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意义
一般像这种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的话,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因为如果说你只停留在一个阶段的话,肯定会不行的,所以说人要一定要往前发展,多元化发展才会让你走的越远
Ⅱ 请谈谈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看有没有钱
Ⅲ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
搜一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
Ⅳ 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
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参考:产业结构_网络
http://ke..com/link?url=s85-SLeYLkcC5jtq#4
Ⅳ 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是什么
他所在相互之间应该互助互利,互相帮助,辅助的性的作用,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抓住经济的脉搏
Ⅵ 十八大的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加具体指什么
“一个立足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专。但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属的问题相当突出。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城市化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矛盾凸显。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要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状况,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克服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努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大功夫,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个着力”: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个更多”:
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Ⅶ 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是真的吗
梳理近年来的榜单可以发现,中国企业500强中4年来共有118家企业进出榜单。退榜企业基本上都处于传统产业,其中黑色冶金、建筑业、煤炭采选业企业分别占15家、8家和7家;新进榜单企业不少是当前国家鼓励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互联网服务、电力电气设备制造、多元化投资、保险业、物流及供应链、风能与太阳能设备制造等行业中。此外,也有不少传统企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王忠禹表示,整体上看,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我国大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同时,在结构优化升级、转换发展动能、做强做优方面继续呈现良好势头,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Ⅷ 如何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端人才,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Ⅸ 产业化的发展
1.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市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6.7%、林业增1.6%、牧业增1.7、渔业增4.0%,服务业增4.0%。
2.粮油实现恢复性增产。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0.7%;油料作物面积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2%。由于这一年气候较好,雨水充足,病虫害较少,粮油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粮食产量228.3万吨,比上年增加13.7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产量68.8万吨,增长18.7%,玉米产量60.5万吨,增长6.4%,红苕产量35.1万吨,减少5.8万吨,下降14.2%;油料产量20.0万吨,增加3.1万吨,增长18.2%。
3.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场的共同拉动,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为61.1%,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占31.9%、林业占1.3%、渔业占4.5%、服务业占1.2%。
4.畜牧业发展较快。以省政府将列为“全省丘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市”为契机,不断扩大“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业主和企业的养殖积极性,使全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652.2万头,比上年增长5.2%;山羊322.1万只,比上年增长2.8%;小家禽4131.8万只,比上年增长4.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7万吨、10.3万吨和1.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6%、4.4% 和65.3%。与此同时,生猪生产后劲增强,年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2.0万头,比上年增长2.0%,仔猪存栏达到80.8万头,比上年增长1.8%。
5.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41元,比上年增加595元,增长15.5%,收入水平和增加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增加169元,增长10.9%;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375元,增长18.0%;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加52元,增24.1%。从农民增收的渠道来看,畜牧、农业、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资阳农民人均从畜牧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9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3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农民人均从农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24.6%,贡献居第二位;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0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18.3%,贡献居第三位。
6.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3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1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17.2%、衣着消费支出增11.9%、居住消费支出增23.6%、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增31.5%、文化教育及娱乐消费支出增0.3%。
7.农民生产性投入增多。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1580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6.8%、牧业生产费用增7.6%、林业生产费用支出增28.3%、渔业生产费用支出减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