、新媒体、注重营销方式外,未来还需丰富文化体验形式和文化业态,提升文化资源利用层次,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