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逸富盈策略:什么是大健康产业它的未来是什么
大健康产业就是跟健康有关的产品或服务。能帮助人们调理身体或保持健康。但是很多情况下不属于药品所以叫大健康产业。未来一定一定会蓬勃发展。例如西帕思青钱柳具有降三高降血糖的功效,但是又不属于药品他就是大健康产品。也属于大健康产业。
❷ 健康产业有哪些好的项目
大健康产业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为主 二者占比合计超80%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养老服务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此外,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从当前五大基本产业群体占比来看,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服务需求庞大,以及近年来老年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因此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形成了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超80%),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❸ 国家规划出台 看大健康产业战略如何布局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十二五"以来,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较"十一五专"末增长了一属倍多,2013年迈上2万亿大关,但增速逐年下降。2015年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2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工业增速8.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降低4.0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低至个位数增长。各子行业增速均出现下降,中成药降幅最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药企是与大健康产品最为接近的一类企业。药企转型大健康具有无可替代的产品优势,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产品功效,以及产品安全性上,都远超其他类型企业。
我国药店进入大健康领域的案例较多,排名前二十的连锁药店都在向着大健康领域涉足,但进度差异却非常明显。从现阶段的经营状况来看,药店进入大健康领域,带动新一轮增长的案例较小,维持现状的案例居多。
❹ 如何评价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战略
据了解,广药集团从去年11月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希望到2015年将王老吉品牌下属产品的销量提升到500亿元。
对于广药集团想将“王老吉”做强做大的想法,加多宝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对于借助王老吉商标,跨越饮料行业,甚至跨越食品行业进行盲目多元化发展绝不符合经过百年沉淀的凉茶品牌内涵,也背离了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权威性指导。
加多宝集团负责人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称,像王老吉凉茶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是国人共有财产,不应单纯由单一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保护民族品牌着眼。
对此,广药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广药集团把王老吉商标授权给广粮实业只不过是大健康产业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也下达了任务,未来3-5年如果广药集团不能做大做强,很可能就会被兼并,到那时对加多宝更为不利。
分析人士表示,广药集团此举或许能在未来为“王老吉”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但更多人认为,广药集团授权第三方生产“王老吉”品牌的易拉罐食品的举动欠妥。这必将弱化消费者心目中红罐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定位,甚至令王老吉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打折扣。
品牌专家李光斗则认为广药集团企图将品牌多元化的做法还有待商榷。“这与王老吉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不相符,就像让茅台去生产啤酒一样,这样做实际上在无形中摊薄了品牌的价值。”
李光斗认为,广药集团的做法无疑使“王老吉”失去了一个和可口可乐对抗的机会。他表示,目前该品牌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对于“红绿”双方都没有好处。在他看来,在王老吉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加多宝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和解是对双方最有利的办法。
“红绿之争归根到底是权益的争夺,双方是唇亡齿寒,互相都需要对方,王老吉商标控制权问题意义非凡,而广药也十分看重加多宝的销售业绩。”
❺ 健康行业2020的新战略是什么
所有行业今年的新战略都是活下去。
❻ "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表现在哪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当前,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相关十三五规划的议题不绝于耳,其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申曙光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因此,“健康中国”战略或将在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正式落地。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依靠人口红利保持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经济转型面临阵痛期,其中就包括新生人口不足,老年人口剧增,人口红利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体健康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保持健康的需求的显著提升,“健康中国”战略如能及时推出不仅能造福人民百姓,而且利好相关医疗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美国自上世纪60、70年代分别造就健康管理公司和养老地产业相关企业的崛起,也就此奠定了美国全面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并且从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相当高的比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这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换个角度来看,以我国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未来市场增长的空间是巨大的。 图表1:我国健康产业占比和发达国家对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前瞻分析认为,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获以下三个重要启示:1、中国大健康产业增长空间较大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均超过10%,未来中国大健康产业增长空间较大。2、家庭保健服务未来可能是主要模式美国家庭保健服务已经丰常成熟,涉及家庭健康的方方面面,且"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美国大健康产业的50%左右。家庭保健概念能否引入中国,值得中国业界进一步去摸索。3、尽早抢占市场更为有利从国际领先企业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来看,各大企业都较早地踏入了大健康领域,这也为各大企业的大健康产品尽早抢占市场奠定了基础。
❼ 什么需求催生大健康16万亿市场
补贴政策纷纷出台 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扶持养老服务业之后,国家更频繁布局大健康,提出了以“健康中国”为发展核心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鼓励康养产业的政策。
日前,由国务院牵头的《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
年)》发布,关于大健康的顶层设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与国家政策层面不断部署的同时,各省市也相继对康养项目投资递出橄榄枝,纷纷出台了具体的补贴政策。
在政策、市场、资本以及技术的催化下,重重利好吸引了众多投资主体参与其中,涵盖了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各类企业。来自产业和投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个16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足以吸引各路资本趋之若鹜,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6.2万亿元,为2011年的2.6万亿元的2.4倍,2011-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15.6%。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是目前市场规模的3倍。
2011-2030年我国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❽ 健康中国”为什么成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突飞猛进。
对资本市场而言,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渗透,可以预见医疗“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几年内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在该领域开拓并投入实践。医疗的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化将会释放出巨大活力,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