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年底免征。对获得许可在境内销售的三类专新能源属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次,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康迪科技集团正在与阿里巴巴开展电动汽车合作平台。
另外新能源汽车领域当中的锂电池隔膜多项国家专利密集获批,以及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
提高等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利好持续不断涌现,足以说明今年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高重视。受益政策频频推动,新能源汽车即将驶入发
展快车道。
㈡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
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及市场的可接近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与生产要素的禀赋及市场的可接近程度有关,而且与能源等产业发展直接相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建立在我国“自主创新”和全球化汽车产业分工基础之上。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封闭发展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是以低水平自主开发为主,产品单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落后。
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在这个阶段,我国花了10多年时间,通过大量引进技术和零部件国产化的办法,实现了轿车的规模化生产,结束了我国不能大量生产轿车、零部件不能国产化的历史;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来看,这个阶段是市场换技术时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被纳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布局时期。
第三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到现在,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跨国公司把我国汽车产业纳入到其主导的全球化价值链中,另一方面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个汽车产业呈现加速分化和重组,同时能源短缺、市场的急剧转移及汽车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分化,进一步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㈢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将来的趋势,在我国更是这样。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能源紧张,我国又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所以新能源汽车是现在研究的必须;二是我国传统汽车技术落后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太多,水平几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是现在中国汽车领域的最佳途径。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有着较大优势,现在中国的电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是世界领先的,同时由于政策驱动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电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基建,电池的性能和管理还不成熟(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现在电动车的弱点),所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多数仅限于短距离代步(多数在城市内使用),仍无法撼动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衰减很快,现在常用的锂电池污染很严重,之后的电池回收和处理是一个大难题,电池的梯次利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
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新能源公务用车市场将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4 年 7
月,五部委①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 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要求
2014—2016 年,公务车采购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30%,并且以后将逐年提高。
伴随着国家公务用车新能源化,将会极大地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面临挑战
1.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培育期,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2.政府补贴存在金融风险
3.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机制不明确,充电、换电设施建设缓慢
4.电池技术有待新突破
㈤ 我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发展起来依靠哪三方面支持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有电池技术的稳步发展,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
㈥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新能源不紧是我国大力发展,也是所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的,为了环境保护,以后会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国家提出的口号就是弯道超车,在汽车行业达到世界水平
㈦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简单概述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1.缺乏核心技术、技术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电动车,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甚大[4]。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瓶颈无法克服,使得电池造价太高,可靠性也落后于国外企业。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部件的成本也比较高,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一半,导致了售价过高。
2.市场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发
目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较高,加之市场开发不足,技术方面也有待实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要高于普通式的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产业化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故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合作。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尽管国家对地方的新能源汽车有着一定的补贴政策,但是本地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5]。鉴于这种情形,国家必须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形成一种平衡发展机制。
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当前,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1.需要政府扶持,加强引导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求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一项长期性、可持续性的产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6]。再者,对于新引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产业化企业,从贷款贴息、科技投入等方面使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2.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市场及消费者愿不愿意购买。因此,除了物质刺激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外,还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的普及,充分使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等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3.提升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支撑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已见雏形,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方面尚未制订和完善具体的技术标准。这就要求尽快建立各类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标准,为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与产品支撑[7]。同时,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节能性、环保性等方面做好等级认证工作,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搞好基础建设体系
首先,要提供便利的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政府与企业加大电网、维修站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氛围[8]。同时,企业应向市场投放消费者满意与值得拥有的产品,促进示范联动效应的形成,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健康发展。
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规模现状如何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销量逐渐增加,到了2014年,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元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占整个汽车产业的比重也随之上升。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8368辆,同比增长16.5%。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一万辆,为12552辆,同比增长50%。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75万辆,与12年相比增长了39.7%。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比上年增长约3.5倍。
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会有哪些
目前我国新能抄源汽车产业的后发优势表现为传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期较短,汽车普及率较低,有利于向新能源汽车转换。
油价上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一定机会: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国内油价的上涨,提高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有利于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
政策引导的作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威胁到我国能源安全并造成能源项目上的巨额贸易逆差,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内竞争与合作方面,合资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国内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研发与生产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技术水平存在一定机会。
㈩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劣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在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在技术创新的能力方面,我国目前仍主要停留在改进型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
资源察赋方面劣势是石油资源相对缺乏,开采难度大,难以长期依赖进口;煤炭资源比重过高,存在较大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衡,过于集中在分布西部地区。
在资金方面也存在劣势:与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大型跨国汽车公司相比,我国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在国内金融发展市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我国国内企业难以承受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
在政府方面,尽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增长很快,但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和推广的资金相对不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人力资源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尽管我国研发人员总数很大,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并且就研发人员的素质而言,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在产业内竞争与合作方面存在的劣势为:国内汽车企业互相之间合作意愿较低,很少通过合作研发与推广来降低风险和成本;目前除奇瑞、吉利等少数厂商外,国内主要汽车厂商如一汽集团、上海汽车、东风汽车等对长期依赖合资企业,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