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我国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企分很多种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企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承担社会功能的组织。
国企职工基本是终身雇佣,退休之后养老金也是企业负担,要养一辈子。
职工的医疗国企负责,稍微大点的都有职工医院,解决基本医疗,费用个人象征性的负担一点。
职工的住房由企业分配,企业有地盖房子分给职工,职工负担象征性的租金
企业有厂办幼儿园解决子女入托问题。有子弟小学,中学负担9-15年的教育。很多人是到了大学才离开自己的职工宿舍。
国企就业岗位可以顶替,父母退休,儿女入厂。继续享受终身雇佣。
企业甚至有自己的商店,供应平价的食品和日用品。
这种负担工人生老病死住房医疗的国企在非竞争环境下是可以维持的。但是引入私营企业,引入外企,开放市场后,这种负担,和全保障下的效率是无法竞争的。
后来国企就分化成很多种类。
一类就是非垄断的现代企业,国有只体现在国资委控股。同时有业务和管理指导权力,有高层人事权力。国家拿利润分红。
国企的的福利,终身雇佣承诺基本没有。或者仅仅小集团保留。
这种企业效率并不差。从事非垄断行业,也能生存。
存在的意义只是相当于国家资本的保值增值,如果国家愿意,收购优质私人企业的股份控股吃股息红利,私企也就变国企了。
这种企业怕国资委这种大股东瞎指挥,乱出政策。
还有一类是天然垄断行业,譬如铁路,电力,通讯。私企最后也会形成垄断。垄断可以有高额利润。
如果政府放纵垄断的高额利润,同时自己多分红,那可以理解成附加税,特别是一些许可才能进入的行业,可以理解为许可征收附加税。
但事实上政府出于多重目的(社会安定,经济总体发展),在一些行业不但不追求高利润,还会补贴赔上钱,达到多重目的,做这种国企就是转移支付的福利了,公交地铁比较典型,很多城市的公交地铁拿政府补贴。
电信在鸟不拉屎的地方重金架设维护基站,也是强制要求社会责任的结果。
还有一些行业属于国家级别竞争,竞争者有其他国家的资金扶持。政治背景乃至军事支持,这些行业,让自己国家的私企去竞争,那就是送人头了。这种国家级别竞争的行业也得国企来。
国企现在虽然不像计划时期国企那样对劳动者照顾的那样好,但是解雇,福利方面还是有点传承的。毕竟管理者,老板与员工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
而终身雇佣是很值钱的,所以有这种承诺或者隐形承诺的企业工资就可以低一点。
而国企因为雇佣的人比较多,对私人企业的用工也是一种竞争。国企好的年代,私企剥削就没有那么狠。以前私企也是严格8小时工作制的,996是不存在的。国企不竞争的地方,12小时甚至16小时工作,两周休一天资本家干的出来。
所以,目前国企存在还是有多重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