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度发展、运动理念逐渐普及、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和资金日益关注,这些都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根据体育行业发展报告及相关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稳定增长趋势。
(一)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体育消费水平上升空间巨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7%。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
(二)产业内涵丰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中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存在体育用品行业一枝独秀、体育服务业占比较小和整体产业结构分布不甚合理的现象。79%的收入来自于体育制造业,即体育服饰制造、体育用品制造等;只有约20%的收入来自于诸如赛事运营、体育培训、转播权等体育服务业。初期由于政策原因,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赛事运营商业化程度低,导致体育服务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较少。
针对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及后续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体育产业将逐渐走向市场化,体育服务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Ⅱ 体育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未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如何发展
未来,各个地区将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不断拓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领域,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实现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每一个赛事背后,都有一批大企业作为赞助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依托良好的体育产业基础及优势资源,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体育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大体育产业资金投入、设立体育产业专项基金,逐步形成政府投资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时,各地金融结构针对体育赛事、职业俱乐部、运动员等领域创新提供体育金融产品,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产业潜力将得到空前释放。
Ⅲ 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
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 未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纲要》的出炉,让体育产业具备了长期投资的高确定性,也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万亿级蓝海市场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指出,经过科学测算,预计到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体育产业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4年以来,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办国办出台的和体育相关的文件就有20项,各部委,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至少是45项,地方出台的政策、规划、文件大概有109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增长了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在18%左右。从增加值看,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040亿,截止至到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至7811亿元,年均增长19%。2018年的数据尚未发布,估算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
2013-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预测,目前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仅约1%,对标发达国家的2%-3%,成长空间巨大,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将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体育装备和器材等领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远不止产出量那么简单。按照《纲要》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按照规划,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环极体育董事长、国际汉运会创始人杨娜表示,《纲要》的提出,意味着体育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纲要》为体育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就是要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们传统的民族体育资源,打造成适合现代化、适应新时代的体育品牌。最重要的是培育我国独有的体育品牌、体育赛事及相关产业链。
五大战略任务
面对万亿级的蓝海,《纲要》对体育产业建设也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包括: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
对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纲要》对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对体育强国建设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提出了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首次从政策层面回答了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建设体育强国。
李建明表示,伴随着体育的发展不仅有体育的社会形态、体育的文化形态,也有体育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
同时体育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能够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伴随新兴技术的诞生,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Ⅳ 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运动有何影响
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为竞技体育的普及创造了条件,随着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走进了每个家庭,使五大洲的亿万观众都能及时而全面地了解竞技体育,从关注进而演变为参与经济活动,为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和他们自身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运动员的天赋有很大关系,这些因素也可以用于现代科技设备进行测定、研究。
通过科学化的选材将有助于提高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成功率,有效帮助预测其未来的竞技能力,确定运动项目,有利于制定完整的个人发展计划。
(4)体育发展产业扩展阅读:
中国体育市场的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的制度,中国的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等具体行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Ⅳ 年体育产业发展有哪些趋势
体育产业以赛事 为核心,包括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彩票、体育营销、体育经纪等,并且衍生出了体育金融、体育用品、体育地产建设等行业。
体育产业增加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体育可以分为观赏性体育和参与性体育两类;观赏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而参与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我国体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规模,其中当年增加值估计为6868亿左右,增加值GDP占比约为0.9%。2015年之后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出现明显的提升,从多年稳定的14%跃至20%以上,与目前各国体育产值GDP占比水平横向对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成长阶段。成长快、空间大是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特征。
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作业的总产出占全部产业的60%以上,但体育服务业增速较快,总产出占比由2015年的33.4%增长到35.9%。体育服务业中又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反映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空间逐步外延,线下流量潜在价值巨大
消费升级带来体育场景丰富,新型体育空间层出不穷。随着消费升级在各行业的不断深入,体育行业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以运动场、体育馆为主的传统体育场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共享健身仓、健身工作室、体育小镇等新型体育空间层出不穷。这些新型体育空间的共同特点是重体验、高频次,由此带来流量价值重估,线下流量的潜在价值巨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20~69 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
(2)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 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 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
(3)健身走成为全年龄段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其中健身走在20 岁及以上人群体育锻炼项目中占54.6%;与2007 年相比,2014年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了12.8%。
以大众运动为核心的参与性体育参与性体育主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从“观赏”到“参与”是人们体育生活更高阶的转变。大众参与体育运动,通常呈现四个特点:(1)
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参与对象范围广泛;(2)以健身锻炼为主要目的,
同时满足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陶冶情操等多种需要;(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松散;(4)通常在业余时间开展运动。
世界杯临近,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足球产业最大的热点赛事:FIFA世界杯即将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点燃战火,世界杯赛事历来影响力巨大,本届世界杯将创造超过10万就业,新建体育场馆108个,现场参加人数将超过300万,并有超过30亿人将通过各种方式观看这场盛事。
本届世界杯虽然中、美等过未能出现,但赛事依然看点纷呈,如:巴西能否在世界杯赛场上向德国实现复仇; C罗VS梅西即将上演巅峰对决等世界杯的举办或将对相关产业链公司构成利好,包括:赛事转播(CCTV)、赞助商(万达集团、海信集团、英利、
VIVO、雅迪集团)、体育营销(当代明诚)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要求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的作用,体育升级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各部委联合密集发布了多项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并汇聚各种有利因素,不仅明确阐释体育用品向服务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更为拓展细分市场空间、撬动更多存量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Ⅵ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2.发展体育产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
3.发展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4.发展体育产业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发展体育产业是吸收社会游资的重要手段
Ⅶ 体育产业若想实现井喷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体育最根本的就是需要改善结构,需要调整现在体育制造业的‘偏科’,注重全面发展。体育产业若想结出硕果,一定要建立在肥沃的土壤之上。从地方调研中可见,政府打造体育设施、促进体育消费的主动性持续增强,从花钱办赛、建场馆的方式变成互为反馈的平台模式,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也愈发有针对性。
促进全面发展,促进融合,推动关联,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把全民健身作为产业发展和顷孙扩大消费的基础。加强体育健身宣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体育消费理念,利好政策如同杠杆,不仅撬动了资源与资本,更给从业者注入信心,消费升级,体育成为解决互动消费、体验消费的主流产品。
Ⅷ 请问关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及就创业的趋势
根据你的问题而言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更不敢断言这个行业祥弯或者产业未来谨枯闷的发展趋势,但选择考体育产业管理或相关的研究生我认败察为是一个不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