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毋庸置疑,未来3D打印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那么工业级3D 展趋势是什么
3D打印设抄备和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发展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目前3D打印应用范围不广泛、应用领域不多样、应用程度不深刻的重要因素。随着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未来3D打印设备和3D打印材料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3D打印产业链全景图
1、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和产值持续增加,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工业级3D打印成市场主流方向,设备出货量呈快速上升之势。
3、体素化打印解决方案将改变消费级3D打印行业的竞争格局。
4、3D打印设备将与传统加工制造方法进一步融合,助推规模化应用。
5、传统制造企业将强势进入3D打印设备和材料领域,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6、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领域将成为3D打印产业爆发的主战场。
『贰』 中国3d打印现状如何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中国3D打印尚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利好推动产业不断发展
全球3D打印机行业中,欧美最为发达,已经初步形成商用模式。我国3D打印产业化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企业整体规模普遍较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大规模商业化产业化受阻、原材料制约产业发展、与国外3D技术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成本仍相对较高等问题。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成为产品设计、快速原型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
2012-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体增速,我国3D产业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17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约为16.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近40%,首次突破百亿规模。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突破20亿美元。
综合上述特点趋势,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带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叁』 我现在看到3D打印行业比较新兴所以想入行但不知道怎么进入求高手指教
50万最多打印塑料。而且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3d打印几乎没有市场。我自己组装了3d打印机,现在打印模型一分钱一个立方厘米,一个星期也就两三个单。问技术的有几百号。。。。
『肆』 3D打印三要素是什么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成型工艺、原材料和设计程序这三大要素螺旋式创内新的过程。从三要素的容发展历史看,以上三者互为支撑,彼此勾连,其中一个要素的突破往往能为另外两大要素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3D打印产业链的应用打开更广阔的空间,改善其在各个细分市场上的性价比。
『伍』 3D打印在模具行业里有哪些应用
3D打印长期发展趋势
综合3D打印产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长期来看,未来3D打印行专业发展存在四大趋属势。
第一,随着“个人制造”的兴起,在个人消费领域,3D打印行业预计仍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第二,在工业消费领域,由于3D打印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属本身在工业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以激光金属烧结为主要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将会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中,获得相对较快的发展。
第三,产业链的各环节会产生专业化的分离:专业材料供应商和打印企业会出现,产品设计服务会独立或向下游消费企业转移。3D打印有望转化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具平台。
第四,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陆』 3D打印和三维扫描哪个前景广
3D打印产业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3D打印机设备制造商、3D模型软件供应商、3D打印机服务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应商。
因此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会产生很多机会。
在3D打印产业链里,除了出现大品牌的生产厂商外,也有可能出现基于3D打印提供服务的巨头。
以下两个例子说明3D打印服务的创新
从中期来看,与传统的制造技术形成互补。
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的确是重大的变革,但目前和近中期还不具备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领,也不会是传统制造业的终结者。
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构件、新产品开发、协同制造和实现创意方面较有优势,最理想的应用是在个性化或者定制化的领域。
因此,近中期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应该是优势互补。
3D打印技术虽然也许会重振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还难以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
理由有三:一是3D打印只是新的精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相比于机器化大生产,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互补关系;
二是3D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打印不出来;
三是个性化打印成本极高,很难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
综合3D打印产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认为未来行业发展存在以下趋势特点:
1)3D打印个人消费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个人制造”的兴起,在个人消费领域,3D打印行业预计仍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有助于拉动个人使用的桌面3D打印设备的需求;
同时也会促进上游打印材料(主要以光敏树脂和塑料为主)的消费。
2)3D打印金属材料应用程度不断加深
在工业消费领域,由于3D打印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属本身在工业制造中的广泛应用。
前瞻预计,以激光金属烧结为主要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将会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中,获得相对较快的发展。
中短期内,这一领域的应用仍会集中在产品设计和工具制造环节。
3)产业链上的专业分工会进一步深化
现阶段,主要的3D打印企业一般以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的综合形式存在。
这是由产业发展初期技术推广和市场规模的限制所致。
长期来看,产业链的各环节会产生专业化的分离:专业材料供应商和打印企业会出现,产品设计服务会独立或向下游消费企业转移。
3D打印有望转化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具平台。
4)国内3D打印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国内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
对于个人消费领域,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以及相关辅助平台,如软件设计,制作文件库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认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前瞻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
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引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柒』 3D打印大规模应用于民用工业还需要多长时间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涌入3D打印行列。2016年以前,3D打印行业还是以销 售3D打印机为主和围绕3D打印衍生出来的教育、培训及相关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及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促使 3D打印行业的企业不断摸索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促使3D行业的从业者不断思考如何将3D打印的市场越做越大、如何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3D打印并尝试 消费3D打印的产品。
而3D打印制 造还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大部分3D打印产品都是直接采购原材料,后期完全自主生产。目前提供3D 打印服务的机构,主要还是以独立的科院机构、院校工作室、小型工厂、独立大工厂为主。大部分的3D打印产品的后期加工处理,只是为了满足个性化定制客户的 需求,或者部分成型产品的生产销售,并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和后处理加工的合作厂商,即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也造成部分的3D打印产品利用传统的加工方 式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后,抬高了3D打印产品的价格。这也是造成3D打印产品难以民用化的原因之一。
原材料
虽然目前3D打印可以打印的材料有成千上万种,但目前应用最成熟和最广泛的也就十几种材料。这一方面在于材料研发的成本过高,造成研发门槛高、速度慢、 挑战大;另一方面也因其产品成型技术的不同,造成大多数材料目前依然无法应用到3D打印中来。同时国内的3D打印耗材厂家较少,研发出的核心材料不多,大 部分3D打印耗材依然靠国外进口。
可尝试的解决方案:政府政策支持及大资本进入
3D打印的产业链的完善需要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励,另外更需要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只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进入,才能涌入更多的资源应用于3D打印机核心技术的研发、3D打印耗材的制造、3D打印产业链的完善。此外,还需要3D打印企业不断摸索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并逐步搭建好完善产业链条。
二、人才缺失
建模师人才
3D打印是以三维数据为基础,如果没有三维模型,3D打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专业的3D建模师 也是制约3D打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挖掘更多的3D建模师,将是3D打印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也必然掀起对3D 建模师需求的热潮。一个优秀的3D建模师,不仅仅在于熟悉3D打印的原理或拥有3D打印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高质量和 富有艺术性的3D模型。
一旦3D打印产品发展到快速成长的阶段,对3D建模师的需求也会井喷。但从目前的3D打印制造来看,3维建模的 速度依然缓慢。同时大部分民用化的3D打印产品都没有形成标准化,也造成3D建模师做出的三维模型与用户的想象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势必造成较大的沟通成 本。这也是制约3D打印产品民用化的核心问题。
3D打印操作型技术人才
制造3D 打印机的厂家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国内3D打印行业基本没有行业标准。这也导致3D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员与机器较长时间的磨合。越是经验老练的 操作员,越易掌握不同机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辨别三维模型是否适合某种机型的生产和制造。因为3D打印操作型技术人才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好3D 打印机来生产制造,并熟悉生产制造的流程,有助于优化出适合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制造业务流程。目前专业的3D打印操作型人才还极度的缺乏,这也间接造成 3D打印产品的生产效率过低。
3D打印产品营销人才
3D打印制造出了非常多的精 美产品,这些产品堪比传统工艺,甚至部分已经远超传统工艺的水准。但产品再好,依然需要有合适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营销模式正在逐步改造 传统营销模式的关键阶段,3D打印行业对即熟悉传统营销又熟悉互联网营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3D打印的产品以其生产方式的特性等因素造就了3D打印产品初期的一个特殊营销时期。但随着3D打印企业的不断摸索和3D打印技术本身的发展、民用化需求的增长,这使得3D打印行业即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民用化的营销模式。要想把3D打印产品源源不断的推广到普罗大众的身边,就需要应用新的营销模式来推广。
『捌』 3D打印前景毋庸置疑何时爆发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与成熟,3D打印行业前景日益明朗。据预计,到2020年3D打印市场规模将专超过210亿美元,发展空间属巨大。不过,要达到这个目标,前提是先跨过材料难关。3D打印材料已成为3D打印技术能否落地的关键,也是3D打印产业能否崛起的重要指标。
我国市场中,3D打印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大多数产能和优秀的企业主要集中于3D打印机的生产环节,而在原材料、图像处理、逆向工程以及细分的下游市场中都显得比较薄弱。目前我国高端3D打印原材料主要仍然依赖进口,在图像处理、逆向工程等领域也尚未有龙头企业出现。
据前瞻研究院《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未来3-5年3D打印行业会进入一个产业化的爆发期,随着打印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实力强大的公司也会很快进入该行业,加快3D打印行业的市场发展,预计美国3D打印市场未来5年年均增长30%。而3D打印材料作为该行业的引领和支撑硬件,打印行业的市场需求带动3D打印材料料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玖』 3D打印专业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成为产品设计、快速原型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
2012-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体增速,我国3D产业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17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约为16.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近40%,首次突破百亿规模。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突破20亿美元。
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国内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对于个人消费领域,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以及相关辅助平台,如软件设计,制作文件库的发展。
综合上述特点趋势,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带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拾』 3d打印概念股有哪些
中航重机
中航重机(600765)去年7月公告,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以钛合金等金属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沉积(“生长制造”),直接由零件CAD 模型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整体结构件的“近净成形”,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摆脱对传统大型锻造等重型高端装备的依赖,为我国大型整体钛合金结构件等高端装备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瓶颈”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在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等高端装备制造以及高端民品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更好地推进激光项目形成生产能力,公司、中航高新、北航资产、王华明及其研发团队、中航投资及北京工业投资公司决定共同投资成立中航激光成形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激光”)。
中航激光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中航高新以现金出资3,100 万元,公司以现金出资2,000 万元,王华明及其研发团队以现金出资3,000 万元,北航资产以现金出资1,000 万元,中航投资以现金出资500 万元,北京工业投资公司以现金出资400 万元。
华中数控
据中国机床网报道,2012年7月13日,由富士康集团成型&机构产品技委会举办的Q2季技术发表大会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举行,华中数控(300161)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将华中8型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全电动注塑机控制系统、节能型电液混合伺服驱动和马达、3D打印设备等最新技术、产品进行全面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吉红董事长等公司领导就华中8型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情况、塑料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智能设置与优化、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及其应用三个主题进行了演讲,吸引了富士康与会嘉宾及各相关部门领导及员工参加。演讲现场更通过网络同步直播到富士康成都、烟台、晋城园区,共吸引了1000多名相关人员实时在线参与。
在交流会展厅,与会嘉宾及富士康部分员工对华中数控所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公司领导及相关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交流。
南风股份
南风股份(300004)8月25日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南方风机研究所将投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项目”,总投资1.68亿元,资金由南方风机研究所自筹。据披露,这种技术广义的说法就是国际上流行的3D打印技术,以金属粉末、丝材为原料,通过高能束熔化沉积“直接生长”,从CAD模型完成高性能重大型金属构件成型。
公告称,南方风机研究所已在成型工艺、质量及工艺装置、金属构件原材料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进展,成功成型制造重量超过10吨、直径超过2米的高强度低合金钢核电蒸发器筒体缩比件精密坯件样,并已掌握并完成了重型金属构件批量产业化大型成套装备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为5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
据介绍,南方风机自主研发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是新一代的重型金属构件快速成型加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百万千瓦核电装备、百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及水电、石化、冶金、船舶等行业现代重大工业装备合金钢等重型金属构件的制造。
银邦股份
据了解,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0年的约1.6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以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从8%提高到15%。未来10~15年将是我国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核电、火电、水电、冶金、化工、船舶等行业都将继续快速发展,孕育着对大型铸锻件的空前需求。
银邦股份(300337)因进军3D打印而备受市场关注。
银邦股份董秘张稷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属3D打印技术其实就是电脑设计3D图形,利用激光产生的高温烧结金属粉末,产生金属构件。因为每个金属部件的设计、工艺、毛利都不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毛利率,但总体毛利率还是比较高的。
华泰证券(601688)认为,公司是国内钎焊用铝合金材料的龙头企业之一。在稳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创新,2010 年成功研发铝钢复合带材,成为国内唯一批量生产企业,填补国内重大技术空白。同时标志着公司业务迈入多金属复合材料领域,这一领域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持续性创新,助力公司成长跨越单一产品生命周期。回顾公司隶属的铝板带箔加工行业,行业内单一产品无法摆脱“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规律。公司1998 年进入该行业,持续性创新使公司主营领域发生两次跳跃,帮助公司跨越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羁绊,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速,在技术产品更替频繁的铝加工行业实属难得。
完善的研发体系是创新持续化的保障。公司成立院士流动站,拥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定期向公司提交研发成果。并针对金属复合材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发流程;将研发活动专业化、常态化。确保公司有持续的新产品项目储备,以供升级换代。前期研发成果逐渐进入收获期,利润增长不断有新的贡献点。公司持续性的研发已有多年,除铝钢复合带材外,前期的其他研发成果,也将逐步产业化,成为高毛利的产品,为公司贡献业绩。
宏昌电子
据证券时报报道,宏昌电子(603002)主要从事电子级环氧树脂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级环氧树脂专业生产商,2010年公司销售环氧树脂6.44万吨,市场占有率为8.02%,其中覆铜板用阻燃环氧树脂市场占有率为15.63%。截至2011年年底,宏昌电子拥有液态型环氧树脂5.5万吨/年产能、阻燃型环氧树脂5.3万吨/年产能,固态型环氧树脂1万吨/年产能、溶剂型环氧树脂1万吨/年产能,合计7.3万吨/年环氧树脂产能。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外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国内印制电路板需求旺盛,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宏昌电子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产业转移。环氧树脂还广泛应用于风机叶片的制造以及特种涂料,而宏昌电子是国内首家获得德国劳氏船级社认证的风机叶片用环氧树脂生产厂商,国内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必将带动公司的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制造快速增长。目前公司产能使用已达到最大限度,募投项目将能够有效解决公司的产能瓶颈;项目投产后,产能实现倍增,规模效应明显,有利于降低成本、巩固公司的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