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

发布时间:2020-11-27 20:14:12

A. 科技促进发展的介绍

科技促进发展,科技促进发展杂志,《科技促进发展》杂志是由科技部主管、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的基础科学期刊,《科技促进发展》是国家级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B.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难道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吗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引领的管理创新作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也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学习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无疑是提高上述自觉性的很好方式.
从各国的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
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等.没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就很难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当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科技诈骗、学术腐败的案例,尽管这类事在急功近利的风气下难以避免,但必须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在三个条件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科技创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体现得更为突出.当然,人的因素并不仅仅指个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会组织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无财、物,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谓科技创新的环境创造,就是让人、财、物能自然地结合、有效地结合,实现一种“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和谐状态.

C.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1、经济发展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作用远远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军事上战斗力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冷战”心态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力量已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3、政治上影响力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块筹码,是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卫星,它就不会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具有国际地位。”


4、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是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5、造福人类

科学的目标和任务是造福人类,让社会摆脱愚昧迷信,在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壮大,它是人类的本然需求,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日趋显著。

D. 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经济方面)

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E.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此题的答案是否是决定的? 如果是就选A 如不是就没有选项,应该选择 1,4
理由:
1.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2.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3.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因为市场的真实需求很可能被市场神话的暗示所扭曲,何况在这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时代。如果我们现实地看,如钢铁、化工、建筑等,一方面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所在,另一方面,也并非都能利用科技进行根本性改造的。所以科技的发展只能说带动经济,并非决定经济。 4.经济发展,不能决定科技发达。(如:迪拜阿联酋国)两者不存在相互决定的关系,若非要 说哪个能决定另外一个,也只能说科技决定经济。却不能说经济决定科技。

F. 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总的来看,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和趋势。1.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科技群体,成为当今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这些领域的进展直接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人类“生命天书”得以破解;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不断培育成功;科学家们直接提取人体皮肤细胞制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项技术除其在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应用价值外,也是人类在揭示生物发育与疾病机制研究方法学上的突破。在信息技术领域,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2007年6月IBM公司推出的“蓝色基因/P”能够以每秒1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连续运行。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基于45纳米技术的试产样品芯片“Penryn”,对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意义深远。在纳米技术领域,纳米发电机已经研制成功,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2007年5月,中美科学家合作,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24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能源和环保科技领域,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有望大规模替代石油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呈现多元化发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正在积极实施,预计207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于人类。2.科学交叉与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测量学等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纳米机器人、信息材料等融合技术也已经向人们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将更加频繁,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将会产生新的技术系统变革、重大学科突破以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3.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概念开始风行,带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经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在2007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欧盟提出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美国开展了“氢燃料计划”、“先进能源计划”、“未来发电计划”、“阳光美国计划”等重要计划。德国联邦教研部在2007年6月投资6000万欧元启动“有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研发计划”,其战略伙伴企业将投入3亿欧元进行相关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11月公布了《冷却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框架方案,提出要对有助于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技术给予重点支持。4.民生科技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的提高,促使各国将科技发展目标与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欧盟研究开发第七框架计划中确定的十大优先主题中,直接与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有三个主题:一是健康,二是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三是环境。其中健康领域的拨款额为60.5亿欧元,仅次于信息通信技术。目前,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发明的技术已经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娱乐、消费等生活方式,全球上网人数已达7.72亿;基因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正在使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游戏、动画漫画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科技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信息犯罪、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突发性大面积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非军事性灾难,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总体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接踵而至,对科技提出了重大战略需求。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2005年4月公布的《科技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报告称,几年来,联邦政府与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国立实验室共同努力,利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来降低美国的脆弱性,对国土安全方面的科技投入已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影响。6.加速实施“三深”战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 “深空”战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实施一系列探测月球、火星等天体的深空探测计划。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升空,并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行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空探测的长远目标是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有人的前哨站,以便尽可能地了解其资源状况并加以利用,并作为对太阳系进一步探索的基地。开发月球氦-3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等设想,已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深海”战略——在历时近10年的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中,科学家用实践证明了在3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生存的生物,它们的存在对现有生物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为海洋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预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两极地区正在发生重大的地貌变化。用最先进的海洋技术手段,开采油气矿产资源,获取深海底地质、地貌、资源基础数据等工作正在进行。“深蓝”战略(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从军事领域进入涉及天文计算、建立大气模型、基因科学、油气勘察、智能制造等领域,带动了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大范围气象预报及石油地质勘探等产业技术领域的变革。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监控、交通运输、物流控制、国际贸易、安全识别、身份识别及物品防伪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潜力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自20世纪以来,导致人类经济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突破紧密相关。量子理论的诞生,促进了集成电路和激光器的发展;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的问世,导致核技术的形成,带动了原子能的应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奠定了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石。每一个原始创新都催生了新的产业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物技术为例,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功能基因组为基础,规模庞大的新健康产业的崛起。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达25%~30%。有专家预言,生物技术(BT)即将取代信息技术(IT),成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十五”初期,我国对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作出重点部署,获得了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开创了基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4600亿元。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转基因抗虫棉已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我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正式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新型疫苗的研制成功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2.新技术推动产品更新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等许多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时就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很快应用在市场上。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将新药研制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从24年缩短到8年。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可实现对生命体中的基因、蛋白、细胞和组织进行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分析检测,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制周期和疾病检测周期。3.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将颠覆性地替代旧产业,摧毁旧的经济科技优势,形成所谓“翻盘效应” 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具有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实现重大变革的突破性特征,能够广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重大变革。重大的原始创新往往会摧毁现有产业体系,转换竞争优势,孕育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培育出新的产业群与经济增长点。以数码相机为例。德国爱克发曾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色胶卷的企业之一,占有世界彩色胶卷市场约10%的份额。随着数码相机生产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数码相机已经开始抢占、蚕食传统相机的市场。昔日影像巨头在数码技术冲击下,胶卷销量严重下滑,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4.市场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新的市场需求,造就新的产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的动力之一,市场的更新和变化引导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还谈不上有汽车消费的市场,我们在引进资金、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引进了市场的理念,并且为我国汽车产业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细分的特征十分明显。当外资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就为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一些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也就应运而生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随着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而来的能源紧缺和大气环境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贡献量”已经超过了60%。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竞争中,日本已经成为现今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头羊。而奔驰、通用等着力于更长远的燃料电池汽车,近20年来孜孜不倦地投入重金开发,已经进入小批量示范运营。在我国汽车产量即将达到1000万辆规模的前夕,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居安思危,迎头赶上

G. 对产业发展来讲科技工作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产业发展。所以经常会听见“调结构 促发展”这几个字,就是那个意思。

H. 高新科技产业的特点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其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的产业的结构,推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故答案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作用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的产业的结构,推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I. 科技对工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直接推动工业的发展。航天技术就推动了航天工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带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沟通能力,加快了工业的进步。

阅读全文

与科技是产业发展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