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新加坡产业发展

新加坡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8 08:33:13

❶ 新加坡有什么产业

船舶/远洋维修制造....石油精炼加工....

电子业、化工业和工程业是新加坡的三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业也逐渐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

❷ 新加坡有什么产业特色

新加坡没有什么矿产,旅游业发达,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工业是电子业、金融、港口集装箱、新加坡航空处于亚洲重要位置,也很发达。新加坡政府只有一个贸工部,没有其他的工业部门。

❸ 新加坡可以发展哪些产业

新加坡有很多可以发展的 !问题就是看你有多少钱去发展!

❹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根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试分析新加坡可以发展哪些产业请说明理由.

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最东端,东南亚各国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是天然良港,有利于发展航运,造船和转口贸易;花园城市,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❺ 介绍新加坡第三产业特点及原因

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 年,新加坡经济处于 “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 1960-1984 年间的 GDP 年均增速 为 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 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 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 1997 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 期”,GDP 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 年为 8.5%、1998 年为-0.1%、1999 年为 6.9%、 2000 年为 10.3%、2001 年为-2%、2002 年为 2.2%、2003 年为 1.1%、2004 年为 5.2%、2005 年为 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 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 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据测算,在 2005 年的新加 坡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占 0.1%,第二产业占 32%,第三产业占 67.9%。 3、从经济成分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由政府企业和跨国公司“两条腿”支 撑。 新加坡虽然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其政府基于自然垄断、 市场失灵、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升级、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稳定和国民收入分配 等方面的考虑,采取全额投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直接经营、派政府官员管 理等形式, 积极建立和大力发展政府企业。

❻ 新加坡发展前景

1.新加坡未加入CRS不再担心个人海外金融资产因CRS而被反馈回中国内地;
2.外国人在新加坡本地银行开户个人账户,程序简单!
3.所有海外公司在新加坡开设对公银行账户,新加坡对公户不用在新加坡缴税;
4.您在全球投资房产,可以在新加坡银行贷款!
还在等什么,新加坡华侨星展大华随时可操作

❼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根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试分析新加坡可以发展哪些产业请说明理由。

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最东端,东南亚各国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是天然良港,有利于发展航运,造船和转口贸易;花园城市,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❽ 新加坡是怎么开始发展的

新加坡不大,国土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却有217万(1992年数据)。既无矿山又无农田;几条小河最长的也不过15公里,而且无鱼可捕,利用价值极小;饮水要靠马来西亚提供。所以,当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预言,没有资源、没有市场的新加坡将很难生存下去。然而,李光耀却不气馁。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们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世界形势。他们在仔细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这两个在人口和面积上与新加坡相似的小国经验后,得出的结论却相当乐观:新加坡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完全可以实现繁荣和强大。

当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工业落后,仅限于对转口产品的初级加工工业和为港口服务的机械、车船修理等小型工业,经过二次大战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整个新加坡满目疮痍。

新加坡面临几乎没有工业又缺乏发展条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解决就业问题。只有解决了就业,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计才有着落;只有解决了人民生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经济发展才有保证。而要求得经济的长足发展,则必须改变殖民的、畸形的经济结构。由单一型经济发展成多元化经济结构。在这种认识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实行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多元化经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959—1967年为第一阶段,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新加坡政府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为重点,以此来改变单纯依赖于转口贸易的畸形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国民经济,并藉以解决就业问题。

1968—1979年为第二阶段,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新加坡由“进口替代”转向发展出口工业化时期,也是新加坡经济的起飞时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选择,实行“出口导向”方针,即利用外部经济力量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以此带动外贸、交通、通讯、金融等行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到1979年,李光耀执政已是第20个年头。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加坡的国民经济结构起了根本性变化。新加坡城市也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都市变成了一个人均国民收入达8291新元,仅次于日本的闻名遐迩的新兴工业国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阶段,经济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时期。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也竞相走上工业化道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果继续以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业存在下去,势必处于不利地位。审时度势,新加坡必须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为期1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鼓励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层次,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对此,李光耀充满信心,他认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定会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亿美元,人均收入达4600美元,这时新加坡经济已被世界确认为战后亚洲经济奇迹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经济发展计划”,新加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虽然有石油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经济仍取得一定的进展,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时,新加坡的发展是首屈一指的。

❾ 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及条件 (简要回答)

网上有啊~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
特点:
1、外向型经济
2、反战经济与环保同步
条件:
1、最主要的,国家独立
2、利用西方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机会
3、制订了适合本国的,产业政策,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
3、大力引进外资
4、利用第三次产业政策
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ps:多看看地理图册啊,这本书真是不错的,上面很多都有啊,绝对对你帮助很大的~

阅读全文

与新加坡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