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0-11-28 13:37:39

❶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制造业,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区域优质粮、果、蔬、畜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果品、羊绒、皮毛、牛羊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
专栏9 特色农产品加工
优质粮食和小杂粮加工。支持平凉、延安、榆林、铜川、固原、富平、会宁等地发展玉米及小杂粮加工,庆阳发展优质小麦及小杂粮加工,中卫、吴忠、灵武发展优质水稻加工和优质小麦加工。
马铃薯加工。引进和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固原、会宁、榆林、延安子长等地建立大型贮藏库,建设马铃薯产品加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
果蔬加工。扶持延安、铜川、平凉、庆阳、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苹果贮藏库,发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中卫、灵武发展红枣、沙棘加工,扶持中卫、固原、吴忠等地发展特色西瓜、枸杞、葡萄加工。
畜产品加工。支持吴忠、固原、庆阳、灵武、富平等地发展滩羊、羊绒、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吴忠、灵武、榆林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平凉、庆阳、延安、铜川、会宁、富平等地发展生猪及牛羊屠宰加工。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线路衔接与整合,形成一批精品线路,深入开发红色革命游、历史人文游、自然生态游、乡村民俗游、体育运动游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和复合型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强重要革命文物、历史文献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创新运行机制。培育延安、庆阳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基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支撑。强化旅游服务管理,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专栏10 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
精品旅游线路:
红色文化游。会宁-静宁-固原-西吉-隆德-环县-吴起长征会师线,延安-延川-安塞-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转战陕北线,延安-庆阳-固原-吴忠-榆林边区体验线,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
历史人文游。西安(秦始皇陵)-铜川(玉华宫)-延安(黄帝陵)-榆林(统万城),宝鸡(炎帝陵)-平凉(崆峒山)-天水(麦积山),庆阳(北、南石窟)-固原(须弥山)-中卫(大麦地岩画)。
自然生态游。庆阳(子午岭周祖陵森林公园)-平凉(荆山、庄浪梯田、云崖寺)-固原(六盘山),灵武(长流水景区、恐龙博物馆)-吴忠(黄河大峡谷)-中卫(沙坡头)-白银(黄河石林),延安(黄河壶口瀑布)-榆林(红碱淖)。
精品人文自然景区:
延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旅游景区。
榆林。镇北台、红石峡、红碱淖景区。
铜川。照金-香山、玉华宫、耀州博物馆、药王山景区。
庆阳。岐黄文化、农耕文化、陇东民俗文化景区。
平凉。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龙泉寺景区。
吴忠。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
中卫。沙坡头自然风光和治沙成果景区。
固原。六盘山、 火石寨、须弥山石窟景区。 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试点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实现与通村通乡公路有效连接。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实现行政村和农户全部通电。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灶,带动改厨、改圈、改厕,在油气开采地支持农户规范使用伴生气、天然气。加快推进农村危房及国有林场、农场危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征地、水价、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的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团结。
专栏11 农业农村重点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保护性开发有增产潜力的坡耕地资源,开展梯田、水利、道路建设,新建节水灌溉及集雨节灌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集成推广使用良种(种子及苗木)、双垄沟播、地膜覆盖和回收、节水灌溉设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沼渣利用等先进农业技术及成果,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
中药材基地建设。选取适宜地区建立甘草、黄芪、党参、枸杞等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强人工培育改良技术研究,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设中药材集散地。
科技人才定点下乡。组织引导实用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经营能手下乡进村,建立长期联系,提供市场信息,指导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推广应用,培训新一代农民。
“六到农家”。选取一批重点乡村,开展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示范工程。
农村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对农村村级社区(主要是村委会所在地)商业经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场所进行改造,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配套相关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
务工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人口转移需求,通过定向、定点、订单等培训形式,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跟踪管理和服务系统。
千村百乡干部对口支援。组织省(区)内县以上政府机关干部、优秀党团员与比较困难的乡镇、村庄和农户进行结对,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挂职服务等。
农村清洁工程。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 财税金融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对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在科学规划、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农村金融机构按国家统一规定享受税费优惠。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
投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投资优先向老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补助标准。支持老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大中央地质勘查资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金对老区的投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搬迁。
国土资源政策。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上适度向老区倾斜。在严格保护林地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土地。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
生态环境政策。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六盘山区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推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煤炭、石油及矿业开采等企业大幅降低单位产能排放。
社会支持。建立中央企业支持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当地分支机构支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鼓励东部地区和省(区)内发达县市开展自愿帮扶,在产业发展、人口转移、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对老区给予支持。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建立军队医院与老区医院对口援助机制,在技术支持、服务帮带、设备更新、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直接帮助。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支持老区建设发展。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陕西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本规划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制定规划分解落实方案,各市县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切实把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会同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附图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范围(略)

❷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3)热量条件优越;科技水平较高。(4分)

❸ 如何发展好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扶贫

一、充分认识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
二、紧紧扣住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三个环节
1、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
2、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
3、识建立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同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制度,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
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
四、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提振能力的“试金石”,是扶贫开发的“生命线”。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
五、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推行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产业、区位与贫困人口现状,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构建“市级统筹、区市负责、镇村落实、扶持到户”的扶贫格局,形成推动精准扶贫的整体合力;落实扶贫主体责任,签订扶贫责任状,确保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发挥政府、部门、企业的帮扶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部门帮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贫困户跨入特色产业发展门槛;坚持干部帮包到户到人、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发展困难。

❹ 如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返州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漏仔蔽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为此,要:(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戚橡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❺ 我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是什么时候

根据当前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退耕还林(草)"政策为契机,选择、确定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我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核桃等干果可作为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主导产业,形成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建议在政府的扶持与支持下,建立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❻ 你会如何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一直是有关部门支持的重点之一,乡村旅游也让不少农民朋友尝到了甜头。今年的《工作要点》中给大家一个提示:今年或以后几年要想把乡村旅游发展好,必须做好——提质创新。

❼ 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张蕴韬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或基于当地历史文化的积淀,或凭借当地宝玉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或是最初几位珠宝企业人士的先行与开拓,逐步发展壮大。而真正快速的发展则直接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5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珠宝产业集聚地正面临着“集群的产业没有集群的效应”的境地,突出表现为:宝玉石资源开发规范性不强,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珠宝首饰加工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当地政府珠宝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区域性品牌的影响力较弱。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有效推动珠宝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发起并开展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和培育工作。

2006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与会的各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集聚区政府领导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珠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未来。此次会议的召开,正式拉开了我国珠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序幕,搭建了珠宝特色产业基地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开启了政府强力主导珠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新局面。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说明:本图底图引自地质出版社资料,审图号:GS(2007)946号

❽ 为何说特色小镇需要打造鲜明的特色产业

据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历史和地域优势,在此基础上找到有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求异防同”,避免“千镇一面”,近年来,衡水已经培育建设了武强周窝音乐小镇、枣强大营裘皮小镇等一系列特色小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都坚持了产业建镇这个原则。

希望更多地区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镇!

与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