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个时期,分别包括长达10年之久的萌芽期、突飞猛进的探索期、正在经历的全面发展期和即将到来的爆发期。
一、萌芽期(1997年-2007年)
1997年底,中国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专业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2000年8月,太保和平安几乎同时开通了自己的全国性网站。2000年9月,泰康人寿在北京宣布了“泰康在线”的开通,实现了服务的全程网络化。与此同时,各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
然而,鉴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加之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受众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市场未能实现大规模发展,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到企业门户的资讯作用。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探索期(2008年-2011年)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伴随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开始出现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纷纷涌现。有些网站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保费规模相对较小,电子商务渠道的战略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渠道资源配置方面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保险电子商务仍然未能得到各公司决策者的充分重视,缺少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持。
三、全面发展期(2012年-2013年)
在这一时期,各保险企业信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管理模式。其中,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引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市场。
互联网保险绝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而是对商业模式的全面颠覆,是保险公司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保险并不是把保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售卖这么简单,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运而生的保险需求,更多地为互联网企业、平台、个人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保险行业已摸索出一套相对可控、可靠的体系和经验,确立起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模式。保险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四、爆发期(未来)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保险行业的电商化奠定了产业及用户基础,保险电商化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移动展业净土掀起互联网保险新一轮高潮,它将围绕移动终端开展全方位的保险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保费支付、移动营销及客户维护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活动。保险业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是无纸化,将纸质保单转换为电子保单;第二是智能化,在无纸化基础上,实现展业、投保等业务简易、规范操作;第三是客制化,为客户提供回归保障本质的高级定制保险产品;第四是打造智能移动保险生态系统,包括高级定制的产品线,也包括打破时间、空间局限的全方位移动服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动的行业还有很多,举例子说明:互联网公司,手机行业版,餐饮业等等。这权些都是被带动很大的行业。
还有更大的一部分传统企业也在潜移默化的受移动互联网影响。原因是现在的人们身上统一添加了一个新的标签“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海之中自然是利益的发酵。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布局移动互联网了。单仁移动资讯是专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移动互联网营销的。
『叁』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预计到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7.1亿。用户规模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显得尤为重要,用户基数已经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4.5亿,同比增长26.7%;2012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67.5亿元,同比增长96.2%;随着细分行业的发力及新型服务创新,预计到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40.7亿元。
『肆』 未来移动互联网还会在哪些细分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
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如今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如网络、腾讯、阿里、360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瞄准移动互联网,进军移动互联网,部署各个节点,制作手机移动客户端,捆绑用户。 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7.1亿。用户规模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显得尤为重要,用户基数已经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4.5亿,同比增长26.7%;2012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67.5亿元,同比增长96.2%;随着细分行业的发力及新型服务创新,预计到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40.7亿元。下面是中国报告大厅整理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信息: 未来智能手持终端将占比高于70% 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仅有20%,远低于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高于50%的欧美国家,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与移动终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以前只能在台式机或笔记本实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了。 搜索仍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与传统互联网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同样对搜索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移动的状态下,非常适宜去搜索相关信息。移动搜索和信息的手机仍然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移动与桌面互补 移动与桌面的优势将互补,实现移动和互联网的互补效应。比如说,在周末,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更高,而台式机主要在工作日,当用户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时将为应用厂商带来巨大商机。 LBS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未来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将是移动互联网中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性应用。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差别就是移动是非常本地化的,在位置服务和位置信息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厂商可以把用户在其位置的信息进行更多的服务和整合。比如说,当你在某个陌生的地方,可能打开你的移动终端,就能方便的找到附近的酒店,餐馆以及娱乐场所了。 新的消费模式 移动移动联网将带来新型消费模式。移动互联网的消费模式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有很大不同,用户希望有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所以未来如何捕捉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为其提供全新的广告和信息服务消费方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还有很多尚待挖掘,拥有无限想象空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规模普及,很多过去想象的应用都将成为了可能。 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世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上传,下载和浏览都是用户自己决定的,无论平台,应用以及终端,都应当遵守开放,自由,公平的原则,让用户真正到最好的应用,才能获得用户的欢迎。 云计算改变移动互联网 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上,当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在技术和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应用出现。 移动互联网的火爆曾经吸引了无数创业者涌入,大部分创业者坚信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模式:只要有了用户就不愁盈利。但是几年下来,大多数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创业中碰的头破血流,他们有了用户也赚不到钱,大家思考过为什么吗? 移动互联网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 做什么赚钱? 炒概念赚钱 炒概念也能赚钱?估计好多人有点看不懂,我就给各位看官详细道来,其实每一个概念火的时候总有一批炒概念赚钱的人,比如之前微信火的时候,有个人以微信营销大师自居,到处讲微信营销,收听课费,一堂课将近一万,很多传统行业人士不懂,但是又想学,于是就花高价听这些人演讲,于是乎这些人都赚了很多钱,除此以外,具体的形式,还有写书的,有做培训的,自封为大师,内容无非就是怎么开通微信号,怎么推广,以及微信是什么,微信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微信对未来的变革,标题一般看起来非常邪乎,搞的门外汉直掏钱,我曾经看过一个人写的微信营销的书籍,看了一半写的就是微信的意义,以及怎么开通微信号的,一查作者的资料,是个搞营销的,如果让这些人去做个微信大号,他一般做不出来,但是这些人就是会忽悠,就会炒概念 运营App赚钱 在这个时代,能沉下心来做事的人,还是有的,就是真正在产品上下功夫,真正做产品,运营App的人,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安心做产品,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比如墨迹天气,老虎地图,掌阅等App,都是经过三四年不断的发展而起来的,同时积累的用户基本都过了五千万,运营一个App,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这些App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行业,创造了新兴的市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颠覆了陈旧的传统市场,这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它的存在是一种科技的进步。
『伍』 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有哪些,会涉及到什么行业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将会超过原来的用户,各种应用都会涉及到,电子商务,视频,点评等,人们以后会随时随地上网,看新闻,购物等等,商机无限!
『陆』 移动互联网时代 服装产业会迎来哪些新的发展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多以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服装产业会迎来哪些新的发展?
去中间化以及个性化定制
从大的品牌到小众服饰,个性定制越来越普遍,很多以前的基础服装、时装甚至西服都开始个性定制。例如,温州的西服产业全国领先,很多企业的业务人员已经达到上千人,以前他们依靠专卖店销售,而现在更多的是成立销售分公司,销售直接面对终端。从传统的门店销售到现在的终端销售,正是服装业态改变的体现,未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则可以逐步实现线上销售的全面推广。
产能的全球化转移
中国的棉花和人口红利不再,棉花价格倒挂严重,而国家目前并没有在这块给予配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企业大多举步维艰。棉花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导致一些依靠外单出口的企业跟国际上相比基本已经没有优势,纷纷选择转为内销或者将产地转移到人口红利相对较高的东南亚国家。某种意义上讲,服装企业的格局未来会分为两类:一种是靠“量”取胜,这类是基础服装,属于量大,但快速消费的类型;另一种就是个性化时装的精准生产,个性化制造、高附加值的。
行政性采购需求相对管控更加严格
中国的基础服装需求非常大,尤其是职业装,但是职业装的供货渠道特殊,价格越来越透明,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政府的职业装定制也正在向全球化转移。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移动互联下的新业态
无论是服装行业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论何时何地,能更好的解决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这是最终的目标。未来服装行业可能倾向于与移动互联的结合,与科技的结合,与大数据的结合。互联网电商渐渐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服装消费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实体服装门店的关闭。
未来服装产业的新态势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升级。现在服装行业流行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趋势,叫做“3D试衣”。将来也许所有的服装店铺里面都没有成衣展列,只有3D试衣镜,根据传感器的数据3D模拟穿衣效果。而后渐渐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嫁接,未来人们可能只需要坐在家中通过VR,AR就能实现试衣购衣的需求,越来越“去中间化”,降低消费中的时间成本。
通过与大数据的系统嫁接,数据经过采集之后,上传到终端,只要进行数据分析就能真正实现个性定制,未来服装业行业中的同质由此得到根本性解决。未来服装业会越来越分支细化,一家公司要么只做基础服装,要么只做时装,而不会同时做多种服装。任何服装在未来都是定制属性的,这样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门店以及经销商、批发商之类的中间环节都会消失,最终只会呈现两个环节,前端客户的需求和后端服装企业的工厂,而中间由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嫁接。全流程简化,是未来服装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需求原理推动产业变革
马斯洛需求原理结构图
从马斯洛需求原理来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推动着每个产业的进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八大产业,这八大产业也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而衣是排名第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服装产业可以说是一直没变也一直在变。一直没变的是人们对它的刚性需求,一直在变的是人们的着装品味、服装生产模式、服装生产材料、服装的交易和销售形态是在不断持续更新的,在诸多行业中都是位置前列。这是一个最古老也是最时尚的行业,古老在人类社会文明诞生的初期,它是人类知羞耻的标识,而时尚是因为如今诸多时尚大师诸多潮流都与衣有着不解之缘,是承载人类美学基础的一个主要载体。
谈及服装产业的变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原理上去看不同需求层次的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和颠覆性创新时代,出现了哪些变化?
第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对于服装而言,就是“衣要裹体”的需求。从生存需求上来说,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应对特殊天气的特种服装也随之而生,服装的改变与科技的进步是紧密结合的。同时也说明,服装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调整着,陪伴人们去适应地球的变化,为人类做好最基础的保护层。从生产角度去说,服装生产是需要消耗大量社会生产资料的,某种意义上讲,服装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是很剧烈的,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服装的环保性等各类工作都做出了很大努力,用更好更便捷的方式去解决人类对衣的需求。
第二,安全感的需求。服装对于人们最基础的安全感是保护隐私,但如今人们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更希望凸显个性,乃至性感,这是马斯洛需求安全感需求的一种转变。如果仅仅停留在安全感层面来看的话,我们可能更在意的是健康、养生等对安全感创新的诉求,这对衣服的材质、工艺都会有不同要求。中国古代是丝绸之国,是制衣原材料全球最具创新和影响力的国家,今天的中国在服装产业中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制造加工基地。在安全感层面上,国家的衣食住行的商业标准也在不断进步。
第三,认同和交往的需求。新时代出现了两大特质,一是怕撞衫下追求的个性化定制;二是强共性属性下的对统一着装的需求,例如工装。所以在认同与交往的需求点上,出现了比较强烈的两极分化,一面是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增加,而另一面基于同趣、同好甚至基于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对今天人们的着装品味、着装诉求,着装价值观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人要得到尊崇感的需求。服装很多时候扮演着身份的标识。在人类最早定义社会阶层属性的时期,服装就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们对于着装不再有苛刻的区分约束,却激发了万千品牌扮演时尚引领者的角色,出现了奢侈品。当社会不再对着装有限制的时候,人们选择用服装的价格来进行身份的区分,他们通过选择那些“名牌”服饰来凸显自己的品味和身份的不同。所以从尊崇感的角度而言,衣,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用来区分身份的重要载体。基于服装品牌下映射和呈现出来的社会阶层其实是相对赤裸裸的,这也是今天不同品牌基于其不同客户的细分来凸显自身价值主张、定位产品价格、发展企业产品趋势的一个重要的基数点。
第五,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个人的价值实现在服装层面上不是“衣”本身,而是“衣”身上叠加的意义和内涵,明星穿过的服装可以做慈善义卖,映射出的是“衣+明星”的影响力。
“衣”是一个坯,它可以叠加各行各业,然后对应和映衬每一个穿过这件衣服的人的价值主张。“衣+”会创造很多新的东西,我们看到“衣+互联网”爆发了很多新的平台,著名的传统产业红领集团,直接上门为客户量体裁衣,进行柔性化定制,直接对接消费者终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衣+互联网”加的是效率和数据,它已经超脱了“衣”的本身,做的是“衣+数据”下给客户解决方案提供的科学建议;“衣+供应链金融”加的是服装供应链中产业链链条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全球资源错配下的互联网电商跨境平台,最初销售的也是服装,南北半球的气候差异天生存在数据资源差,利用互联网+优化库存,通过资源的整合与重构进行销售范围的扩张。
许许多多的“衣+”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潮流概念,但最终都是在凸显和完善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满足当中受尊崇感、参与感、满足感、幸福感的需求。由此可见,“衣”是一个非常清晰和全面的阐释马斯洛需求原理的平台。“衣”千变万化,但是依然与人的需求层次息息相关。
『柒』 现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到底怎样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这个话题太大了,不清楚题主究竟想知道什么,简单聊一些我的认知。
移动互联内网发展到今天,很多行容业或者说泛互联网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了,垂直细分行业逐渐的显现。
比如泛互联网行业我指的是很容易迁移到互联网运作模式的项目,比如外卖、快递、打车、电商、直播、游戏等等,很多产品模式上与传统PC时期的运作方式雷同。
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延伸项目,带有颠覆性特质,也不错,如:社交、工具应用,人工智能等
整体行业,在项目上竞争激烈,但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选择权无限大,谁家的好,用谁家的。
也正是基于此特性,项目的运营水平要求非常之高。
如果是工作发展的话,这个行业还算可以的。
『捌』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8)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玖』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如下:
1、物联网: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获悉,从电脑开始,进而发展到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手机。接着,电视、车、眼镜还有手表也搭上了联网的顺风车。下一样增加联网功能的会是什么呢?也许我们的房子、钥匙、空调、吸尘器也会加入联网的大军。
2、可穿戴设备:从运动手环到智能头盔,从智能衣物到谷歌眼镜,我们将被这些由互联网驱动的智能设备全副武装起来。智能手表已经登陆市场,新兴技术还会融入服装。
3、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连接现实和虚拟世界——也许在过去听起来非常科幻,但很快就会变成现实。这种技术将为用户参与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4、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过滤垃圾邮件到提升搜索效率都有它的身影。面对指数倍增长的数据,简单的数据分析将不再具备价值。真正的价值将体现在针对数据的预测和建议。机器学习算法将会使你的搜索更便捷,比如,在你淘宝购物时自动送上那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店家。
5、移动健康科技:手机逐渐变成了我们的私人助手。移动健康科技有着改进亿万人医疗保健的潜力,能够让它们更有效率且个性化。专业分析人士预计,全球移动医疗市场将在2018年价值118亿美元。
6、3D打印:3D打印技术的普及对于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福音。零件无需再被储存在大型仓库中或者经历千山万水的运输,在有需要的时候打印出来即可。不过,这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行业也许会大大受益,其他行业却也可能会随之崩溃。
7、当天速递:电子商务将会进一步威胁实体商务。过去采用物流外包策略逐渐开始无法满足那些电商巨头。电商自己的当天送达服务将会对传统物流行业造成破坏,例如亚马逊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派送。这种当天速递模式将会给我们的未来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8、移动支付和虚拟货币:具备NFC功能的设备、电子钱包,正在逐步进入大众市场,使得消费者可以进行电子支付。谷歌的谷歌钱包app和苹果的iBaecon技术都将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虚拟货币,例如比特币,尽管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仍将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9、电动汽车:今年,许多供应商,甚至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开始推出全电动模式的汽车。不同于过去的汽车,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会配备电脑、传感器和无线连接,使得汽车更了解司机的使用习惯——这些数据对于制造商来说可能会非常有用。现在仍然存在电池和供电的问题也将在以后得到更好的改进和适应,
10、云学堂:不少在线学习平台和门户网站已经开始影响传统教育模式。因此,课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引导空间,现在更是一个鼓舞激励学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在线学习模式的易于访问和资格认证是其使得知识更容易被大众获取的关键。
『拾』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哪些行业
除了对传统的实体商业有冲击,对物流、快递、金融等各项行业都有促进和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