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您这个问题是一个大议题,并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现在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还是仍旧非房地产莫属,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被房地产行业绑架了。推动文化产业,出了从旅游方面推进进度以外,还可以大力发展影视、动漫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毕竟由于越来越高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
B. 如何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有以下几条专
一、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要属求,发挥文化产业对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枢纽作用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
三、统一和规范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四、关注技术进步,在文化产业结构重组中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
五、加强区域协调,寻求产业发展新机遇
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局面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C. 怎样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
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活力进一步增强。
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保障条件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四)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D.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
文化部关于印发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通知
纲领如下: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1.鼓励集聚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引导调控
(三)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坚持正确创作生产方向
2.鼓励文化创新
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八)健全投融资体系
1.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
4.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配套服务
(九)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培训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1.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2.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三、重点行业
(一)演艺业
(二)娱乐业
(三)动漫业
(四)游戏业
(五)文化旅游业
(六)艺术品业
(七)工艺美术业
(八)文化会展业
(九)创意设计业
(十)网络文化业
(十一)数字文化服务业
E. 中共中央哪个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驻部纪检组、各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文化部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F.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要成复为国制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主要由市场提供的服务型产业,具有就业吸纳能力强、社会和市场需求潜力大以及能耗低、污染小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G. 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都要根据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予以推进。具体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应该:
一是加强研究学习。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研究自身产业发展的规律等,都做得还不够。我们国家东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根据当地实际,寻找不同的推进方式。
二是要有“文化”意识。在我们国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质和作用,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不能忘记文化的基本作用。
三是推动产业和文化的结合。在充分认识文化的作用的基础上研究文化和产业结合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是克服浮躁心态。现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资做项目、建园区、建主题公园等
H.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主党派中央提交了相关提案,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拓宽发展思路 增强原创力
【声音】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耗能低、污染低等优势和特点。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回应】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不足3%。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文化产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建议】民革中央提出,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空间,关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学习国际先进的成功经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原创力;协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努力构建文化产业的人才优势;健全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保障机制,清除影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完善税收政策 促进产业发展
【声音】2009年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总数的2.5%,但离支柱性产业所应有的比重尚有差距,需要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继续予以扶持,尤其是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回应】民建中央在提案中认为,目前我国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还存在不完善之处:现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税收立法层次不高,而且相关政策之间缺乏配合协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税收征管能力尚待提高。
【建议】民建中央提出,强化战略发展意识,完善文化产业税收制度体系;实施差别税率,减轻文化产业税收负担;完善促进高端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制定针对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企业所得税方面看,为体现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的税收政策导向,可考虑对所有文化企业适用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15%的优惠税率。
理顺管理职能 鼓励文化消费
【声音】一些管理部门尚不能深刻认识文化发展与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联系,认为文化投入大、见效慢,因此动力不足,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流于形式。
【回应】民盟中央在提案中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需求并不适应: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界定不清,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尚未理顺;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资金过少;尚未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出现浮躁、浅薄之风;农村先进文化真空现象严重;有利于文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