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理解
节能是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设备使用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节电:很多工厂使用传统照明灯具,严重的耗能现象,其节电率在经过专业节能改造后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大都在40%以上,综合国家众多的工厂企业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能源财富。
Ⅱ 节能环保产业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节能环保产业
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专术基础和装备保属障的产业
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六大领域包括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
特征:
一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的能效、环境标准和有效的规制,这是节能环保产业需求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直接鼓励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金融支持、配额交易、绿色采购等。
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一些环境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私人部门介入需要政府授权;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一定规模才具有经济可行性;而其他私营企业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大量环境产品和服务,也需要政府制定好市场规则,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Ⅲ 节能环保产业怎么样,发展市场大吗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所以
中机院专家院士认为
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大。
Ⅳ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培育和建成一批具有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具有综合环境服务能力的大型节能环保公司;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建成一批能够有效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装备制造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城市矿产”基地和再制造产业基地;低温余热余压技术、脱硝催化剂和废旧电子废弃物提取有价元素技术等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能耗监控系统与遥感、地理信息、卫星定位、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将实现即时收集准确监控数据,突破节能和环保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15 %以上,到2020年产值超过8 万亿元。
Ⅳ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内容
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Ⅵ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节能环保产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新、广、难”这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但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随着节能环保工作的需要而独立出来的业态形式,更多呈现出与应用现场直接结合的工程化应用特征,产业发展呈现全新的价值构成。
其次,节能环保产业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需求比较广,一是市场需求广,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交通、餐饮等方面;二是技术供给专业广,几乎所有节能环保问题都涉及机、热、电、光等专业。
最后,节能环保产业价值实现难度极大。节能环保行为是一种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成本高、见效慢,具有显著的社会责任特性,需要政府发挥
更多主动性,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来推动。
从政策方面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强烈制度驱动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的能效、环境标准和有效的规制,这是节能环保产业需求的重要推动力;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直接鼓励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配额交易、绿色采购等;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一些环境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私人部门介入需要政府授权;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一定规模才具有经济可行3 性;而其他私营企业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大量环境产品和服务,也需要政府制定好市场规则,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Ⅶ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一)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情况分析
我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规模在不断增加,十五”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约1.8万亿元,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到3.5-4.7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5%-160%。
(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情况分析
200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2009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71万亿元。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8%。《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达到2250亿元,比2011年增长49.5%。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近3900家,其中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1年增加了88.23%;行业从业人数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万人,增加116%。
(三)节能环保产业盈利状况分析
从销售毛利率来看,环保设备行业的毛利率较为稳定,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污水处理行业的毛利率呈现U型走势,目前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且行业毛利率较高;资源回收行业的毛利率稳中有升,但整体水平偏低。
Ⅷ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扩张明显,市场竞争力弱
(二)产业集聚加速,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三)部分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偏弱
(四)政府投资不断加大,资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颈
(五)服务业业态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弱
(六)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秩序有待完善
Ⅸ 未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与方向是什么
到2020年,节能环抄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技术水平进步明显,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技术,一些难点技术得到突破,装备成套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销售量比2015年翻一番。
——产业集中度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形成20个产业配套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服务保障水平高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市场环境更加优化,政策机制更加成熟。全国统一、竞争充分、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财税、金融等引导支持政策日趋健全,群众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