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建设意义
选择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县(东区),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土地和较好的交通、能源和产业等基础条件,规划建设新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产业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要求,统筹整合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聚集发展和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绿色发展、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区,形成全省技术创新的新高地,投资创业的新热土,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基地,改革开放的新窗口,品质优良的新家园,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示范、实现全省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是推动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和龙头,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新区的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打造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推动桥头堡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保护滇中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为央企、民企、外企入滇提供服务高效、环境良好的新平台,为扩大开放创造新空间。
❷ 云南未来十年哪些州市的经济会发展更好
昆明,因为占有了云南的大部分的资源,一城独大。
然后,曲靖 玉溪 楚雄 滇中产业新区的推动!红河部分也可以包括其中。
大理 ,滇西中心。德宏,红河沿边开放的前沿!
❸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观点
云大经济学院副院来长郭树华源:
昆明需思考
如何做好“领头羊”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对云南省的产业升级构成基础,更好地提升了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
新区建设有利于更高程度地实现再产业化,即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造革新实现整体品牌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产业集团、跨产业的整合,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此次新区建设的提出也将迫使企业作出相应的改革决定,从而适应到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去。
在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中,共涉及7个县市,其中昆明市就有安宁、嵩明、寻甸,这也彰显了昆明市的重要地位。作为省会城市,昆明有着独特的产业条件和发展基础,整个产业体系也比较完善。
新区建设也将引导昆明市思考如何在产业发展完善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各行业的匹配,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特色,发挥好其在全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领头羊”作用。
同时,新区建设也有利于提升昆明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竞争当中,更好地体现其国际性。
❹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建设目标
到2015年,来新区生产总值达自到1500亿元以上(其中西区1000亿元以上,东区500亿元以上)。与滇中产业新区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能源、供水、通信等要素保障体系初步完善,新区主导产业已见雏形,组团发展的产业新区建设初见成效,新区城市规划建设有效推进、管理运行顺畅、良好的服务和政策环境基本形成,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核心作用开始显现。
到2020年,以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等为主的中高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左右,力争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20%以上(其中西区和东区各3000亿元以上),产城高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和推动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基本形成。
❺ 云南滇中产业区办公地点在哪里
您好,在昆明,滇中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耗时长,工程量大,但是对以后云南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潜力巨大。
❻ 滇中新区的发展基础
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初期规划范围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面积约 482 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约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506.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75.15 亿元。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空间较大。
(一)区位条件优越。
新区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紧邻昆明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沪昆铁路、成昆铁路以及京昆、沪昆、渝昆、杭瑞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贯穿新区,拥有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
(二)科教创新实力较强。
新区及周边拥有43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体系,为新区引进与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新区是滇中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和安宁国家级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保税物流等一批优势产业,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四)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高。
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 60%以上。城镇化基础较好,是昆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良好基础。
(五)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良好。
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稳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南亚博览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新区依托现有开放合作基础,打造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❼ 云南八大产业是哪年提出来的,与养老有关的产业有哪些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布局概况(解读)
2018-07-20 15:59
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云南省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在巩固提高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值得关注的是,云南省将整合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发展50%左右的存量资金,以及全部新增投入部分,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并按照“一个产业、一支基金”的思路,分别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成熟一支、设立一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产业集中投入。八大重点产业布局概况具体如下:
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一个核心发展区域:滇中地区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现代农业建设区,要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和龙头作用,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聚合生产要素,全产业链打造蔬果、花卉等重点产业。发挥昆明北部黑龙潭片区农业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整合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谷,为打造昆明“高原特色农业总部经济”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并带动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大重点产业板块。根据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以产业化整体开发、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素为基本要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抓手,建设产业重点县,推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聚,打造区域特征鲜明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滇东北重点发展中药材、水果、生猪、牛羊、蔬菜、花卉等产业。滇东南重点发展中药材、蔬菜、水果、生猪、牛羊、茶叶等产业。滇西重点发展核桃、牛羊、生猪、蔬菜、中药材、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滇西北重点发展牛羊、生猪、中药材、蔬菜、核桃、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滇西南重点发展茶叶、咖啡、热带水果、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
●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充分发挥对内对外开放经济走廊、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放经济带和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资源、区位和特色优势,紧紧围绕精准产业扶贫的要求,补齐短板、跨越发展、促农增收,重点建设沿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示范带、昭龙绿色产业示范带和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红河流域绿色产业示范带等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打响品牌,培育一批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
●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南红河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洱海流域100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砚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要素整合、产业集聚、企业孵化。
●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镇。以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为主业,建立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专业村镇。
六、新材料产业
●为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云南省将重点组织实施新材料产业“168”工程,即确定2020年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的1个总体发展目标;培育贵金属新材料、基础金属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光电子和电池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6个重点领域;组织领军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市场培育对接、人才培养引进、国际化发展、“互联网+”新材料行动8大工程。
●具体目标是:打造营业收入500亿元的旗舰企业1个,超百亿的领军企业5个;规划建设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园区(基地),优化提升已形成的产业集聚区,打造百亿规模产业集群6个左右;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建设云南省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贵金属材料基因技术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主动与国际对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研制;推进新材料产品生产企业与下游应用单位开展供需对接;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新材料企业(集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区域经济合作;实施“互联网+”新材料行动。
七、先进装备制造业
●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辐射南亚东南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州市,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德宏、保山、文山等州市,重点建设出口加工机电产品基地。
●大理州重点打造载货汽车基地和出口型零部件基地;昆明市着力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和客车、发动机基地;曲靖市主要建设轻卡和MPV生产基地;德宏州重点建设轻卡、皮卡、微客和SUV基地以及出口型摩托车基地;楚雄州主要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基地。
●以昆明等滇中城市为中心,规划布局我省优势特色装备制造。建设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基地,支持晋宁建设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及维护基地;继续推进昆明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玉溪数控机床及铸造基地建设;致力于把昆明打造成中国西南最大的盾构装备制造基地。
●加快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力装备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水电、光伏、生物质能发电及输变电等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支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装配工业园,玉溪华宁工业园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红河、丽江、保山、楚雄项目,建设光伏产业基地。
●做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光电子和金融电子设备产业基地、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锗产业基地,做大产业规模。推进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建设;支持边境口岸地区,充分利用区位、劳动力、电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电子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做好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电子设备制造业,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红河州、文山州、德宏州等地的手机、集成电路、液晶电视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
●依托现有农林机械生产企业,重点在昆明、玉溪、大理、曲靖、德宏等州市集中布局打造4-5个农林机械产业基地,支持重点企业在国内外布局农业机械销售网点,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支持昆明、曲靖、红河等州、市积极规划培育建设重化矿冶装备产业园。
八、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
●重点推进弥勒食品加工园、芒市食品加工园、杨林木业家具产业基地、大理剑川民族木雕家具产业园、德宏实木家具集聚区、立白日化工业生产基地、临沧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保山轻纺产业园、昆明寻甸泛亚家具产业园、瑞丽红木家具园、版纳红木家具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云品”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类过百亿元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
●以沿边、廊带节点城镇和开放载体为支撑,布局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承接家电、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导向型消费品制造,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轻工纺织产业平台和加工贸易平台。
●推动特色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花卉、橡胶制品、包装印刷、林板、林产化工等优势行业,重点发展珠宝玉石、工艺美术、户外用品等旅游消费品制造,大力发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护肤及化妆品、洗涤清洁用品,积极发展节能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品,加快家具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橡胶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专用胶和浓缩胶乳、恒粘胶,加快培育浓缩干胶和橡胶制品。
●着力打造昆明、腾冲、瑞丽翡翠和龙陵黄龙玉加工基地,形成原料采购、设计、雕刻、鉴赏、展销等完整的珠宝玉石产业链。
❽ 江川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相关来资料 1.农业收入持续增长,农民自收入稳步增加。200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62875万元,比“八五”末的35083万元增加27792万元,年均递增12.4%;农民人均农牧业收入达到2748元,比“八五”末的1584元增1164元,年均递增11.6%。
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高稳产农田建设面积达9.7万亩,比“八五”末的 3.61万亩增6.09万亩;滇中吨粮田建设投入资金416.9万元,建成面积2.7万亩;江川仔猪批发市场是云南最大的、一流的生猪批发市场,占地26亩,投资750万元,已建成投入使用。 3.水稻、蚕豆、小麦的条栽条播分别比“八五”末提高了6、9和7个百分点,中层施肥和微机配方施肥分别比“八五”末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推广水稻旱育秧稀植浅插技术,普及率达92%,生物农艺新措施推广面积达11万亩,比“八五”末的2万亩增加了9万亩。
❾ 滇中新区的成立依据
滇中新区和云南省2013年推出的滇中产业新区的核心区位置大部分重叠。云南省回环境承载能力有答限,利用昆明市附近的低丘缓坡建设滇中新区,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资源,此外,云南省和成渝等西部其他省份相比,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形态多处于资源初加工阶段,因此除昆明外,尚无任何一个市州的产业基础足够支撑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
云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重工业依赖特征,进而对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云南省需要借滇中新区实现“突围”。一方面,重工业尤其是以资源消耗为主的采掘工业,不仅对拉动轻工业没有太大帮助,而且对一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弱,对提升云南的整体经济实力贡献较小。
尤其是在成渝地区确立了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贵州省确立了大数据为未来产业发展支撑后,云南省亦急于寻找到符合本省发展需求的新产业。在此背景下,云南对于“滇中新区”寄予厚望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