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氯苯的制造方法
(1)氯苯副产回收:无论是采用苯液相氯化法还是采用苯气相氧氯化法制造氯苯,都联产二氯苯。根据实际需求量,改变氯化工艺条件,可调节一氯苯和二氯苯的生成比例。按照氯苯的工艺控制条件,氯苯与二氯苯的比例为30-35:1。副产的离邻、对位二氯苯分离主要有精馏法和结晶法。
(2)由邻氯苯胺经重氮化、置换制造:将邻氯苯胺及盐酸加入反应锅,于25℃以下混匀。冷却至0℃,滴入亚硝酸钠溶液,温度维持在0~5℃,至碘化钾淀粉液变蓝色时停止加料,得重氮盐溶液。在0~5℃下加入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匀,升温至60~70℃,反应1h,冷却、静置分层,油层用5%氢氧化钠和水反复洗涤,以无水氯化钙脱水、分馏,收集177~183℃馏分,即得到1,2-二氯苯成品。
【产业链】
【参考质量指标】中国HG/T3602-1999 1,2-二氯苯的产品规格如下:
指标
项目内容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1,2-二氯苯含量% ≥ 99.0 95.0 80.0
低沸物含量% ≤ 0.1 0.2 0.5
1,3二氯苯含量%≤ 0.2 0.5 1.0
1,4-二氯苯含量%≤ 0.5 3.5 6.0
高沸物含量%≤ 0.2 0.5 15
水分含量%≤ 0.03 0.03 0.5
酸度(以硫酸计)%≤ 0.001 0.001 0.001
② 想要知道基本煤化工的产业链是怎样的,最好有附图。要简单明了的
煤-焦化-粗苯-苯-甲苯-二甲苯
-气化-甲醇-碳酸二甲酯
-低碳烯烃
-甲酸甲酯
-甲醛-1,4-丁二醇-顺酐
-液化-油品
③ 建筑产业链的未来或者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请高手指点一二,鄙人是学工程造价专业的!
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解决了世界人口剧增同时土地资源却出现供应紧张并且价格持续上扬的尖锐矛盾问题,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带动了人们向高空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大面积的建筑的欲望。如此一来,更是带动了经济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价值,这也是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能展示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就
那么,它的出现还有什么重要的实际意义呢?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能展示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就,同时又能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再者,它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节省了土地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还有,某些层面上讲,超高层建筑做到了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能在一栋大楼里完成原本需要在许多地方辗转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显然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建成一座超高层建筑显然需要多方合作,多方投资,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并且提高了投资人的投资效益;最重要却又最易被忽视的一点,每次超高层建筑取得飞跃性进展同时总是相伴随一种或者多种先进的科技的诞生而出现,于是显而易见它能够带动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最后,大多数超高层建筑实际都是具有较大观赏意义的,作为一种建筑艺术,从来一栋超高层建筑的诞生总能带来轰动或者成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这就是其内在的潜在性价值与意义!
搜索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没有一种建筑形式像超高层建筑一样,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会引发人们如此激烈的非议: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易发灾难等等。但是,超高层建筑在激烈的争论中仍然在不断发展, 历经百年风雨而长盛不衰,见证着各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
超高层建筑要发展,肯定会遇上各式各样林林总总的问题和困难,就目前而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怎样的限制呢?
根据我看到的一些资料,我总结出来几点:散热,通讯,重力,风力,地震,资金,安全性能等等。其中我看到的最明显的一个限制条件就是建设超高层建筑的材料问题,材料不改良,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永远都只能是一纸空谈,永远不可能在脱离高新材料的基础上单凭技术层面或者设计层面解决从建筑本身突出的尖锐问题,所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的材料之前,超高层建筑发展只能选择滞后或者消失,材料问题,就是当前对于超高层建筑发展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要从材料的角度看到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先认识材料,材料的定义是什么?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更细分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材料是指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包括水泥、砂、石、木材、金属、沥青、合成树脂、塑料等材料的统称。按用途,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 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目前我们研究的超高层建筑的材料局限在新型建材的研发,作为区别于传统建材的新型建材,新型建材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行业内将新型建筑材料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还可以使建筑物内外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由此,新型建材的优势与研发的必要性再次崭露无遗:解决了新型建材的问题等于解决了包括上述我所总结的几个较大困难中的:散热,重力,资金等等几乎目前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可谓势在必行!
专家指出,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倾向为“四化”:综合化,异形化,生态化,智能化。铝箱要实现这四个变化趋势,没有高新科技研发出来的材料支持和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栋建筑想要在未来成为具有超越性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材料不仅不能局限于大宗廉价的传统建筑材料,而且还有很多高新建筑材料有待开发应用,一座建筑物具有智能,能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形态,这需要智能型的建筑材料;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损伤,但自身能进行自我修复,这需要自修复建筑材料....总之,所有未来的超高层建筑的暂未实现的设想想要实现绝对离不开高新建材的支持。
想要完成一座耸立于天地间的超高层建筑,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绝对完成不了这项浩大的工程的,因为土木建筑工程成本的30~50%是材料,任一工程要想降低工程造价必须要使用新材料,很多工程质量问题无一不与材料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必须从材料入手。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铝合金箱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更新、更好的建筑物的关键也在于传统建筑材料的突破,特别是目前土木工程建设体制酝酿的改革,也为专门建筑材料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施工设计将不再是设计单位的事,而是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如何进行施工、如何使用新材料、如何降低成本都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相联系,这将打破由专门设计单位进行全部设计,工程造价越高设计费用越高的不正常状况。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材料在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中占据了绝对的关键位置,材料,引领超高层建筑发展的潮流!
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倾向为“四化”:综合化,异形化,生态化,智能化
以下是未来设计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几个方向:1、以最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代价生产传统建筑材料,如用新型干法工艺技术生产高质量水泥材料。
2、发展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的建材制品,如具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音等优异功能的新型复合墙体和门窗材料。
3、开发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的建筑材料,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和服务寿命,如高性能的水泥混凝土、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等。
4、发展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如抗菌、除臭、调温、调湿、屏蔽有害射线的多功能玻璃、陶瓷、涂料等。
5、发展能替代生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如无石板纤维水泥制品,无毒无害的水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等。
6、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优异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利用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生产的建筑材料。
7、发展能治理工业污染、净化修复环境或能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型建筑材料,如用于开发海洋、地下、盐碱地、沙漠、沼泽地的特种水泥等建筑材料。
8、扩大可用原料和燃料范围,减少对优质、稀少或正在枯竭的重要原材料的依赖。
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就看人们在材料的发展,只要材料供应得上,材料的适用性够强,实用性能够超越传统同时性价比更远超于传统材料,那么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从材料看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此。
④ 如何判断一条产业链中的中心产业
初步判断:产业链以投资最大或在单价占比最大的,做为产业链中心产业;
再深入调研之后,可能以那一个环节一停工就整体停业做为中心产业,若要改善也以这原理来判断!
⑤ 我现在做化工行业的人才招聘,想了解下化工行业各子行业产业链上的企业的都具体有什么特点和用人情况怎么样
你可以去中国化工制造网看看,他们的化工产品有产品词典这块,对于各个产品有自己的上下游,然后一步步的你可以去慢慢的理解的!
⑥ 煤焦化产业链是怎样的
煤炭冶炼焦炭,发展化工产业。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
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作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
产品和用途:煤经焦化后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3类。
(1)焦炭。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3)煤气和化学产品。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0.2%~0.4%,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经过净化的煤气属中热值煤气,发热量为17500kj/Nm3左右,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m3,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可分离出供化学合成用的氢气和代替天然气的甲烷。
焦炭的主要用途是炼铁,少量用作化工原料制造电石、电极等。煤焦油是黑色粘稠性的油状液体,其中含有苯、酚、萘、蒽、菲等重要化工原料,它们是医药、农药、炸药、染料等行业的原料,经适当处理可以一一加以分离。对照图2-2和2-3(煤的结构模型),煤焦油中所含环状有机物可以说是煤的“碎片”。此外还可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吡啶和喹啉,以及马达油和建筑和铺路用的沥青等。从煤焦油里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已有400余种。从炼焦炉出来的气体,温度至少在700℃以上,其中除了含有可燃气体CO,H2,CH4之外,还有乙烯(C2H4),苯(C6H6),氨(NH3)等。在上述气体冷却的过程中氨气溶于水而成氨水,进而可加工成化肥;苯等芳烃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冷凝为煤焦油;乙烯等沸点高的气体,根据煤气的不同用途酌情处理。总之,煤经过焦化加工,使其中各成分都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用煤气作燃料要比直接烧煤干净得多。
⑦ 混合芳烃的下游产业链都有什么产品
生产出苯、甲苯、混合二甲苯,混合二甲苯在生产出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的二甲苯;再生产苯乙烯、PTA等等。
⑧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8)苯产业链扩展阅读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⑨ msci指数a股有哪些
一共有222个票进入MSCI指数,现在还没有正式纳入,炒股后续会有这222个成分股的板块出现,可以在自己看盘的软件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