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个潜在的万亿市场将爆发
这个潜在的万亿市场将爆发,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通信、导航、遥感是信息领域的三朵姐妹花,而基于通、导、遥一体化服务也是未来信息网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成功研制了全球系列卫星移动终端产品。国家航天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基于卫星大数据的万亿级市场正等待挖掘。
我国航天发展迅速军民融合概念股持续走强
Wind数据显示,军民融合指数从2017年4月12日阶段最高点一路下跌至今年2月9日,下跌幅度为40.94%,军民融合指数跑输同期上证综指36.1个百分点。
今年2月12日至4月底,军民融合指数累计上涨19.12%,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52%,军民融合指数跑赢上证综指20.64个百分点。
安信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冯福章表示,前期的下跌是无厘头的,或者说是一个比较悲观的情绪存在,所以后面涨起来比较急。长期来看,军工这一次的上涨有它背后的逻辑支撑,逻辑就是2018年军工跟过去两年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在于军工订单的变化,这个行业的订单开始出现比较好的好转。
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A股军民融合概念中76家上市公司都已发布2017年年报;
其中48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六成,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的有36家,净利润同比翻倍的有6家。
A股军民融合概念中76家发布了今年一季报,其中4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六成。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志宇介绍,我国的卫星大数据产业目前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第一,目前国内的这种商业遥感航天厂家还是比较少,对下游的应用挖掘也不充分,整体来看,卫星大数据的市场会有万亿级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一站一星式测控通信已无法满足需求,而一站多星技术又面临技术挑战。
当前空间中越来越紧张的频点资源,随着卫星数目越来越多,空间频段可用资源将越来越紧张,现有的卫星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卫星互联网业态或将诞生。
华讯方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光胜说,卫星上去之后,如果只是一两颗小卫星在天上运转,你提供的服务就是非常有限的。将来把高轨卫星和静轨卫星,这个高通量通信的需求形成起来,真正可以形成一个覆盖全人类的、覆盖全地球的无缝隙的天基互联网,那个时候可能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形态会到来。
来源:凤凰网资讯
⑵ 为什么说石墨烯会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它性能优异,应用领域广泛,是比较有潜力的一种新材料。它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从技术上剥离出单层结构稍有难度。它拥有其他材料没有的特殊性能,如优异的电学性能,出色的机机械性能,极高的导热性,优异的阻隔性能等。因此,被成为新材料之王。这介绍看着是挺牛逼的,只是很多技术还有待突破,效果是不是真的那么好还有待验证。
从数据统计上看,实际开展石墨烯相关业务的企业目前在2600左右,上游企业有1400家左右,中游有200家左右,下游有600家左右。但在A股中相关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多数都是以收购的方式布局,基本找不到主营占比权重很大的石墨烯上市公司。
⑶ 河南十三五要着力打造一个万亿级产业么
河南,十抄三五要打造一个万亿袭级产业?
似乎不大可能。一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GDP,河南目前的GDP总量一共才4万亿元,是几十个大行业加起来的总量,怎么可能在很短的几年内打造出来一个一万亿元的产业?以我曾经在省级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体会,培育一个上千亿元的产业已经很不容易了,需要投资近千亿元、建设好几年才有可能,在当今全球全国严重“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选择产业大发展的方向非常困难,市场都饱和了,有钱都不敢随便投资。因此,好的愿望,在当今全球商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投资建设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实在不大可能。
⑷ 2019年哪个行业最有发展前景了
5G产业万亿机遇一触即发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将为移动终端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赋予万物在线连接的能力。5G用户将切实感受到人与万物“零”时延的智能互联,并达成“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在5G网络重构与能力升级的新变革之下,蕴藏着万亿机遇的5G产业一触即发。随着商用进程深化,5G技术将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AI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赋能垂直行业并深度融合,形成5G大生态,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社会转型和行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5G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测到了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预计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预计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将预计分别带动1.2万亿元、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
2020-2030年中国5G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5G商用化带来四大变革
1、软件化,为满足垂直行业多样化需求,5G网络将采用软件化架构,具备切片、边缘计算等新能力,以实现网络的定制化、开放化、服务化;
2、超高频大带宽,5G具有超高频谱特性,将催生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多频组网,从而带来射频器件和材料工艺的变革,并且无线网络实现了超越固定网络的移动宽带,将促进传输网面向超大带宽连接的升级换代;
3、物联网化,5G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5G网络架构和技术演进方向均以面向物的连接为核心;
4、高集成度,5G网络特性对关键元器件提出集成度更高、更精密的需求,技术革新将孕育芯片领域的新机遇。
5G将推动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
1、万物互联。5G将为物与物的连接提供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和广覆盖的网络环境。
2、视频升级。5G时代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高清视频体验,打造沉浸式感受。
3、万物可云。5G不仅推动数据云端化处理,更助力云计算下沉至终端,形成边缘云计算格局。
4、高效数据。5G网络能力使数据收集和处理高效化,提高了价值挖掘的可靠程度。
5、智慧5G。5G为AI提供泛在化互联环境、更新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
5G赋能各行各业催生投资机会
此外,5G将以其大带宽、低时延、泛连接的能力促进行业数字化,赋能各行各业。报告特别分析了5G带给车联网、智能工厂、大视频、教育信息化、智慧医疗等行业的变革趋势,以及由此催生的投资机会。
⑸ 中央投资万亿体育产业什么时候开始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一场体育产业的掘金盛宴似乎已开始。
努力做到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46号文是被提及最多的,该文是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4年第46号文件),该文件的发布之所以备受关注,首先其是一次“高规格”发布。
“该文件是去年年初,国务院向国内外经济机构、经济学家来咨询,就是中国经济下行里面还有哪些行业未来不仅不会过剩。最后出乎国务院领导意料之外,大家共同都提到了体育产业。”参与起草该文件的一专家表示。
最终,由发改委牵头,国家体育总局配合来成立了调研与起草文件班子,人员包括发改委社会司、体育总局经济司以及一些几个长期研究体育产业的学者。
46号文件出台背后是基于全国6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三个专题报告以及25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最后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讨论后,才在去年10月发布。
“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体育产业发展一定不是体育部门的事,这种‘高规格’对于投资者是一种巨大的信心,这不仅仅一个产业本身自然成长发展的问题,也是经济结构转型下必然的发展趋势。”王辉认为。
46号文另一大特点则是赋予了中国体育产业化巨大的想象空间,《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目前,中国体育消费是欧美的30分之一,未来10年,到2025年,我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前5年按15%增速来推,后5年按10%来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称。
5万亿只是一个保守估算。
本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一体育论坛上表示,相关研究学者表示,中国体育产业2025年达到5万亿的规模并不算多,当然前提“如果有可能做得更好”,5万亿甚至能够做到10万亿。
背后的逻辑有两点,一是到2025年,中国的GDP至少达到120万亿时,健康产业到2020年就将达25万亿,
5万亿的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失衡。
二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用移动互联网把社会体育爱好者联络到一起,用APP移动客户端把潜在的运动人口调动起来,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的体育产业前景广阔,如此,5万亿只是一个“底线”。
各地热情高涨
但体育产业光有一个顶层设计还不够,还需要中层设计和基层设计相配套,体育产业的商机在于顶层设计、中层传导和基层落实的联动。
体育产业自身发展中,核心是两块,一是“转播权”,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这两点的改革方向在今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已有明确,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第一大体育项目改革则已启动。
在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的力推下,地方体育管理层也开始了“行动”。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比如北京,近期就召开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冬季体育项目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2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体育部门已签署《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议定书》。
根据议定书合作内容,三地将在共同打造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区域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联合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建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六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互补发展、联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也不“示弱”,则发布了《体育蓝皮书·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总量已破千亿元,目前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
江苏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26.11亿元,浙江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79.29亿元,上海201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2.42亿元,三省市体育产业GDP占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珠三角虽没有“联合行动”,但该地区一直是中国体育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不仅是中国体育产业中占据70%比重的服务业的重要生产之地(比如体育用品),而且也是投资“体育内容产业”热度较高的地区,尤其是对三大球(足球、篮球、网球),珠三角民营企业参与度很深,高峰时期,单是篮球俱乐部,就有近十家企业参与。
管理者应向服务市场转型
“整体而言,可以说是全国各地区都很关注,我们不能说,哪个地方好,但就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当地的消费如何?地理环境如何?基础设施如何?就我们所接触的项目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大家热情很高,但究竟怎么搞,还是不是很清晰,大家都需要改变,管理者也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王辉表示。
用鲍明晓的话说,“过去发展体育,政府独轮驱动,未来改成四轮驱动,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一起推动体育发展,这叫改机制。”
事实上,本报记者在梳理一些地区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相关措施时,发现相关提法中,除了”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复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外,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发展户外营地等措施同样也是核心内容。
这些改革发展的内容背后无疑透露着两个信号,一是体育内容产业本身未来会发生变化,二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粘稠度会越来越频繁。
体育产业在国外为生活方式产业,生活方式产业他就是体育产业他必须要和相关行业要融合发展,比如说体育产业要和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旅游业关联度都很高,比如,欧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里面50%都是体育内容,中国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势必要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
所有这些都需要打破现在体育系统相对封闭概念,要破局域网向移动互联网转,除此之外,无论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地方总局也要从围绕几个赛事转向围绕老百姓参与体育需求、观赏性体育需求转。
“无论是管理者的自上而下改革,还是消费者的自下而上需求,无论是5万亿的实现,还是冲击10万亿,都需要所有参与者有突破与变革的准备与决心,才能够实现这一切。”王辉认为。
⑹ 从经济学的角度宏观上分析政府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规划的作用(两个方面,即积极的和消极的
积极作用:这两项举措都是用于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产能专过剩,而属且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泡沫经济;
消极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它只是以当前的投资来处理昨天的产能过剩,就算建好了铁路和公路,依然缺乏它的载体。
结论:只有从根本上促进内需,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⑺ 浙江以创新做强万亿规模文化产业
近日媒体报道:浙江以创新做强万亿规模文化产业
杭州8月11日电从一家“小作坊”起步,如今的华策影视集团已经是集全网剧、电影、综艺于一体的全国影视行业龙头企业,共有1万多小时的影视作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