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基建包括哪些方面
新基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1)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扩展阅读
新基建的意义:
新基建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推动相应的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使更多的国民获得普遍化的新经济红利。
在此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数据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但数据要素具有特殊属性,不能简单套用之前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激励和约束规则。
数据要素存在互补性和专用性,也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有效的数据往往依赖于多主体的系统生成,其生产效率既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匹配程度和建设水平,也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其生产和使用效率往往涉及多个产权主体和多种异质性数据,既要避免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壁垒,又要激励创新性的数据生产和数据使用。
㈡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根据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产品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工业企业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分为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和小型四类。
一般简化分组可分为大型(包括特大型和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凡按生产能力划分的大型企业,除生产能力要达到标准外,还应具备固定资产原值二千万元以上的条件。
(2)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企业要明确区分学习与培训:教育行为针对的是受教者的思想和心态方面,使之明了道理,培训行为针对的是受训者的个人技能素质方面,使之掌握提升技能。
2、避免理论实际方面的脱节:企业内训的讲师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都是自学成才,所以一切都靠刻苦钻研,就会学习很多的理论,用来指导企业的实践。
3、业相应原则不能改变:做讲师不是因为做老板、并且有成就了出来发表演讲,那样就可以信马由缰。
㈢ 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为何在青岛召开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耿涛表示,青岛具有浓厚的独角兽基因,拥有分层孵化体系的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构建了企业从专精特新到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从隐形冠军到小巨人,从瞪羚到独角兽的成长培育机制。
青岛有着独角兽企业急需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奖励政策。还构建了企业培育库,为企业提供辅导培训、技术对接、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服务,并着力打造独角兽全生态加速示范基地,以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机制推动。
(3)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扩展阅读:
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青岛召开
12月2日,由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青岛举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的价值、逻辑与生态”,会议期间发布了《数字经济先锋: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报告(2020)》及“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领导张登方为大会致辞时表示,中小企业的做强做优做精是培育独角兽企业必须倚重的内生动力。
山东省制定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和奖励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培育瞪羚企业337家,独角兽企业8家,树立了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㈣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风险过度积聚、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反之,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4)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扩展阅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及突破、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微观层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活力,在中观层面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在宏观层面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打开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空间,为创新驱动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