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数十年来,我国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2、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3、高产优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4、宣传不到位
『贰』 中国目前油茶市场怎样
中国目前油茶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很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全面推广,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中国油茶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各油茶主产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我国油茶良种选育进展顺利,国内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良种苗木生产能力从2008年的5000万株提高到2011年的5亿株,增加了近10倍。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可大幅提高茶油在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争地的显著特点,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茶油产量将达到250多万吨,按销售价格4万元/吨计算,年产值达1000亿元;再加上副产品,种植油茶年总产值可超过1120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油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油茶的概念、分布、特性等方面内容,接着深入分析了中国油茶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全面阐述了茶油市场的运行情况;然后报告对中国油茶产业的区域发展、重点企业运营、投资机遇及风险进行细致透析,并对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预测。最后,报告分析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
『叁』 未来茶油产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抄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袭,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油茶苗木进一步良种化,并已筛选出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不断改进,油脂工业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开发的产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此,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纪以来油茶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成功,为油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油茶新造林分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种苗基础
(三)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日趋成熟,提高了当前低产林分产量水平
(四)政府产业引导和机制创新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所以说未来茶油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肆』 油茶前景如何
种植良种嫁接油茶前景看好。一、 油茶生产现状我国现有油茶林多为60、70年代种植的实生油茶,虽然面积较大,但产量低下(平均亩产油量在2.5公斤左右),比较效益更低,究其原因,一是品种问题,二是管理过于粗放。近十几年来,林业科研人员已经选育出一批优良的高产无性系及优良农家品种等,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二、 油茶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与橄榄油媲美的茶油,市场售价逐年看涨,2007年茶果采摘时,仅油茶鲜果就达0.84--1.04元/公斤。为促进油茶的发展,国家林业局于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林造发〔2006〕274号”文发布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一个树种发展成一个产业,足见其市场前景。油茶是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居各种植物油之冠,有东方油橄榄之称。产品市场用途广,经济效益高。选用良种嫁接油茶苗(高产无性系),第三年挂果,第四年投产。经实地抽样测算,第五年平均每亩产茶油15公斤,第六年后逐步进入丰产期,亩产茶油可达30公斤左右,第8-9年,可以亩产茶油40-50公斤左右。丰产期可达100年。大面积栽培,则依据集约经营的程度,丰产期平均亩产茶油30-60公斤,比对照高600%~1 200%,油酸含量85%~88%,比对照高15%~20%。平均单果质量14~25克,鲜出籽率46%~58%,干籽出油率42%~55%,鲜果含油率7.4%~12.5%。也就是说,油茶高产无性系在丰产期的产油量是普通实生油茶同期的8—10倍,甚至更高。三、 油茶的适栽地区及栽培地段的选择油茶在我国的天然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而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米。 油茶适宜在年均温15-18℃,绝对低温不超过-10℃ ,≥10℃年积温在4500-5200℃之间;年雨量1000mm左右,生长期在260天左右;春季温暖晴朗,地势开阔的低山下部和丘陵地带,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上生长。但做为人工栽培,应选择在海拔高500米以下、相对高200米以下、坡度26度以下的阳坡地段。尽管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但以PH值5—6的酸性土壤为最适宜。土层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质土壤对油茶生长发育特别有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均高。谷地宽度不足50米的两侧山坡不宜选用。四、种植成本及预期效益投入的多少与作业方式、山场条件等密切相关。种植的当年度投入最大(以缓坡地、杂灌覆盖中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山场为例,单位面积一亩)①全垦翻耕80元;②挖穴50元;③基肥50元;④苗木110株、130元;⑤栽植20元;⑥中耕30元;⑦农药、肥料55元;⑧其它用工等100元;计515元。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中耕垦抚、农药、肥料等,各175元左右。前四年的投入在1040元左右。现有的、大面积种植的良种油茶林的平均状况,第四年即可有一定的收益,平均亩产茶油10公斤左右,按40元/公斤计算(现在超市里的茶油价格普遍在80元左右/公斤),亩产值可达400元;以后逐年递增,在第8-9时达到稳定的产量,此时亩产油量在40--60公斤,产值1600--2400元。五、发展油茶的注意事项 1、 尽管油茶的天然分布范围很广,但最适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人工栽培以这些省(区)为好。 2、 购苗应选择能提供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检疫证、标签的正规供苗单位。 3、油茶苗以春节后栽植较为适宜。 4、不少读者及网友也问到老油茶林的处理问题,笔者建议:在适当的高度锯断,高嫁换冠成观赏性强的茶花,老油茶林的行间栽上良种嫁接油茶。 5、 油茶为异花授粉树种,因此,在引种时不能低于5个优良无性系;油茶花为虫媒花,地蜂等能有效地帮助油茶授粉,从而提高产量。 6、 油茶一年到头花果不断,营养消耗很大。因此,垦抚、施肥等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 所谓的大果油茶,奉劝不要引种,那不是良种,皮(果壳)特别厚、出籽率低,含油率更低。 油茶的投入成本跟当地的土地租金,劳务费,选择的品种,前期的投入等因素有关,油茶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酸性土壤。但为了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应尽可能选土层较厚、立地条件较好的立地造林,南方坡度太大的山地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油茶。新造油茶林一定要选择无性系良种,目前推广较好的无性系品种有很多如亚林系列、赣林、长林、湘林等。优良无性系造林,加强抚育管理,油茶2-3年即可挂果,5-6年即可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300斤左右。拓展油茶关联产业。茶油不仅是高档食用油,还是食品、制药、化妆品工业重要的优质材料,广泛用于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因此,可依托丰富的油茶资源进行油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延伸油茶产业链条,积极开发下游产品。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化经营方式。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向有实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订立供销合同,使龙头企业与农户、油茶园业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你可登陆 http://www.anhuiyoucha.com/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3查看油茶的经济效益
『伍』 油茶种植调查规划
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油匮乏,全国60% 的食用油依靠进口。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其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我国原产乡土树种,已有2000 多年栽培历史。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可媲美橄榄油。油茶在山区种植,不与粮棉争地。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为代表的各地油茶种植区多措并举,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期待中央能出台更为细致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腾飞。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茶油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5000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大批亩均产油量达到50公斤以上的优良高产新品种(系),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同时,近几年来,油茶产区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老百姓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因此,目前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亩油茶出油量=2.3亩大豆
`在油茶主产区,南方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积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仅靠大力种植油菜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产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2.6亿亩宜林地,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给压力和耕地紧张压力。目前,新品种油茶林亩产茶油已达50-80公斤。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使亩均产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林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可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5%左右。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若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相当于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于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较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因此,结合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受雨雪冰冻灾害损毁面积较大,补植补造任务繁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树种更换,更多地发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稳固。
增收的“铁杆庄稼”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油茶适生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2007年,油茶籽的销售价格已突破6000元/吨,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茶油副产品茶枯的价格也达到1800元/吨以上。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菜,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油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城花村有油茶林5000亩,人均2.6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5680元,其中油茶收入占18.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樟塘村农民傅忠保2001年新造高产油茶林120亩,2007年收入高达18万元。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岗下村农民雷本江,1998年新造高产油茶林2亩,第五年开始产油,亩产油15公斤,第六年亩产油41公斤。2007年亩产油达到55公斤,亩收入2500元。全村120亩油茶,仅此一项人均收入43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油茶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其加工剩余物还可以提炼茶皂素和制作饲料、肥料、洗涤清洁等,这对于带动农村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市场升温,条件具备
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两省分布最多,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2/3。全国每年生产油茶籽106万吨,生产加工茶油27.7万吨。
然而,5000万亩与建国以来最多时油茶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相比,不升反降,油茶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国家林业局相关调查认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在全国油料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依存度低。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农户无力承受。三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些年,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所限力度不够,油茶发展步伐缓慢。四是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没有重视优良高产油茶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油茶大省湖南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高产油茶林面积为168万亩,仅占全省油茶面积的8%左右,其他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全国陆续建立了一批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湖南、江西、广西等9个省(区)已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71处,可年产油茶良种苗木(穗条)0.61亿株。目前,中国林科院和湖南、江西、广西等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50公斤,部分优良品种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
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1700家,具备年产茶油11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达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日趋成熟。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对此,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说,目前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一是茶油市场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都已成型过关;四是近几年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意见,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尤其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颁发以后,各地大力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国家林业局对发展油茶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在2008年工作部署当中,把油茶低改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这位专家指出,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于重振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年可望做强油茶产业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林业局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通过对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以及在宜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油茶林,重点加快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使油茶产业有一个大的、历史性的发展。
初步设想,在现有油茶林中,先期对立地条件较好、经营管理不善的约2000万亩进行抚育改造;对品种退化严重的约1000万亩进行重造;其余约2000万亩,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此外,再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约1000万亩新的基地。最终使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采取的措施一是抓紧编制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油茶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品种推广示范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等。二是对从事油茶产业发展的农户和生产大县,研究制定类似国家对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所给予的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主产区的积极性。同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油茶产业发展。三是建设良种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制定年度苗木生产计划,保障种苗供应,同时加强种苗监管,杜绝非良种壮苗上山造林,确保工程建设从高起点上发展。四是重点扶持建立一批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油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五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必要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化经营。
--------------------------------------------------------------------------------
油茶全身都是宝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
油茶的主产品是茶油。根据上海植物分析所检测及《中国油脂植物》公布的数据,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一倍,并且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除生产茶油外,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及生产茶油的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陆』 在农村承包山林种植油茶有前景吗
是有前景的。油茶是中国南方独特的食用油木本油料植物。它也被称为橄榄油,油棕和椰子。它被称为世界上四个最大的木本植物油,尤其是油茶的茶油。它是一种高级食用油。目前的销售价格一般在60元/公斤以上,高档茶油甚至卖到三四百元一斤。
下面从油茶种植的优势进行分析。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国现有的油茶面积约为7,000万亩,涉及长江流域和南部的18个省(区)。湖南,广西和江西是中国油茶产业的中心(约占全国的80%)。国家将油茶列入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是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中心,将油茶列入千亿元油产业。
3,油茶管理比较广泛,成本低廉,适合山区或丘陵地带开发。
许多农民喜欢种油茶,这是因为茶的种植门槛很低,而且种植了几年。结果之后,基本上是“不问农业,只问收获”。茶花采摘男女老少均可参加,费用不高。
一些工商资本公司到农村发展油茶产业。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他们。他们经常给最好的,最优越的条件,并把各种可用的政策资金集中到这些公司,希望让企业带头并带动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柒』 油茶种植1亩收益多少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种植要“加油”上世纪50-80年代,我市曾大规模发展油茶,特别是在渝东南地区和三峡库区,种植规模一度达100多万亩。由于长期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期投入较高等原因,我市油茶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多数油茶林被毁,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全市现有油茶林40多万亩,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 2008年以来,我市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森林重庆”工程,出台了《重庆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油茶原料林基地252万亩,并制定了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长寿又值钱我市“两翼”地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具备很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油茶主要种植在低山丘陵,能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不与粮棉争田,可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还是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采用优良品种加上精细管理,一般造林后4年开始有收益,5-8年进入盛果期,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2亩油菜或2.3亩大豆,其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4.6亩大豆,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加上茶油市场持续看好,价格逐步提高,各区县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当成果树种由于油茶是一年栽种、多年受益,林农一定要改变过去“人种天养”的种植习惯,用“良种+良法”的观念达到丰产高产。一是要选择适宜油茶生长的土壤,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二是要选用良种壮苗造林。优良的油茶品种亩产茶油可达50公斤以上,亩产值数千元,效益相当可观;而普通品种亩产只有5公斤左右,差距甚大。买种苗应做到“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三是栽植后要加强经营管理,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像经营农作物那样经营管理油茶,做到“林当田管、茶当果种”。
『捌』 酋阳发展茶油产业会不会对当地生态带来破坏
酋阳发展茶油产业会不会对当地生态带来破坏?只要规划好,就不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