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5年景德镇陶瓷工业紧密围绕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这一战略目标,以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工程全面启动为契机,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研发、教育和交流四大基地,构筑陶瓷发展平台,千年瓷都在新一轮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陶瓷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年陶瓷工业产值预计完成25亿元,比2004年增长21.95%,比2000年增长93.8%,年平均递增14.2%;陶瓷产品销售收入预计完成24.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6%,比2000年增长251.2%,年平均递增20.2%;陶瓷出口创汇预计完成2200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31.42%,比2000年增长24.86%。
在过去的一年,景德镇陶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陶瓷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陶瓷发展的有力措施,陶瓷产业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一是陶瓷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为加快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整合陶瓷资源,打造陶瓷发展平台,陶瓷园区建设从2003年底开始启动。2005年陶瓷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3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初具规模。投资1.7亿元的园区内道路、水、电、气等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已有台资、美资及退城进园等40家企业入园建厂,并有一批企业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作为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四大基地之一的陶瓷科技园,是以陶瓷人才、科研、交流基地为依托,消化、吸收、孵化新材料技术的产业集群基地。为使其打造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2005年陶瓷科技园按照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完成了8.12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及2.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详规,园区基础设施快速推进。目前,已有海畅法蓝瓷、勤飞公司和清华大学博导创办的新纪元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入园办厂,其中8家属于高技术工业陶瓷企业。
二是陶瓷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随着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目标的快速推进以及陶瓷生产基地的打造,景德镇陶瓷招商引资引企取得突破性进展。继台湾台达、海畅、东璟,美资常青、贾泊氏等16家台外资及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来瓷都落户,协议投资近4亿元。2005年陶瓷招商引资又出现良好势头,相继有日本华玉株式会社、香港远景、台湾大源、澳洲东福盈、佛山欧神诺、上海大邦、瑞景等企业来景投资陶瓷及配套项目,同时一些在建台外资项目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陶瓷国企改革、产权改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继有东风、艺术、景兴瓷厂,原料总厂、建材厂等国有企业全面改制,安置职工后实施退城进园,新组建成一批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现代陶瓷企业。同时,宇宙瓷业公司破产已经启动,景陶瓷厂也完成政策性破产的准备工作,陶瓷工业公司已有25000多名职工通过改制得到了安置,确保了国有企业的稳定,陶瓷股份公司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正在加大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在发展中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
四是陶瓷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05年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分析测试中心与日用及建筑陶瓷中试车间基本建成,工程中心的硬件建设继续完善。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中心一方面加快发展高技术陶瓷,另一方面提升改造传统陶瓷。目前工程中心在研项目100项,新立项14项,部分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引导项目”。同时,陶瓷科技资源整合正有序进行,工程中心与省陶研所、市陶研所、市特陶所等科研院所的整合方案已经制定,国家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也正在加紧运作。在此基础上,陶瓷教育资源重组加速。景德镇高专、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景德镇电大、师范已整合为景德镇学院,学院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数达12000多人。
2. 易和陶瓷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
陶瓷产业发现是适应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的,国家是非常看重传统文化的,所以易和陶瓷产业的发展现在就特别好
3. 易和陶瓷产业发展的前景
陶瓷产业发展的前景是特别好的,根据国家的政策,是大力扶持陶瓷产业的,易和陶瓷是佛山知名品牌,性价比特别高
4. 我国陶瓷业是怎样发展的
瓷器是我国发明的,复这是举世制都公认的。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
陶瓷业成为一个专门的工种是在商代和周代,当时已经有人专门从事陶器生产。商代的白陶是以用瓷土作为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度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的具有瓷器基本特征,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至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东汉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我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至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发展打下了基础。
5. 陶瓷市场前景如何
“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制造业存在的的问题
一、中国陶瓷业存在的战略问题
二、中国陶瓷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三、中国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四、陶瓷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做强我国陶瓷行业的五大战略
二、中国陶瓷企业开拓市场战略
三、国内陶瓷业发展须探寻新的突破点
四、陶瓷行业发展应加强引进利用更多社会资源
五、陶瓷出口企业转型策略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存在问题
一、建筑陶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建筑陶瓷企业的发展瓶颈
三、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四大问题
四、建筑陶瓷行业面临的危机
五、建陶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隐患
第四节“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对策
一、建筑陶瓷产业应依法发展
二、建筑陶瓷行业的过冬策略
三、建筑陶瓷企业发展的文化战略
第五节中国卫陶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部分中低档建卫陶瓷被禁止生产和使用
二、我国卫生陶瓷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我国卫生陶瓷业发展对策
第六节“十二五”期间我国日用陶瓷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国内市场日用瓷与进口瓷差距分析
二、国内日用陶瓷企业面临市场多重压力
三、中国日用陶瓷业的发展措施分析
四、中国日用陶瓷市场开发策略
五、我国日用陶瓷出口发展对策
第七节“十二五”期间我国特种陶瓷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我国特种陶瓷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我国发展特种陶瓷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我国特种陶瓷发展对策
四、中国特种陶瓷发展的策略
第八节“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制造业竞争策略
一、危机中陶瓷企业的竞争出路
二、价值链协同是提高陶瓷制造业竞争力的可行方案
三、市场经济下陶瓷企业竞争应抓住三大要点
四、国内陶企应以创新思维应对市场竞争
五、陶瓷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在于品牌突围参考 http://www.reboreport.com/baogao/jiancai/201103/G461894K7M.html
6. 跪求!!现在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啊!
2008年中国陶瓷业可谓跌宕起伏:从上半年的产业转移、扩张,到下半年的停窑停线;从上半年的原材料飞涨到下半年的市场急剧萎缩;加上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广大陶瓷企业经历了最“琢磨不透”的一年。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2008年的陶瓷行业发展轨迹依然依然隐约可辨。无论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抑或是产业转移和市场布局,“高歌猛进”的投资热——扩建超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调整产品配套而建设高产能的现代化生产线,在2008年上半年表现得“淋漓尽致”。2008年我国陶瓷出口增幅比2007年、2006年下滑了20多个百分点。我国陶瓷出口正经历着严寒的冬天。国内新农村建设、经济适用房推广等政策的执行,使多数外销陶瓷企业纷纷转向内销。
在陶瓷行业风雨飘摇之际,陶企纷纷扩张争地之时,更有企业展开了跨行作业。如有“瓷片专家”称誉的将军企业涉足抛光砖生产、2007年进入瓷砖市场的箭牌在广东四会、江西景德镇建设了5条生产线,携卫浴龙头品牌的地位强势进入瓷砖领域。目前,一批二、三线品牌纷纷避开一线城市高端品牌的锋芒,转入二、三级城市,2009年的二、三级城市必然成为企业争夺的新的市场制高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国内各行业普遍受到影响,但国家总共5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对于建筑建材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建材行业拉动十分明显,从行业前景来看,建材行业在此次此次金融危机拥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建材行业景气度持续,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由于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高位运行——虽然投资增速回落较快的是房地产投资和工业投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拉动依然很明显。
中国投资网2009-2012年中国陶瓷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7. 易和陶瓷产业发展的建议
如果想要你的企业做大做强,就要善于打破常规,努力的进行创新,这一点易和陶瓷做的就很好
8. 陶瓷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陶瓷业成为一个专门的工种是在商代和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