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平镇的农业产业
太平镇是典型的农业镇。是西充县有机农产品基地,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主专要农作物有小麦属、水稻、油菜、玉米、红苕、海椒、棉花等。全镇有耕地面积11518亩,年种植水稻6215亩,小麦8420亩。近年来,以助农增收为目标,致力于“果业兴镇、畜牧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果蔬业。全镇成片栽植桃2000余亩、核桃1000余亩、圆梨近1000亩、麻竹500多亩,建立了二荆条海椒种植基地3500亩。二是重视发展养殖业。生猪养殖迅猛发展,建大型养殖小区7个,DLY能繁母猪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肉猪17074头;建奶牛养殖小区2个,存栏奶牛60多头;养殖庭院经济小家禽鸡、鸭、鹅等73778只,其中有两三户已初具规模,正在稳步发展壮大。
『贰』 陕西农业30年的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
30年日月新天。西部农业,正逐步改变单家独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一条合作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发展之路。
30年,西部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农业生产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2007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449万吨,比1978年增产1068万吨,增幅44.9%。陕西省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5210万亩,总产量1194万吨,比1978年增产394万吨,增幅49.3%。
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西部地区多种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陕西果业发展强劲,2007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1327.4万亩,是1978的9倍,总产达940.2万吨,是1978年的28倍。其中,苹果业实现了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质量全国第一。畜牧业快速推进,蔬菜、茶叶、蚕桑、中药材、花卉等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茶叶,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0.2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0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44万吨。
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源于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
科技引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2003年~2007年,陕西省农业基础建设投资累计达10亿元,主要实施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沼气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全省已建成15个省级专业网站、295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58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
一些数据,具体的你还是需要官方途径来证实。
『叁』 开发区做2万多亩的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
这个可以借鉴一抄下《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规划(2014年-2023年》: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工业为先、招商为要,实行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双轮驱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投资的主引擎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围绕棉纱、粘胶、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把阿拉尔建成全疆重要的优质棉纱、棉布、纺织品基地和纺织服装产业城。
『肆』 福田镇的经济产业
红色经济柑桔产业。以熙和公司、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规划建柑桔园10000亩。自2002年来,福田镇相继栽植宫本、福本、塔罗科、温州蜜桔、碰柑等国际先进柑桔品种15万余株。已建成高标准柑桔示范园2000亩,另有1000亩正在组织实施中,推行股份合作运行机制,将福田镇建成巫山江北片区的柑桔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柑桔产业的发展,今年创产值80万元。绿色经济茶叶产业。以云雾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规划建园10000亩,已建茶园3000亩,并建成高规格的茶叶加工基地,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乡镇6000亩茶叶产业的发展,创产值100多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就要在“特”字上创利润,在“新”字上下功夫。福田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发展高山云雾茶叶,实行基地+农户+科研的运行机制。通过4年的打拼,现已发展了面积3000余亩的云雾茶叶基地,并在2003年筹建了一个现代化茶叶工厂房,茶叶产品荣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名茶称号; 2002年获国际名茶银奖,产品远销武汉、广东、北京等地。据相关人士介绍,到2015年,全镇仅茶叶一项就可望达到年产值1.3亿元。
白色经济蚕桑产业。以新组建神女丝绸为龙头,规划建桑园20000亩,已建10000亩,养蚕1200张,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桑园发展,创产值100万元。经过多年的艰苦推行大户(公司)承包经营新模式,成立蚕桑产业协会,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联户喂养等方法,目前福田镇万亩蚕桑产业带已具雏形,500多农户直接受益。
黑色经济煤炭产业。以镇老鹰岩、黑门千、莲花煤厂为龙头,组建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寻求增量,搞好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产业升级和行业振兴,实现年产煤炭25万吨的目标,创产值1亿元。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依托,狠抓组织引导、加大投入、试点示范、强化服务、向市场要效益。”利用产煤大镇的优势,福田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在煤炭产业的规划、布局、规模方面,加强引导,通过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力度,目前,全镇10余个煤矿每年可创利税近千万元。
『伍』 吉林省一亩心田农业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吉林省一亩心田农业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11-01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注册成立的有限专责任公属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东路4888号。
吉林省一亩心田农业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20702MA170732X5,企业法人陈彦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吉林省一亩心田农业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吉林省一亩心田农业电商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陆』 写一篇油茶种植产业的可行性报告
可以给你一些资料,参考一下内容和结构:
(一)油茶:项目可行性报告
油茶,又名茶籽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种之一,油茶种子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油茶果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十三个月,有花果同期“抱子怀胎”之奇观,其含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之王者气象,令人叹为观止。而茶籽更是以其极低的出油率,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油中珍品。现有一个5000亩山茶油种植项目请有意向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开发。
一、项目背景
千百年来,茶油一直被中国南方视为山珍贡品,素有“油王”之美誉。科学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生物活性成分角鲨烯,具有减肥、润肺、消肿、美容、降血压和胆固醇之功效,对预防冠心病、脑血栓、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了80:6:14,与橄榄油不相上下,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95%,则高于橄榄油,居植物油之冠。加之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油茶籽,远离城市“三废”污染源,故从其种子榨取的油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食用油。因此有专家表示,用山茶籽精制而成的食用油将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全世界首选的绿色健康油。
二、市场分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作为一种高品位的食用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售达价50—55元/公斤,如作出口贸易,价格将更为可观(据了解,目前这种纯天然的绿色食用油在台湾市售价是花生油的二十倍,美国市场达15美元/公斤),其良好的市场前景令一些欧美国家的工商人士闻风而动,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意向。它还可作化妆品、肥皂、人造奶油、生发油、凡士林、机构润滑油等原料。油茶的果壳可以用来制碱、烤漆、糠醛、滑性炭等;茶饼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和农药,茶枯还可深加工成高级洗涤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项目所在地为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种植油茶不可多得的理想区域。
岗霞村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当地农民非常熟悉种植、采收、压榨技术,也具有较高的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他们将积极参与配合项目实施;市、县、乡都有油茶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具有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种植技术及管理水平较高,可为油茶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国家、省、市对油茶种植项目都有扶持资金或补助经费,对种植油茶所得收入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农业产业化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县、乡均把油茶种植作为招商项目给予扶持和税费减免。
项目地区乡、村均有硬化路或简易公路,道路网比较发达,可满足项目实施和经营要求,法律允许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前提下通过山林权的转让获取用地;临时建筑可不收取任何与土地有关的费用。
四、项目投入概算
新油茶地开发费:450元/亩×5000亩=225万元;
1、清山费:30元/亩;
2、开挖种植穴费用:50元/亩;
3、回土施肥费:20元/亩;
4、苗木定植费:20元/亩;
5、亩木费:100元/亩;
6、肥料农药费:220元/亩;
7、投产前管理费:10元/亩。
山地租赁费:10元/亩•年×5000亩×50年=250万元;
项目总概算为:475万元。
项目实施后,可获得上级各类扶持、补助资金或贷款贴息约50万元,实际投入约425万元
五、项目收益分析
油茶种植4年后可投产,6年后进入丰产期(正常情况下丰产期可达40—50年,树龄可达80—100年),每亩可产茶籽(干品)500公斤,以目前市场每公斤3.8元/公斤计算,每亩可收入1900元,扣除各种各种生产成本及人工等费用约300元/亩,每亩可获利1600元,5000亩油茶地每年可实现净产值90万元,丰产期以50年计,则至少可获利5000万元。
油茶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可获纯利近100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1.2%。
六、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该项目优点是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且收益稳定,综合风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具,属政府重点扶持项目,缺点是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适于长线投资。若资金充裕,可扩大种植面积,并自办加工企业,则获利更加丰厚,回收期也可相应缩短。
(二)油茶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138页)
——这个你需要免费注册才能看,也有可能是收费的,不过参考一下结构也不错,其他的多找找参考文献补充和更新一下就可以了,要与时俱进。
目 录... 1
第1章 项目总论... 6
§1.1 项目提要... 6
§1.1.1 项目简况... 6
§1.1.2 项目建设目标... 6
§1.1.3 项目建设目的... 6
§1.1.4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6
§1.1.5 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7
§1.1.6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7
§1.1.7 项目效益... 7
§1.2 项目编制依据... 7
§1.2.1 政策法规依据... 7
§1.2.2 技术、标准依据... 8
§1.2.3 其他依据... 9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9
§1.4.1 综合评价... 9
§1.4.2 项目研究结论... 10
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12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12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3
§2.2 投资的必要性... 17
§2.2.1 发展油茶产业可缓解耕地短缺的矛盾... 17
§2.2.2 发展油茶产业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18
§2.2.3 油茶产业的发展是生物能源发展的需要... 19
§2.2.4 油茶产品是最具出口潜力的商品... 19
§2.2.5 项目建设是山区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
§2.2.6 项目建设是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2
§3.1 建设区相关自然地理... 22
§3.1.1 地理位置... 22
§3.1.2 水系... 22
§3.1.3 生物资源... 23
§3.1.4 土地资源状况... 24
§3.1.5 劳力资源状况... 24
§3.2 社会经济... 25
§3.2.1 历史沿革... 25
§3.2.2 经济发展概况... 25
§3.2.3 城镇体系现状... 26
§3.2.4 基础设施... 27
§3.2.5 项目拟建地区环境现状... 28
§3.3 项目所在地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油茶资源调查... 29
§3.3.1 项目区域现有林业管理部门... 29
§3.3.2 项目区域现有林业项目状况... 29
§3.3.3 项目区域现有油茶资源状况... 30
§3.4 项目建设SWOT分析... 32
§3.4.1 项目建设优势条件... 32
§3.4.2 项目建设劣势条件... 33
§3.4.3 油茶投资机遇... 35
§3.4.4 油茶投资威胁... 35
第4章 油茶市场、功能及建设目标... 36
§4.1 项目产品概述... 36
§4.1.1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36
§4.1.2 油茶生长特性... 37
§4.1.3 油茶主要品种... 40
§4.1.4 油茶的地理分布特点... 41
§4.1.5 我国油茶栽培、利用历史... 42
§4.2 项目建设立地条件分析... 43
§4.2.1 油茶的生态范围... 43
§4.2.2 适宜油茶生长的立地条件... 43
§4.2.3 油茶立地主导因子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44
§4.2.4 项目建设区域主导立地因子... 45
§4.2.5 项目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划分... 49
§4.3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50
§4.3.1 油茶的经济价值... 50
§4.3.2 国内市场分析... 57
§4.3.3 国际市场分析... 59
§4.3.4 油茶产品需求预测... 60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 62
§5.1 项目用地及项目实施方案... 62
§5.1.1 项目建设规模... 62
§5.1.2 项目布局... 62
§5.1.3 项目建设用地权属... 63
§5.1.4 项目建设与农户联结机制... 63
§5.1.5 项目实施方案... 64
§5.1.6 产业配套措施... 66
§5.2 油茶种苗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66
§5.2.1 外购油茶种苗选种原则... 66
§5.2.2 外购油茶品种及来源... 67
§5.2.3项目种苗基地面积概算... 69
§5.2.4 油茶种苗培育技术... 70
§5.3 油茶营林、低改技术方案... 74
§5.3.1 油茶营造林技术方案... 74
§5.3.2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方案... 76
§5.4 油茶林的管理技术... 77
§5.4.1 油茶幼林管理... 77
§5.4.2 油茶成年林的管理... 79
§5.4.3 油茶越冬管理... 81
§5.4.4 生物传媒控制技术... 90
§5.4.5 项目所在地常见油茶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90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97
§6.1 环境现状调查... 97
§6.1.1 项目建设地空气质量现状... 97
§6.1.2 项目建设地地表水质量现状... 97
§6.1.3 项目建设地生态环境现状... 97
§6.2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98
§6.2.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98
§6.2.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99
§6.2.3 水环境影响分析... 99
§6.3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00
§6.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0
§6.3.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100
§6.4 环境影响结论... 101
§6.5 安全风险与劳动保护... 101
§6.5.1 主要危险物质的识别... 101
§6.5.2 拟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1
§6.5.3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04
§6.6 消防设计... 105
§6.6.1 林区消防纪律... 105
§6.6.2 项目消防设施和设备... 106
第7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 107
§7.1 企业组织... 107
§7.1.1 企业组织形式... 107
§7.1.2 村级专业合作组织机构... 108
§7.1.3 村级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 109
§7.2 种植人员和人员培训... 109
§7.2.1 种植人员组织... 109
§7.2.2 人员来源及培训... 109
§7.3 项目实施各阶段工作安排... 110
§7.3.1 外购苗订货... 110
§7.3.2 造林准备... 110
§7.4 项目招标... 110
§7.4.1 招标形式... 110
§7.4.2 招标信息发布... 110
§7.4.3 招标工作组织... 110
§7.5 项目运营模式... 111
§7.6 项目经营的组织形式... 111
§7.7 项目实施进度... 111
第8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12
§8.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12
§8.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13
§8.2.1 造林工程投资... 113
§8.2.2 项目建设其他相关费用... 114
§8.2.3 后期管护投资... 116
§8.3 投资使用计划... 116
§8.4 资金筹措... 116
§8.4.1 资金来源... 116
§8.4.2 项目筹资方案... 117
§8.4.3 借款偿还计划... 117
第9章 财务评价及效益分析... 119
§9.1 财务评价依据... 119
§9.1.1 财务评价范围确定... 119
§9.1.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119
§9.2 销售收入估算... 120
§9.3 财务效益分析指标... 120
§9.3.1 静态指标... 120
§9.3.2 动态指标... 120
§9.3.3 清偿能力分析... 121
§9.3.4 财务分析结论... 121
§9.4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22
§9.4.1 社会效益... 122
§9.4.2 生态效益分析... 122
§9.4.3 项目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123
§9.4.4 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123
§9.4.5 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124
§9.5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4
§9.5.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124
§9.5.2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124
§9.5.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125
§9.5.4 社会效益分析结论... 125
第10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27
§10.1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27
§10.2 工作建议... 128
第11章 附表、附图、附件... 129
§11.1 附表... 129
§11.1.1 主要经济评价指标汇总表... 129
§11.1.2 生物投资明细表... 130
§11.1.3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31
§11.1.4 销售收入及利润分配表... 132
§11.1.5 项目财务净现金流量表... 133
§11.1.6 敏感性分析表... 134
§11.1.7 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135
§11.2 附图... 136
§11.2.1 项目建设位置图. 136
§11.2.2 项目区域面积分布图 137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3675&type=blog&itemid=590448
『柒』 请问三四十亩的竹林可以做什么产业养鸡怎么样
既然你已经拥了三四十亩的竹林,为什么不利用竹林资源去开发产业呢?养鸡的话并不是不可取,只是个人觉得有些浪费竹林资源了,而且鸡舍和养鸡场除了利用竹林的土地面积以外,并没有利用竹林的本身。其实作为发展产业来说,首先要找准要开发的项目,结合个人的特点,和你之前的经验,包括对这个项目和产业的了解,以及该项目的前瞻性和未来的潜力。竹林本身已经拥有了很多现代化的用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竹林的利用不断开辟出日新月异的途径。国外在40年代就开始研制竹胶合板,相继建成了竹纤维板和单板生产线,而我国的竹加工一直停留在传统项目上,技术落后,产品单调。近10年来,回家和有关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竹业生产的资金扶持、行业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我国以竹代木工业悄然兴起。以竹代木.主要是大量生产竹质人造板,代替各类木质板材,主要产品有:竹编胶合板、竹材层积极、竹材旋切板、贴面装饰板、竹拼花地板、竹木复合板、竹蔑层压板、竹材碎料板、竹质刨花板、竹材瓦椤板及竹材纤维板等。竹质人造板材质细密,不易开裂、变形,具有抗压、抗拉、抗弯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常用木材。 所以竹业生产和加工在未来依然是很有潜力的,它也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抓住好的项目,用正确的眼光和方法,和坚定不移的精什做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捌』 梁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地多少钱一亩
梁园区产业集聚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西北部,总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梁园产业集聚区是梁园区为加快工业项目落地、提高产业档次、拉升经济增长幅度、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而规划建设的一个新兴多功能产城融合区。规划主导产业为农副产品深加工、铝材深加工和医药。梁园产业集聚区的道路“三横四纵”及环形公路已建成通车,园区内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截止2010年6月底,落地项目100多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3个、超亿元工业项目10个。并提供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上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展望未来,一个“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一个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建设历程
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并被确定为商丘市唯一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9年6月被确认为首批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2009年底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评定为“综合建设先进单位”。
功能分区
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功能区划分明,项目发展迅速。空间发展规划为铝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商贸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等6个功能分区。截止2010年6月底,落地项目100多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3个、超亿元工业项目10个。展望未来,一个“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先进产业集中区正在形成,一个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正在崛起。
区位优势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腹地,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平原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物资集散地。处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东引西进的桥头堡,是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城市。
产业优势
梁园区具有冶金、纺织、食品加工、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梁园产业集聚区在铝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生产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生产优势,铝材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药械生产及相关产业较为发达。
能源供应
商丘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煤炭基地。现有火力发电厂7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6.5万千瓦。
经济环境
商丘市是我国153个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商贸名城,商贸物流业较为发达。
『玖』 白马村的产业发展
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89亩(其中水田面积1800亩、旱地面积855.8亩、林地面积933.2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共894户、28822人。全村以柑橘产业为主导产业,2007年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目前有458亩柑橘已经投产,2010年补建园248亩,拟定在2011年重庆市国土整治项目完工后,新建园3000亩。使柑橘产业在白马村走向新台阶。
『拾』 种植一亩地的生姜需要多少成本
一、生姜的种植情况
生姜种植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为保证本地白姜的特有品质,生产方式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作业,土地实行轮作。目前XX市每年生姜的种植面积一般保持在3000多亩,亩产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家庭生产为主,其中天门镇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占全市的70﹪以上,大通镇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虽较小,但其大院村的佘家大院生姜因久负盛名,售价最高。
二、生姜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
生姜种植的成本情况
生姜的种植成本每亩约为7006.50元,其中物质成本3206.50元,人工成本3800元。物质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费1760元;化肥费226.50元;农家肥费320元;农药费40元;农膜费250元;机械作业费390元;工具材料费220元。
生姜种植的收益情况
近年生姜的地头收购价平均在8元/公斤左右,亩产值12000元,净利润4993.50元。其中大通镇大院村生姜的地头收购价可达20元/公斤,但其亩产只有1250公斤左右,其亩产值在25000元左右,净利润可达17993.50元。
通过对该市生姜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看,无论是久负盛名的佘家大院生姜,还是天门镇的生姜,都为姜农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生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相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作为该市的特色产业,生姜的种植和加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扩大生产规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中成本调查人员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生姜产业的发展。
(一)生姜的种植面积未能有效扩大
生姜种植作为XX市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本应积极推广,但实际种植面积近年来却没有明显增长,除了市场因素外,一是对生姜的生长环境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分析。主要是对影响生姜品质的因素研究不足,对生姜种植的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因素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分析,未总结出一套保持优良品质的科学的生姜种植方法,不利于生姜种植的大面积推广。二是姜病防治仍是一大难题。在调查中,不少姜农反映瘟姜、虫姜、锈姜等姜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尽管市县农业科技部门几经研究防治,均难以奏效,因而加大了生姜种植的风险,影响了农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三是生姜的种植技术没有大的突破。从成本中即可看出,在全部的7006.50元成本中,人工成本为3800元,占54.24%,机械化作业390元,只占全部成本的5.57%。生产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生姜种植的产业化发展。
(二)本地生姜与外地生姜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近年大量外地生姜涌入XX市,对该市生姜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外地生姜虽然品质不如本地生姜,但普遍具有亩产高、成本低的特点,据了解,山东等地的生姜亩产甚至可达5000多公斤。【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文章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880977329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XX市生姜种植仍以家庭为单位,沿袭着传统的精耕细作,小面积种植为主,造成了该市生姜种植产业化低、产量小、生产成本下降空间有限等症结。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本地生姜在#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生姜加工对生姜种植的拉动作用有限
目前XX市注册的生姜加工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年加工原姜100万公斤左右,占全市生姜产量的22%。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主要以腌制姜为主,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市场效应和规模效应,对生姜种植的产量和价格拉动作用有限。
(四)生姜的销售渠道有限,销售市场单一,销售价格提升缓慢
近年XX市的生姜产量维持在450万公斤左右,其中留种75万公斤,占全部产量的16.67%;加工企业收购100万公斤左右,占产量的22.22%;农民自己简单加工出售约50万公斤,占11.11%;其余50%约225万公斤全部由农民自主出售。目前姜农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主要局限在铜陵本地,销售价格近年来提升缓慢,在外地生姜的冲击下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卖姜难”已严重影响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生姜产业的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姜种植面积
XX市生姜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种植历史中尽管总结出了许多有益和独特的经验,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模式难以形成生姜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生姜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加大对高品质生姜生产环境的研究,促进生姜种植在全市大范围推广,发挥铜陵白姜的品牌效应,为更多农民创造增收途径;
2.加大对生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农业科技部门应集中力量,早日攻克长期困扰姜农的姜病难题,为生姜种植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加大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在生姜种植中逐步实现以科学代替经验,以机械代替人力,为生姜种植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
(二)大力培育生姜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XX市现有生姜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且附加值小,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低,对生姜产业的发展影响有限。因此,培育生姜加工的龙头企业显得尤为迫切。
1. 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铜陵生姜加工企业的主要产品仍是传统的腌制姜,不仅附加值低,而且市场容量小。功能性产品研发的落后不仅体现不出铜陵白姜的品质优势,反而凸显了成本高的劣势。【生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报告】各类报告http://www.gkstk.com/article/baogao.htm。而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可以形成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打造品牌优势,研发出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更好地发挥铜陵白姜的品质优势。
2. 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利于市场拓展。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让企业充分利用品牌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突破本地市场的局限,积极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形成以市场带动加工,以加工拉动种植的良性发展新局面。
(三)建立完善的产业组织形式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市生姜协会在产业组织重塑中的协调作用和铜陵白姜文化园的产业示范作用;建立农户间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合作组织和企业的组织机制。
1.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定生产的生产决策机制和生产协作机制,提高生产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性。
2.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专业的生产合作组织,改变过去生姜种植以家庭和个人为主的“单兵作战”模式,建立品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模式,建立生产、销售和品质管理的标准化模式,充分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
生姜的种植和加工是XX市的一项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了极大收益。但从我们成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整合,建立起一个以新产品为拳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户的横向联合为依托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